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行业资讯网站
用户中心
综合报道 市场动态 食品安全 产业经济 科技动态 经营管理 专业视角 各地动态 企业新闻 财经新闻 健康资讯 养生资讯 饮食资讯 美食资讯 排行 评论 滚动 百度
关键词:
站点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企业资讯 > 正文
【设置字号: 【手机阅读】
全面、准确、专业、及时行业新闻资讯

解析千年汾酒活力之本

时间:2003/1/10 0:00:00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访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郭双威


  茫茫瑞雪,煌煌朱阁,巍然耸立的牌楼,承载千年的牛背,以及千年的牧童,千年的笛声,千年的酒香在北方遒劲的天空下豪气四溢,浸润千年无人可匹的辉煌历史和俊采华章,迷醉千年后光艳依旧的辈出才人的繁都新村。在杏花村采访总是让人感慨万千,北方寒冷的空气始终无法凝冻那股飘溢千年的酒香,也无法凝冻一个崭新酒都如火的激情和活力。
  徘徊在杏花村四处辞赋林立的工业园区内,缅怀一种文化滋生至今的坚韧生命之美,感悟一个企业滋养这种生命蓬勃至今的无限活力之本。“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是古人对昔日杏花村的一段至为传神和浪漫的感性描述,而今人对新杏花村的最新表述则是这样的:
  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由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国有独资公司,是以生产经营中国名酒———汾酒、竹叶青酒为主的大型企业,是国家520家重点企业和山西省12户直接授权经营的企业之一。公司现有员工7000余名,占地面积230万平方米,资产总额达20亿元。公司拥有中国驰名商标“杏花村”,拥有一流的酿酒工艺、技术装备和科技队伍,拥有得天独厚、无与伦比的名牌优势、质量优势和历史文化优势。公司名优酒年生产能力达5万吨,年销售收入10亿元,年出口创汇2000万美元,年创利税3亿元,在同行业中日益显示出强大的核心竞争能力。

杏林自古多俊士一代新人胜旧人
  2002年3月18日,山西省人民政府正式任命郭双威为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当时的山西媒体曾用这样的描述来报道汾酒厂的这一变革:“这是汾酒历史上庄严的一刻,在这一刻,汾酒人和广大山西人民看到了汾酒后继有人!”
  郭双威,一个地道的汾酒人。1965年进入山西汾酒厂参加工作,当时只有16岁,几年后又应征到空军某机务大队服役,四年半后解甲归来,此时的郭双威已经是一个完全成熟的汾酒人了。从1979年起,他先后担任汾酒厂知青分厂党支部副书记、劳资科副科长、科长、劳资处副处长以及东分厂厂长、党委书记等职。1992年郭双威担任汾酒厂第一副厂长,后又任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公司董事长、第一副总经理、总经理,山西杏花村汾酒厂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从2002年3月开始,郭双威任改制后的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郭双威对自己这段一路走来的汾酒历程进行这样的自我评述:“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汾酒人,我一家几代和几口都在汾酒厂工作,我想,我在汾酒厂的这几十年工作经历其实就是传承千年的汾酒经营之道,而这几十年生活体验则是中国传统文化对我的一种间接渲染。我想,作为每一个为汾酒谋求发展的领导人,拥有这样的经历和体验应该是感到欣喜和值得庆幸的。
  “如今,我坐在这个位子上将要作出某一个决定的时候常常会想到那些更广大的、为了汾酒的明天而默默奉献的人们,他们像粮食一样,以完全无私的姿态在热情的鼓舞下发酵、蒸馏,最终幻化成甘洌的美酒。甚至几代人都在这样默默无闻地耕耘,可以这样说,没有他们就没有汾酒的今天;当然也可以这样说,今天,只有为他们谋求了更为广大的利益才会有汾酒更加令人振奋的明天。”
  1500年来,杏花村酒旗飘扬至今,有赖于一代又一代汾酒传人热情而忘我的无私奉献和努力,如今,这杆扬扬酒旗交到了郭双威的手中,他的眼中充满了沉静和坚毅。在采访中,他的神情始终透露出一种深深的历史责任感和庄严的民族荣辱感,他以一个沉溺于中华汾酒博大氛围近四十年的陈香身份向我们倾吐着古老汾酒面临的一个个崭新机遇,汾酒的清香,汾酒的儒雅,汾酒的醇厚与绵甜在他的言词间缓缓荡漾,随着他每一次果断的挥手,每一个畅意的微笑,每一回充满自信的希冀而扩散、而弥漫。
  他说:“我接手汾酒集团主要负责人的工作,对公司和个人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虽然我在汾酒厂工作已有近四十年的历史,但是当我挑起这副重担的时候依然感到了沉重的压力,如今我别无选择,只有尽责尽力,不辜负上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厚望!”
  经过努力,改制后的汾酒集团在半年多的时间里已经取得了骄人成绩,2002年1月~10月,公司完成销售收入72626万元,同比增长11.49%;实现利税23372万元,同比增长13.28%;上缴利税25845万元,同比增长48.52%。
  牛刀小试,业界哗然。

