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行业资讯网站
用户中心
综合报道 市场动态 食品安全 产业经济 科技动态 经营管理 专业视角 各地动态 企业新闻 财经新闻 健康资讯 养生资讯 饮食资讯 美食资讯 排行 评论 滚动 百度
关键词:
站点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产业经济 > 正文
【设置字号: 【手机阅读】
全面、准确、专业、及时行业新闻资讯

调和油配方不公布引质疑 转基因菜油或流入餐桌(2)

时间:2013/10/26 14:40:14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由于第三方权威检测方法的缺失,让调和油的国标缺乏一个至关重要的技术支撑。该人士称,目前的技术下,只有调和油中成分在15%以上的油类才能比较准确的测定出来,但是很多调和油中的成分都是8~9种油,一些油的比例不到1%,而成分在5%以下就很难在机器中测定出来了。由于技术的空白,使得调和油的检测方法无法普遍运用于目前的调和油产品。

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副会长、江南大学教授王兴国也表示:调和油的检测是非常困难的,“油加油就是神仙都发愁”。为什么食用调和油新国家标准没有出来?主要原因就是检测方法。

据了解,中国粮油行业协会正联合全国粮油标准化委员会一起在研究检测方法,这方面的牵头人为全国粮油标准化委员会油脂工作组组长、武汉工业学院何东平教授。王兴国表示,“以后如果能够变成国家标准,这样对于调和油的市场监管,有很好的作用”。

王庆荣表示:关于检验方法的问题,从现在来看有一定局限性,原因是:第一,要求调和油的油种不能太多,现在三油种,检验是没有问题;第二,油种的每一种油种含量不能太低。何东平教授领导的课题组给他们的建议是:第一,油种最好不超过五种油,第二,每一种油种成分最好不低于5%。

小常识:

1、基础型调和油主要是以大豆油、菜籽油为主要基质油,然后添加玉米油、葵花籽油、亚麻籽油等其中一种或者多种。金龙鱼、福临门、汇福粮油、多力、中储粮金鼎都推出该类食用调和油,该类调和油由于使用的都是相对大宗油种,因此价格相对便宜,一般是超市零售价格一桶在60元左右/5L。

2、特色调和油,比如花生香调和油、花生原香型调和油、浓香花生调和油、芝麻香调和油、橄榄原香调和油等等,这类调和油基础油种仍然为转基因大豆油、转基因菜籽油,但是由于花生油、芝麻油的含量比稍微提高一些,因此得以冠名。相较于基础型调和油价格相对提高几元到十元不等。

食品中的“氢化油” :危险而隐秘的存在

近段时间,刘小姐在购买食品上所花费的时间正变得越来越长。她告诉记者,她需要仔细辨别哪些食品是安全可靠的——即不含有氢化油的添加成分。

氢化油,又叫植物奶油、植物黄油、植脂末、代可可脂、起酥油、麦淇淋等。目前,该物质在面包、奶酪、人造奶油、蛋糕和饼干等食品焙烤领域广泛使用。

就在一个月前,刘小姐与一位在海外的亲戚聊天中得知,很多发达国家早已禁止了氢化植物油进入本国食品市场。因为现成很多证据显示,氢化油正对人类健康造成潜移默化的巨大威胁。

一些公开资料显示,某些未能完全氢化的氢化植物油的化学结构呈反式的键结,会成为反式脂肪酸(下称“TFA”)。有研究表明,膳食中的TFA每增加2%,人们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就会上升25%,并可能引发老年痴呆症。

《TIME》杂志曾经报道,氢化植物油在自然界是不存在的,是人体无法吸收消化的油脂。食用后会对肝脏产生伤害,进而破坏人体细胞膜,造成细胞的缺陷,并影响细胞未来的复制与再生。长期大量使用,可使人产生身体过早衰老的症状。

但让刘小姐头痛的是,目前国内食品市场氢化油的形式非常多,“有些明显一点,就直接标示为氢化植物油。但有些叫法就很隐晦,所以现在光看成分表就需要花上很多时间”。

自2007年国内出台《反式脂肪酸的检测方法》国家标准后,我国对TFA含量在食品中的限定标准上始终裹足不前。目前除婴幼儿配方奶粉被国家严令禁止使用氢化油脂外,其他食品领域的标准均处于空白状态。有食品行业人士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或与行业利益的裹挟有关。

