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行业资讯网站
用户中心
综合报道 市场动态 食品安全 产业经济 科技动态 经营管理 专业视角 各地动态 企业新闻 财经新闻 健康资讯 养生资讯 饮食资讯 美食资讯 排行 评论 滚动 百度
关键词:
站点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产业经济 > 正文
【设置字号: 【手机阅读】
全面、准确、专业、及时行业新闻资讯

韩日“封杀”对中国啤酒影响不大

时间:2005/7/14 9:21:19 来源:国际金融报

    “我们不加(甲醛),2003年公布后就不加了。”7月13日,记者致电哈尔滨啤酒集团有限公司质量处,一位女士说。

    与哈啤的表态一样,记者采访的国内各大啤酒企业,纷纷就啤酒添加甲醛的说法予以否认。“曾经有个酒厂宣称不添加甲醛,其实我们早在10多年前就不加了。”上海亚太酿酒有限公司酿酒师葛海菁说。

    葛海菁所说的那家企业,是深圳金威啤酒公司。2003年,该企业曾因宣称是国内第一家不使用甲醛的公司而受到多家啤酒企业的反驳。2年后的2005年7月初,这一话题再次被提起,并在行业内引起轩然大波,诸多啤酒上市公司因此而股价下跌。

    6月中旬,《环球时报》编辑部收到一封读者来信,揭露国内啤酒行业为了控制成本,用可疑致癌物甲醛充当稳定剂的黑幕,该报当即对此进行调查。该报援引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啤酒分会秘书长杜律君的话说,95%的国产啤酒都添加了甲醛,在业界引发轩然大波。

    韩日严查中国啤酒

    中国媒体的报道,迅速在韩国形成风波。据了解,目前韩国6个地方食品药品安全厅对从中国进口的啤酒进行成分调查。如果调查显示甲醛的含量超过世界卫生组织、世界保健机构规定的标准值(0.9毫克/升),将全面禁止中国啤酒的进口。

    随后,日本厚生劳动省也要求对此展开调查,指示该国的检疫所要求日本进口业者对中国的制造商进行确认。日本食品卫生法禁止在食品内添加甲醛。

    据了解,中国对韩、日的啤酒出口量并不大。2004年初至今,中国约有3200余吨啤酒进入韩国市场,总额达130万美元,占韩啤酒整体进口量的9.7%。韩国进口的中国啤酒来自12家企业,共15个品种,价值13亿至14亿韩元。另据统计,2004年日本经由国内7家企业进口的中国啤酒达177.5万公升,换算成小瓶约500万瓶,是2000年进口量的2.6倍。

    那么,中国啤酒会不会因为这场风波而在韩日市场上遭受重创呢?业内人士认为,不会太严重。据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啤酒分会理事长肖德润分析,2004年中国啤酒出口量在15万吨,青岛啤酒占据50%的份额。而对韩国的出口量很少,韩国的回收不会产生大的影响。

    青岛啤酒负责投资事务的工作人员称,中国大型啤酒厂商不存在类似问题,且公司全部出口占总产量比率仅为2%,日韩地区出口更少,不会影响公司销售。

    燕京啤酒有关人士认为,他们出口到韩、日的啤酒量很小,如果按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他们的甲醛含量绝对合格,大约在0.3毫克/升。该公司负责宣传的工作人员则称,2002年底起公司就不再使用甲醛作为稳定剂。

    葛海菁也赞同这一说法,不过他的理由则是中国的啤酒经得起韩日的考验。0.9毫克/升的标准是饮用水标准,而根据上半年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抽检的0.55毫克/升的结果看,全部符合国际标准。“尽管会有一定影响,但只要符合这一标准,影响就不会大。”葛海菁说。

    啤酒巨头纷纷救市

    “我们不再使用甲醛是1994年以后。1988年公司合资后,开始逐步取消甲醛的使用。尽管当时大多数企业都在使用,外方的观点是不允许有毒物质进入公司,说这影响公司的形象。”葛海菁说。他所在的上海亚太酿酒有限公司生产的力波、虎牌、喜力啤酒在市场上享有盛誉。

