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行业资讯网站
用户中心
综合报道 市场动态 食品安全 产业经济 科技动态 经营管理 专业视角 各地动态 企业新闻 财经新闻 健康资讯 养生资讯 饮食资讯 美食资讯 排行 评论 滚动 百度
关键词:
站点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产业经济 > 正文
【设置字号: 【手机阅读】
全面、准确、专业、及时行业新闻资讯

中国乳业组舰队还是建航母

时间:2002/6/6 0:00:00 来源:中国食品报
今年4月8-28日,由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牵头组成、中国食品报新闻部副主任邢国春带队,并由新华社、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及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共同参与了"中国乳业万里采风"活动。

参加调研采访的记者一致认为:中国乳制品工业发展速度很快,大企业基本建立起一套发展战略、发展理念,其规模较大,装备水平较高;随着大中城市液体奶及乳制品迅猛发展,中国乳品工业结构趋于合理;中国乳制品工业在解决"三农"问题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农村养牛积极性很高,企业加工效益良好,乳品工业产业链条运转正常;随着大企业具备了品牌战略,有强大的科技支持,利润情况可观。因此,中国乳业竞争力正逐步形成;由于受进口奶粉竞争,我国奶粉产业受冲击较明显,同时我国乳业整体水平与国际大公司差距仍然存在,部分地区奶源、市场竞争激烈,希望引起业内人士的高度重视。

近期会不会彻底洗牌


产业重组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在其他行业间"牵手"又"分手"不知已进行了几轮。而中国乳业这一连接着农业、加工、流通、餐桌等特长产业链的特殊行业,是要组建"联合舰队"还是要"航空母舰"?

目前中国地方品牌的乳品企业基本形成了一个省市有1-2个品牌,但做到全国品牌的不多,记者在采访中看到,龙头企业的发展目标都离不开做大做强,似乎都有当老大的雄心。

"光明"的王佳芬和"伊利"的郑俊怀在不同场合都表示:谁想联合请来找我。而有的老总对记者说,现在,在全国各大城市,几家名牌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是相互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几个轮回下来不过是打个平手。在目前情况下,几个大企业不会在短时间内搞整合重组:广州燕塘老总陈慧珍说,中国需要几个全国性的品牌,但仅凭这几个品牌占领全国市场是不可能的。因为中国太大了,南北气候差异、饮食习惯差异,想一统天下很难。燕塘要做好地方品牌,地方优势就是做鲜奶,这一点伊利和蒙牛及光明在广州市场都不敌燕塘。福建长富乳业老总陈学坤则认为,现在谈整合重组还太早,眼下国内所谓的大品牌只是在本土上体现,拉到国外都是老小,在资源上整合很难,因全国各地资源不平衡,有大有小。国内乳业真正的竞争只在京、津等大城市进行,内蒙古及哈尔滨的奶多,但能卖到南方的液体奶还是少数;陈学坤表示,目前奶业企业不应同室操戈,而要多宣传喝奶的好处。

"只要目前各龙头企业的老总不挪位子,就不会出现重组的镜头",北京三元老总高青山这样预测。他认为,中国人世后,外国乳品企业仍没有大的动作,如果我们自己拼,就会给人家进入中国市场带来机会。伊利董事长郑俊怀对此有着自己的看法,他说,现在乳业市场品牌相互渗透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过去牛奶没有全国品牌,包装除了玻璃瓶就是塑料袋,产品根本走不远,只能围在自家门口转。这点儿市场在谁门口就是谁的。三元做北京,上海做光明,天津做海河,市场相对稳定。可现在牛奶不是区域性的产品而是全国的,郑陵怀认为整合是必然的,只是时间和时机问题。

眼下各家企业都在暗中使劲,扩大规模。在这点上伊利步子迈得最大。光明的王佳芬为企业描绘的光明前景是:到2005年光明要进入世界20强。不久前,光明在北京投资1.4亿元建成生产基地。而伊利租下帕玛拉特的现代厂房,要做国内最大的奶粉厂。三元所主打的北京市场,其产品不仅在首都占有主导地位,且销售网点覆盖全国十几个城市区域。去年三元产品长驱直入进入广州,进而又到了上海,据悉三元在澳大利亚投资控股的中澳合资厂很快将运营起来。

完达山董事长王德胜认为,未来的中国乳品市场不可能只有几个品牌"称霸",但也不会太多,最多不超过20家。要出现整合只有两种情况:一是令其"缴枪";二是自愿整合;而目前各品牌企业间还有各自的优势,起码在5年内不会有大的整合动作。

