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行业资讯网站
用户中心
综合报道 市场动态 食品安全 产业经济 科技动态 经营管理 专业视角 各地动态 企业新闻 财经新闻 健康资讯 养生资讯 饮食资讯 美食资讯 排行 评论 滚动 百度
关键词:
站点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专业视角 > 正文
【设置字号: 【手机阅读】
全面、准确、专业、及时行业新闻资讯

白领称“被中产”负担沉重 晒晒美国人的中产生活

时间:2010/11/2 15:19:54 来源:新民网

  品味中产

  提要:中产是近几年来极其诱人的一个概念,很多人都希望能挤进中产的行列。可当一些人买了车、买了房,拥有了不少个人财产之后却发现,自己的生活似乎与想象中的中产仍有很大差距。除了收入和财产外,中产生活还应该包含哪些内容呢?让我们一起来慢慢品味吧。

  备受关注的话题

  什么是中产?你已经跨入了中产的行列吗?近一阵,有一个话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就是中产。首先是北京工业大学发布报告认为北京有“四成中产”,接着是亚行报告认为中国中产阶层人数为亚洲最多,达到8.17亿,在所有亚洲国家中位居首位,占全国总人口的6成以上,这一连串急速膨胀的数字一下子把中产这个词推上了风口浪尖。

  人们由此产生的疑惑是巨大的,当代中国中产人群的数量真的如此庞大吗?如果这一切美梦成真,我们应当来一次大大的欢庆才是,因为这样的世界无疑是人人所向往的。然而静下来细究一下,我们便豁然发现其实现实并非如此美好,如果进行一次追根溯源,大家可以发现自2000年以来,有关于中产论战的硝烟就从来没有消散过。

  不过无论如何,中产都是一个极其诱人的概念,它让人们产生了丰富的联想――较高的收入、富裕的生活和超前的消费,如果谁罩上了中产的光环,无疑会得到许多人的羡慕。其实不仅仅是在我们国家,放眼世界各地,中产都是社会所重点关注的对象。在刚刚过去的9月,美国总统奥巴马专门针对该国的中产阶层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减税方案,从而引起了各方广泛的关注。人们普遍认为,中产是经济发展重要的推动力,也是社会理想的“稳定器”。

  这是两个激烈的观点相互对峙,它们针锋相对互不相让。有一种观点占据了当今社会的主流,那就是中国中产人群队伍正在迅速扩大。社会学家认为,2000年之前,中国社会阶层结构中已经出现了中产阶层崛起的趋势,2000年之后崛起速度加快,这一切,无疑得益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然而另一种观点却是颇为极端,他们认为,中国迄今为止还没有形成理想的中产阶层,所谓橄榄型的社会仍然是一纸空文。

  “被中产”负担沉重

  里昂证券曾公布了这样一个惊人的数字:到2020年,中国的中产阶层人数预计将超过10亿。10亿,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到那时80%的中国人都已经中产了。然而,数字上的光鲜却没有带来更多的快感,在我们身边,听到的居然是许多已经“中产”的人群发出的呻吟:“压力太大了,忙得都透不过气来,中产的日子实在并不好过。”事实就是这样的残酷,就像一位专家说得那样,很多人一夜之间“被中产”,这恰恰是中国之忧,而非中国之福。

  有一项调查显示,虽然在经济收入上可以把许多人归入中产一族,但他们中的很多并不认同自己的身份,这实在让人感觉有些匪夷所思。因为按照一般的理解,既然已经被捧为中产人士高高在上,那肯定早已远离了贫困和痛苦,像花儿般幸福地生活着。然而事与愿违,许多所谓中产人群的生活状况竟是如此的不堪,脆弱和忧虑是他们共同的特征。记者的一位朋友年收入超过20万元,家庭资产也早已过了百万元的门槛,按照一般的理解,应当可以算作中产无疑了。然而前几天记者遇见他时,他却是一脸愁眉不展,原来他刚刚买了一套价格接近400百万元的房子,现在的还贷实在压得他透不过气来。他这样自嘲道:“我觉得自己是‘被中产’的,但既然到了这个份上,面子上的事情就不能含糊,房子必须得按‘标准’来买。不过有时候想想也挺冤枉的,看看周边不少人虽然财产没有自己多,但生活却要滋润得多,难道所谓的中产真的就是这个样子吗?”