    上海三得利啤酒有限公司酿造部技师蒋先生也出面澄清说,至少在5年前,三得利与日本合资后就不用甲醛做稳定剂了。

    记者致电青岛啤酒,一位人士对记者表示,该企业已经不再使用甲醛。记者进一步询问目前青岛啤酒使用什么样的工艺,这位人士表示不清楚,让记者致电公关部门找董事会秘书了解。记者致电董秘电话,直到截稿,电话一直无人接听。不过,7月13日青啤发言人孟先生也曾对媒体表示,青啤早已不用甲醛,添加甲醛是为了降低成本,一般小企业可能会考虑成本的问题而选择用甲醛。

    青啤等公司的说法,得到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啤酒分会副理事长、江南大学生物工程系教授顾国贤的证实:燕京、青岛、珠江、金星等大型企业现在均不再添加甲醛了。

    据上海亚太酿酒有限公司的郑小姐介绍,该公司目前已经采用PVPP(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代替甲醛。而PVPP则是一种价格不菲的替代品,据了解,1公斤甲醛12元,1公斤PVPP价值200元。生产1万吨的啤酒,用PVPP再加上其他辅助添加剂,就要增加约20万元成本。

    甲醛检测标准中外不一

    在证实大型企业不再添加甲醛的同时,顾国贤并不否认目前国内部分小企业存在类似的现象。上海酿酒专业协会副会长吴建华也称,上海啤酒企业不存在类似问题,但无法确认其他中小企业是否存在这个问题。有一种说法是,一些年产量1万吨左右的小厂可能还在继续使用甲醛。

    对此,专家葛海菁认为,消费者不必过于担忧。他介绍,当初添加甲醛的目的是为了消除啤酒中的浑浊现象,让啤酒看起来更清澈。啤酒酿造过程中,会产生多酚物质和蛋白质,而多酚物质则使啤酒看起来浑浊。甲醛则可以去除多酚物质。使用甲醛作为稳定剂,早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开始了。在酿造过程中,甲醛被反应掉了,基本上没什么残留。“甲醛的沸点为96℃,而啤酒酿造一般在100℃以上,甲醛早就已经蒸发了。”葛海菁说。

    据葛海菁介绍,亚太啤酒不允许使用甲醛,主要是怕出现误操作,不小心把甲醛混到其他材料里,“再说,作为啤酒厂,去采购甲醛也影响企业声誉。”

    就目前中国的啤酒业来说,葛海菁认为基本情况是不错的。据他介绍,国内的标准是每升可以含2毫克甲醛,而今年上半年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抽检26种产品发现,最高的才0.55毫克/升(PPM)。今年10月份将正式实施的《中国发酵酒卫生标准》规定,绿色啤酒标准是甲醛含量不得超过0.2毫克/升,而普通啤酒则不得超过2.0毫克/升。而国外的标准一般是在0.25毫克/升左右。

    不过,顾国贤对此的要求颇高。他认为,只有低于每升0.2毫克甲醛含量的啤酒才对人体无害,大量集中饮用含甲醛的啤酒,会增加肝的负担。据说,他领导的课题组化验了10多个市场上常见品牌的啤酒,结果有8个品牌的甲醛含量都超过了0.2毫克/升。

    事实上,国内外不一的标准,正是啤酒受阻韩国的原因。韩国将根据他们的酿造标准对中国啤酒做出检测。

    国内啤酒股集体暴跌

    尽管针对有关韩、日担心中国啤酒甲醛超标而采取措施的报道,中国啤酒业人士纷纷否认,但是啤酒股仍因相关报道而暴跌。7月13日当天,燕京啤酒(000729.SZ)跌9.09%,6.40元报收;青岛啤酒(600600.SH)跌2.16%,8.62元报收;重庆啤酒下跌2.43%,8.44元报收。

    据湘财证券首席策略师王骁敏称,燕京啤酒在2005年进入该行业世界前十强,但当天下跌幅度却最大,且带领啤酒股板块引发了抛盘现象。

(许凯 周洪涛 许鹏)


相关搜索:
查看版权声明 责任编辑:Techoo-3
文章相关:
提意见或留言(需要审核后显示) 进入论坛交流
表情0 表情1 表情2 表情3 表情4 表情5
表情6 表情7 表情8 表情9 表情10 表情11
您好:网友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热门图片新闻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相关热门新闻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