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行业资讯网站
用户中心
综合报道 市场动态 食品安全 产业经济 科技动态 经营管理 专业视角 各地动态 企业新闻 财经新闻 健康资讯 养生资讯 饮食资讯 美食资讯 排行 评论 滚动 百度
关键词:
站点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食品安全 > 正文
【设置字号: 【手机阅读】
全面、准确、专业、及时行业新闻资讯

食品安全报道如何构建真实的“媒介环境”

时间:2011/10/26 15:31:59 来源:食品产业网

    近年来,食品安全一直是媒体报道的热点领域,"媒体曝光 公众关注 政府查处 解决问题"也越来越多地成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一条路径。近年来那些影响较大的食品安全问题,如"三鹿三聚氰胺奶""双汇瘦肉精火腿肠"等,是媒体率先报道引起舆论关注后,才有职能部门跟进查处。

  在媒体频频提示食品安全风险的情境下,不但显得政府部门监管工作的不到位,也让媒体背负了自身无法承载之重。

  不缺位不越位,沟通各方风险信息

  中国食品安全状况的确存在不少问题,新闻媒体的"风险瞭望者"功能得到了充分发挥,从《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新闻资料库》的相关数据来看,和很多领域相比,食品安全领域应该说已是媒体新闻监督开展相对充分的一个领域。

  在对食品安全状况普遍焦虑的心态下,公众更愿意相信媒体的报道,对媒体也寄予了更多的期待。在这种情况下,媒体更应努力为公众构建一个尽量接近真实环境的"媒介环境".

  食品安全管理离不开食品安全风险信息的充分交流,这需要政府、专家、媒体、公众的充分合作,有关各方不缺位、不错位、不越位,信息交流才能达成完满的结果。

  新《食品安全法》规定,"新闻媒体应当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以及食品安全标准和知识的公益宣传,并对违反本法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为媒体在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的角色作出了明确的法律定位。媒体要以真实、准确、全面、客观的食品安全信息服务于社会,而不能片面追求"眼球效应",更不能有失实报道。毋庸讳言,中国食品安全的"媒介环境"存在一定程度失真是客观存在的。

  在单篇报道的层面上,最常见的是信息不准确、不科学问题。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并非媒体有意歪曲造假,而是媒体从业人员相关专业知识的欠缺。如经常见诸媒体的"致癌食品",实际上绝大多数是"被致癌物污染的食品",两者之间并不是一回事。"被致癌物污染的食品"在日常食物中很常见,像油炸、腌制、熏制、烧烤食品中均常有致癌物。吃这些东西是否会致癌,要看摄入剂量的多少和摄入时间的长短。

  现在很多媒体在证明某某食品是"有毒食品"的时候常说"长期大剂量使用会致癌",但这个"长期大剂量"是什么概念呢?很少有媒体作进一步的解释。如果没有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和量效关系的概念,简单地贴上"有毒""致癌"的标签只会造成公众无谓的恐慌和相关行业的"池鱼之殃".从头至尾完全虚假的新闻在食品安全报道中虽然尚不多见,但也不乏个案。近年来,从"纸馅包子""甲醛啤酒"到"致癌香蕉""注水西瓜",一些记者为博取眼球而炮制"伪食品安全事件"的教训并不罕见。

  在媒体层面,除了单篇报道的真实准确外,还有报道整体是否全面客观的问题,这体现在对报道重点的把握、对舆论监督的数量和尺度的掌握等方面。比如,国内外食品安全业界有一个共识:不论是中国还是世界,致病微生物是食品安全的头号风险。即使在发达国家,每年也有不少人罹患因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闹肚子"一直是最大的食品安全问题,但公众往往因为司空见惯而习以为常,媒体也因为其不够"轰动"而熟视无睹。

  可见,并不是食品安全风险越大,公众就越了解和重视,而是食品安全风险越陌生,公众就越关注和越容易引起恐慌。即使是文化程度较高的人群也亟需普及食品安全常识。

  对于负责任的媒体来说,是应该根据风险的实际威胁程度来把握报道,还是仅仅根据其"反常""新奇"来选择新闻?答案不言而喻。

  在媒体和其他各方的风险信息交流中,第三方专家的作用不可或缺。在风险信息交流中,媒体本应邀请专家向公众普及相关知识,传递正确信息,但现在很多专家不愿意在媒体上发表意见。这一方面是因为"在网络众声喧哗且倾向于质疑权威之时,开口说话很容易成为高危行为,毕竟谁都不愿挨板砖."另一方面也与一些记者观点先行,只根据自己的预设立场来断章取义有关。

  强化责任意识,准确把握报道基调

  "民以食为天".媒体应当强化责任意识,准确把握食品安全报道基调。食品安全重要性不亚于金融安全、能源安全、生态安全。食品安全问题事关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在真实准确全面客观地反映食品安全现状的基础上,媒体要充分宣传、解读国家关于食品安全的法律、政策,充分反映政府近年来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高度重视和各职能部门的工作努力,正确引导公众正确看待、理解支持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在公众对食品安全焦虑严重的情况下,媒体应当充当"减压阀",而不是"放大器".

  在国际上,食品安全正成为政治角力的工具和新的绿色贸易壁垒。1999年的"二恶英"事件,结果导致比利时内阁全体下台。牛肉问题近年来一直是美国和很多国家贸易纠纷的热点。2011年6月,"毒黄瓜"所引发的欧洲出血性大肠杆菌事件后,也在欧盟有关国家以及俄罗斯之间引起了口水战、贸易战。

  2007年,《华盛顿邮报》《芝加哥论坛报》等西方国家的主流媒体抓住中国输美食品出现的一些个案,制造"中国食品威胁论".

  实际上,日本厚生劳动省公布的《2006年度进口食品监控统计报告》显示,虽然对中国食品的抽检率最高,但中国食品质量抽检合格率高于欧美。正如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一位政治学教授指出,这一问题的背景是中国飞速发展的经济与美中之间的紧张关系,"华盛顿有些人就是想挑起人们对美中贸易问题的关注".面对西方媒体对中国食品安全的偏见,中国媒体要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发出自己的声音,真实客观地反映中国食品安全状况。


相关搜索: 食品安全
查看版权声明 责任编辑:Techoo-3
文章相关:
提意见或留言(需要审核后显示) 进入论坛交流
表情0 表情1 表情2 表情3 表情4 表情5
表情6 表情7 表情8 表情9 表情10 表情11
您好:网友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热门图片新闻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相关热门新闻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