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行业资讯网站
用户中心
综合报道 市场动态 食品安全 产业经济 科技动态 经营管理 专业视角 各地动态 企业新闻 财经新闻 健康资讯 养生资讯 饮食资讯 美食资讯 排行 评论 滚动 百度
关键词:
站点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产业经济 > 正文
【设置字号: 【手机阅读】
全面、准确、专业、及时行业新闻资讯

先发模式下乳品供应链合作关系柔性研究

时间:2007/7/17 9:33:00 来源:网友

    [摘要]本文认为,先发模式和后发模式是我国乳制品发展中的两种主要模式,在我国乳业发展过程中,“公司+农户”的先发模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先发模式下供应链难以整合,其供应链柔性也明显不足,特别是供应链上游承担了巨大风险,整个企业发展缺乏后劲。为提升乳品供应链合作关系柔性,提升缓冲、适应和创新三种能力,需加强政府干预和调控,建立风险防范和投融资机制,打造强势核心企业,兼顾供应链合作各方利益,逐步向后发模式发展

  (中经评论·北京)乳业是农业、工业及第三产业相互连接、相互影响、产业关联度很大的特殊产业,是以种植业为前提、奶牛养殖业为基础、乳制品加工业为龙头的长链条产业。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乳业发展,作为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产业,乳业也受到了我国各级政府的重视。在我国乳业的发展过程中,“公司+农户”的先发模式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但先发模式下供应链难以整合,即使勉强整合,供应链柔性也明显不足,特别是供应链上游承担了巨大的风险,导致整个产业发展缺乏后劲。

  一、先发模式和后发模式

  我国乳业主要有两种发展模式,即先发模式和后发模式。

  先发模式是指先市场后奶源,再到高标准奶源的发展模式,又称虚拟模式,这是大部分乳制品加工企业的发展路径;后发模式是先高端奶源再市场的运营模式,又称规范模式。

  先发模式和后发模式各有利弊。先发模式实施者先抢市场,后建工厂,通过整合外部资源,利用“公司+农户”或“企业+基地+农户”的虚拟联合模式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先发模式虽然潜在风险较大,但能在短期内充分调动各种社会资源,使乳制品加工企业迅速发展起来。但由于企业过分注重市场,忽视奶源基地建设,可能会引发牛奶质量危机,也可能引发奶源奇缺与奶业高速发展的矛盾。先发模式是我国乳业主要的发展模式。后发模式则是先高端奶源再市场,通过“公司十规范牧场”走出了乳业发展的另外一条道路。规范牧场的优势在于采用前向一体化的价值链,通过资本纽带将牧场主和企业的利益捆绑在一起。这种内部资本关系所形成的利益共赢有利于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后发模式虽然前期发展速度较慢,但其稳健的战略会带来后发优势。

  二、供应链合作关系柔性

  供应链是企业从原材料采购、生产、运输、加工、分销直至最终送达消费者手中的业务流程,是一个环环相扣的链条。供应链是以市场机遇为主要驱动力的组织结构,供应链内部的合作伙伴共享资源,实现了核心能力的有机集成,其成员之间的合作状况是供应链运作成败的关键。

  斯莱克(slack N)于1987年首次提出了供应链柔性的概念。他认为,供应链柔性指对顾客需求作出反映的能力,是指快速而经济地处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环境或由环境引起的不确定性的能力。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也存在柔性问题,包括合作关系柔性、利益分配柔性、合同柔性和人力资源柔性等。

  供应链合作关系柔性一般由缓冲、适应和创新三种能力构成,这些能力使合作机制具有合理性和激励性。其中,缓冲能力是供应链抵御环境变化的能力,即以不变应变的能力;适应能力是环境发生变化时,供应链在不改变其基本特征的前提下,作出相应调整以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创新能力是供应链采用新行为、新举措影响外部环境和改变内部条件的能力。

  三、先发模式下乳品供应链成员及其合作关系柔性现状

  农产品供应链可以被描述为农产品沿着农户、加工企业、配送中心、批发商、零售商及消费者运动的一个网状链条。先发模式下乳品供应链的成员包括原奶生产者(一般指奶农)、原奶收购者、乳制品加工者、乳制品销售者和乳制品消费者。生产者、收购者、加工者、销售者、消费者各自代表不同的利益集团。

  1.原奶生产者。我国乳制品加工企业为了快速而代价较低地进行奶源圈地,大多选择分散养殖、集中收购的“公司+农户”的先发模式。在这一模式下,奶牛饲养分散,产业化组织程度低,相当一部分奶农与加工企业之间缺乏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一方面,农户作为农业生产主体和核心企业的供应商,具有多重身份属性:自然人、法人、管理者、决策者、劳动者等,其行为模式比较复杂,决策的理性与非理性并存,并受农户个人文化素养、偏好、心理状态、经济状况等因素影响而波动。另一方面,很多龙头企业与养殖基地农户的关系还仅仅停留在一种买卖关系上,短期行为严重。一旦市场不景气,企业为了保证利润,人为压低原料奶收购价格,将市场风险完全转嫁到农民身上;而市场升温时,加工企业之间的奶源争夺战又会造成短期之内的虚假繁荣,刺激农民盲目扩大养殖规模。当相互独立、分散的生产主体与现代企业生产所必需的产业链整合时,矛盾的出现不可避免。