发展水平紧跟国际步伐

前些年,提起中国乳品行业可用这样几个字概括:设备陈旧、产品单一、技术落后……可如今,许多乳品企业都敢自豪地说:我们的设备是从法国、美国、瑞典、德国引进的;产品获得过ISO9002认证、HACCP认证;市场网络、营销策略及售后服务都与国外同行业相差无几。说到人员素质,他们会如数家珍般地将博士生、研究生等科研人才的比例一一道给你听。在采访中,令人感触最深的是:中国的乳业正紧跟国际步伐。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农村养牛户多是三五家养一头牛,以手工挤奶为主,牛奶卫生指标严重超标,仅细菌数就达几百万;如今,农户养奶牛少则数头,多则上千头,外国农场主要使用的电脑自动控制挤奶设备在国内一些个体农场也能见到。

目前在市场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品牌企业,据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理事长宋昆冈说,这些年我国乳业在改革中发展,在竞争由前进。尤其是奶源基地建设、技术装备水平等都有了大幅度增长和改善,涌现了一批具有相当规模的乳品企业集团。2001年全国乳制品总产量达1029万吨,比上年增长了12%,比建国初期增长了49倍。其中前10家企业的奶粉产量占总产量31%,液体奶占49%。在乳制品销量最多的大中城市,其主导产品还是龙头企业。如"三鹿"、"完达山"的配方奶粉;"光明"、"伊利"等纷纷创出了自己的液态奶品牌,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大大提高。前不久.国家质监总局对全国11个城市的31家经销商店进行抽样检查,共抽检了45家企业的45种强化乳粉样品,结果表明品牌企业的产品全部合格。

如今,乳制品市场空前繁荣,产品多种多样。品牌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适合于不同的消费者。在液体乳中杀菌乳约占55%,灭菌乳约25%,酸乳约占12%;奶粉系列中有全脂乳粉、加糖乳粉及其他保健功能产品。这些产品的不同包装形式,大大方便了不同消费群体的需要。

乳业产业化经营不断发展,龙头企业在农牧业产业化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企业+农户"的产业组合方式得到了推广,使得奶源基地建设、奶源管理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北方奶源基地以"分散饲养、集中挤奶、以质论价、全面服务"和"集中饲养、集中管理、统一服务"的奶牛饲养小区等为主要模式;而在广州和福建等气候较热地带地奶牛场基本都实现了机械化挤奶全封闭生产。

据宋昆冈介绍,目前,我国奶牛饲养区域布局正在进行战略性调整。我国与欧共体的专家们联合进行的"中国奶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提出:"发展奶业在区域布局上,除继续抓好奶牛圈的巩固提高,适当向外发展外,还要重点抓好农村奶牛带的发展,大力开展和建设农村奶源基地。"这一战略方针已在各地普遍得到实施。以河北省冀中奶牛带为例,十几年前16个县及石家庄市存栏奶牛11054头,总产奶量27760吨,到目前仅三鹿集团的奶源基地就扩大到19个县,存栏奶牛6.5万头。

对于奶牛饲养,福建"长福"老总陈学坤认为,应因地制宜,搞北牛南运。他说,以往人们认为养牛最好的条件在北方,但北方的牛来到长富后,奶牛平均单产达6.5吨,而全国奶牛平均单产为4吨。说起奶源基地的圈地运动,光明集团总经理王佳芬似乎更有高明之处:她认为奶源基地是"流动"的,企业做大做好了,奶牛自然会过来。

先要基地还是先建市场

不少人对发展乳业,是先要基地还是先建市场产生困惑。宋昆冈认为,影响乳业发展的瓶颈是市场,而不是牛养不出来,也不是企业生产不出来。目前城市牛奶消费量上来了,可农村仍然很低。所以说,表面上看我国牛奶市场很大但那是潜在的,而潜在的市场并不等于现实的市场。

"在中国,谁有最好的奶源谁就有最好的奶",福建"长富"老总陈学坤这样认为。事实上确实如此,中国几大乳品龙头企业无不在奶源基地上苦下功夫。

欲作中国乳业第一品牌的伊利集团,几年来先后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黑龙江等东北地区以及京津唐地区建起奶源基地,该企业还在外阜投资建厂,以伊利品牌分流了当地奶源。伊利集团的郑俊怀自豪地说,伊利的双赢战略就在于让几十万农牧民靠奶牛过上了好日子。

黑龙江完达山凭借北纬40度这一国际公认的优质奶牛饲养带,发展了2万公顷天然牧场和15万头良种奶牛。这里让完达山26种奶产品成为绿色食品。

陕西银桥集团在成立之初, 就把第一车间设在农户家,实行 "厂方贷款,农户养牛,厂户挂 钩,以奶还贷"的做法,以最快 的速度建立了农业产业化的第一链。 为了促使这种模式的长期健康发展, 集团又先后成立了银桥奶牛公司与 奶牛繁殖育种协会,不但成立了配 种站、防疫站和卫生站,还由协会组织为养牛户代办保险,聘请外国专家对奶农进行培训。有效的措施促使银桥奶牛饲养区域扩大到10个区县30多个乡镇。而三鹿则决心要在"十五"期间,投资1亿元,建立261个现代化封闭式养牛场,收奶站发展到205个,再发展6万头奶牛,形成年产60万吨的奶源基地。

