食品行业资讯网站
用户中心
综合报道 市场动态 食品安全 产业经济 科技动态 经营管理 专业视角 各地动态 企业新闻 财经新闻 健康资讯 养生资讯 饮食资讯 美食资讯 排行 评论 滚动 百度
关键词:
站点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综合报道 > 正文
【设置字号: 【手机阅读】
全面、准确、专业、及时行业新闻资讯

7名专家上书反对“禁鲜令”

时间:2007/2/6 11:13:54 来源:哈尔滨日报
前不久,东北农大教授骆承庠与来自北京、上海、江苏、广东、成都等地的7名知名专家共同起草了一份名为《坚决反对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禁鲜的国家》的报告,直陈国务院办公厅。报告言词恳切,从六方面阐述了反对“禁鲜”的理由。专家们为什么要如此旗帜鲜明地“保鲜”?
  何谓“禁鲜令”?据有关人士介绍,为规范食品名称,2004年12月,国家规定凡是经过热加工的食品(包括乳制品),不能称“鲜”。从2005年10月1日起,任何在市面上销售的奶产品都不得标示为“鲜奶”。
  “‘禁鲜’也许会让一些乳品生产企业从中受益。但是,奶农会因此遭受沉重打击,消费者也无法明白消费。”这是骆承庠等专家反对“禁鲜令”的最重要的原因。
  骆承庠告诉记者,现在一些乳制品企业采用从国外进口奶粉,再加水兑成牛奶(即还原奶)的做法制成牛奶,这与巴氏杀菌奶用生奶作原料制成的牛奶相比,好比新鲜鱼和罐头鱼的区别。而巴氏杀菌奶去掉“鲜”字,两者的差别就体现不出来了。因此,如果从国家标准层面上禁止巴氏杀菌奶“标鲜”,将原料差别掩盖起来,不仅剥夺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而且还从客观上起到了鼓励使用还原奶的作用。
  骆承庠在《报告》中指出,据调查和掌握,我国的乳品生产企业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一直在大量使用还原奶,从而为国外奶粉提供了一个庞大的市场。据今年海关提供的数据,仅1月至10月我国进口的奶粉为11.76万吨,同比增长了40.1%;同时,这几年国内的奶农几乎每年都发生卖牛、倒奶的现象。因为一些企业大量使用还原奶,奶农所产的生奶就卖不出去,直接影响“三农”利益。进口奶粉对国内原料市场是一个巨大的冲击,不利于民族奶业健康发展。
  据悉,近日,骆承庠等专家已经陆续收到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部委的反馈,他们表示专家的意见将成为今后此项研究的一个重要依据。

相关搜索: 禁鲜令
查看版权声明 责任编辑:Techoo-3
文章相关:
提意见或留言(需要审核后显示) 进入论坛交流
表情0 表情1 表情2 表情3 表情4 表情5
表情6 表情7 表情8 表情9 表情10 表情11
您好:网友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热门图片新闻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相关热门新闻排名
相关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