  在很多人看来,有一份体面的收入,并且能够有房有车,这是中产的首要标志。所以在有意无意之间,许多都市一族都在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而苦苦挣扎。中产这两个字已经改变了它固有的涵义,成为了压在人们身上的一块巨石,这无疑当代城市人的一大悲哀。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这样的大城市,我们可以看到太多这样所谓的“中产”,在看似富有的生活表象下,内心充满了焦虑与彷徨。

  标准理解存误区

  这难道是一个围城效应:还没有成为中产的,拼命想挤入这个圈子;而那些戴上了中产帽子的,生活却是如此的不堪。不,不对!我们全都错了!长期以来我们对中产的理解存在着误区,把中产与收入和财富划上了等号,然而这完全走入了歧途。

  不能否认,纵观世界各地,中产的确与收入和财富有着不小的关联。从收入的角度看,据了解,在新加坡的300万人口中约90%以上属于中产群体,而其家庭年均收入普遍在2万美元以上;韩国人均年收入约1万美元,都可算是中产群体,但在韩国,很多人没有房子;就中国香港而言,月薪2万到5万港元完全可以排到中等收入群体了。然而这绝对不是说,收入是衡量中产的唯一标准,财富量的多少就能决定中产的份量了。

  在许多专家看来,中产更是一种综合的指标,而并不完全是按照收入高低和资产多少来划分的,还有包括职业、教育等标准,比如以脑力劳动为主,受过良好的教育,心态平和理性乐观等。根据1951年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赖特米尔斯提出的作为“中产阶层”的白领的概念,不少专家认为,白领应该是中产阶层的主体人群,他们基本特征是:主要凭借自己的努力和专业特长来获取收入和赢得社会地位。

  其实在西方社会,中产群体所对应的财产并非被非常看重,然而在我国内地,中产的“产”却更多地被赋意为“财产”。所以有观点就尖锐地指出,现在还没有出现真正的中产群体,因为只有当社会学家的中产阶层概念与公众心目中的中产阶层印象逐渐吻合,才能意味着真正意义上的中产阶层形成。

  拯救我们的中产

  现在,已经到了必须拯救我们的中产的时候了!当有越来越人不断跌入中产泥潭的时候,就要赶紧转换一下思维,重新找回那已经失去的生活,因为他们大多还在追求物质的道路上狂奔,远没有能够抓住中产的精髓。我们认为,中产绝不在于财富数量的多少,它的实质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观念,是我们自己的一种心态。

  著名社会学家陆学艺认为,收入标准并非定义中产的最重要的标准,我们更看重的是职业标准和生活方式。而南京大学周晓虹教授则指出,中产更多的是指一种心态和精神:“他们的生活状态、知识水平以及经济地位,使得他们所具有的生活趣味和价值观最可能被社会的较多成员所容纳;他们所拥有的资源,使他们能够来推广他们的生活趣味和价值观念。”

  我们中的很多人可能早已完成了原始财富的积累,然而现在需要寻找的却是一种精神价值的回归。财富固然重要,然而自身的心态更起着举足重轻的作用,这才是中产的真正标志。有充分的闲暇时光,包括文化消费、旅游度假、周末与家人的团聚等等,这一切都蕴含了中产的真谛。

  这次,我们撰写这组文章的全部目的,就在于诠释中产的真正要义,让大家可以了解什么才是中产应有的生活,并通过一系列专家的采访来进行解读。最后,我们也设定了一整套中产标准,你可以看看自己有多少能够与之匹配。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可以帮助大家设立一个良性的目标,从而能够有的放矢地来调节我们的生活方式。

  不容置疑,中产是许多人的梦想,然而我们追逐中产,归根到底,是为了让生活更美好!