已经有了相当规模奶源基地的伊利老总郑俊怀认为,现在更要紧的是乳品市场,市场的关键是消费者的需求。企业不要一味停留在抢占奶源基地上,而要把着眼点放在市场开发上。他说,现在起码有4个省提出了要做奶业大省,或将农业结构调整变成畜牧业,而畜牧业的首选是奶牛。从好的方面看是大家都重视乳业了,那么是基地重要还是培育龙头企业重要呢?只有龙头企业才可能带动奶牛业,否则奶源再多再好也没用。中国的乳业市场潜力是巨大的,而企业还没有把这种潜在的市场变为现实的市场。

如何看待跨国公司在中国奶业市场上的发展问题,不少人对此持不同看法。有的乳业老总对跨国公司到中国做乳业不屑一顾,认为他们对中国国情不了解,"达能"和"卡夫"不是都在中国市场上跌跤了吗。惟有完达山老总王德胜不这样看。他认为,现在有13家跨国公司瞄着中国市场。他们表面上按兵不动,实际上正在加紧调查市场,他们一旦大规模投资,将势不可挡。譬如,雀巢目前对黑龙江奶源基地的建设,以及液体奶、奶粉等在市场上都占有相当的份额。

二次创业凝聚众人目光

如今及乳制品消费早已不是专供老年人、婴幼儿、病人和少数高消费者的奢侈品,而逐渐成为城市居民餐桌上的必需品;据北京等地的调查,如今婴幼儿对乳制品的消费占整个消费群的19%,60岁以上的老人占28%,其他年龄的人占53%;消费者的职业构主导从外宾、知识分子普及到各类职业人员。近年来我国政府通过加大牛奶与营养科学知识的宣传,城市牛奶市场被激活了。据统计,目前城镇居民年人均消费液体奶7公斤,大城市数量更大,如北京已到40公斤。

据有关资料表明,人们对乳业日渐青睐的原因除其巨大的潜在市场外,还因为今年国家科技部将乳业列入12项重大科研专题项目之一;国家重点支持一批乳品加工项目;国家经贸委将乳制品加工业列入重点支持的行业;农业部制定"奶业行动计划"。

这些政策对欲涉足乳业的人士来说无疑是最大的诱惑。大批其他行业的企业涉足乳品业,大量的社会资金注入乳业。四川新希望集团声称要将乳品做成饲料以外的第二大产业。今年4月26日,新希望走出四川大山,出资2750万元收购了安徽白帝乳业的55%股权。据说,这是他们继控股四川阳坪、入主重庆天友后的第三次出手。新希望的战略部署是:要在第一年里,整合5-8家企业,构筑起一个乳品产业群;在3-5年的时间里,用近10亿元的资金,整合30亿元的资产,连接沿长江的产业带,从而形成50-80亿元的销售额。由此人们不难看出,这个在饲料行业做成老大的集团,对乳业的第一把交椅依然虎视眈眈。

另一家对乳业情有独钟的是江苏维维豆奶集团。该集团一位权威人士对记者说,别看他们进入乳业时间晚,但很快就能做大。全国品牌企业不与他们联合也无所谓,他们可以到各省找地方品牌,现在维维已经控股了珠三角最大的珠海牛奶公司。而中国"水老大"娃哈哈也将自己的纯牛奶卖到内蒙古呼和浩特,要与伊利、蒙牛叫板。

乳业投资是热点,且呈多元化态势。有各方资金注资乳品工业或投资奶牛饲养业,其中有不少原来是专营饮料生产的名牌企业,如娃哈哈、乐百氏等。

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理事长宋昆冈提醒3点:一方面,中国目前仍是一个"贫奶国家",人均占有量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差距很大。多数地区奶业技术服务体系不健全,产品质量难以保证,一大批中小乳品企业生产和经营水平较低,不适应市场需要。这些企业加工能力小设备技术水平低,产品品种单一,质量较差,缺乏市场竞争力。潜在市场再大,不等于现成市场。另一方面,乳品净进口量连年增长。乳及乳制品进口的大量增加,在丰富了市场供应,较好地满足了消费者需求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冲击了国内乳制品市场,使得竞争更加激烈:还有,市场产品品种雷同。各大企业目前的主要产品大多都为鲜奶、超高温灭菌奶、酸奶、奶粉等。虽然有企业全力开发新产品,可只要有新品问世,立即就有跟进者,各企业发挥独立创新能力还有待于提高。(刘美菊)

相关搜索: 乳业
查看版权声明 责任编辑:Techoo-3
文章相关:
提意见或留言(需要审核后显示) 进入论坛交流
表情0 表情1 表情2 表情3 表情4 表情5
表情6 表情7 表情8 表情9 表情10 表情11
您好:网友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热门图片新闻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相关热门新闻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