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行业资讯网站
用户中心
综合报道 市场动态 食品安全 产业经济 科技动态 经营管理 专业视角 各地动态 企业新闻 财经新闻 健康资讯 养生资讯 饮食资讯 美食资讯 排行 评论 滚动 百度
关键词:
站点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食品安全 > 正文
【设置字号: 【手机阅读】
全面、准确、专业、及时行业新闻资讯

近些年来我国粮食政策变化与粮价上涨情况回顾

时间:2006/2/13 9:23:32 来源:食品产业网
    由于我国近几年的农业结构调整政策已经取得很大成效,粮食种植面积减少。近期随着国内市场小麦价格大幅上扬,国际市场大豆价格上调,加上市场作用的影响使得1997年后粮油价格一直处于低谷的现象,有了重新价格上扬的机遇,特别2005年秋粮面积减少、总产下降、商品量减少、收购价格高开高走的严峻形势,使北京、南京、郑州等城市从10月中旬开始,市场主要粮油品种零售价格全面上扬,居民反映物价飞涨,从而引发全国粮油价格普遍上涨。此次“带头”涨价的主要是粮食、食用油等,一时间,粮价上涨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它不仅直接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而且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验看,粮价上涨往往是引发通货膨胀的领头羊。 
     回顾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粮食价格经历了3次较大幅度的波动。3次粮价波动,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不同,表现形式不同,但都给粮食生产和粮食流通带来较大震荡。从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看,1985年、1988至1989年和1993至1995年三次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都是由于上年或当年粮价大幅度上涨引起的。再仔细分析研究可以发现,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每一次市场粮油价格上涨的前后,都有国家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进一步实施,因此,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国家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必然从“计划”走向“市场”,特别是近年来的实践更加证明:只有“敞开”,才能“放开”,这是粮食经济工作必须坚持的一条原则。从国家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政策的历史沿革,可以清楚地发现粮油市场价格上涨变动的轨迹。    
    一、1953年,全国粮食实行统购统销。    
    这是完全计划经济体制,国家粮油生产、收购、储存、加工与销售完全由国家统一调节,粮油价格由国家制定,成品米、面的价格每公斤只在0.30元左右,食用油价格每公斤仅为1.50元上下。市场议价粮油价格也是由各地方粮食主管部门制定。从1960年国家大幅度提高粮食收购价格而保持销价不动,形成粮食购销价格倒挂以来,亏损挂帐就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如影随形。随后进入改革开放时期。1978年底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对粮食问题作出了决定:就是提高政府的粮食收购价格,其中计划内收购的部分提价20%,超计划收购的部分,在这个基础上再加价50%,到1984年,粮食供求关系长期紧张的局面已基本缓解,吃饭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这一阶段的粮食改革政策,目标就是刺激供给的增长。            二、1985年初,宣布取消实行30多年的粮食统一收购,实行合同定购。    