革陈鼎新杏花村业界再誉汾老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如果把郭双威比作一个打造“新汾酒”的技艺高超的匠人的话,那么,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则是对手中之器的一次次磨砺。
  郭双威认为,机制落后是多年来制约汾酒发展的主要瓶颈,汾酒和五粮液逐渐拉大差距,关键是在观念和机制上落后了。而汾酒集团在机制上主要存在两大缺陷:一是职工的利益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没有紧密联系,因而职工不关心保值增值;二是三项制度不合理,排斥了竞争,使职工缺乏与企业同命运、干好本职工作的内在动力和压力。
  为此,改制后的首届领导班子上任伊始的第一个决策便是成立企业机制创新领导小组和办公室,专门负责研究起草机构设置方案、三项制度改革,进行企业管理机制创新的策划与实施。这一决策的最直接成果是构建了汾酒发展的11343战略,即一个战略方针、一个体制、三个基地、四大体系、三个经营方针。其核心内容是酒业为本、市场导向、品牌经营、内涵发展,理顺母子公司体制,建立白酒、保健酒、酒文化旅游三个基地,同时全面创新营销体系、财务体系、物流体系、科技质量体系四大体系。
  企业的“四大创新体系”即:大营销体系、财务体系、物流体系、生产科技质量体系。目前,这“四大体系”方案都已全部出台并开始运行。
  而作为整个体系牵头羊的大营销管理体系也已在郭双威完全市场化的思维中迅速完成了构建———他首先以最快的速度组建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山西杏花村汾酒销售有限公司。这种纯粹商业化模式的运作从体制上彻底解决了多年来困扰汾酒集团公司的品牌乱、市场乱、价格乱、资源散、多头开支、多头销售的问题,并逐步实现了合理的税赋。同时这一运作也为各销售公司注入了一种全新的发展基因,更加调动了销售人员与经销商的积极性,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从而充分发扬了国有企业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克服了国有企业的弊端,真正实现厂商推动共同体。也让企业能够进一步贴近市场,服务市场,以来自市场一线的可靠信息来向集团公司和股份公司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而不是虚假情报。
  现在,汾酒集团的销售公司遍布全国各地,而汾酒系列产品的销售也在向一个又一个更高的台阶跨越。对于观念的革新,郭双威在公司的班子成员会上提出了这样的“五大治企观”:
  做优、做大、做强是新公司的惟一出路;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新公司发展的思想武器;
  抓住机遇,转变观念,是新公司发展的根本前提;
  改革,管理,创新三位一体,是新公司发展的必由之路;
  讲正气,树新风,是新公司的迫切要求。
  新的机制,新的观念,在短短的半年多时间里,老汾酒便焕发出了无限的活力和生机!在2002年头三个季度,山西汾酒实现利税总额同比增长达42%,增长速度在业内名列前茅,而且在销售模式上的创新更令业界刮目相看,虽然一再低调,但在经历多年市场低迷后,汾酒的不俗表现不能不令世人惊羡,在2002年年末,我们在各大小媒体不时会听到这样的惊呼:汾老大出手不凡!