市场调查:大量食品涉“氢”

目前国内市场中究竟有多少食品、饮品的配料成分中含有氢化油?几乎没有公开统计的答案。

10月中旬,本报记者在上海地区的世纪联华、家乐福、迪亚天天、华联超市等零售终端,对烘培饼干类、巧克力糖果类、奶茶咖啡等三大类上百个产品进行实地市场调查,结果并不乐观。

根据记者粗略统计,上述三大类中,几乎半数以上的食品均含有氢化油成分,其中奶茶、咖啡伴侣以及巧克力类食品是氢化油的“重灾区”。

饮品方面,除了日本三得利、麒麟饮品出品的几款奶茶类饮料外,其余包括天喔集团出品的炭烧鸳鸯奶茶,统一集团出品的阿萨姆奶茶、雅哈奶茶,雀巢公司出品的原味咖啡、卡布奇诺咖啡以及咖啡伴侣,卡夫公司出品的麦斯威尔速溶咖啡,联合利华出品的立顿奶茶,还有摩卡公司出品的摩卡皇家奶茶、摩卡咖啡,以及浙江香飘飘奶茶等知名品牌均含有植脂末和氢化植物油。

“比如,很多人以为咖啡伴侣里面有奶粉,实际上那是植脂末(又称奶精,以氢化油、酪蛋白为主要原料)冒充的,一滴奶都没有。”一位食品业内人士说。

在巧克力制品方面,记者发现市场呈现出两组鲜明的对比。一类是外资品牌高端巧克力产品如费列罗、玛氏公司旗下的德芙、士力架、MMS巧克力豆,以及美国好时巧克力,其原料使用是可可脂和可可浆。

一类是售价低廉的一些国产巧克力以及外资中低端产品,使用的均是含氢化油成分的代可可脂原料。比如国产麦丽素,上好佳可可甜心,雀巢公司出品的巧克力威化饼干,以及卡夫公司出品的吉百利巧克力、趣多多饼干等。

值得一提的是,同样是卡夫公司旗下产品,奥利奥使用的却是可可粉。而在两者售价上,奥利奥单包饼干零售价格比趣多多要贵出1元以上。

在烘焙及其他休闲食品方面,记者发现除售价高昂的进口丹麦蓝罐曲奇所用原料为牛油、黄油外,多数

品牌产品使用的原料中均有含氢化油成分的人造奶油和起酥油。

这些知名涉“氢”产品包括嘉顿特脆饼干、旺旺煎饼、乐天蛋黄派,日本格力高集团旗下百利滋饼干棒、奇蒂芝士饼干同时含有代可可脂、人造奶油和起酥油。而韩国好丽友公司旗下的巧克力派和Q蒂蛋糕中分别含有起酥油和代可可脂,好丽友另一款畅销产品“薯愿”中则含有氢化植物油。

值得一提的是,占统一方便面业务销售量50%以上的老坛酸菜方便面中,也含有植脂末和氢化植物油成分,其零售价为3.4元/碗;形成比较的是,同样是统一出品的高端方便面“汤达人”使用的却是食用猪油和精炼植物油,两者成分判然有别,而后者的零售价高达7.5元/碗。

国标难产:专家组报告认为暂无必要

尽管食品安全已经被各级政府视为百姓民生的头号议程,但一直以来,氢化油在中国食品业界大行其道却始终无人监管的怪状,让一些人感到不解。

世界卫生组织很早就建议各国对TFA加强监管:每日每人摄入量不要超过总能量的1%,即大约每天不超过2克。

早在2007年,由浙江省杭州市质检院起草的《反式脂肪酸的检测方法》国家标准就已经通过了专家评审。当时舆论认为,该标准的出台,为今后我国制定出台有关TFA的强制性含量标准提供了技术支撑。

但是时隔6年,TFA的相关标准却至今迟迟未能出台。目前,国内仅在婴幼儿配方奶粉及食品中对TFA做出强制限定。此前,卫生部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儿配方食品》(GB10765-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较大婴儿和幼儿配方食品》(GB10767-2010)中明确规定了“原料不应使用氢化油脂”,同时还规定产品中“反式脂肪酸最高含量应小于总脂肪酸的3%”。