  2.原奶收购者。原奶收购者是先发模式下乳品供应链中一个较为特殊的环节,一般指中间奶站。原奶收购者由于不养殖奶牛而不受原料监督环节的农业部门的监管,由于不生产加工牛奶产品而不受生产领域质检部门的监管,由于不直接向消费者出售牛奶制品而不受工商部门监管。因此,原料奶收购站成了政府监管的盲点,是最容易产生问题的环节。中间奶站往往可以部分操纵牛奶价格,是原奶质量重要的控制者,也是目前我国奶牛养殖业最大的受益者。

  3.乳制品加工者。乳制品加工企业是乳品供应链的核心企业。首先,在与奶农的关系上,由于原奶收购、加工、运销的地区垄断性,加工者特别是其中的乳业巨头在交易中占据更大的主导权。奶牛养殖投入高而见效慢,使乳制品加工企业大多不愿在奶源建设方面过多投入,而是采用“公司+农户”先发模式。但乳制品加工企业必须认识到,从供应链优化角度看,尽管加强对销售终端和消费者的控制是增强竞争力、提高竞争门槛的重点,但奶农的利益是否有保障决定着乳品产业链上游的稳定性,乳制品加工企业和奶农之间应该是一种和谐共生的关系。乳品企业要从长期生存与发展的战略高度来处理与原奶生产者的关系,即要认识到与原奶生产者的和谐关系是企业生命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来源。

  4.乳制品销售者。乳制品的销售者主要是指常温奶产品的经销商。在先发模式下,乳品企业与经销商的关系是松散的买卖型而非合作型的渠道关系。对于这种渠道关系,麦克康门是这样描述的:高度松散的网络,其中制造商、批发商和零售商松散地联结在一起;相互之间进行不亲密的讨价还价,对于销售条件各持己见,互不相让,所以各自为政,各行其是。而且,常温奶市场开拓的跨地域特性决定了加工企业必须借助强势经销商的力量,随着渠道中零售商力量的加强,乳品企业与经销商的关系更加不协调,矛盾更加突出:一方面是生产商对渠道网络的依赖性进一步加强,另一方面是供应链成员之间的不合作。

  5.乳制品消费者。随着消费观念的改变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乳制品已从过去的营养滋补品转变为日常消费品,消费者从过去的老、少、病、弱特殊群体扩大为所有消费者。中国乳品消费市场目前已成为全球乳品消费中成长最快、潜力最大的市场。同时,“光明事件”、“雀巢事件”的接连发生以及还原奶与鲜奶之争,使消费者对乳制品安全的信心受到了严重的打击。乳品企业要想赢得顾客、抢得发展先机,就必须加强乳品质量安全控制。如果食品安全问题解决不好,乳业就只能在低水平层次上踯躅不前。建立合理的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推行可信的食品认证体系,是企业赢得消费者信赖的制度环境之一。

  总之,先发模式下乳品供应链合作关系存在先天不足:作为核心企业的乳品加工企业与其上游奶农、下游经销商之间的关系都存在明显的松散和不协调,供应链成员关系脆弱。脆弱的关系无法承受竞争的考验,特别是表现在乳品加工企业与奶农的关系上,一有市场波动,危机顿时显现,由于分散而众多的原奶生产者(奶农)没有定价的话语权,当市场出现风险时,风险就不可避免地转移到利益链条中最脆弱的环节--奶农身上。如果没有最基本的利益或权益保障,许多奶农就会退出奶业,而奶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奶农的积极性。必须指出,虽然乳制品加工企业利用先发模式整合了外部资源,降低了成本,能在短期内使企业获得迅速发展,但先发模式导致供应链合作关系柔性的缓冲、适应和创新三种能力都比较差,潜在风险较大,难以适应企业长久发展的需要。

  四、提升乳品供应链合作柔性的对策

  先发模式下供应链合作关系柔性不足,特别是供应链上游承担了巨大的风险,导致整个产业发展缺乏后劲。提升乳品供应链合作关系柔性,提升缓冲、适应和创新三种能力,成为急需研究的重要课题。

  1.加强政府干预和调控是提升乳品供应链合作关系柔性的必要保障。由于乳业是农业、工业、第三产业相互连接、相互影响、产业链关联度很大的特殊产业,因此,在乳业发展初期,有必要对乳业各利益集团的利益分配进行适当科学的调控。但长期以来,我国对乳业的管理主要由农业部门实施,主要抓生产环节,而对乳制品加工、销售环节的调控和引导十分不力。结果导致奶牛数量快速增长、市场无序竞争、企业盲目扩张。政府应加强对乳业的宏观调控和干预,加强规划和政策引导。