牧童不饮酒缘何指杏花
  对于一个企业家来说,机制的革新可能需要更多的是勇气和魄力,而一个企业品牌的经营则需要足够的耐性和内蕴。郭双威以一个军人的英豪和一个杏花村人的儒雅来经营文气、豪气交融的千年“老汾”,这似乎是一次历史的有意选择。
  作为白酒行业,自身独特的文化“涵养”将是品牌打造的一个先决条件。千年汾酒无疑有着自身独特的、无与伦比的历史文化、品牌文化、工艺文化、产品文化等等一系列资源优势,山西是我国酿酒最早的地区之一。山西省的酒品种之多,产量之大,声誉之高,在全国各省也是名列前茅的。据《战国策》记载:“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大禹时期(约为公元前2200年左右),禹都设在安邑(即现在的夏县),山西南部正处中原文化中心地带,由此可见,山西酿酒业迄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后来,白酒传入陕西,再传到四川、贵州,然后传向祖国的四面八方。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我国乃至山西省一直是世界上制曲酿酒独一无二的国家和省份。西方国家到19世纪末才以“阿米诺法”解决了酿酒不用麦芽、谷芽的问题,而此时山西的汾酒早已产生了近千年之久。另据考证,在世界上杏花村汾酒首先由单纯酿造变蒸馏提纯,从而引发了酿酒业的一场革命。所以专家断言:汾酒的历史在我国酿造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作为我国白酒类的名酒,山西汾酒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名酒,它始酿于南北朝时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汾酒“入口绵,落口甜,酒后有余香”,素以色、味、香三绝著称于世,是我国八大名酒之一。清代成书的《镜花缘》中所列的数十种全国名地名酒,汾酒名列第一,清代名士的笔记文学中,曾多次盛赞山西汾酒。山西汾酒的名牌名品可谓源远流长。
  1915年,汾酒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甲等金质大奖章。《并州新报》以“佳酿之誉,宇内交驰,为国货吐一口不平之气”醒题,向国人欢呼曰:“老白汾大放异彩于南北美洲,巴拿马赛一鸣惊人”。自此,老白汾酒誉驰中外,名震四海。1919年,“晋裕汾酒公司”草创且兼并“义泉泳”,年产量40余吨,至1936年汾酒在国际两度折桂,解放前在国内六次夺魁。1949年9月,第一批汾酒送至首届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餐桌上;1952年,在中国第一届评酒会议上被列为八大名酒之一……
  面对千年汾酒的千年盛名,郭双威踌躇满志。他说:“中国最有价值的品牌不但市场份额增长快,而且创造能力也远远高于市场水平。所以经济发展需要名牌,国企脱困需要名牌,实施名牌战略是解决经济工作中一系列深层次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现在‘杏花村’是‘中国驰名商标’,也是公司名酒系列的总代表、总体现。公司生产的老白汾、玫瑰汾和竹叶青酒都有悠久的历史,但因为宣传得不够,形象展现得不够,消费者不太清楚。而且竹叶青酒是公司主要的出口酒,有东方鸡尾酒的美誉,它是汾酒的再制品,它同汾酒一样具有古老的历史。我国旧小说有‘一杯竹叶穿心过,两朵桃花脸上来’的诗句。施耐庵在小说《水浒》中也写道:‘西门庆说……那酒是个内臣送我的竹叶青。’可见,因为竹叶青酒好,很早以前就成为皇家的御用酒了。梁简文帝肖纲有‘兰羞荐俎,竹酒澄芳’的诗句。北周文学家昆鸡信也写过‘田家足闲暇,土友暂流过。三春竹叶酒,一曲鸡鸭弦。’的诗句。”
  竹叶青酒是以汾酒为原料,配以陈皮、砂仁、当归、零陵香、公丁香、广木香、紫檀香等十余种名贵药材和蛋清、竹叶、冰糖浸泡而成,酒精含量四十五度。经科学鉴定,具有和胃、除烦、消食的功效。药随酒力,穿筋入骨,对心脏病、高血压、冠心病和关节炎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而竹叶又是一味中药。药性歌诀曰:‘竹叶味甘,退热安眠,化痰定喘,止渴消烦。’竹叶的味辛甘淡,性寒。有清热除烦止渴的作用,适用于温热病心烦口渴,睡眠不安症,并能化痰止喘,可治肺热的咳嗽气喘。当地老年人传说,古时候的竹叶青酒是单纯以竹叶浸泡,以使酒色变得青黄,饮用时清爽宜人,所以叫竹叶酒或竹酒。而现在我们饮用的竹叶青酒是在又发展了‘料必得其准、工必得其细、管必得其严’的传统经验,总结出‘入库验收’、‘分别贮存’、‘逐缸标号’、‘出厂勾兑’的科学贮酒工艺基础上经过288次试验,结合现代工艺酿造而成的。它适合现代酒业的发展方向和消费需求,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我们准备将竹叶青申报成驰名商标,进行单独操作。”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品牌的树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当一个产品拥有了响当当的品牌,那么也就意味着它的市场占有率和经济效益的直接提升。对此,郭双威无疑是谙熟于心的。
  他说:近年来,白酒行业无论从产量还是需求量来说都呈下滑趋势,啤酒、葡萄酒上升加快,对此,有人将白酒称为是“夕阳产业”,但是也应该辩证地看到:首先,作为一种传统嗜好品,白酒仍然具有很大的消费群体,而且短期内不会有太大变动;其次,正如业界所言,加入世贸之后的今天,洋酒对中国白酒的冲击很小;同时,从这几年市场竞争来看,名酒效应正在突显。五粮液也好,茅台也好,包括人们所说的四大名酒、八大名酒以及后来的十七大名酒,大部分企业在优胜劣汰的竞争中还是佼佼者。而汾酒集团之所以能够飞速发展,关键是拥有享誉千年的品牌———杏花村酒和竹叶青酒,这是一笔无法估量的财富,也为汾酒实施酒文化策略,打造名品名牌提供了一个雄厚的经营平台。
  很长一段时间中,我们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现状:汾酒缺乏突破性创新和构想,缺乏强烈的扩张欲望和把蛋糕做大的雄心;不注重创造和发展名牌;产品的更新换代周期过长。
  在采访中,我们看到郭双威所做的种种努力无疑是在解决这些问题:发挥竹叶青这种优质保健酒的优势,利用具有三千年酿酒史的深厚底蕴,科学地制订和调整企业发展战略,在巩固汾酒系列名牌的基础上,从现有品牌中选择具有潜力的产品作为结构调整的切入点,进行重点扶持发展,在创名牌、上水平、增效益上下功夫,培养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低度、优质、保健的新品种、新花色,建设一个白酒基地和保健酒基地。此外,汾酒拥有全国规模最大、藏品价值最高的酒文化博物馆,作为一个宝贵的资源,将它的整理汇总与创新提高结合起来,把汾酒文化内在的博大精神与外在的艺术再现结合起来,把汾酒文化与现代工业园区的规划结合起来,建设成全国一流的酒文化广场,发展成为酒文化旅游基地。
  站在中华汾酒千年的文化积淀上,郭双威的这种种努力无疑是底气十足和成竹在胸的。

