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行业资讯网站
用户中心
综合报道 市场动态 食品安全 产业经济 科技动态 经营管理 专业视角 各地动态 企业新闻 财经新闻 健康资讯 养生资讯 饮食资讯 美食资讯 排行 评论 滚动 百度
关键词:
站点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综合报道 > 正文
【设置字号: 【手机阅读】
全面、准确、专业、及时行业新闻资讯

东北农大教授上书国务院反对“禁鲜令”

时间:2007/2/4 9:25:46 来源:哈尔滨日报

  作为奶牛大省,奶源充足,一旦“禁鲜”,牛奶资源优势自然受影响。因此,围绕“禁鲜令”禁与不禁之争一直触动哈尔滨市乳业的神经——— 东北农大教授上书国务院反对“禁鲜令”  

 
  前不久,东北农大教授骆承庠与来自北京、上海、江苏、广东、成都等地的7名知名专家共同起草了一份名为《坚决反对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禁鲜的国家》的报告,直陈国务院办公厅。报告言词恳切,从六方面阐述了反对“禁鲜”的理由。专家们为什么要如此旗帜鲜明地“保鲜”?

  禁“鲜”一字之差,产品相差甚远

  何谓“禁鲜令”?据有关人士介绍,为规范食品名称,2004年12月,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颁布《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和《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通则》,规定凡是经过热加工的食品(包括乳制品),不能称“鲜”。从2005年10月1日起,任何在市面上销售的奶产品都不得标示为“鲜奶”。这项规定意味着一些奶品企业多年经营的“新鲜牛奶”概念和市场优势一夜之间消失。

  目前,市场上的奶制品主要有:巴氏杀菌奶、超高温灭菌奶、花色奶等。早餐奶、核桃奶等是在纯奶中添加了各种成分的奶制品,统称为“花色奶”,这种奶的特点是蛋白、脂肪含量较纯奶低,增加了其他营养物质。

  “禁鲜”之争主要在巴氏杀菌奶、超高温灭菌奶间展开。其实,“禁鲜令”仅仅是针对一个“鲜”字的标注与否,为何会引起如此大的反响?

  “禁鲜”剥夺消费者知情权,不利于民族奶业发展

  骆承庠教授说,一字之差意义大不相同。此次他和各位专家上书国务院反对“禁鲜令”原因主要有三:一是“禁鲜”不符合国际惯例。二是“禁鲜”侵害奶农和消费者利益。三是“禁鲜”阻碍民族产业发展。

  出生于浙江的骆承庠早年从国立英士大学毕业,后至台湾农业试验所任技士及台中农学院讲师,随后留学日本攻读研究生,1958年满怀赤子之心回国,就职于东北农学院,从事畜产品加工学、乳品工艺学及现代食品科技进展等研究,在同行和业界享有很高的威望,被誉为我国乳业泰斗。

  骆承庠在《报告》中指出,全球绝大多数国家液态奶消费总量中超过90%以上的牛奶为巴氏鲜奶,称巴氏杀菌奶为“鲜”牛奶是国际通用说法,目前,全球还没有一个国家禁止巴氏杀菌奶标“鲜”。巴氏鲜奶在加工中采用80℃以下的温度消毒,能够最大限度保留生奶原有的营养成分,这种鲜奶通常的保存期为5天,须冷藏。目前,哈市一些乳业企业每日派送上门的“鲜奶”就是这种“巴氏奶”。食用巴氏奶是世界性的消费趋势,符合健康生活理念与牛奶快速消费的特点,也是我国奶业与国际接轨的必然趋势。而超高温灭菌奶在加工中采用超强度超高温的瞬间热消毒,虽然灭菌彻底,但生奶中的营养物质如维生素、微量元素、乳清蛋白等会受到一定破坏,这种奶在常温下可以保存一个月甚至半年。因生产过程中要高强度加热故需要消耗更多的能源,同时加重环境污染,所以这种加工方法在国外较少使用。

