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行业资讯网站
用户中心
综合报道 市场动态 食品安全 产业经济 科技动态 经营管理 专业视角 各地动态 企业新闻 财经新闻 健康资讯 养生资讯 饮食资讯 美食资讯 排行 评论 滚动 百度
关键词:
站点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综合报道 > 正文
【设置字号: 【手机阅读】
全面、准确、专业、及时行业新闻资讯

当奶粉“傍”上“洋大款” 身价连翻4倍(2)

时间:2012/5/22 9:47:04 来源:食品科技网

     二、本周主要乳品企业公关活动 

乳业

     1、 皇氏乳业回应奶源质量问题

     近日,网上多家媒体刊出了题为《皇氏乳业“水牛奶”基地真相调查》及相关内容的文章,文章对南宁上市公司皇氏乳业的奶水牛养殖基地及水牛奶原料收购情况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质疑,一时把皇氏乳业推上了风口浪尖。

     其中,有网络媒体指出,公司的水牛奶产品原料来自于散户的牛奶。对此,皇氏乳业公司监事会主席宗剑回应称:公司主要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奶源发展模式,其中以公司自有奶源基地和规范化大型养殖基地为主,也有公司与农户签约合作模式。公司通过筛选和在养殖户相对集中区域建立自营收奶站的方式,按照国家标准及公司严格的管理程序是完全可以确保所收购原料奶质量的。

     2、拍卖价格下滑6.4% 预计原奶收购价将下调

     5月15日,新西兰恒天然环球乳制品交易网第68次交易活动结束,全部产品(贸易加权指数)下跌6.4%,平均拍卖价格下滑至2618美元/吨。无水奶油下跌幅度最大,降幅11.9%,而排在其后的是全脂奶粉,下滑了8.9%;以及脱脂奶粉,下滑了5.4%。

     对此,恒天然预计在本周的董事会上宣布从6月1日开始的2012/13产季的原奶收购价格。恒天然董事长说:“我们认为预期收购价可能会徘徊在每公斤乳固体5.80纽元左右,但是目前仍有很大的下行风险。当然,下一个季度将存在各种变数,价格可能会反弹,汇率可能会出现震荡。”

     三、行业镜像:洋奶粉不断涨价,是源于消费者“崇洋”心理?还是幕后推手操纵?

     你能想象到吗?国内售卖的高端“洋奶粉”价格竟达到国外官网售价的4倍!是什么导致了洋奶粉在内地不断涨价的现象呢?总结归来,原因大致可分为如下三点:

     1、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

     就内地市场而言,洋奶粉涨价的理由表面看不无道理,但却是经不起推敲的。

     乳品专家王丁棉就揭露说:“虽然在2010年间,大包粉确有上涨,但当价格回落的时候,洋奶粉并没有回落,也造成了原料价格上下波动,洋奶粉价格只升不降的格局。”

     另外,关税是根据进口量而触发翻番机制的,也就是说,每年关税都会恢复到5.8%,直到触发上涨机制,有涨有降,但洋奶粉却借每年关税上涨之机涨价,与奶粉原料一样实行“有涨无降”的机制,最终难免导致奶粉价格涨价不断。配方升级、换包装等更只是涨价的说辞罢了,更缺乏足够科学依据。

     于是,可以做出这样的推论:洋奶粉价格暴涨只是为了狂宰中国家长,谋求超额利润。

     2、内地市场过度追捧

     “两个女人去妇婴店买奶粉。其中一个女人问:‘买国产的还是进口的啊?’同伴反问:‘孩子是你亲生吗?’于是,那个女人直接走向了进口奶粉区……”这个有点尖酸的关于买奶粉的段子,或可一窥国人对“洋奶粉”和“土奶粉”的态度。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洋奶粉高价与暴利是因为国人热捧洋奶粉的“消费者心理”。暴利当然不假,“高达原产地4倍”已足以说明价格之水分。但所谓“消费者心理”,太值得推敲:因为从消费者心理学来说,家长们会天然地趋向选择更完美的产品,可个体消费行为也包括消费理性的内容,在一个育婴成本居高不下的年代,洋奶粉对大部分家庭来说,也是相对沉重的支出与负担,它们的被热捧,显然不是“只买国外好产品”这么简单。

     因此,专家提示, 洋奶粉也绝非100%完美的产品,它们也会出现质量问题,望消费者理性购物,杜绝一味地“崇洋”心理。

     3、经销商是推手

     据悉,进口奶粉在各国的销售没有一个定价标准,是由经销商自己掌控。就拿特福芬来说,德国总部肯定不会管,因为就是在中国定个天价,他们也不会多出任何油水。对此,德国特福芬公司相关负责人也证实,国内价格由中国经销商自定。

     4、国产奶粉如何走出集体“沉沦”

     斯普咨询(iCBO)认为,首先,当务之急不是继续全民声讨国产奶粉的缺德无能,而是认真思索一下其救赎路径。比如能不能加速行业的结构调整和整体升级,以推动其现代化、集约化进程?行业能否真正站在维护消费者根本利益的角度真正加强自律?有关部门能本着推动全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将安全隐患消除在源头,而不是总是让消费者充当试错的大白鼠?

     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时间,更需要耐心、决心和信心——背后关键在于整个奶粉生产加工销售链条的优化和再造,更在于整个食品监管体制的重塑和完善。

     其次,乳品企业、行业协会和监管部门应承担的责任是不容推卸的。社会监督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除了鞭笞丑恶,曝光不良商家,似乎更应加大对优秀国产奶粉企业的推广。毕竟,失去低价国产品牌的有效市场制衡,洋奶粉的价格疯涨只会加剧,且消费者别无选择。


查看版权声明 责任编辑:Techoo-3
文章相关:
提意见或留言(需要审核后显示) 进入论坛交流
表情0 表情1 表情2 表情3 表情4 表情5
表情6 表情7 表情8 表情9 表情10 表情11
您好:网友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热门图片新闻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相关热门新闻排名
相关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