2010年,央视《经济半小时》栏目对氢化油的标准管理提出异议,引发巨大社会反响。但当时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表示,之所以没有出台有关监管规定,是因为我国还没有完成对TFA现状的评估。

当时有消息称,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负责全国有关食品风险、对健康危害进行评估工作的机构。2010年,该机构将TFA的评估列入了工作计划。

2013年,该专家委员会完成评估工作,并编制了《中国居民反式脂肪酸膳食摄入水平及其风险评估报告》。报告称,总体上我国大城市居民TFA供能比仅为0.34%,远低于WHO的建议值(<1%)。

江南大学农产品(8.55, -0.19, -2.17%)加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兴国教授是该报告专家组中的成员之一。他告诉本报记者:“食品安全评估的结果显示,国人总体摄入量不高,所以暂时没有必要对TFA设立国家标准。”

如此,消费者便可高枕无忧了吗?记者在仔细查看了该份报告后发现,情况并不像想象中那么乐观。

根据报告中实验数据的记载,研究组对北京和广州的682份烘焙食品样本进行检测,均值在0.41g/100g,但是最大值达到8.64g/100g,这意味着只要消费者吃上部分烘焙食品100克,其TFA摄入量就高达8.64克,超出世界卫生组织给出标准的4倍之多!

而报告中的另一些检测数据则更触目惊心,如威化饼干中发现TFA最大值为7.03g/100g,夹心饼干最大值为6.11g/100g,糕点的最大值为8.64g/100g。

在262份乳制品检测中,均值虽然为0.83g/100g,但最大值也达到10.34g/100g。

在135份巧克力样本中,尽管均值只有0.89g/100g,但是有产品最大值TFA达到15.6g/100g!研究专家解读称,主要是因为巧克力中使用TFA含量非常高的原料——代可可脂,样本显示,含有代可可脂原料的巧克力TFA在9g/100g以上。

专家组在结论中表示:本次专项检测发现,威化饼干、夹心饼干、派等烘焙食品中TFA含量较高……建议食品工业界进一步减少TFA含量较高的氢化油脂在烘焙食品中的应用。某些代可可脂巧克力的TFA含量高达10g/100g以上,对此类食品应加强监管。

追根溯源:钟情氢化油的秘密

历史资料显示,氢化油诞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很多国家农业受到打击,用来做糕点的动物油脂供应不足。美国的科学家利用氢化技术,让植物油具备动物油脂的功能,用以代替当时价格较高的动物油。

但是随着物资日益丰富,为何氢化油这么多年来仍如此受食品业界的追捧呢?这让包括刘小姐在内的消费者们大惑不解。

北京环境科学学会副秘书长、食品安全专家董金狮告诉本报记者:“植物油是液体的,黄油是固体的,加氢处理的氢化植物油就是把液体变成固体的一个过程。做蛋糕、曲奇、冰淇淋需要做各种造型,需要固体状态,所以为了迎合大众对食物造型的需求,店家是难以割舍氢化油的。”

一家韩国食品公司的高管曾私底下告诉记者:“氢化油的吸引很大程度上来自它的口感,蛋糕、夹心派中黏黏糊糊的口感是消费者喜欢的感觉。”

一般来说,口感很香、脆、滑的多油食物就可能使用了部分氢化植物油,尤其是奶茶类产品,其“乳化”、“滑润”的特性正是需要用氢化植物油才能达到。

最后一个关键的因素则是,氢化油类原料的价格非常便宜。记者以原料采购商的身份分别接洽了代可可脂和天然可可脂的供应商,结果发现,目前代可可脂一次性采购20公斤以上,市场售价仅为20元/公斤。

而无锡一家天然可可脂供应商老板告诉记者:“天然可可脂一般都是从非洲加纳等海外进口,如果你一次性购买25公斤以上,我可以给你51元/公斤的价格。”