  中国式中产之惑

  提要: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产的群体也在急速膨胀,这已经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然而与此联系在一起的,同样也是中国式的中产之惑,无论在概念、标准、数量、状态和作用等方面,都有许多待厘清的空间。

  诱人的概念

  如果给出一个问题:什么是中产?很多人都能够给出自己的答案,但同时却又难以把它说清道明。这是一个概念上困惑,它一直困扰着人们,让大家在中产的大门口左右徘徊,在似是而非摇摆不定。

  在太多人的印象中,中产的概念是这样一幅“美国梦”似的场景,一家四口开着车到野外郊游,母亲准备着野餐的食品,而孩子则在草坪上嬉戏。的确,中产可以说是一个来自西方的概念, 1951年,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赖特・米尔斯出版了《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该书一经发行,立即把“白领”和“中产”的概念推介到了全球,并使之泛化成一个全球性的话题。而自20世纪40年代起,西方几个主要的现代化国家相继进入“橄榄型”社会,被称为“中产”的群体人数,约占社会就业人口的40%左右。对此不少专家认为,中产阶层的兴起和壮大,在西方国家已成为推动现代化社会发展、引导社会消费、稳定社会形势、定型社会规范及主流社会价值观的主体力量。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等一系列政策的推出,社会结构转型步伐加快,出现了一批高收入的群体,中产的概念也开始进入了我们的视线。然而在当代中国,这个概念却存在着一种严重的模式化,他们又被称为“中间阶层”、“中产者”、“中等收入者”等等,大家都把他们与高收入紧密相连。社会学家陆学艺分析认为,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是中产出现的重要原因,包括:一是职业结构进一步趋向高级化,特别是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近年来的增长速度更快,为以高级职业为特征的中产阶层的快速崛起创造了空间;第二,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使得社会财富的积累随之加快,导致一个迅速扩大的高收入群体出现;第三,国内资本市场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使得居民通过投资资本市场分享了经济发展的成果,从而使得财富分化效应放大,而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以及商品房价格的一路攀升,使得那些投资于房地产和拥有房产者的财富价值迅速增加;第四,高校扩招使得数百万人享受到了高等教育的机会,社会流动机会逐步增多,每年几百万的大学毕业生直接为以高学历为主要特征中产阶层的扩大造就了后备军。

  然而其实在西方,中产更被形容为一种“Bourgeoisie”(布尔乔亚)的生活方式,颇具小资和情调,而这一切在我们这里却变了味。虽然至今为止并没有人能够对中产给出一个准确的定义,但在我们大多数眼中,中产往往就是与“白领”、“高收入”、“高消费”、“高学历”等字眼联系在一起的群体,收入的高低和消费能力大小成了他们最重要的标志。这种倾向性前提的存在,也让中产甚至完全成了财富资产的代名词,从而走入了一个误区。

  多元的标准

  那么,很多人想问的是,中产的标准究竟是什么?其实古往今来,中产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各个社会从各自理解的角度出发,也给出了自己的定义。然而在中国当前的现实状况下,标准的制定却更多地人们的财富联系了起来,这使得太多人无法真正厘清中产的界限。

  有不少观点认为,在中国家庭年收入20万~50万元的属于中产;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则提出,中国大陆的标准是家庭年收入5.37万~16万元人民币。近日,亚行发布了一份名为《亚洲和太平洋地区2010年关键指标》的报告,该报告对中产的定义,是每天消费2~20美元的人群。而此前由北京工业大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2010年北京社会建设分析报告》则显示,月均收入6000元可成中产,月入万元可成上层中产。

  那么,海外地区对中产又是如何定义的呢?资料显示,日本中产家庭的年收入上限大约是6.8万美元,底线是4.4万美元;韩国中产标准在2万~3.6万美元;美国年收入在4万到20万美元之间的家庭都属于中产;印度凡年均税后收入在3.375万卢比到15万卢比(约合700~3000美元)的家庭均可算是中产家庭。

  但是,仅仅依靠收入来确定中产标准的做法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其中以作家王朔的看法最具代表性,他说:“中产不见得要从经济收入上划分,安于现状的,尊重既有社会等级和道德规范的都可在观念上列入中产。”在中国香港,根据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吕大乐的界定,收入并不能够成为被强调的起点。他认为,收入不是一个太有用的分类。就香港而言,月薪2万到5万港币完全可以排到中等收入群体了,但是,这并不是等同于你拥有这样的收入就成了中产阶层,还要看你住的房子的房价,你的消费方式,是否住在体面的楼盘,是否有定期的度假等等。而美国最近提出符合中产阶层的6条特征包括:住房,汽车,子女大学教育,退休保障,医疗保险,家庭度假。

