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行业资讯网站
用户中心
综合报道 市场动态 食品安全 产业经济 科技动态 经营管理 专业视角 各地动态 企业新闻 财经新闻 健康资讯 养生资讯 饮食资讯 美食资讯 排行 评论 滚动 百度
关键词:
站点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市场动态 > 正文
【设置字号: 【手机阅读】
全面、准确、专业、及时行业新闻资讯

聚焦儿童用品市场

时间:2004/6/1 11:41:37 来源:工人日报

——金融机构盯上儿童钱袋

 儿童是“六一”的主要消费群体,虽然掏腰包的是他们的父母。在各大商家都把眼光瞄准儿童的时候,保险公司、银行等金融机构也蠢蠢欲动,纷纷将眼光盯住了儿童的钱袋。

 据太平人寿保险公司相关人员介绍,他们将推出一个针对儿童重大疾病保障的“少儿重疾险”,这是国内首次推出针对儿童重大疾病保障的险种。儿童节期间,保险公司举办少儿游园活动,以此推介儿童险。据介绍,少儿重疾险在国外是一个很大的险种,已经发展成熟,国内这一险种的推出,是国内保险市场成熟发展的表现。保险公司朴先生表示,不少家长往往只偏重能够给付教育保险金的险种。而由于孩子的抗风险能力较差,在给孩子挑选保险时保障应尽可能全面。

 银行也盯住了儿童市场。不久前,东亚银行在上海全面推出了一种名为“聪明小当家”的个人银行产品,这种儿童储蓄账户面向年龄在16周岁以下的国内客户。之前,花旗银行上海分行也推出了作为成人账户附属业务的“亲子成长账户”。有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银行在儿童市场上开办个人储蓄将会成为一种趋势。

 现在的儿童基本是独生子女,父母溺爱娇惯,经常给他们很多零花钱、压岁钱。而调查显示,九成以上的孩子乱消费、高消费,理财能力差。受传统“重义轻利”思想影响,中国青少年的理财教育处于滞后状态。“儿童储蓄业务可以使他们养成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等良好品质,同时,可以使他们有计划地花钱,避免走歪路,引导树立理财的意识。”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潘金生教授说。

 但潘教授也表示:“从金融角度说,开展儿童储蓄业务,的确增加了金融产品的种类,但此举应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儿童储蓄金额不会很大,目前不会给银行带来很大的直接经济利益,相反,还增加了银行的负担。银行之所以推出这样的业务,一是树立形象,打出品牌,二是吸引儿童后面真正的消费者。至于真正意义上的理财操作,目前来看不太可能,因为理财要有很高的门槛。”

 看来,保险、储蓄等作为高端业务切入儿童消费市场,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发展。


 家长与孩子,消费决策权在谁的手中?
 
       日前听到一则故事,一个女孩要爸爸买芭比娃娃,这里刚花去几百元把芭比抱回家,那里商家的促销广告也寄到了,于是,女儿又缠着爸爸给芭比买睡衣、滑冰服、航空服、晚礼服若干,爸爸形容,芭比娃娃的衣服比妈妈的衣服还要多,最后女儿提出芭比娃娃要结婚啦,于是爸爸只好又给她买来一个新郎,以及两个“人”的结婚礼服等,算下来,上千元的消费出去了。

 在我国,一个家庭几乎就一个独生子女,“六一”节,一年就一个真正属于孩子的节日,该有多少上述那样的爸爸妈妈?所以,家长为孩子消费是毋庸置疑的,近来讨论的话题是购置儿童用品的家庭决策权究竟掌握在谁手里?是以家长为中心还是以儿童为中心?或者说是家长说了算还是孩子说了算?有一种说法是:在儿童用品市场上,以儿童为中心是真正的以消费者为中心,是市场的真正赢家!

 一组统计数字表明,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对消费的决策权影响程度不同,具体到食品消费领域,0~6岁的儿童,80%是家长决定孩子的零食消费,而7~14岁的孩子,70%是孩子自主决定零食的消费;在教育消费领域,2~4岁的孩子基本没有决策权,入门教育完全受家长的影响,但5~7岁的孩子则在儿童漫画、儿童游戏等教育文化产品上有了初步的决策权,到了8~12岁,孩子们对上述产品有了较大的决策权,并在业余培训上有了一定的建议权。研究人员发现,我国儿童消费总的趋势是:涉及日常消费领域的产品,孩子的自由度较大,一旦涉及意识形态领域,家长则把关较严,不少家长将食品、文具的购买权下放给孩子,但文化消费特别是业余培训的决定权大部分掌控在家长手里。

 然而,随着数字时代、信息时代的到来,家长对儿童消费的掌控能力有所削弱,儿童对家庭消费的影响与日俱增。有人惊呼,这些十几岁的孩子实际控制着父母的消费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家庭的开支。这些孩子热衷于网上沟通,发手机短信,吃快餐、穿名牌、喜爱流行音乐、他们有自己的主张,说全新的语言,颠覆传统观念,有着超强的消费力。

 一项调查表明,当今城市孩子对于成人产品的影响力非常大,排前三位的分别是汽车、时装和手机,有趣的是许多家长在购买该商品之前,往往会主动征求孩子的意见。专家指出,这种现象在我们这种发展中国家表现得更为强烈,对于时尚类、科技类消费品,有些家长往往还不如孩子熟悉,他们对新型手机、家用电器乃至电脑的操作有一种“畏惧”心理,长长的中外文说明书让他们望而生畏,不知所措。相反,8~16岁的孩子则能够信手拈来,不管受教育程度和家庭社会地位多么悬殊,也不影响他们对这类产品的认知程度。