可见,同样是做巧克力的原料,二者成本价差达到150%。

记者又以买家身份分别接洽了乳脂奶油和人造奶油(植物奶油)的供应商,结果发现,1000g乳脂奶油售价为266元,而1000g植脂奶油售价仅31~35元,两者价差近900%。“由于动物奶油成本很高,做一个小蛋糕动辄三四百,所以明知过量摄入氢化油对身体有害,但目前蛋糕店90%都是在用氢化油。”董金狮说。

而据记者了解,欧美国家都已对氢化油做出严格限定。比如,2003年丹麦率先规定,市场上任何含TFA超过2%的油脂都被禁止;2007年,美国纽约所有的餐饮业停止使用含有TFA的烹饪油和起酥油;从2008年7月1日起,全纽约市所有餐饮业完全封杀含有TFA的食品。

转基因菜油“污染”国储库 “小磨香油”纯度几何?

手工制作的小磨油脂一度在国内消费者中颇受推崇,而且被冠以“小磨香油”、“小磨菜油”等。但现实中,由于大量进口转基因油脂的涌入,这些非转基因菜油要保持纯净已经不易。

因目前进口转基因菜籽油价格与国产托市菜油存在每吨1000元左右的差价,大量进口转基因菜籽油涌入国内,企业蜂拥采购,包括众多油菜籽托市收购委托企业。

本报记者在四川、湖南调查发现,不少菜籽托市收购企业行走在法律法规的边缘地带,大量使用进口菜油冒充国产菜油流入国储库。而转基因菜籽油大量流入国储,会造成出库的国储菜籽油被转基因菜油“污染”,企业从国储库购买菜油而生产出的小包装菜籽油就难以再标称非转基因菜油。

另一方面,部分企业既代储国储油脂,自身也加工食用油。进口转基因菜油所带来的巨大利润回报,必然让一些企业铤而走险,用混入转基因菜油的国产菜油生产所谓的“非转基因”小包装菜籽油牟利。

而众多消费者并不具备辨别和检测的条件,无法确定所购买的、标称非转基因小包装菜油的真伪。

价差诱惑

本报曾报道,四川、湖南、湖北等地部分油菜籽油托市收购委托企业,利用进口的低价菜油冒充国产菜油,抵充托市收购任务后,中储粮派出3个调查组到上述三地调查。至今已有2个多月,却仍无任何消息。

2013年,国家启动油菜籽托市收购政策,油菜籽收购量为500万吨,折合菜籽油166.7万吨左右。但湖北、湖南、四川等地的企业向本报反映,由于每吨进口转基因菜籽和菜油要比国产非转基因菜籽、菜油分别便宜500元和1000元以上,不少被赋予托市收购资格的委托企业,利用进口的便宜菜油冒充国产菜油上交国储库,从中赚取差价。

东方艾格油脂行业分析师常桂先告诉记者,目前,国产大宗菜籽油市场价约为8820元/吨,进口转基因菜籽油到岸后的成本价在7928元/吨,二者市场价差在900元左右。而今年国家托市收购的菜籽折油价格在10400元/吨,与进口菜油价差2400多元,这对企业来说诱惑实在很大。

据相关部门调查,委托加工企业拿到托市指标后,直接进口菜籽和菜油,或者到市场上购买进口菜油来顶替托市收购菜籽折油量,数量大体占到托市菜籽量的一半以上。

本报记者调查了解,在湖南、四川、湖北等地,这样的作假已经成为油菜籽行业的“公开秘密”。曾有未获委托托市收购资格的企业放出风来,要举报这类作假。

大量进口的转基因菜油,一部分流入正规企业用来生产小包装食用油或者其他油脂,另一部分流入国储库,混入国产非转基因菜籽油中形成“污染”。

事实上,本报调查时发现,获得委托托市收购资格的企业,大部分也获得国家临时储备菜油的资格,一般都会有3-4个大型油脂存储罐。大企业的存储量有3万-4万吨,小一点也有2万吨规模。在代储国家临储菜籽油的同时,这些企业也在商业化经营菜籽油,并加工小包装食用油。如何加强监督、确保代储国储油脂没有被非法掺杂,是一个难题。

相关监管部门告诉本报记者,即使明知道企业作假、前往调查,但企业可能手续完备;除非对菜籽油进行转基因检测,否则往往查不出漏洞和破绽。

转基因菜油如何流入餐桌?