  “‘禁鲜’也许会让一些乳品生产企业从中受益。但是,奶农会因此遭受沉重打击,消费者也无法明白消费。”这是骆承庠等专家反对“禁鲜令”的最重要的原因。

  骆承庠告诉记者,现在一些乳制品企业采用从国外进口奶粉,再加水兑成牛奶(即还原奶)的做法制成牛奶,这与巴氏杀菌奶用生奶作原料制成的牛奶相比,好比新鲜鱼和罐头鱼的区别。而巴氏杀菌奶去掉“鲜”字,两者的差别就体现不出来了。因此,如果从国家标准层面上禁止巴氏杀菌奶“标鲜”,将原料差别掩盖起来,不仅剥夺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而且还从客观上起到了鼓励使用还原奶的作用。

  骆承庠在《报告》中指出,据调查和掌握,我国的乳品生产企业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一直在大量使用还原奶,从而为国外奶粉提供了一个庞大的市场。据今年海关提供的数据,仅1月至10月我国进口的奶粉为11.76万吨,同比增长了40.1%;同时,这几年国内的奶农几乎每年都发生卖牛、倒奶的现象。因为一些企业大量使用还原奶,奶农所产的生奶就卖不出去,直接影响“三农”利益。进口奶粉对国内原料市场是一个巨大的冲击,不利于民族奶业健康发展。

  据省畜牧兽医局有关人士介绍,黑龙江省是奶牛大省,奶源充足,一旦禁鲜,牛奶资源优势不再,因此,对黑龙江省奶农和市场冲击较大。去年在饲料价格上涨的情况下,奶制品的价格却没有明显的上升,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进口奶粉的大量使用,进口奶粉价格低,存放期长,成本随之下降。然而,饲料价格上涨奶价不升,必然会导致奶农损失,长期如此,将导致奶牛养殖业的萎缩。据中国奶业协会统计资料显示,奶农饲养奶牛的年利润已经从2002年的平均3000元/头,下降到2006年的1500元/头左右,利润下降了50%。

  “禁鲜令”多次推迟执行,哈尔滨市乳品企业无奈弃“鲜”

  据悉,从2005年10月1日起,国标委曾3次在“禁鲜令”实施前突然宣布推迟实施,在2006年10月31日宣布“禁鲜令”再次推迟至2007年1月1日实施。但到目前为止,国标委未有任何信息发布,“禁鲜令”实际并未执行。

  采访中有关人士告诉记者,“禁鲜令”之所以数次推迟执行,就是因为反对的声音很多。但记者在采访中看到,尽管“禁鲜令”执行日期未定,但哈尔滨市乳品企业已经在包装上选择了弃“鲜”。

  记者在哈尔滨市各大超市、连锁店等处走访时发现,绝大部分乳品标识已经弃“鲜”字而用“纯”字代替,从标识上基本看不出原料的区别。

  哈尔滨市某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有关人士告诉记者,将奶粉还原成牛奶,与从生奶中杀菌而成的牛奶质量肯定有差异,还原奶不仅营养物质丢失,口味上也有差别,需靠添加一些添加剂才能适合市民口感。该企业在哈市有多家牧场,用从牧场、牛场收上来的牛奶加工牛奶、奶粉,奶源充足,原料质量稳定。但是,现在所有液态奶都取消“鲜”字,看不出奶源地的优势,对他们这样的企业显然是不公平的。只是,国家有关部门推出了《指南》,尽管没有正式实施,但企业为了生存,只能放弃“鲜”字,而改称“纯”牛奶。现在,南方一些乳品企业还有坚持不改“鲜”字的,像光明等。“直到现在,‘禁鲜令’到底如何执行,仍没有明确的说法。”一位业内人士说。目前,许多乳品企业希望尽快摆脱标识上的混乱局面。

  据悉,近日,骆承庠等专家已经陆续收到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部委的反馈,他们表示专家的意见将成为今后此项研究的一个重要依据。 记者章梅


相关搜索: 禁鲜令
查看版权声明 责任编辑:Techoo-3
文章相关:
提意见或留言(需要审核后显示) 进入论坛交流
表情0 表情1 表情2 表情3 表情4 表情5
表情6 表情7 表情8 表情9 表情10 表情11
您好:网友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热门图片新闻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相关热门新闻排名
相关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