  所以从目前来看,中产越来越倾向于对一类人群综合素质的评价,它们包括职业的声望、劳动的方式、财富的水平、就业的能力、消费的模式以及社会影响力等等。然而在大多数中国老百姓眼中,中产却在走向一个极端,财富仍然是大众衡量中产的首要选择。

  虚胖的数量

  接下来的问题同样无法回避,中国目前有多少中产者?这是一个太多人关注的话题。其实在我们中国内地,上世纪90年代以前,并不存在对中产的研究,也不存在什么数量之争。2000年之后,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产的概念开始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也终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首要的变化便体现在中产的数量上。然而与此同时有不少观点认为,这是一种数量上的虚胖。

  国家统计局城市调查总队于2002年5~7月在河北、天津、山东、江苏、广东、四川、甘肃、辽宁等8个省(直辖市),抽取大、中、小城市3997户居民家庭作为有效样本户,进行了中国首次城市居民家庭财产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截止2002年6月底,我国城市居民家庭财产户均总值22.83万元。考虑到这是户均财产总值,这已经是一个比较惊人的数字了,所以报告一经发表,就引发了众多关注。2002年12月,在北京举行的“2002学术前沿论坛”上,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贺铿指出,20 年后,那些经济上比较殷实、思想文化素质比较高的“中产阶层”应该成为中国全面小康社会的主流公民。2005年,国家统计局“根据国际标准进行换算”,完成了对中国中产阶层的定义,家庭年收入在6万至50万元人民币之间的国人,即为中产阶层。根据这一标准,中国2005年已经拥有了6550万“中产”人士。

  而近年来,中产的阵营更呈现出急速膨胀之势。根据亚洲开发银行的“发展中国家中产阶级+全球中产阶级”标准,2010年中国有8亿中产人士。而此前北京工业大学和中国社科院社科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2010年北京社会建设分析报告》报告则称,目前北京中产阶层约540万人,在社会阶层结构中所占的比例超过40%。另据中国社科院有关专家介绍,2000年之前,中国社会阶层结构中已经出现了中产阶层崛起的趋势,2000年之后崛起速度加快,2001年的全国调查表明,中产阶层的规模已经达到15%左右。而根据2005年全国 1%人口抽样调查、2005年中国人民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全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2006年中国社科院全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的综合分析,目前中国中产阶层的规模比例为23%左右。短短几年间提高了8个百分点。

  不少调查认为,当前中国中产者的职业构成主要有以下几类:国家公务人员、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知识型中小企业主和专业技术人员等。然而以上中产数据的过度膨胀却引来了许多的质疑,更多的意见认为,中国中产者的数量远没有达到如此乐观的程度。

  脆弱的状态

  不可否认,近几年来,中国内地中高收入者的数量出现了急速增长,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他们的生活并不像大多数人想像的那样悠闲自得,脆弱和忧虑是他们中许多人的共同特征。对此,社会的方方面面也发出了这样的感叹:“中国式的中产就是这样的生活状态吗?”

  近日,亚洲开发银行最新报告把中国的中产阶层划作“底层”、“中层”、“高层”三类。该报告称中国的“中产阶层”中有3.03亿属于“底层”中产阶层。我们暂且不论这样的“底层”为何意,但放眼四周,的确有太多所谓的“中产者”生活在迷茫中,房价高涨、通胀高企、股市波动都常常搅得他们心神不宁,他们的生活状态甚至比不上被社会视为“贫困”的那群人。


相关搜索: 负担 中产
查看版权声明 责任编辑:Techoo-3
文章相关:
提意见或留言(需要审核后显示) 进入论坛交流
表情0 表情1 表情2 表情3 表情4 表情5
表情6 表情7 表情8 表情9 表情10 表情11
您好:网友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热门图片新闻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相关热门新闻排名
相关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