2002年以前,菜籽油在我国植物油消费总量中曾位居第一,后随着大豆、豆油进口量的增加,菜籽油消费退居次席;自2006年起,由于我国进口棕榈油数量的增加,菜籽油成为国内消费的第三大油种。

尤其长江流域省份,包括云南、贵州等地的消费者比较喜欢菜籽油,不仅味道香浓,从健康角度而言还比大豆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

东方艾格油脂行业分析师常桂先告诉记者,2012年国内消费菜籽油有500万吨,其中进口转基因菜籽油有150万吨,今年进口量还会有增加。

菜籽油的用途与进口大豆油一样,一是作为小包装食用调和油的基质油种,其在小包装调和油中的占比仅次于进口大豆油;二是经过精炼作为单一油种单独出售。

目前国内食用调和油所使用的菜籽油大部分是进口菜籽油,价格便宜是主要的原因。上小包装菜籽油则多以国产菜油为主,主打“非转基因”概念,以示与转基因菜油的区别。另外,长江领域也有不少企业生产小包装转基因菜籽油,价格要比非转基因菜籽油便宜很多。

中储粮生产的一款金鼎小包装食用调和油率先公布配料比例,其中进口菜籽油占41.40%,即一桶5升的调和油中,进口菜籽油的含量为2.07升。事实上,在大多数品牌调和油中,作为基质油种的菜籽油的含量都超过40%,这是转基因菜油进入餐桌的一个重要途径。

另一个途径就是掺杂进国产菜油中,冒充100%非转基因菜籽油出售。

不过,有业内人士表示,由于国家强制要求企业生产转基因食用油标示油脂成分,食用油企业一般不可能冒险加入转基因菜油。但是,部分上游托市收购企业,则有可能将进口菜油混入国产菜油,消费者食用了这种“不纯粹”的非转基因菜油,这就涉及商业欺诈。

记者发现,目前北京市场上,川、湘等地企业生产的小包装非转基因菜籽油售价在75元/5L,要比大部分食用调和油一级大豆油贵10元左右。如何让真正的国产菜籽油赢得消费者信赖,需要相关部门从上游源头监控。

行业人士告诉记者,无论是国储入库,还是企业生产的菜籽油质量把控,最可行的是检测菜油的芥酸水平。进口菜油的芥酸水平很低,大概只有1~2ppm,而国产菜油的芥酸含量大概为4个ppm。如果芥酸水平太低,油的来源就值得怀疑。

健康意识觉醒?转基因豆油隐忧迭现

转基因大豆油对中国消费者而言并不是一个陌生词,但随着保健意识和购买能力的日渐提高,消费者对转基因大豆油的态度正在悄然发生转变。

在上海家乐福的超市里,吴阿姨正在为家人挑选购买食用油。她没有选择转基因大豆油和食用调和油,而是仔细辨别了几桶玉米油、葵花籽油,在确认标注为非转基因食品后才放入购物车。

“我女儿怀孕后,医生和家里亲戚都建议我们不要吃大豆油和调和油了,因为里面有转基因的成分,对胎儿可能不太好。”吴阿姨对记者说。

一些公开资料显示,中国进口的大豆绝大多数为抗草甘膦的转基因品种,这意味着其种植过程会普遍施用草甘膦。而有研究认为, 草甘膦在所有农药中对人体健康危害居第三,它可使豆科植物产生一种植物雌激素,动物食用后会替代体内激素而破坏生殖系统。

“但是,目前中国每年对转基因大豆的进口量与日俱增,而且由于中国规定进口的转基因大豆只能用作加工原料,因此这些转基因大豆基本都是用于榨油和生产豆粕饲料。”东方艾格农业分析师马文峰告诉本报记者。

论辩旷日持久

根据观察,自转基因食品进入中国以来,社会舆论几乎每年都会进行一次大的质疑和讨论。尽管一些权威专家公开支持包括转基因大豆油在内的食品,但是民间仍存有巨大的疑问。

腾讯网曾组织的一个转基因食品网络调查显示:共有超过25万人投票,89%的人认为转基因食品不安全,94%的人反对转基因粮食在中国商业化种植。这让少数专家支持转基因的论调变得十分苍白。

