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行业资讯网站
用户中心
综合报道 市场动态 食品安全 产业经济 科技动态 经营管理 专业视角 各地动态 企业新闻 财经新闻 健康资讯 养生资讯 饮食资讯 美食资讯 排行 评论 滚动 百度
关键词:
站点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产业经济 > 正文
【设置字号: 【手机阅读】
全面、准确、专业、及时行业新闻资讯

白酒调税,从一个悬崖到另一个悬崖?(一)

时间:2005/7/12 15:57:16 来源:新食品

    自2001年国家对白酒实施从量与从价的复合计税方式以来,有两个政策饱受业界诟议,一个是每500克0.5元的从量计税政策,另一个就是取消外购酒抵扣消费税的政策。

    自去年以来,从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部门不断传来有关白酒行业调税的消息,其中最令人期待的是说国家有可能取消每500克0.5元的从量计税。但此类消息最终不了了之。

    2005年4月26日,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白酒分会召集五粮液、红星、洋河等全国13家白酒骨干企业财务负责人召开了“白酒产品消费税政策座谈会”,就财政部办公厅草拟的《关于白酒消费税政策调整意见》(简称《意见》)进行了讨论。出席会议的财政部官员对本次消费税政策的调整内容作了说明,大概意思是:

    一、 国家将在今年内对白酒消费税作出调整;

    二、 调整措施是:1、健全白酒生产经营的法律法规,依法对白酒实行综合治理;2、继续对白酒进行专项整治,采取“贴标”等手段,控制生产企业的产销量;3、保留白酒消费的复合计税方式(0.5元从量计税)不变;4、统一粮食白酒和薯类白酒的比例税率,税率水平按现行水平设计。

    与2001年新税制两相对比,发现此次调整的变化有二:一是新增加了“贴标”;二是统一了粮食白酒和薯类白酒的纳税标准。而对于业界呼声最大的“取消0.5元的从量计税和外购酒抵扣政策”,则没有变动。

    就在这变与不变之间,这次本来让人怀有很大期待的税制调整,多少掺杂进了失望。那么,税制调整到底触动着白酒行业哪根神经呢?经历了2001年新税制之后的白酒行业,到底需要怎样的税制调整呢?

    ■背道而驰的2001新税制

    只有研究清楚2001年新税制实施以来的历史,我们才能对本次的调税提供中肯的建议。而总的来说,期望通过税收杠杆淘汰一批小企业,扶持一些大企业,促进白酒行业健康发展的2001年新税制,对国家、白酒行业、白酒企业的整体好处是有限的,造成的很多影响是与国家制定政策的初衷背道而驰的,它一度被喻为白酒行业面临的“悬崖”。这也是国家要进行税收政策调整的根本原因。

    国家财政: 增收效果甚微

    2001年新税制出台后,相关部门在重庆召开的会议上曾经计算出这样一个数据,按照新税制保守估计,当年的白酒税收应增加消费税64亿元左右。但据国家财政部门2002年公开的数据显示,2001年白酒业实际新增消费税仅5.8亿元,只有预期的9%左右,其中四川和贵州两省新增了5.6亿,其它的省市仅新增了2000万元。而且按国家税务总局的说法,近年国家在白酒税收上每年至少少收了50亿以上。两相对比,差距甚大,原因何在呢?

    首先,“包税制”爽了小企业而苦了国家。政策虽然制定了,但还要考虑是否能真正执行到位。比如一些小企业,一年卖了多少酒,什么时候卖出去的,每次的交易方式如何等,税务部门根本就没法监管。

    其次,地方上为了财政收入的可持续增长而不敢下狠心。2001年全国除四川、贵州之外的省市当年仅增加消费税2000万元,这恐怕就不是一个笑话,而是一个严肃得令人冒汗的事。

    第三,生存压力在某种程度上逼着一些企业偷税漏税。广大农村市场和城市中下层消费者多年来喝惯了低档酒,如果厂家冒然涨价,其结果只能是“找死”;但生产低档酒并且不折不扣的交税,那就只能“亏死”。

    大企业: 成为被冲击对象

    收不到税有执行的原因,有地方保护的原因、也有企业要活命的原因,但受到冲击最大的是正规大企业,这才是2001年新税制最让人诟病之处。

    举个例子,2001年新税制实施之前,山西杏花村公布的2000年净利润是1273万元,但新税制后,即便杏花村的产销量不变,也将多交税金1150万元,这就意味着,2001年杏花村只有1273万-1150万=123万元的利润。

    再举个例子,2001年到2004年,五粮液、茅台、泸州老窖等白酒骨干企业的产量均年年下降;山东兰陵、四川沱牌在高峰时一年的产量下降了万吨左右;最“酷”的是全兴,曾在其一份年底报告上称:在未来几年之内不再生产一滴酒!

    尽管2001年税制从根本上并没有对茅、五、剑等企业和其高端产品形成致命冲击,但对大企业的中低档产品却有如“催命符”。首先,0.5元的从量计税剥夺了许多以中低档产品为主的大企业的全部利润;其次,“外购酒不准抵扣消费税”又在这些企业身上加了一刀。摆在这些以中低档酒为主的大企业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涨价,进行产品的升级换代;要么寻求地方保护或“规税”。但如贸然涨价,市场风险难以把握;如果另寻旁路,则危及企业安身立命之根本。

    行业发展: 消极因素大于积极影响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2001年新税制对行业的影响,那就是:爽了小企业,苦了以中低档酒为主导的大企业,撮合了以中高档酒为主导的品牌企业。

    客观地说,2001年的新税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几个以中高档产品为主导的大品牌企业业界地位的巩固与提高,同时让“品牌建设”和“产品升级换代”成为行业共识,多年来困扰行业的“行业集中度”问题有逐渐解决的趋势;而由于品牌集中与品牌的高价值效应,全国白酒的产销也有向川、黔集中的趋势。

    但新税制更多的却是为行业带来痛苦甚至灾难。

    第一,“小”、“劣”、“低”、“无”产品在低档市场形成事实上的“劣币驱除良币”现象。在2001年新税制下,正规的质量过硬的大企业不敢生产低档酒或不敢多生产低档酒,致使低档酒市场被劣小企业霸占,而这部分企业的技术水平、质量意识以及国家对它们的监管力度均让人伤心,长此以往,低档酒市场将无“良品”可言。

    第二,高档市场的鱼龙混杂有可能让白酒行业的核心企业背黑锅。2001年以来的4年时间是中国开发“高档产品”最多的时期,好像中国白酒短短4年就来了一场“高端革命”。但记者认为这其实是一种“虚假的繁荣”,因为其中很大一部分企业是为了应对新税制而被逼上“高端路”的。但高端产品归根到底是一个质量问题和责任问题,众多企业在高档酒领域毫无责任可言的“一窝蜂”,会对真正的高端品牌企业如茅、五、剑造成伤害,让它们去背“高端之乱”的黑锅,这个黑锅一背,白酒业还有指望吗?(何俊)


相关搜索:
查看版权声明 责任编辑:Techoo-3
文章相关:
提意见或留言(需要审核后显示) 进入论坛交流
表情0 表情1 表情2 表情3 表情4 表情5
表情6 表情7 表情8 表情9 表情10 表情11
您好:网友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热门图片新闻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相关热门新闻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