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行业资讯网站
用户中心
综合报道 市场动态 食品安全 产业经济 科技动态 经营管理 专业视角 各地动态 企业新闻 财经新闻 健康资讯 养生资讯 饮食资讯 美食资讯 排行 评论 滚动 百度
关键词:
站点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产业经济 > 正文
【设置字号: 【手机阅读】
全面、准确、专业、及时行业新闻资讯

中国葡萄酒产业的第三个“拐点”(三)

时间:2005/9/7 11:19:27 来源:新食品

    第一个“拐点”——80年代初

    第一个“拐点”标志着中国现代葡萄酒产业的布局,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初。 
   
    表二  1980年到2004年历年葡萄酒的产量统计

 时间      产量(万千升)            环比增速(%)
 1980         7.79         30.5
 1981        11.1          42.5
 1982        11.77          6
 1983        12.9           9.6
 1984        16            24
 1985        23.3          45.6
 1986        25.38          8.9
 1987        27.87          9.8
 1988        30.85         10.7
 1989        27.18        -11.9
 1990        25.43         -6.4
 1991        24.19         -4.9
 1992        24.6           1.7
 1993        25             1.6
 1994        18.5          -26
 1995        22.91          23.8
 1996        17.03         -25.7
 1997        18.55           8.9
 1998        22             18.6
 1999        25             13.6
 2000        20.19         -19.2
 2001        25.05          24.1
 2002        28.81          15
 2003        34.3           19.1
 2004        36.73           7.1

数据来源:原轻工业部和中国酿酒工业协会

    说明:上表的数据来自国家权威部门,产量不分全汁还是半汁,进行简单加总,明显有失真之处。比如1989、1996、2000年突然大幅减少,1985、1995、2001突然大幅增长,按惯例,出现这种直上直下的情况,除非整个社会经济突然出现重大动荡,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1996年中国市场自南向北刮起“干红热”,历年积压的葡萄酒几乎都在当年一销而空,可是上述统计数据显示当年负增长25.7个百分点,这与实际情况完全相反。还有2004年产量中国酒协公布的数据为36.73万千升,笔者接触的多名行业人士均认为2004年产销量约40万千升,联系到2003年和2004年的情况,40万千升比较接近实际。

    1980年全国葡萄酒产量(折全汁)约3万吨。这一时期,长城、王朝、华东、莫高、西夏王等一批企业长线进入葡萄酒产业,它们与传统葡萄酒企业最显著的区别是打着与国际接轨的旗号,基本上以生产全汁的干酒、半干酒为主。对喝惯了带甜味的半汁酒而不知真正的葡萄酒为何物的中国消费者来说,接受干酒是个艰难的过程,这些先行一步的企业经历了漫长的冬天,直到1996年“干红热”出现,它们才迎来了扬眉吐气的转机。就在这个冬天里,有许多企业成为“长征”路上的“烈士”,到今天已叫不出他们的名字。

    这一段时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半汁酒迎来了它的“黄金时代”,整个葡萄酒生产量从1980年的7.79万千升蹿升到1988年的30.85万千升,8年时间翻了近两番(4倍),这个数据主要反映的是半汁酒的发展情况,当时干酒的比重估计不到5%,稍成规模的干酒生产企业只有长城和王朝两家。

    第二个“拐点”——1996年

    1996年出现了横扫大江南北的“干红热”。长城、王朝、张裕敏锐地抓住了这个机会,由此奠定了已长达十年的“三巨头”统治格局。“干红热”同时引爆了第二波对中国葡萄酒产业的投资浪潮,烟台长城、新天、云南红等许多企业,昌黎、蓬莱等著名葡萄酒产区就是在“干红热”后进入或者加大了对葡萄酒行业的投资。

    半汁酒自1988年达到历史性的高峰后,由于消费市场的渐渐觉醒而开始逐年下滑。1994年全汁酒国标的出台,以及取消了含葡萄汁50%以下“三精一水”的生产,加速促进整个市场以甜型酒、半汁酒为主转向以全汁、干型酒为主的局面,1996年初“干红热”的爆发可谓水到渠成。四年之后的2000年,早已成功实现了强弱易位的干型酒生产企业,有意识地发起了对半汁酒的“歼灭之战”,直接导致2002年半汁酒从法律意义上出局。

(李焕锐)


相关搜索: 葡萄酒
查看版权声明 责任编辑:Techoo-3
文章相关:
提意见或留言(需要审核后显示) 进入论坛交流
表情0 表情1 表情2 表情3 表情4 表情5
表情6 表情7 表情8 表情9 表情10 表情11
您好:网友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热门图片新闻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相关热门新闻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