什么是转基因?简单说,转基因是一种打破物种界限的技术,与传统的杂交育种方式截然不同,转基因技术能将某个基因从生物中分离出来,再植入另一种完全不同的生物体内。

国际公益组织绿色和平多次对中国转基因现状做出调查。其农业转基因项目负责人俞江丽曾向记者表示,目前转基因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并不成熟,生物安全相对的研究也只是刚刚起步,转基因大豆对人体的影响还未有定论。而国外有一些研究资料表明,转基因大豆作为食品进入市场可能会对人体产生某种毒理作用或过敏反应。

美国伦理和毒性中心的实验报告指出,与一般大豆相比,孟山都公司的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中,防癌成分的异黄酮有明显减少。根据目前的科学研究表明,长期食用转基因食物可能引发过敏反应,还可能影响肝肾功能。

就在今年6月,黑龙江省大豆协会一份与肿瘤高度相关的分析报告又引发一场转基因激辩。

《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约350万,因癌症死亡约250万。全国每天有8550人成为癌症患者,平均每1分钟就有6人被确诊为癌症,每7到8人中就有1人死于癌症,癌症发病呈年轻化趋势。

黑龙江省大豆协会副秘书长王小语说,“我依据自身在粮食行业20年的工作经历,却发现致癌原因可能与转基因大豆油消费有极大相关性。”

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在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举办的一次媒体开放日活动上表示,我国进口转基因大豆是事实,我国癌症高发也是事实,但把这两件事结合到一起毫无根据。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转基因食品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危害。

在双方意见胶着的同时,记者注意到,由全球115个国家、250个消费者组织组建的国际消费者联会强调:“现在没有一个政府或联合国[微博]组织会声称转基因食品是完全安全的”。

价格吸引VS健康意识

中国对转基因大豆的结缘始于1997年。1996年美国本土批准种植转基因大豆,一年之后,中国实施进口,当年进口大豆288万吨,其中从美国进口237万吨,大部分是转基因大豆,其余从巴西进口。2003年突破了千万吨大关,达到1100万吨。由于市场需求旺盛,国内大豆又不能满足需要,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我国进口大豆分别为4255万吨、5480万吨、5183万吨、5838万吨。

马文峰说,按照这个增长速度,2013年转基因大豆的进口量基本会超过6300万吨。

中国为何如此青睐转基因大豆?俞江丽说:“价格低廉和出油率较高,是中国青睐进口转基因大豆的原因,转基因大豆在我国的食用比例可占到70%以上。”

今年6月,农业部因批准巴西、阿根廷的3种转基因大豆进口再次引发热议。背后的其中一个现实原因则是:国产大豆产量低,出油率低,种植人力成本高,国家每年补贴数百亿元也挡不住萎缩的趋势。

事实上,按现有的品种和技术水平来测算,覆盖我国每年超过5000万吨的进口大豆需求,需要4亿多亩的耕地种植,但我国并没有这么多的后备耕地资源。且目前中国的主要耕地作物为玉米、小麦和水稻。

此前,有统计显示,批发市场销售的大豆油中,转基因大豆油大约占据90%以上的市场份额。一桶5升装的转基因大豆油,相比非转基因大豆油的价格大约便宜10元,但在批发环节上,非转基因大豆油因为贵,没人买,也不好卖。

但是这种情况正在悄然发生改变,上海郊区的一家粮油批发商告诉记者,现在人们的健康意识变得越来越高,“明显感觉到选择转基因大豆油的人数在减少。”

根据英国反转基因网站GMwatch等今年4月21日的报道称,巴西大豆生产者协会主席Glauber Silveira和参议员 Blairo Maggi访问了中国并与中国政府官员会谈,中国政府表示“即使花更多的钱”也会优先进口非转基因大豆来满足庞大人口的需求。巴西代表们于是告诉中国方面:本年度内巴西将提供1000万吨非转基因大豆给中国市场。



相关搜索: 调和油
查看版权声明 责任编辑:Techoo-3
文章相关:
提意见或留言(需要审核后显示) 进入论坛交流
表情0 表情1 表情2 表情3 表情4 表情5
表情6 表情7 表情8 表情9 表情10 表情11
您好:网友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热门图片新闻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相关热门新闻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