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行业资讯网站
用户中心
综合报道 市场动态 食品安全 产业经济 科技动态 经营管理 专业视角 各地动态 企业新闻 财经新闻 健康资讯 养生资讯 饮食资讯 美食资讯 排行 评论 滚动 百度
关键词:
站点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经营管理 > 正文
【设置字号: 【手机阅读】
全面、准确、专业、及时行业新闻资讯

葡萄酒 羊年可能会降价大拼杀?

时间:2003/3/6 0:00:00 来源:《观察与思考》
  尽管业内人士对降价深恶痛绝,认为它会毁了一个行业,但对我们来说,降价是一个极好的东西。它意味着,我们可以用更少的钱买到更多的东西,买到更好的东西。遥想当年,VCD刚出来的时候,那是何等的风光明媚,一台就要几千元,不是什么人都可以买得起的。但现在又如何呢?DVD也已降到不足千元了。经济学家樊纲说:“价格竞争是一种最基本的竞争,更重要的是在其他层面上的竞争,例如服务、管理上的竞争,这才是立足的根本,才能够走向有序发展。”经济学家总是有道理的,但我们还是期待相关行业在加强服务、管理竞争的同时,依然不断降价,以使我们尽快过上小康生活。凭着劳苦大众的智慧,我们预感到,在2003年,在以下几个行业将大有实惠可图。

  手机:春天后的冬天

  手机将大打价格战已经是路人皆知。

  2002年,有人高呼,说这是国产手机的春天。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在这一年,据信息产业部预测,国产手机占了整个市场份额的30%,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数字,尤其是在国产手机根本就没有掌握核心技术的时候。

  这个数字挽救了众多国内厂商,最得利的当属厦新。据其财报,上一年还亏损的厦新2002年前三季度实现主营收入、净利润同比增加105%和335%。增长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大幅提高手机业务在公司业绩中的比重。三季度公司主营收入中手机的份额达到了83%。二是1-9月厦新手机销售超过了100万台,在国产手机中仅次于TCL和波导名列第三。

  这样的形势显然使得国内手机厂商豪情万丈,豪情表现在广告的投入上。南京熊猫在2003年的央视广告招标中出了1个多亿,成为世人瞩目的“标王”,TCL的金喜善、科健的梁咏琪等也在黄金广告时段轮番上台。这么多的广告费需要卖出多少台手机才能补上?

  最近波导向媒体宣布说它们的产能已经达到2000万台,毋庸置疑,这是一个国际级的数字。按照经济学的原理,只有生产得越多,成本才能更低,利润才能更高。这一原理显然也成为地球人都知道的秘密。TCL前不久宣布扩充产能至每年1500万台,熊猫也宣称3年内要达到1000万台的产量。据统计,国产手机厂家2003年的市场计划累计达1.7亿台,国外品牌手机还没有算。问题是,这么多台手机能全卖出去吗?答案是:不能。

  据信息产业部公布的数据,到2002年11月中国的固定电话用户达21268.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20031.3万户,两者已经非常接近。这数据似乎提醒我们,移动电话的发展已经几乎到了天花板,不大可能再保持高速发展态势了。那么,2003年市场的需求到底是多少呢?有人说是5000-7000万台。

  如此巨大的落差,势必加剧2003年手机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尤其是大把花钱投广告的厂商,日子将更加难过。它们怎么办?似乎除了降价外没有别的可能。但降价会有效吗?在这5000-7000万的消费人群中,占多数的是更新用户,而不是新入网用户。对他们来说,价格似乎并不太吸引人。这里要提到一个“创新性破坏”的概念。我们都知道电脑的CPU,一旦奔四出来,奔三就没有人买了,这就是创新性破坏。手机也是这样,试想当年小手机出来之后,谁还用那个大砖头?

  所以,我们密切关注3G标准的出台,因为它将掀起手机产业革命。这个标准已经拖了很久,保不定哪天就实行,实行之后哪里还有GSM的好日子过?联通发展的CDMA就是3G,尽管它还没有成为国际标准,但是却成了既有事实,既有事实有其极为丰富的意义。这些更新用户要是再买手机,他们是买GSM呢,还是买CDMA?

  所以,手机在2003年会大降价,这个降价不仅是为了占有市场份额,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清理库存,因为目前GSM手机还是主流。当然,它还有另外一层意思:你现在买了我的手机,加深了对我品牌的信任,那么将来换3G手机的时候,你还会选择我,是不是?

  但谁能知道,等3G标准出台后,假如这标准的技术依然在外国人手里,它们还会不会再让中国人造手机?