    1985年初取消粮食统购改为合同定购,定购价实行“倒三七”比例计价,合同定购价格比统购价下降10%以上,进一步刺激了粮价下跌,抑制了粮食生产,为后来的粮价大幅上涨埋下了陷患。自1985年,粮食的收购政策作了重大调整;即取消计划收购(统购),实行合同收购。对合同内的收购价格,取消了超购加价50%的政策,政府的粮食收购价,统一实行一个价格(举例:稻谷的原定购价为每公斤为0.231元,超购加价50%后为每公斤0.3465元。而新调整的价格,取30%的原定购价、70%的原超购价,实际的综合收购价为0.31185 元)。农民在完成合同定购的任务后,国家是一个统一的价格,不存在粮食收得越多综合平均价越高的问题,但问题也是明显的,不仅是由于取消了超购加价,影响了一部分农民多交粮的积极性,还由于当时的粮食部门要与财政部门统一结帐,财政必须控制议购粮的价格水平,所以实际上议购粮只实行了比合同定购价每公斤高 0.12元的办法,并没有真正按市场价来收购。实行这一政策后,政府对粮食补贴的增长被有效地抑制了,但粮食生产的增长也补抑制了。1985年到1988 年间,粮食的年度产量始终未能超过1984年的水平,致使供求关系再度趋紧。1985年后粮食价格大幅上扬。在1988年到1990年,以小麦为例,粮食企业收购定购小麦价格为每公斤0.50元左右,市场交易的议价小麦价格为每公斤0.65元左右。据统计,1989年与1985年相比,全国三大主要粮食品种价格,水稻上升了133%,小麦上升了131%,玉米上升了94%。粮价的大幅上扬.最终导致了政府的强制干预,合同定购改国家定购,不少地方城镇居民口粮实行凭证、凭票、定点、限量供应。    
    三、1990年,国务院决定建立国家粮食专项储备制度。    
    1990年至1994年的粮价波动,基本重蹈了1984年至1989年的覆辙。1989年后,经过一系列调整,粮食生产逐步恢复。1990年全国粮食总产量再创历史新纪录,产量接近4500亿公斤,出现了全国范围内的第二次农民“卖粮难”。与上年粮食市场价格相比,全国的水稻、小麦、玉米价格分别下降了 25%、49%和34%,再次向全社会传递了市场粮食过剩的信息。1991年和1992年,又出现全国粮食持续减产。结果在1993年底,全国从南到北粮价大幅上涨。1994年的市场粮食价格与上年比,水稻上涨了150%、小麦上涨了117%、玉米上涨了157%,出现1952年以后全国粮食价格涨幅最大的局面。这导致了政府在全国范围的大规模平抑粮价行动,在这样的背景下,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保持粮食供求平衡必须坚持“稳定种粮面积、稳定粮食产量、稳定粮食库存,保证全国粮食总量平衡和地区总量平衡”,即“三个稳定,两个平衡”的指导方针。 
    1994年下半年以后,国家加强宏观调控,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大幅度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出现了全国粮食持续增产的局面。1994年出现了粮食减产、粮价大幅度上涨的局面。为了宏观经济的稳定,政府对粮食政策又采取了四项措施,一是实行了粮食的“省长负责制”,规定省级政府必须对本省粮食的生产、流通和销售负起全面责任;二是大幅度提高粮食的政府收购价,1994年定购价提高了44%,;1995年以后,我们总结前两次粮价波动和宏观调控的经验教训,在粮食连续丰收的情况下,采取了以保护价敞开收购粮食为核心的调控措施。这项措施克服了以往在粮食连续丰收的情况下降低粮食收购价格的逆向调节行为,开创了我国粮食持续丰收的局面。1996年再次提高42%,即在三年内,政府的收购价提高了105%,但是,从粮改政策出台的时机上说,1995年到1998年,我国粮食连续4年增产,平均产量在5亿吨左右,结构性、阶段性过剩的局面已露端倪。以保护价敞开收购为核心的粮改政策在这种情况下出台,客观上对加剧这种形势发展.起了进一步的刺激和推动作用,结果流通领域粮食越收越多,骑虎难下;生产领域也“船大掉头难”,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相对地丧失了最好时机,在政策设计上,粮改前期“保护价”品种涵盖的范围和政策执行地域过宽,价格水平提高幅度过大,1996年全国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四种粮食的国家定购价格平均由每50公斤52元提高到74元,保护价也相应提高,“敞开收购”又失去了数量上的控制。要将按这个政策收购起来的粮食,在市场已经供过于求,粮价又比较低迷的情况下“顺价销售”出去,从1996年下半年起,粮食供求又开始趋向宽松,市场粮价又开始回落。虽然粮改后期政策上作了调整,但这期间收购起来的粮食,是不少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不能实现顺价销售以减轻国家财政负担的直接原因。1996年粮食产量突破5000亿公斤大关,此后几年也基本保持在5000亿公斤左右。在这种情况下,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技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形成了大规模的高价位库存积累,但市场粮食供过于求的形势,使粮食价格持续低迷,给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高价位库存粮食“顺价销售”造成困难,增加了企业亏损和潜亏压力。在1997年初,市场粮油价格成为历史最高,当时市场小麦收购价格为每公斤1.80元(以江苏新沂市场当时行情为例),小麦企业出库价格为每公斤1.98元,粳稻收购价格每公斤1.70元左右,企业销售价格为每公斤2.00元以上,玉米收购价格达到每公斤1.50元。随后市场粮油价格开始下跌,国家出台保护价政策,给农民保护,国有粮食企业收购定购粮价格过高,库存成本较大,这时经营进入谷。1998年,我国实行了以“三项政策,一项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声势浩大的改革。这时粮食流通体制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改革的原则是“四分开一完善”,即实行政企分开、储备与经营分开、中央与地方责任分开、新老财务帐目分开,完善粮食价格机制。 