  从乳业发达国家的经验看,政府干预和调控包括政府投资、低息或无息贷款,对生产者进行价格补贴,实行最低保护价格,国家参与市场调控,对发展奶业给予各种形式的优惠政策,建立健全符合国情并与国际接轨的奶业法规和标准体系等。尽管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乳业就被列入了国家重点支持产业,各地也采取了一些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但对乳业的实际支持还不到位。借鉴发达国家做法,加强政府干预和调控,是提升乳品供应链合作柔性的必要保障。

  2.建立风险防范和投融资机制是提升乳品供应链合作关系柔性的重要措施。目前,我国奶牛饲养分散,产业化组织程度低,相当一部分奶农与加工企业之间缺乏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很多龙头企业与养殖基地农户的关系还仅仅停留在一种买卖关系上,短期行为严重,市场的大幅波动使奶农的利益很难得到有效保护,甚至出现倒奶、卖牛、杀牛的情况。尽快引导我国乳品企业与奶农建立风险共担机制,建立奶业发展风险基金,引导和支持保险公司开展奶牛保险业务,实现供应链的整合与协调,从而提高整个奶业的抗风险能力,是提升乳品供应链合作柔性的重要措施。

  3.打造强势核心企业是提升乳品供应链合作关系柔性的战略选择。每条供应链上必然有一个(或一类)处于核心地位并对整个供应链具有支配作用的企业,它(或它们)对供应链各环节的影响最大,这个(或这类)企业就是核心企业。处于供应链不同节点上的企业的地位是不平等的,核心企业是供应链运行中的主导力量。事实上,成熟完整的供应链是围绕着核心企业建立起来的,核心企业在行业中的影响力、产品开发能力、商业信誉与合作精神等,都会对供应链战略伙伴关系产生重大影响。

  乳制品加工企业是产业化经营的核心,在乳品供应链上,核心企业的角色显然应由乳制品加工企业担当。乳品供应链由生产者、收购者、加工者、销售者、消费者构成,乳制品加工企业处于连接上游奶农和下游消费者的中心环节,奶农与市场的连接依靠加工企业,收购者、销售者、消费者利益和需求的满足依靠加工企业。作为乳品供应链的核心企业,乳制品加工企业要在面向市场、依靠科技、打造品牌、带动农户四个环节上不断壮大自己,通过科技推广、兴办基地、发展中介组织、开拓市场等多种方式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同时,政府要扶持企业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与交流,加快技术改造,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增强竞争实力,尽快成为大型龙头企业集团。总之,打造强势核心企业是提升乳品供应链合作关系柔性的战略选择。

  4.后发模式是提升乳品供应链合作关系柔性的未来路径。后发模式下由内部资本关系所形成的利益共赢机制有利于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后发模式虽然前期发展速度较慢,但其稳健的战略能产生后发优势,目前发达国家的奶业生产大多是这种模式,后发模式是提升乳品供应链合作关系柔性的未来路径。目前,我国虽然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后发模式,但纵向一体化的形式已经屡见不鲜。后发模式是由核心企业牵头、依靠政府与社会、团结广大奶农走向共同富裕的乳业发展模式,是提升乳品供应链合作关系柔性的未来路径。

  5.兼顾各方利益是提升乳品供应链合作关系柔性的核心手段。供应链成员之间应当是合作关系,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利益冲突。奶农与加工企业之间、加工企业与销售商之间、销售商与消费者之间,都会存在各种矛盾与冲突。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成为产业链之间的竞争,能否处理好利益与冲突关系到整个产业链的生存与发展。因此,一方面,要依靠政府的引导和调控,另一方面,核心企业的作用也不容忽视。核心企业处于中心环节,是带动产业链相关环节共同发展的核心。乳制品加工企业在对待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问题上,要兼顾各方利益,认真对待各方利益的差异和重要程度,实现利益分配有重点、有层次的均衡。既要兼顾原奶收购者、乳制品加工者、乳制品销售者的利益,又要重视奶农利益和消费者利益,特别是奶农利益。核心企业除了要保证以合理价格收购原奶外,还要积极为奶农提供系列化配套服务,从培育长远市场的战略高度,在合作互利的前提下使奶农在市场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兼顾各方利益是提升乳品供应链合作关系柔性的核心手段。


相关搜索: 乳品
查看版权声明 责任编辑:Techoo-3
文章相关:
提意见或留言(需要审核后显示) 进入论坛交流
表情0 表情1 表情2 表情3 表情4 表情5
表情6 表情7 表情8 表情9 表情10 表情11
您好:网友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热门图片新闻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相关热门新闻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