  空调:尾大不掉的苦

  所谓尾大不掉,不是指尾巴太大了就掉不了,而是指尾巴太大了所以不能挥舞。但对空调行业来说,这两种说法似乎都能够说得通。

  2002年岁末,媒体传出了空调库存超千万台的新闻。这是一个什么概念?据统计,2001年中国空调销量为1786.1万套,2002年空调销量为1952.55万套。目前我国城市居民家庭的空调拥有率为43.9%,2003-2005年期间居民对空调的预期需求将保持每年1300万台左右。所以,这是一个大尾巴。

  这么大的尾巴对空调生产企业意味着什么?有数据显示,2002年80%以上的中国空调企业没有利润或是利润大幅下滑。目前我国具备空调器生产注册的企业约有400家,其中具有家用空调认证资格的企业有近200家,具有一定生产规模并且产品已经上市的企业有上百家。库存超千万,假设每家生产企业平均库存超10万台,那么库存成本有多少?

  成本很难估计,因为利润率很难搞清楚。关于空调企业的利润率到底有多少,说法很多,而且相差很大。流行的说法是空调行业的毛利有25%。如果真的是25%的话,基于我国国情,纯利润就很少很少了吧。格兰仕说毛利有35%,而奥克斯则说超过40%。出于个人对格兰仕的喜爱,我假定空调企业毛利有35%。那么,以市场主力机型的价格减去35%,再乘以10万台,与空调企业的平均库存成本就相差不大了,那就该过亿了吧。

  当然,我这样的算法是完全错误的,是完全不符合统计学原理的。之所以这样算,是想比较直观地告诉您——亲爱的读者,空调企业的日子有多难过。

  怎么办?只有降价。这里不存在服务的问题,因为服务大多被零售商代劳了。这里也不存在技术创新的问题,尽管所有人都在吹嘘他们的技术如何新。海尔的张瑞敏说,空调行业是缺乏核心技术的装配工业,空调行业资金、技术壁垒并不高深。尽管这说法也被很多人指责,但他是正确的,而且我们有事实为证。这些年来,由于高利润的吸引,不断有小厂家前赴后继地投入到空调行业中来,他们造出的空调也能制冷或制热。而正规大厂说得玄乎乎的所谓变频空调似乎也并非创新。据业内人士介绍,国内只有极个别厂家做到了部分的技术创新。所以只能降价,降价了,虽然资金有损耗,但总比手里什么都没有要强很多。

  钱这东西是目前生产厂商最急需的。由于高利润,整个空调行业生产规模近年来保持30%左右的年增长率,截至2001年底,我国空调行业的产能达3270万台,这已是目前我国空调市场需求总量的2倍。生产线摆在那里,没有钱就无法开动,不开动不仅不能赚钱,每天还有资产损耗;开动生产了,产得越多,库存越多,越没钱,这真够人琢磨的。

  还有一个消息,对空调生产厂商来讲不知算不算利好。过去国内空调压缩机供应商“限产保价”,占了很多利润,有“压缩机生产线等同于印钞机”的说法。最近压缩机供应商都在扩大产能,2002年已经出现了供过于求的局面,估计2003年将延续,压缩机的低价位竞争将不可避免。这意味着,空调生产厂商可以以更低的价格拿到更多的压缩机,这也意味着,空调生产厂商将可以生产更多的空调,这同样意味着,将有更多更多的空调成为库存。

  葡萄酒:暴风雨的前夕

  可以想见,现在做葡萄酒有多赚钱!我敢这么说,是因为我是有证据的。证据一:到2002年,国内的葡萄酒企业已经有600多家了,其中众多是新来者。尤其是在2002年,古井贡、贵州茅台、青岛啤酒等数家江湖大佬级人物进军葡萄酒业,吸引了很多的眼球。《史记》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如果利润不丰厚,谁会来凑热闹?

  证据二:中国葡萄酒业的发展数据也证明,这确实是一个“朝阳产业”。相关数据表明,2002年1-10月,全国葡萄酒总产量比去年同期增长5.38%,实现税金6.2亿元,比2001年同期增长12.78%,净利润5.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8%。中国葡萄酒一方面保持了快速增长的趋势,另一方面其巨大的发展潜力也令人不可小觑。专家预测,到2006年,亚洲特别是中国将成为全球葡萄酒消费增长最快的地方。目前世界年人均葡萄酒消费量达7.5升,而中国只有0.5升,虽数据不具可比性,但中国市场发展空间有多大还是可以仰慕的。

  证据三:中国葡萄酒业在广告上的投入也验证了我的断言。在2003年中央电视台广告招标会上,葡萄酒业大出风头:老牌巨头张裕一举投入2890万元,业内新贵新天集团也投了4290万元,而印象酒业更是豪爽地洒出8250万元。葡萄酒业对广告的大手笔投入足以说明葡萄酒业有多富有,因为普通人家谁会这么花钱过日子?

