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行业资讯网站
用户中心
综合报道 市场动态 食品安全 产业经济 科技动态 经营管理 专业视角 各地动态 企业新闻 财经新闻 健康资讯 养生资讯 饮食资讯 美食资讯 排行 评论 滚动 百度
关键词:
站点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健康资讯 > 正文
【设置字号: 【手机阅读】
全面、准确、专业、及时行业新闻资讯

血液之于健康,你了解多少?

时间:2012/6/11 7:37:52 来源:解放日报

  今年6月14日是第九个世界献血者日,“每位献血者都是英雄”成为宣传主题。

  一个严峻的事实是,据世卫组织统计,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献血率的最低警戒线是1%,方能满足基本临床用血需求,而我国人口献血率仅0.87%,供血矛盾时有发生。此外,我国已有1.6亿高血脂患者,每12秒就有1人被心血管疾病夺去生命。献血对个人来说,利弊究竟几何?血液与健康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

  昨日,由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上海市卫生局联合主办,新闻晚报、上海市健康教育所承办,嘉美广告、114名医导航协办的上海市健康大讲堂暨第八届解放健康讲坛,多位专家名医与献血达人一起,聚焦血液与健康,共论各种与血液相关话题。同时,“新闻晚报‘熊猫血’俱乐部”也在昨天正式成立,作为公益性的虚拟平台,欢迎社会更多志愿者加入。

  嘉宾名单:

  钱开诚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上海输血研究所所长,中国输血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博士生导师

  朱自严 上海市血液中心输血研究所副所长,免疫血液学学科负责人,国际输血协会稀有血型委员会委员、研究员

  钱菊英 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副主任,上海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教授

  陈泽人 献血800多次的达人,上海市献血促进会副会长、外资企业集团首席营运官、企业经营管理专家

  献血的神奇健康体验

  40年,献血800多次,以每次500毫升计,若体重60公斤,相当于将全身血液捐出了80多次。

  是什么让他献血“成瘾”?一片观众的惊叹中,献血达人陈泽人以自己的经历,与全场观众分享自己的献血体验。

  “我不到1岁就患了哮喘,还有偏头痛,小时候免疫力很差。”陈泽人现身说法,“但最近20多年来我的身体逐渐好起来,头疼还有,但偏头痛消失了,哮喘也是偶尔发生……”

  转变让很多人好奇,陈泽人也不例外,“吃了那么多年药,哮喘并没好转,工作后每天平均睡眠只有4小时,吃的方面基本偏向素食。这样的健康怎么来的?我个人分析,就是持续性的每14天献一次血,每次500至520毫升,献血后一切照常。”从19岁考上大学后第一次无偿献血,陈泽人将献血的习惯一直保持到了今天。

  献血真有如此效果?陈泽人自己分析了3个原因。一是献血时的体检,会让人知道身体中潜伏的危险。其次,有利于调整个人饮食,陈泽人每次看到自己的血液指标都会调整饮食,如白细胞偏低时可以多吃高蛋白质食品,如蛋、豆浆等,这些经验屡试不爽。此外,献血还有利于生活方式的改变。“熬夜前去血液中心验血看看血小板数量,熬夜后天亮再去查,血小板马上掉下来,改正生活习惯身体马上会从亚健康变成健康。”陈泽人认真地说。

  从专业角度,上海输血研究所所长钱开诚分析,“我曾与一位生理学专家讨论过类似问题,他提出一个观点,体育锻炼能够强壮体质,而频繁献血可以刺激骨髓造血功能,如一些反复参加捐献血小板的人,血小板也会慢慢提高。”

  而在陈泽人看来,献血不仅带来个人健康,更有一份快乐无法取代。“比中了大奖还要好。”

  献血有益健康

  过去宣传献血无害,如今称献血有益健康,有道理吗?

  “美国曾在献血人群与不献血人群间比对观察,发现65岁前多次献血者与从未献血者相比,献血者寿命明显延长,可能是促进了新陈代谢的速度。还有,根据这个调查,不献血男性12%到50岁会出现缺血性心脏病,但在献血人群中这个几率为0.7%,有生理学专家认为献血也是一种身体锻炼。”钱开诚以一份调查回应观众关切。

  血液与生命息息相关,“输血毫无疑问堪称医学发展史的里程碑事件,是现代医学的重要支持手段。没有输血,医学不可能发展到今天的高度,它也是未来医学发展的助推器。”钱开诚强调。

  据卫生部统计,自2003年到2010年,我国住院病人手术人次从1200万左右升至近2500万,输血需求量快速增长。而上海临床血小板基本需求每年约4万袋,去年采集量为20626袋,缺口较大,仅能满足基本急诊的用血量。

  钱开诚认为,没有必要过度担忧献血影响健康:一个体重60公斤的人全身血量约4000毫升以上,其中20%是生理储备,“国际专业学术组织已有认定,一次献血量在总血量15%以下对身体健康没有不良影响,我国目前献血量一般为每次200至400毫升,仅占全身血量的5%至10%。”

  其次,人体本身有着旺盛的造血功能,新陈代谢中红细胞正常寿命约120天,人体每秒可生成230万个红细胞,血小板正常寿命约10天,人体每秒钟可产生115万个血小板。“各个国家和地区也规定了每次献血量与献血间隔期,保障献血者的身体健康。”钱开诚说。

  了解血型,找到你的“组织”

