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行业知识资料网站
用户中心
行业资料 实用资料 质量管理 健康生活 经营管理 最新资料
关键词:
站点位置: 首页 > 知识资料 > 健康生活 > 习俗文化 > 饮食文化 > 正文 【设置字号: 【手机阅读】

珞巴族饮食文化---珞巴进门三瓢酒

时间:2016/2/24 15:15:00 来源:网友

珞巴族生活的自然环境和原始的生产方式,决定了他们有着与其他许多民族不同的独特的饮食文化习俗。如果你有机会在喜马拉雅山区旅行,在热情的珞巴家中作客,你将会体味到不同寻常的人生情趣和自然野趣。

得天独厚的人们

珞巴族的神话和史诗中,把他们赖以生存的脚下的大地深情地称作“大地母”,他们说,天上的日月星辰是大地母的孩子,地上的飞鸟走兽是大地母的孩子,山上的花草树木是大地母的孩子,水中的游鱼是大地母的孩子,人也是大地母的孩子,而且是她最小、最疼爱的孩子。大地母用她的奶汁喂养自己的孩子,把爱赐给人们,教育人们婚姻,并教给人们采集、狩猎和农耕,使人们得以生存,繁衍子孙。

珞巴族生活的喜马拉雅东部山区称作“珞瑜”,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森林茂密,是天然的动植物王国,给珞巴族的饮食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珞巴族的许多食品来自采集,除种类繁多的野果、山芋、山薯等块根、野菜、竹笋外,这里还生长着珞巴话称作“达谐”、“达荠”、“达白”,汉语称木糌粑、棕心粉等的棕榈科植物,富含淀粉,是珞巴人的主食。如生活在珞瑜西部腹心地区的许多部落或家族,就以占有达谐林等的多寡作为财富的标志。墨脱的珞巴人关于“糌粑树”、“牛奶泉”的传说,也反映了采集提供饮食来源的意义。

珞巴族还以采集季节划分四季和月份。在布瑞部落,1-2月是采集竹笋的季节,3-5月是采集鲜果的季节,6月采集达谐,7月采集蕉类,8月采集柑桔,9月是“希如”(油果子),10、11月核桃,12月采集树皮纤维,以作织布缝衣之用。可见,采集在格巴经济生活中的地位。

珞巴男子个个都是好猎手。浩瀚的原始森林里,生长栖息着大量的野生动物。但珞巴人并不随意猎杀,严格的图腾禁忌,使不同的氏族和部落有不同的猎杀对象,客观上具有了保护珍稀动物的意义。图腾禁忌,客观上是原始时代的人们对环境与生态的保护意识。

农耕主要是提供粮食来源。珞瑜属热带、亚热带和湿温带气候,向有“西藏的江南”美誉。这里生产水稻、旱稻、玉米、鸡爪谷(黍类作物)等。品种不同,制作方法也不同,因而有了不同的主食。

珞巴族的饮食制作方法,与他们的原料、气候条件、生活方式密切相关。饭食制作,米类是蒸与焖,干食为主,与我国南方稻黍文化民族相同;面类是烙与烤,以饼食为主,便于携带和保存,与我国北方麦菽文化民族相同;菜食制作,肉类是熏烤和炖煮,蔬菜是清煮或生食,没有蒸、炸、烹、炒的习惯。

珞瑜盛产辣椒。珞巴人嗜辣,凡用餐,必有辣椒佐餐。珞巴辣椒还是珞巴人与周边民族进行物资交换的主要产品。珞巴辣椒辣味强烈而清香,备受青睐,远近闻名。

米酒

米酒鼠宴待亲人

珞巴族诚实好客,钟情友谊。凡过往行人进入村寨,不分民族、男女和亲疏,均热诚相待,如同亲人。如遇婚娶大礼,过往行人可以得到贵宾接待,被邀参加婚宴;如遇猎队归来,过往行人可以平等参加分配,得到与氏族成员同等的一份。

珞巴人待客有一套特殊的方式。屋内有专门为客人准备的座席,由女主人专门接待。客人在室内就坐,女主人立即捧上用葫芦瓢盛的米酒,站在客人面前,先自饮一口,以示无毒,然后微笑着,殷勤劝进。此时,客人须连饮三瓢,主人方才满意;主人如见客人醉倒,则视为知已,尤其高兴。这就是传为佳话的“珞巴进门三瓢酒”。

在希蒙部落中,待客饮酒的习俗别有情趣。客人到来,主人会请他到氏族公房“德仁”中。宾主围坐一圈,中间放一个大葫芦。女主人先从大葫芦中舀出满满一大瓢酒,自饮一口,再倒回葫芦中;然后从中舀出满满一大瓢,先从客人敬起,一人一瓢,如此反复轮回,至少三巡以上。如果有人在某一轮中没有喝完,可以回敬女主人,或倒入自己随身携带的酒葫芦中,但绝不能泼洒在地上。

珞巴族善酿酒,一般不喝茶,只爱喝酒。酒类极多,用稻米做的醪糟酒称作米酒,甘甜醇香;玉米或鸡爪谷做的水酒,清澈酸甜;用“达谐”、“达荠”和“达白”等做的酒,是珞瑜南部一些部落日常饮用的,清淡爽口,消渴解暑;还有竹花果、蜜蜡或其它水果做原料酿制的各种黄酒。

珞巴人待客,以酒代茶。宾主边叙边饮,轮杯交盏,亲密非常。主人还常千般挽留客人共同进餐。招待客人的主食以石锅焖蒸的稻米干饭为主,有时还有用石板烙烤的面饼和用石锅做的鸡爪谷糕坨。菜食则以熏烤兽肉、木耳、蘑菇为主,以辣椒、野蒜为佐料。珞巴族习惯分餐制,饭、菜分别盛入竹碗或木碗之中,每人一份,用右手三个手指抓食。客人用餐前,主人总是先吃一口,以表示款待的诚意。

