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行业知识资料网站
用户中心
行业资料 实用资料 质量管理 健康生活 经营管理 最新资料
关键词:
站点位置: 首页 > 知识资料 > 行业资料 > 食品百科 > 营养素 > 正文 【设置字号: 【手机阅读】

时间:2013/4/11 15:18:00 来源:网友

水是生命的源泉,人对水的需要仅次于氧气,水是维持生命必需的物质,机体的物质代谢,生理活动均离不开水的参与。人体细胞的重要成分是水,正常成人水分大约为70%,婴儿体重的80%左右是水,老年人身体55%是水分。每天每公斤体重需水约150毫升,母乳中绝大部分是水,母乳喂养喂水要适当调整。可以用150毫升乘上体重的公斤数得出需水量,再减去食入的奶量,就可得出应喂水的量。

水来源于各种食物和饮水。人如果不摄入某一种维生素或矿物质,也许还能继续活几周或带病活上若干年,但人如果没有水,却只能活几天。水有利于体内化学反应的进行,在生物体内还起到运输物质的作用。

水对于维持生物体温度的稳定起很大作用。

水是生命之源,人是水做的

生命起源于浩瀚的海洋。中文中的“海”字,由水(氵)、人和母字构成,说明了古人对人与水的关系的认识;古希腊语中称水为Arche,原意是“万物之母”;基督教中的圣母玛利亚,是“海的女神”的统称。从这些中外的词源上,都可以看到古人类把水作为母亲的信仰痕迹,这也许就是人类以水为“生命之源”的思想根源。

从生命个体发育来讲,人的生命在母亲的羊水环境中孕育而成。人体最大的蓄水库(约62%)在细胞内,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的水约占机体总水量的30%,存在于组织间(间质)和血浆(约占机体总水量的7%),大约有3/4的细胞外水分在间质(全身组织间的一种复杂的凝胶样基质)。人体的各个器官组织、脏器中所含水分也不一样,其中代谢最活跃的组织含水量最高,稳定而代谢不活跃的组织含水量低,例如人的脑积液含水量为99%,肾、肺等脏器含水量均在85%以上,血液中含水量为80%,皮肤中为60%~70%,骨骼中约为12%~15%。

人体内的含水量,与人的年龄、胖瘦、性别有关。年龄越小,体内水分含量越多。同样年龄,瘦人脂肪少,体内所含水分就高;反之,胖人因含脂肪高,从而体内所含水分就低。同样年龄,女性脂肪比男性高,所以体内含水量比男性少。

水比食重要

有一次,笔者住院时向病友及医务人员问及人为什么要喝水,大部分人的回答是解渴。口渴才喝水是普遍的看法,多数人没想到饮水中蕴涵着很深的科学,水也有营养作用和保健功能。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把水列为各篇之首,可见其对水的作用的重视。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都注意“食”的质量,却忽视了“水”,忽略和淡忘了水本身应具有的营养保健作用。

从人的生命维持、身体健康来讲,除了氧,水比食更为重要。人可以几天不吃饭,也可以几天不睡觉,但不能几天不喝水。实际上,水是体内重要的宏量营养物质。水在人体代谢过程中充当着结构营养物质、调控营养物质的媒体和代谢产物的输送载体,维持生命所需的营养素在各自的代谢途径上的“航行”。没有水,其他所有营养物质就像干枯河床上干透的泥沙。当人体失水量达到体重的2%时,便产生口渴感;当失水达6%以上,人就感到乏力、抑郁和无尿;当失水大于20%而又得不到补充时,就无法进行氧化还原、分解合成等正常活动,进而危及生命。

一个健康的人,有足够的水喝,可以连续几个月不进食,也能维持生命。如果没有水,3天就会丧命。在苏格兰马里菲尔德医院里,曾经有个名叫安格斯·巴比亚的病人,他在1966-1967年7月之间,连续382天未进食物,只喝茶、咖啡和水,创造了世界耐饥饿时间的最高记录。医学证明,安格斯能这么长时间不吃东西的奥秘,就在于天天有水喝,是水维持了安格斯的生命。

目前,国内作为居民健康饮食指南的膳食宝塔中并没有水的部分,而在国外近年许多营养专著在阐述膳食宝塔时,均把水列入膳食宝塔重要组成,大多膳食宝塔的最底层都是水。

喝什么水最健康?

水看起来很简单,往往越简单越被人忽视。当今已进入高科技时代,但人们对水的认识却很肤浅,甚至倒退。比如古人是把水作为“整体”(溶液)看待的,而现代人却把饮水孤立分为“溶质”和“溶剂”,过分强调溶剂的作用(纯H2O),即水越纯越好,这是一种误区。

我们谈论健康水,一定要尊重自然规律,而不是一味地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创造地球上不存在的水。我们不反对饮水技术采用高科技,但高科技一定要和尊重自然达到高度统一。人与自然之间需要和谐与协调的发展,这是一种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人类对于水的研究、水的开发、水的认知必须符合客观规律,而不是强迫自己去喝地球、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纯净水”、“富氧水”(是指人为地让水中氧含量超过自然水几十倍以上)、纳米水等。

那么,哪种水才是营养水、健康水呢?自来水是不是健康水呢?

