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行业资讯网站
用户中心
综合报道 市场动态 食品安全 产业经济 科技动态 经营管理 专业视角 各地动态 企业新闻 财经新闻 健康资讯 养生资讯 饮食资讯 美食资讯 排行 评论 滚动 百度
关键词:
站点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财经报道 > 正文
【设置字号: 【手机阅读】
全面、准确、专业、及时行业新闻资讯

农业部部长:坚决防止玉米成为第二个大豆(2)

时间:2012/5/29 10:41:26 来源:生意社

    二、我国玉米生产面临“一大突出问题、两大发展潜力、三大制约因素”

  (一)目前我国玉米生产最突出的问题是生产稳定性差、年际间产量波动大。长期以来,玉米是我国粮食增产的重要贡献作物,也是造成粮食产量波动的主要品种。小麦、水稻产量增减主要在面积,而玉米产量增减主要在单产。我国粮食生产最大的威胁是旱灾,而玉米最易受旱灾影响,导致单产减少。2000年以来,全国玉米单产7年增长、4年下降,其中2000年减12.6%,2003年减2.3%,2007年减3%,2009年减5.3%。2000年因严重干旱全国粮食减产924亿斤,其中玉米减产442亿斤,占减产量的48%。尤其是东北玉米主产区因旱导致玉米产量波动更大,如2000年减产343亿斤、占全国的77.6%。

  (二)我国玉米生产发展有两大潜力。一是提高单产有潜力。美国玉米亩产纪录是1850公斤,我国新疆也创造过1356公斤的亩产水平。2011年是我国玉米单产最高年份,但全国玉米平均单产也只在383公斤/亩。与主产国相比有差距,我国玉米单产排在世界21位,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平均亩产600多公斤相比,差距更大。我国同一生态区的省际间玉米单产水平差异很大,在黄淮海夏玉米区,山东玉米亩产436公斤,比河南高66公斤,比河北高102公斤,比安徽高162公斤;在东北春玉米区,吉林玉米亩产439公斤,比辽宁高72公斤,比黑龙江高84公斤。目前我国玉米种植密度普遍偏低,全国平均每亩3500株左右,而美国种植密度平均达到5000株。据专家分析,如果我国玉米种植密度每亩增加500株,再配套相应的技术措施,亩产可提高50公斤以上。二是扩大面积有潜力。东北地区通过推广抗旱播种技术、改大豆连作为大豆与玉米轮作等措施,可扩大玉米种植面积;黄淮海地区通过套种改平播,可适当增加种植面积;西南地区通过增加间套种,西北地区通过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及合理压夏扩秋,华南地区利用冬闲田等,都可扩大玉米种植面积。据专家测算,到2020年我国玉米种植面积达到5.5亿亩,比目前增加5000万亩是有可能的。

  (三)我国玉米生产稳定发展面临三大制约。一是玉米生产主要集中在中低产田,受干旱影响较大。二是玉米生产实用技术普及率不高,机械化水平较低。我国玉米区域生态和生产条件差异很大,能够满足不同区域和生产条件的实用技术不仅严重短缺,而且普及率不高。玉米生产机械化程度比较低,机收水平目前只有33%。由于长期使用小机械浅耕浅松,限制了土壤潜力的发挥。据专家调查,我国玉米田土壤耕层平均16.5厘米,比适宜玉米生长的最浅耕层少5.5厘米,比美国玉米田土壤耕层少18.5厘米。三是玉米种业发展相对落后,突破性优良品种较少。虽然国内玉米品种数量较多,但是原创自交系水平低,育成品种同质化严重,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的优良品种相对较少。与国外一些优势品种相比,国内大部分玉米品种不适宜密植和机械化作业,玉米种子发芽率和体现种子活力的发芽势偏低。

  三、促进我国玉米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总体思路

  在我国粮食安全战略中,必须把玉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立足基本国情和资源条件,统筹发展玉米与水稻、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在保持玉米播种面积稳定并有所增加的基础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科技创新,优化区域和品种布局,着力提高单产水平,不断增强玉米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科学储运效率和加工水平,完善政策调控体系,全面提升玉米产业化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促进玉米产业持续稳定发展,保持国内基本自给,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上述目标,需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把立足国内实现基本自给作为玉米产业发展的总体方针。我国是玉米生产大国,也是消费大国,要立足国内资源条件,保证我国玉米生产稳定发展,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我国玉米需求数量大,加之国际市场变数多,靠进口不能解决我国玉米需求快速增长的问题。目前,国际市场玉米年贸易量1800亿斤左右,仅为我国玉米年消费量55%左右。而且玉米出口国集中在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几个国家,一旦玉米出口国遭遇大的自然灾害或调整贸易政策,我国进口玉米的风险就会很大。因此,我们要把玉米产业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立足国内保持玉米供需基本平衡,坚决防止玉米成为“第二个大豆”。

  (二)坚持把转变生产方式作为挖掘玉米增产潜力的根本途径。目前,我国玉米生产方式还比较落后,而美国玉米已经实现大规模专业化生产、机械化作业、精准化管理,家庭农场玉米平均种植规模2600多亩,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和集约化经营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决定玉米生产不可能完全照搬美国模式,但可借鉴其做法,加快转变玉米生产方式,改善物质装备条件,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尽快提升玉米综合生产能力;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引导农民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玉米生产专业合作社和种粮大户,提高玉米生产规模化、专业化、组织化和标准化水平。


相关搜索: 玉米 农业
查看版权声明 责任编辑:Techoo-3
文章相关:
提意见或留言(需要审核后显示) 进入论坛交流
表情0 表情1 表情2 表情3 表情4 表情5
表情6 表情7 表情8 表情9 表情10 表情11
您好:网友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热门图片新闻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相关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