  但,问题是,尽管葡萄酒行业看起来是如此的风光八面,其内忧可谓多矣。2002年,“洋垃圾风波”给国内的整个葡萄酒市场笼罩了一层阴影。有,或者没有,立场相反的两方均字正腔圆,但揭露者固然也只是嘴里说说,维护者提供的论据也不是很能说服人,交锋的结果给人的感觉是越描越黑。我们想知道内情,但内情是什么呢?向我们披露的东西很难得到信任,这是经济学上著名的“劣币驱逐良币”原理的表现,究其因,方方面面都需要反思。所以我们喝的葡萄酒里到底用的是国产的葡萄汁还是“洋垃圾”,这事情只有靠自己琢磨了。内忧如此,外患也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加入WTO后,根据约定,葡萄酒的关税将由原先的65%降为2004年的14%左右。实际上,自2002年开始,大批洋葡萄酒品牌已经浩浩荡荡地来到中国。他们大多采取与国内巨头合作的方式,比如法国卡斯特集团与张裕共同投资4500万元建设张裕·卡斯特酒庄,专门用于生产高档葡萄酒。业内预测,合资和外资兼并在2003年将十分普遍,国外企业将大举进军中国市场。

  他们有价格优势,他们在国际市场也一贯采取低价策略。普通干酒在美国的价格约合人民币25元,在中国为25-40元;中档干酒在美国的价格约合人民币25-58元,在中国的价格是40-100元。这里不在于价格之间相差多少,更要看到两个国家的消费水平的不同,25元人民币约合3美元,美国人均收入又是多少?所以,说在国外基本上是象喝啤酒一样喝葡萄酒,应该是不错的。

  当然,这些大鳄进入中国之后是否会将葡萄酒价格拉低?这要看具体企业的具体策略,要看它想要什么?是只要一点市场份额,还是要将其他对手全部消灭?在我们看来,最好是降价,让我们得到更多的实惠。但按照博弈论的观点,最好的策略是采用对手的策略,所以,更大的可能是国外葡萄酒也维持在较高的价位上,以稳步获取高额利润。

  这样共同把市场做大是有可能的。尽管目前中国葡萄酒的消费量很低,消费群也局限于“有身份”的一群,但葡萄酒于人体的功用必将为更多人所知晓。对于奔小康的中国人来说,葡萄酒将逐步被广泛接受,市场的潜力很大。

  市场的规范也是有可能的。一般来说,市场的规范是与市场的成熟同步的。那么,市场的成熟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呢?我们设想,产品层次分明、质量稳定,市场竞争有序、供需平衡……

  如果市场真的成熟了,那么我们部分国产葡萄酒的价格就应该下调。为什么呢?为两样。一是只要喝过正宗的洋葡萄酒,你就可以发现,除了一部分如威龙、王朝等大品牌外,其它的国内葡萄酒与洋酒之间的质量有不小的差距,即使价格是处于同一档次的。在理想的情况下,市场价格应该与产品的内质挂钩的,不同档次的酒价格就应该处于不同的级别。当然,我们也不排除一些可能,就是厂家采取了独特的营销策略,比如硬是把酒当成礼品卖,从而维持在较高的价位上,但不是所有的厂家都会把自己的产品当成礼品卖的。二是竞争结果必然导致资源向少数生产商聚集,市场需求加大,他们的产量也加大。我们知道,在相同生产条件下,生产的产品越多,单个产品的成本就越低,于是降价也就有了充足的依据。

  当然,我们还应该重视这样一个因素:在外界力量大举压境之前,在市场即将洗牌之前,业内总能听到早来的风声,为了生存或者更好地生存,它们会采取大动作来重新布局,或者说再做一次挣扎。无论是哪一种做法,把产品卖出去是最根本的。要把产品卖出去,降价也是最容易见效果的。

  羊年,我们拭目以待。 (记者 蔡爱国)


相关搜索: 葡萄酒
查看版权声明 责任编辑:Techoo-3
文章相关:
提意见或留言(需要审核后显示) 进入论坛交流
表情0 表情1 表情2 表情3 表情4 表情5
表情6 表情7 表情8 表情9 表情10 表情11
您好:网友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热门图片新闻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相关热门新闻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