简单来说,健康水就是:第一,没有污染的水——无毒、无害、无异味;第二,没有退化的水——具有生命活力的水;第三,符合人体营养生理需要的水(含有一定有益矿物质、pH值呈中性及微碱性)。满足第一点只做到饮水“干净”,满足第一点和第三点做到饮水的“安全”,只有三点都做到,饮水才能达到健康。

这里所说的健康饮用水,它不仅是为了解渴和维持生命作用,更重要的是实现对人体的健康、保健作用和很强的生理功能。自来水和矿泉水中均含有丰富的矿物质,但是其生理功能和生物效应却有所不同。自来水行业的著名专家沈大年先生在一次会议上曾讲过,“自来水是安全水,但不是理想水”。优质矿泉水比自来水具有明显的保健作用,其生物学效应更优于自来水。

我们该怎样喝水

应保证每天的饮水量

目前大多数人群是每日饮水不足。人体健康要讲究心理平衡和生理平衡,而生理平衡包括人体的营养平衡、酸碱平衡、电解质平衡等,其中保持人体每日水平衡非常重要。一般每日摄入的水与丧失的水应接近体重变化(体重变化幅度在1%~2%),成人每天大约饮7~8杯水(每杯平均300毫升),但在高温气候或运动出汗情况下,要适当增加饮水量。

不要等到“渴了再喝”

口渴是一种生理信号,表示身体已开始脱水。人若长期处于慢性脱水中,就会头昏、疲劳、食欲减退、皮肤发热、胃部有灼热感及尿色变浓,更严重的是由于常期慢性脱水而诱发多种疾病。人感到口渴,实际是细胞已经出现脱水现象。等到口渴时再喝水,其实为时已晚,表明体内失水已经很严重,而水分最快也需要24小时才能补充身体所需。因此应养成随时、主动的饮水习惯。

咖啡、饮料水不等于饮水

生活中有些人渴了就喝咖啡来解渴,实际上喝咖啡虽然会感觉解渴了,却会使体内的缺水状况加剧。咖啡具有利尿作用,喝咖啡所摄入的水,远远低于咖啡利尿作用所排出的水。由于咖啡的兴奋作用,即使体内缺水也不觉得口渴,日复一日,就可能出现慢性脱水。可乐系列、果汁系列、小瓶装饮料等,也是不能代替水的,这些带甜、酸味的饮料不但容易造成厌食与厌水,长期下去会造成营养缺乏症,造成人体酸性体质。饮用过多酸性饮料,必然会使肌体血液呈酸性,不利于血液循环,肌肉内乳酸堆积多,容易产生疲劳,进而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易患感冒、龋齿、牙周炎等多种疾病。酸性食物摄入过多,还会使胃酸增加,过多的胃酸是造成目前儿童胃病和胃溃疡增多的主要原因之一。

婴儿喝奶也要补水

牛奶是一种富含蛋白质、脂肪、乳糖及钙、磷、维生素A和核黄素等多种营养的高级饮品,也是人工喂养婴儿的较理想哺乳食品。但是,婴儿长期食用牛奶易使体内水缺乏,影响婴儿身心健康。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水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年龄越小含水量越多。婴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缺水不得,尤其是采用牛奶哺喂的人工喂养儿,更要注意补充水分,以防体内水缺乏影响发育。婴儿更应比成人要饮好水、健康水和新鲜水。

老年人应主动多饮水

近年来,美国和日本学者发现,常有不少病人猝死于清晨,其中不容忽视的一个引发因素,就是人在夜间不吃不喝,并在呼吸、出汗和排尿等新陈代谢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水分。清晨机体相对缺水,易造成血浆浓缩,血液黏稠度升高,血小板凝集能力增强,从而引发血栓的形成,这是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硬化患者发生心肌梗死和中风的导火线。

相对于年轻人来说,老年人每日应多饮一些水,才能满足身体的需要。原因之一是老年人肾脏浓缩功能减退,要排出相同量的溶质,老年人比年轻人需要摄入较多的水,才能避免溶质潴留。二是老年人有口渴缺陷,由于感觉器官趋于迟钝,老年人即使感到口渴也往往不去主动饮水,所以使老年人经常存在缺水的可能,尤其是在有发热、出汗、呕吐、腹泻等水分额外丢失时,体内水分急剧减少,导致血容量不足,各器官得不到充分灌注,代谢产生的废物不能及时排除,就会产生极大的危害。因此,老年人和心、脑血管病患者,应在睡前和清晨适当补充水分,使黏稠的血液得以稀释,促进血液的正常循环。


相关搜索: 营养素
查看版权声明 责任编辑:Techoo-5
文章相关:
提意见或留言(需要审核后显示) 查看 进入论坛交流
表情0 表情1 表情2 表情3 表情4 表情5
表情6 表情7 表情8 表情9 表情10 表情11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热门图片新闻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