珞巴族有一种招待客人的特殊食物——山鼠肉。珞瑜山鼠,体大圆肥,呈灰褐色,习居山野。每年的10月至次年的5月,是捕鼠的最好季节。人们捕捉到山鼠后,制成肉干,以备节庆和待客。当年关节庆或贵客莅临,主人将鼠肉用石锅炖烂,佐以干辣椒、野蒜等,肉味鲜嫩,十分可口,是款待客人的主菜。传说,珞巴族祖先阿巴达尼善捕山鼠,喜食鼠肉,并摆鼠宴招待他的妻了、太阳的女儿冬尼海依,颇得冬尼海依的欢心。从那以后,珞巴族有了食鼠肉的习惯。

珞巴人喜欢吃鱼,也常用鱼来招待客人。珞瑜水网密布,盛产鱼类。捕鱼的方法多种多样,有鱼笼捕鱼,有鱼网捕鱼,有垂钓,还有用箭射、棒打、截流逮捕等。民间流传的一首《渔歌》,生动地描绘了垂钓的欢乐场面:

做鱼的方法比较简单,一般是放竹筒内置于火塘中烧食,或是直接放入火塘中烧烤,或用粘泥包裹埋入火灰中焖熟,也可以做成鱼干,主要用于交换。

珞巴族有许多关于渔猎和食鱼的神话,反映出他们渔猎和食鱼的悠久历史。在一篇《阿巴达尼和阿巴金纳》的神话中讲到,祖先阿巴达尼和魔鬼阿巴金纳是死对头,都想害死对方。一天,同时来到河边打鱼。各自打的鱼放在各自的鱼篓里,到准备吃的时候,就将鱼放在各自的竹筒里,放在同一个火灶上去烧。魔鬼阿巴金纳事先藏了一颗毒药在身上,趁阿巴达尼不在意的时候,把毒药放在了他的竹筒里。这事被聪明的阿巴达尼知道了,他从怀里又掏出一个葫芦,从里面放出一群山鼠,又呼唤大风刮起一阵泥沙,让蜂儿在阿巴金纳眼前飞舞,使阿巴金纳只顾躲山鼠,遮泥沙,摸屁股,揉眼睛,阿巴达尼则趁机将竹筒换了。毒鱼被阿巴金纳吃下去了,一声大叫,倒在地上死了。这篇神话,不仅表现了珞巴族的善恶观念和正义精神,也佐证了他们的食鱼习俗。

珞巴族待客方式多种多样,以酒会友,以食结朋,以宾客云集为荣;如对客人怠慢,就会受到众人的谴责。他们在饮食习俗中所表现出的对朋友和友谊的珍视和敬重,是珞巴族氏族社会培养起来的最纯朴的感情。

饮食札仪中的平等精神

在珞巴族的社会结构中,部落由若干氏族组成,氏族由若干家族构成。一个家族又包括若干小家庭,共同住在一个长房里。长房内划分若干单间,每个单间里都有一个火塘。以火塘为标准,一个火塘是一个伙食单位,代表着一个小家庭。每个家族成员都在自己的小家庭中用餐,家族长也不例外,只能与自己的妻子及未成年子女共一个火塘。由于家族成员共同劳动,不分男女长幼平均分配劳动收获,所以,各个小家庭的伙食质量实际上相差无几,真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按小家庭各建一个火塘呢?大概也是为了体现一种平均和平等的精神,也许还有机动灵活、节约时间和节约体力的意义。

珞巴族一日三餐。炊事是女主人(妻子或母亲)的事儿。实行分餐制,分发饭菜也由女主人掌管(这或许是已经消亡的母系氏族社会女权的余威)。吃饭时,一家人按规定的座次席地盘坐在火塘四周。先由女主人给每人倒水洗手,虽然珞巴人是用手抓食,但饭前洗手的自觉意识是为了驱除恶鬼和晦气,而良好的卫生习惯是在对鬼灵的虔诚信仰中不自觉地养成的;家人洗罢手,女主人取出少量饭菜和酒,撒到火塘里,以祭供灶灵;然后,在每人面前盛饭菜的陶钵、竹碗或卷起的芭蕉叶里,不分年龄长幼、饭量大小,平均地分配饭菜,酒则随意而饮。餐具都是各人保管,吃不完的可以留下来下顿自用,或让给他人。

在一些部落中,还有“尝新”的习俗:每年的收获季节,开镰前,要先在田地中央取回一些粮食,做熟后,先祭奉鬼灵,再献给猪吃。让猪先尝,源于猪图腾崇拜。在这些部落中,流传着猪救母子再传子孙的神话。故事说,在渺远的古代,祖先阿巴达尼和他的妻子冬尼海依及儿子遭到恶鬼格波伦布的陷害,幸遇一头母猪拯救了他们,才使他们得以子孙繁衍,有了今天的珞巴族。另一则神话说,人们种植粮食所用的谷种,最初是由猪奶奶给送来的。

在崩尼、崩如、博嘎尔、米古巴、米新巴等部落中,还有一个称作“昂结”的活动。每年早稻


相关搜索: 珞巴族 食俗
查看版权声明 责任编辑:Techoo-5
文章相关:
提意见或留言(需要审核后显示) 查看 进入论坛交流
表情0 表情1 表情2 表情3 表情4 表情5
表情6 表情7 表情8 表情9 表情10 表情11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热门图片新闻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