关防检作骨水曲艺为神
  “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企业、任何产品都要接受‘质量’的评判。要想赢得市场,首先要赢得用户。而要想赢得用户,一靠一流的产品质量,二靠一流的服务质量。汾酒是杏花村人的生命,而质量则是汾酒的生命。”郭双威对产品质量的价值如是评价。
  长久以来,汾酒始终视质量为企业的生存命脉,视用户为企业的衣食父母。坚持环境变,强化质量管理的决心不变;市场变,走质量效益型道路的模式不变,拓出了一条“以我为主,博采众长,继承精华,自成一体”的质量管理新路,使企业得以以一流的质量争市场、求效益、扬声誉、保名牌,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消费者的需要。
  这种经营理念的内部体现便是:公司具有强烈的全员质量意识;具有健全有效的质管体系;从原材料入厂到产成品出厂,设置了由5道关口、17道防线、72道把关构成的环环紧扣、责权分明的质量检控网络,其产品标准甚至高于国标标准。每一瓶酒的出厂就是要经过这层层把关、防线和120道工序的反复检验合格后才能包装上市。
  这种“苛刻”的质保规则所诞生的最终结果是:长期以来,汾酒的产品质量在同行业中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其理化卫生指标均先进于国家标准,是同行业中最洁净、最卫生的酒。建国后,白酒行业的一大部分国家标准就是以汾酒标准为蓝本起草的。
  如果把以上的叙述比作汾酒质量的骨骼,那么,维系汾酒“色、香、味”三绝千年不变的秘籍则是汾酒质量的精神。
  千百年来赞美杏花村水的记载比比皆是,如:《汾阳县志》上说:“申明亭畔新淘井,水重依稀亚蟹黄”,说的是杏花村的井水超过泰州雪酿的“蟹黄”水,明末清初爱国诗人傅山还为这眼井亲笔书题“得造化香”四个大字。杏花村水质的特殊功能非常宜于酿酒,这对汾酒的品质起到了关键的保证作用。
  同时,独特的工艺也是汾酒历千年不衰的另一个秘密。汾酒生产经过千余年的不断摸索,形成了汾酒生产的特有的“人必得其精,水必得共甘,曲必得其时,高粱必得其真实,陶具必得其洁,缸必得其湿,火必得其暖”的“清蒸二次清”,“清字当头,一清到底”的传统技艺。高粱含淀粉丰富,经过润蒸处理后,熟而不粘,内无生心,是别的酿酒原料所难比的。
  汾酒特有的大曲同样魅力独具。仅曲的名称就有:烧心曲、单双耳、火红心、晾红心、清茬曲、金红一条线、金黄一条线、二道眉。这些大曲由大麦和豌豆制成,用料考究。千余年来,汾酒生产所需要的发酵“母体”———大曲中,形成了一个适应汾酒生产的微生物系。经初步鉴定,汾酒大曲和酒酿中,离出的菌株,有20个属,31个种。其中酵母7个属、霉菌5个属,细菌8个属。现在保藏有汾酒重要做生物菌株274株。这些特有的微生物群,是历代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晶,也是汾酒品质优良的秘密所在。
  1953年、1963年、1979年、1984年,汾酒在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届全国评酒会上,均被评为国家名酒。在1980年、1984年曾两次荣获国家优质产品金奖。1984年在原轻工业部酒类质量大赛中荣获金杯奖。1986年企业荣获国家质量管理奖。1988年取得产品质量认证,1998年通过复审。同年,竹叶青酒又一举获得卫生部颁发的《保健食品批准证书》,创造了一个同类白酒上市公司所无法企及的至高。
  对于汾酒内在品质的虔诚继承和对于汾酒外在品质的苛刻把握共同缔造了汾酒无与伦比的质量生命。在汾酒永葆青春脸孔的面前,所有的同行都无法不赞羡它驻颜有术!