  你知道自己的血型吗?A型、B型、O型、AB型之外,你还知道自己的血有何特别?问题一出,全场几乎鸦雀无声。

  实际上,人类红细胞上便有30个血型系统,共300多种血型。“当某种血型在群体中表现频率低于千分之一时,我们便认定为稀有血型。”朱自严说。

  朱自严告诉观众,被称为“熊猫血”的Rh阴性血型,上海每年的用血量已超过2000人份,目前临床Rh阴性血需求时常得不到及时满足。而当需要稀有血型时找不到献血人,会严重影响临床抢救和治疗方案,只能在直系亲属、当地血液中心,全国甚至全世界寻找帮助。“如今,英国、纽约、日本、荷兰建立了地区性稀有血型库,我们也正在努力,希望建立中国人群稀有血型库,全国13个省市已参加了这个项目。去年开始,我国的稀有血型网可以查到我国现有多少稀有血型,这种血在哪里,和谁联系等信息,目前已有22个稀有血型患者得到抢救。”

  朱自严说,许多资料表明,带有稀有血型的人与其他人在临床上并无明显差异,除非需要输血,稀有血型不会对人产生任何问题,但知道你是否是稀有血型很重要,不仅是对他人,也是对自己。“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去献血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我们会筛选,坚定地保存稀有血型。为生命留下更多希望。”朱自严说。

  高血脂,心血管健康的杀手

  血液与健康的话题,不仅仅只是献血。

  目前,我国高血脂患者已达1.6亿,每年有26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每年新发心肌梗死50万例,中风患者200万……

  “高血脂没有任何症状,很多人血脂高了也不知道,知道了也不治,可能在不知不觉中突发心肌梗死、脑梗死、猝死。”钱菊英说,“因此有人称高血脂是无声杀手。”

  “血脂是血浆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和其他类脂等的总称。高血脂危害健康主要是通过血管硬化,主要危害到人的身体动脉系统。”钱菊英为观众分析道,“从疾病预防角度看,最高明的医生是最注重预防的医生。如有吸烟、肥胖、糖尿病、家中有早发冠心病的家族史人等,本身就是高危人群,还有如绝经期后女性、40岁以上男性等,现在就应开始关注胆固醇状况,到医院检查,每个人具体情况不同,需由医生综合评估。”

  得了高胆固醇血症怎么办?“不用过分担心,但也要引起重视。积极与医生沟通,由医生指导是否需要药物治疗。从改善生活方式做起,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可以减少促使血脂进入血管壁的危险因素。”钱菊英说。

  其中,合理膳食是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基础。钱菊英为观众具体支招:如少吃富含饱和脂肪酸食物,肥肉、动物油、奶油蛋糕;注意隐蔽的动物脂肪,如香肠、排骨中的脂肪;每人每天烹调用油少于半两,烹调方法多蒸、煮、拌;适当吃些粗粮、杂粮,豆制品,多吃蔬菜、水果,控制每天主食的摄入量。此外,所有的快餐食品都含有惊人的热量,应避免食用。

  “其实,人类很多疾病是可以预防的。”钱菊英说,“管住嘴,迈开腿是最好的方法,运动可降血脂、血压,有助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步行是最好的运动,关键在于坚持、有规律、循序渐进和适度。”

  链接

  何为“熊猫血”

  “熊猫血”即Rh阴性血型,东方人中Rh阴性血型非常稀有,在我国汉族人群中的比例仅为2‰至4‰,其中,AB型Rh阴性个体甚至不到万分之一。

  6月10日,在上海市血液管理办公室的指导下,新闻晚报联合本市多个民间“熊猫血”志愿者联盟,共同组建“新闻晚报‘熊猫血’俱乐部”。只要志愿者注册新浪微博,关注“@新闻晚报”微博,发私信注明自己的姓名、QQ号码、电话、血型和职业等基本信息即可。本俱乐部向社会公开,欢迎更多志愿者加入。

  网络调查:市民对献血仍有认识误区

  近日,上海市健康大讲堂暨第八届解放健康讲坛联合上海市市民信箱展开了主题为 “血液与健康”的网络调查,共有1480位市民参与,其中大专以上学历占79%。受访者中有两次和两次以上献血经历的人表示,“献血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觉得自己对社会有责任”、“既可以帮助别人,同时对身体也没有坏处”等三大原因排名最前。

  对“家人对你参加献血持有什么样的态度”这个问题,47%的受访者表示家人支持,10%的受访者家属反对,还有6%的献血者没有告诉家人。

  在 “你觉得参加献血的最大阻力”这道题面前,大部分人首选的是“害怕疾病传染”,其次是“自身的恐惧心理”和“工作学习紧张,没有时间”。

  从调查看,市民对献血还存在不少认识误区。近半的受访者认为 “献血容易晕倒贫血”、“献血后会‘虚亏’”、“献血会降低免疫力”。有趣的是,约三成人认为“经常献血会上瘾”,还有两成多的人认同“献血之后会发胖”、“男人献血影响生育”、“空腹献血可以减肥”。事实上,适量献血无碍健康已被全世界几十个国家的千百万献血者所证实。


相关搜索: 血液 健康
查看版权声明 责任编辑:Techoo-3
文章相关:
提意见或留言(需要审核后显示) 进入论坛交流
表情0 表情1 表情2 表情3 表情4 表情5
表情6 表情7 表情8 表情9 表情10 表情11
您好:网友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热门图片新闻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相关热门新闻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