 高科技公司纷纷进入玩具业

 本报讯(记者尹雪梅)“六一”儿童节前夕,记者在北京的儿童玩具市场上发现,带有摄像镜头的飞机玩具、带有自动充电地台的万变遥控赛车、能在10秒钟内快速充电的弹射轨道飞机等智能玩具和科技含量较高的儿童用品,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市场上。

 据了解,目前市场上的玩具越来越多地运用了声、光、电、数码等高科技手段,甚至最尖端的信息科技、机器人技术都用在玩具身上,一些玩具干脆就出自电脑制造商、家电巨头及科研机构之手。

 记者在市场上注意到,科技含量较高的玩具比前几年多了许多,但目前仍没有形成气候,市场份额尚未达到10%,而且这些高科技玩具抄袭模仿国外玩具较多,品种相对于传统玩具来说单调,设计上也缺少创新,低水平复制的现象较严重;另外,这些高科技玩具动辄几百元,甚至一千多元,高昂的价格令多数人望而却步。

 高科技玩具要真正成为玩具市场的主流,其品种的多样化、价格的平民化是不可或缺的,否则其品种的单调、价格的不菲将成为高科技玩具发展的绊脚石。


 儿童用品成人消费成时尚

 本报讯(记者刘静)儿童节到了,记者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有些成年人购买儿童用品并不是送给儿童当礼物,而是为了自己消费。一些商场售货员说:成年人使用儿童商品不知什么时候开始,竟然成了时尚和潮流。

 20多岁的冯小姐在一家著名的儿童护肤品专柜买了润肤膏和沐浴露。“我的皮肤细嫩,用儿童护肤品很舒服。”她告诉记者,自己使用的防晒霜、润肤霜、润唇膏都是儿童品牌,就是看中了其刺激性小、美容效果好的特点。王先生才30出头,却有了脱发的烦恼。他听说儿童用的洗发水刺激性不大,买来一瓶洗了几回,结果发现洗发后掉下的头发比以前少多了。从此,他将儿童用品奉若神明,洗发液、沐浴露、润肤霜都改成了儿童用的产品。
 据一些商场的售货员反映,其出售的儿童护肤品,有接近一半被成年人购买和使用。虽然有关专家指出,儿童护肤品并不适合所有成人使用,勉强使用会适得其反,但许多爱美的年轻人依然对其情有独钟。
 在三联生活书店,记者看到,漫画专柜前几乎全是成年人,他们都在津津有味地翻看《丁丁历险记》、《加菲猫》、《史努比》、《蜡笔小新》、《机器猫》等漫画书。一位在网站做管理员的25岁女孩告诉记者,自己平时只看两种书:时尚杂志和漫画,因为时尚杂志让她紧跟潮流不落伍,漫画让她放松快乐,累了一天回到家,她实在没有精力看那些非得说点什么道理的书。而网上的当当书店和卓越书店,排在最畅销书行列的也是这几本漫画书。
 《哈利·波特》、《海底总动员》等儿童影片在成人观众中也颇有人缘。儿童玩具和食品也受到成年人特别是年轻女孩的青睐。外资公司员工小颖的家里,kitty猫、史努比、芭比娃娃以及各种毛绒玩具充斥着各个角落。
 心理学家认为,成人的游戏心理是猎奇并充满智性色彩的,成人又有消费能力和自主权,特别是出生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童年时期因为经济原因,很少用玩具打发时间,现在可能产生“补偿”心态。另外,成年人工作和生活压力大,竞争激烈,玩具可使他们暂时忘记压力。


 购买儿童节礼物要看透“表面文章”

 本报讯(记者刘津农)每年的“六一”儿童节,都是家长为孩子挑选礼物的最佳时机,市场上好玩的、好吃的、好看的儿童商品应有尽有,让人眼花缭乱、真伪难辨。如何为孩子挑选价格适中而又安全的礼物,成了家长们的难题。
 “六一”前夕,国家质检总局为了引导消费,扶优拒劣,组织有关机构对部分儿童商品进行了专项抽查,负责检测儿童商品的专家也向选购节日礼物的家长提出了建议:要避免购进伪劣品,简单的办法是去正规商场、超市选购知名品牌的商品,至少是有品牌的商品,而不要买便宜货。即使发生质量安全事故,也有人负责,容易得到赔偿、补偿。
 目前,市场上的童装有两成多不合格,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仍然是甲醛含量超标,对儿童健康有害。为此,专家建议家长要认清产品上标有的甲醛含量:0~24个月的婴幼儿类服装<20mg/kg,大于24个月的童装接触皮肤类≤75mg/kg,非接触皮肤类≤300mg/kg。在购买之后,最好先行洗涤,并进行足够的漂洗,使残留在服装上的甲醛得以充分的释放。此外,家长还应学习一定的童装标识、外观质量、缝制质量、质料成分的鉴别知识,特别要注意童装各种纽扣或装饰件的牢度,以免儿童轻易扯掉误服口中,造成气管异物,导致不必要的伤害。

 糖果有一成不合格,婴儿纸尿裤有一成二不合格。专家建议,家长在为孩子购买节日礼物时,最好抽点时间上网,或采取其他方式查找、学习一下有关的知识,以免除购进伪劣品给孩子造成伤害。


相关搜索: 消费
查看版权声明 责任编辑:Techoo-3
文章相关:
提意见或留言(需要审核后显示) 进入论坛交流
表情0 表情1 表情2 表情3 表情4 表情5
表情6 表情7 表情8 表情9 表情10 表情11
您好:网友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热门图片新闻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相关热门新闻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