古今谁家酒叫好众人痛饮杏花村
  在汾酒集团公司,汾酒人始终面对的是两种文化:企业文化和酒文化。企业文化并不等于酒文化。但是在郭双威眼中,这两种文化始终形影相伴,不可分离。郭双威说:汾酒集团企业文化和杏花村汾酒品牌文化的根本意义在于杏花精神和民族情愫在广大汾酒人心中的神圣与崇高,这是汾酒香远誉清常盛不衰的灵魂,直接地说便是汾酒的灵魂,所以二者是无法分离的。
  建厂50多年来,汾酒人一直在致力于挖掘、研究、开发杏花村文化历史遗产并取得了巨大成就,在中国的酒业确立了自身的名牌地位和市场地位。
  郭双威说:“汾酒文化是中国白酒业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它有1500余年的文化积淀,是同类行业所无法比拟的,但多年来我们一直是在传统文化的挖掘方面下功夫,没有与时代很好地结合起来,而文化如果不能紧跟时代也是会落后的。因此,我们今后将在探索如何将建立现代企业文化与继承历史酒文化有机结合的道路上下功夫,在品牌开发方面,在塑造汾酒时代文化方面下功夫,争取再推出一些汾酒文化精品酒、文化特色酒。”
  而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规则,它潜移默化在员工的意识中,激励和指引着员工的态度和行为方向。
  郭双威认为,企业文化的建设,对于白酒企业的竞争发展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的文化创新,是客观环境对现代企业家提出的严峻要求,企业文化的实质就是增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综合实力。而所谓综合实力,既包括企业物质产品生产的能力,也包括企业文化产品的生产能力。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所以白酒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新的课题,对于像汾酒这样的传统文化名酒来说,文化牌毋庸置疑是一张决胜于市场的王牌。
  当然,发展中华汾酒文化产业离不开具有数千年历史的中国酒文化,离不开历代形成的浩瀚酒文化作品,离不开遍布南北的酒文化风光名胜。在采访中我们听到了郭双威要将汾酒集团公司建设为全国最大的名白酒基地、保健酒基地、酒文化基地的“三大基地”构想。
  郭双威说:“汾酒集团公司既是一个企业,又有品牌和文化资产。我们今后的发展思路是,名酒总量发展,大力开发系列产品,逐渐向白葡萄酒、新型白酒、保健酒及饮料等酒类及与酒相关的行业横向发展,以形成‘酒业为本,市场导向,品牌经营,内涵发展’的多元化格局;依托‘杏花村’的品牌优势,尽快把汾酒集团公司建成世界闻名的名白酒基地;优化工业园区的建设,以更大的步伐创立酒文化旅游基地,通过旅游事业的发展,促进品牌的形象树立。到2005年使汾酒集团的销售达到18亿元、利税6亿元,再谱汾酒事业的新篇章。”
  一个“老汾酒人”正在用毕生的勇气和智慧带领“新汾酒厂”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向中国白酒业的制高点稳步迈进。在严冬的北方,在酒香飘溢的杏花村,我们倾听这位成功企业家对一个企业前途命运的判断和把握,感觉他内心深处的思虑和激动,体味他生命背后的一些声音,也感悟中华汾酒源远流长的活力之本。(记者 王秋君 张华钰)


相关搜索: 酒行业
查看版权声明 责任编辑:Techoo-3
文章相关:
提意见或留言(需要审核后显示) 进入论坛交流
表情0 表情1 表情2 表情3 表情4 表情5
表情6 表情7 表情8 表情9 表情10 表情11
您好:网友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热门图片新闻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