    四、1999年,国务院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粮食收储企业实行顺价销售、粮食收购资金封闭运行。1999年夏,国务院拉开了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序幕。其主要内容被概括为: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粮食收储企业实行顺价销售、粮食收购资金封闭运行 “三项政策”。随后国家又出台了一系列新措施。从1999年到2000年这一阶段,市场粮油价格仍然处于低迷态势,粮食企业收购与销售粮食严格按照国家粮油价格政策,当时小麦收购保护价为每公斤1.28元,粳稻价格为每公斤1.10元左右。销售价格要顺价。 
    五、2001年,对粮食主销区和主产区根据不同情况进行粮改。  
    2001年又实行了放开主销区粮食市场的改革方案,对1998年粮改方案作出重大调整。2001年,根据粮食主销区和主产区不同情况进行粮改,目的是发挥农业资源的区域优势,让粮食主销区多发展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和养殖业,同时为粮食主产区腾出市场空间,促使粮价合理回升。市场化改革中遇到的问题只能通过进一步发育市场的办法来解决。有鉴于此,2001年,中央决定在8个粮食主销区放开粮食市场、价格和经营。从“定购”到“订单”,确立了新型的粮食产销关系;再从单一主体到多元主体,粮食市场体系建设全面启动;使我国粮食收购市场不断放开,私营收储企业与国营收储企业一并成为粮食收购的主力军,私营企业以其自主经营、资金充足、运作灵活而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而国营企业在这些方面就显得有些不尽人意。同时入世对我国的粮食生产流通也提出了挑战。从积极方面说,入世可以促进我国粮食的市场化和自由贸易水平,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进程;可以促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发展私营粮食企业,形成以国有粮食企业为主,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粮食市场主体。但是,入世也将在总量平衡、粮价、流通体制和流通格局、粮食企业等五个方面对我国尤其是主产区的粮食问题产生很大的冲击和影响。  
    从市场粮油价格来看,各品种市场购销价格仍在低价徘徊,市场小麦价格总在每公斤1.10元左右,粳稻价格维持在每公斤1.20元上下。 
    六、2003年,在安徽省和吉林省进行粮食补贴方式改革试点,在河南、湖南、湖北等省的部分地区,也开始了粮食补贴方式改革工作。 
    2003年的粮改不是继续完全放开,而是在现有改革的基础上抓住重点:一是加快粮食流通企业改革,特别是粮食收储企业改革。二是加快粮食市场体系的改革和完善。今年是主产区省份粮食市场化的第一年,收购主体的多元化等因素造成粮食收购价格上涨;粮食主产区分别遭遇持续高温和严重洪涝灾害造成粮食大幅减产,农民惜售客观上又加大了收购难度和收购成本;今年我国夏粮产量为9622万吨,比上年减产240万吨,减幅为2.4%。因此,我国今年粮食供求存在一定缺口。从目前秋粮收购价格上涨来分析,受稻谷主产省收购保护价水平下调和南方部分省区放开购销市场等政策调整的影响,2002年我国稻谷和大米的整体价格均处于近年来的较低水平,而稻谷市场的供求关系由于产量连续下降,库存水平逐年减少,正由过去的供应大于需求向供求基本平衡转化,稻米的供求状况逐步趋于平衡,价格也将回升至合理水平。据了解,小麦、玉米、水稻等主要粮食品种的价格都在短期内猛然走高。10月16日至19日,我国主产区小麦价格突然强劲上涨,每吨平均涨幅40元至 80元。与此同时,玉米价格出现反季节性上调,华北地区同比价位每吨上涨80元至120元;而在安徽省,油菜籽和水稻收购价格比上年同期分别上涨了20% 和10%左右。

相关搜索: 粮食
查看版权声明 责任编辑:Techoo-3
文章相关:
提意见或留言(需要审核后显示) 进入论坛交流
表情0 表情1 表情2 表情3 表情4 表情5
表情6 表情7 表情8 表情9 表情10 表情11
您好:网友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热门图片新闻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相关热门新闻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