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行业资讯网站
用户中心
综合报道 市场动态 食品安全 产业经济 科技动态 经营管理 专业视角 各地动态 企业新闻 财经新闻 健康资讯 养生资讯 饮食资讯 美食资讯 排行 评论 滚动 百度
关键词:
站点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财经报道 > 正文
【设置字号: 【手机阅读】
全面、准确、专业、及时行业新闻资讯

农业部部长:坚决防止玉米成为第二个大豆(3)

时间:2012/5/29 10:41:45 来源:生意社

 (三)坚持把优化区域布局作为提高玉米综合生产能力的战略举措。实行区域化种植、专业化生产是世界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美国玉米带上的玉米面积和产量都占全国的80%。近年来,我国通过优化玉米生产布局,玉米生产优势区域正在逐步形成,下一步要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因地制宜,巩固优势区,提升潜力区,明确主攻方向,突出重点措施,促进优势产区实现玉米生产现代化。我国最适宜的玉米种植区主要有北方春玉米区、黄淮海夏玉米区、西南山地玉米区、西北旱地玉米区,要继续推进玉米向优势生产区域集中,着力建设好4大优势主产区。

  (四)坚持把加大扶持力度作为促进玉米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新世纪以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粮食及玉米生产的政策措施,一些地方还配套出台了玉米病虫害防治、地膜覆盖、良种推广等补贴政策。这些政策措施对于促进玉米稳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我国玉米产业总体竞争力还不强,要加快制定玉米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和产业政策,包括制定并实施玉米主产区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大幅增加投入;针对我国玉米品种、技术推广、农机化等薄弱环节,采取技术补贴、价格支持等多种措施,支持玉米生产。

  四、增加玉米生产的主要对策措施

  加强玉米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努力增加玉米产量,是确保玉米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要实施多措并举,抓住薄弱环节、突破关键制约、突出重点地区。着力采取六个方面的措施:

  (一)大力推进良种研发应用。通过强化种业科技创新,确保种子数量、质量、品种安全。加快培育玉米新品种,通过玉米种质资源引进、挖掘和创新利用,着力培育抗逆、高产、优质、适于密植和机械化作业等具有重大应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新品种。继续组织实施生物育种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积极稳妥地推进玉米生物育种技术研发应用,做好战略技术储备。加强制种基地建设,率先在西北、西南、海南等优势地区,建设一批国家级种子生产基地,提高种子综合生产能力。加强企业战略联盟,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新机制,鼓励大型企业通过并购、参股等方式进入种业,鼓励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科研人员与企业合作,培育一批育繁推一体化大型骨干企业。

  (二)着力解决干旱问题。要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大面积改造中低产田,不断增强抗灾减灾能力。除部分有条件地区适度利用地上和地下水扩大有效灌溉面积外,主要走发展节水高效农业的路子。深耕深松技术重点在东北、黄淮海玉米产区推广,适于应用面积3亿亩左右,可三年深耕深松一次,一般当年增产5%—10%;覆膜种植技术有效解决西北、西南、东北西部地区的春旱问题,一般每亩增产250斤左右,适于推广面积约3亿亩;膜下滴灌技术能有效防御东北西部地区的春旱、夏伏旱和秋旱,亩增产500斤左右,在东北地区适宜推广面积6000万亩左右。此外,在地势比较平坦、连片种植、有水源条件的地方,可因地制宜推广喷灌。要加大投入力度,扩大节水高效技术和设施推广面积,最终使玉米生产最大限度地摆脱干旱制约。

  (三)积极推进机械化。大力推广玉米机械整地和精量播种,推广农机农艺融合模式化作业。把发展玉米机收作为推进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重点,组织开展玉米收获关键技术和机具研发,发挥机械收获抢农时、保季节、降损耗的作用,解决玉米收获费工费时成本高的问题。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对玉米收割机、秸秆还田机和免耕播种机等优先补贴,增加玉米主产区深松整地补助。

  (四)努力减少产后损失。我国玉米以农户储存为主,但由于农户储粮设施简陋,造成大量损失。据专家测算,我国每年玉米产后储藏损失超过5%,总量约200亿斤。近年来,中央实施“农民科学储粮仓专项工程”,补助农民建“自然干燥储粮仓”,可将损耗率降至2%以内。要牢固树立减损就是增产的思想,加大项目实施力度,促进农户安全储粮、科学储粮。同时,在收购、储运环节,要加强仓储物流设施建设,加快陈旧老化仓房的维修改造,将储运和国储环节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五)政策调控要保护好农民的积极性。近几年,国家适时启动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对稳定玉米市场价格、保持农民种粮合理收益从而保证玉米播种面积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这一政策措施要继续实施并逐步完善,要逐步提高临时收储收购价格,统筹考虑生产成本、比价关系和农民种植收益,要研究扩大政策覆盖面,逐步由东北及内蒙古四省区扩大到华北、西北地区。同时,坚持把搞好玉米加工和进出口调控作为促进玉米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手段。要着眼于整个产业链,适度发展玉米深加工,提高玉米综合效益,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同时引导玉米加工业健康有序发展,鼓励发展用于饲料、食品及医药行业的加工业,严格控制化工和能源用途的加工业。把握好进口时机和节奏,避免冲击国内生产,挫伤农民积极性。

  概言之,推动玉米持续增产,出路在科技进步,核心是主攻单产,关键是立足抗旱,办法是品种、技术、工程措施三管齐下,再加以政策扶持。只要这些政策措施真正集成到位,我国玉米产业就一定能够持续稳定发展。


相关搜索: 玉米 农业
查看版权声明 责任编辑:Techoo-3
文章相关:
提意见或留言(需要审核后显示) 进入论坛交流
表情0 表情1 表情2 表情3 表情4 表情5
表情6 表情7 表情8 表情9 表情10 表情11
您好:网友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热门图片新闻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相关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