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行业知识资料网站
用户中心
行业资料 实用资料 质量管理 健康生活 经营管理 最新资料
关键词:
站点位置: 首页 > 知识资料 > 经营管理 > 食品营销 > 营销案例 > 正文 【设置字号: 【手机阅读】

央行为何不降准?

时间:2012/10/24 16:50:00 来源:网友

  央行为什么不降准?逆回购为何“常态化”?最近几个月来,从金融市场到经济学界,这个话题引起广泛讨论。

  众所周知,中国央行货币政策承载了太多的目标,包括稳增长、控通胀、压房价、保汇率,这决定了货币政策的复杂性。尽管如此,本文作者希望能够回答以下四个问题。

  逆回购为何有效?

  进入2012年,在停发央票的同时,逆回购重新出现在公开市场,经过春节前夕与5月初的两轮逆回购之后,央行6月底以来一直通过逆回购投放资金,同时暂停了正回购操作,市场翘盼已久的降准则迟迟不见落地。

  稍加梳理可以发现,降准呼吁者们提及最多的理由是,随着外汇占款流入的趋势性减少,原有的基础货币投放渠道生变;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偏高的情况下,需要通过降准释放流动性,以提振宏观经济,避免超预期下行。

  对于这一点,反方的解释是:其一,流动性的释放并不一定需要通过降准来实现,过去三个多月来,逆回购已经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流动性管理工具;其二,宏观经济下行程度并不一定超出了管理层容忍范围,还没有到迫切需要开“猛药”的时候。

  仅从资金面角度而言,逆回购是有效的。今年6月底以来,央行已经连续三个多月通过逆回购释放流动性,维持了资金的紧平衡,并且平稳度过了9月底的季末与双节大考。

  据本报记者统计,截至上周五,本轮逆回购操作规模累计高达2.74万亿元;公开市场尚未到期的逆回购规模合计8040亿元,资金投放量接近两次降准所产生的效应。

  逆回购可以替代降准吗?

  与降准相比,逆回购存在两大争议:一是无法提供稳定的预期,目前逆回购期限最长仅为28天,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在如此短的期限内,很难将资金拿去放贷,无法满足稳增长需要;二是逆回购成本较高,资金成本与同业拆借相当,目前稳定在3.3%~3.6%,远高于银行从央行获得的准备金利息(不到2%)。

  诚然,为了稳定预期,逆回购可以像正回购那样拉长到91天,甚至像央票那样拉长到1年乃至3年,但这仍无法解决资金价格过高的局面。目前大型银行负债成本基本控制在2%以内,只要逆回购还维持当前的市场化价格,就不可能成为存款的有效替代来源。倘若逆回购发行利率远低于市场价格,不仅操作上无法市场化,对一级交易商之外的金融机构而言,更显失公平。

  这意味着,由于成本因素,即便逆回购期限与操作量继续提升,也不可能成为商业银行有效的负债来源,而只能作为补充流动性缺口的方式。因此,逆回购无法真正替代降准。


相关搜索: 央行
查看版权声明 责任编辑:Techoo-5
文章相关:
提意见或留言(需要审核后显示) 查看 进入论坛交流
表情0 表情1 表情2 表情3 表情4 表情5
表情6 表情7 表情8 表情9 表情10 表情11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热门图片新闻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