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行业资讯网站
用户中心
综合报道 市场动态 食品安全 产业经济 科技动态 经营管理 专业视角 各地动态 企业新闻 财经新闻 健康资讯 养生资讯 饮食资讯 美食资讯 排行 评论 滚动 百度
关键词:
站点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产业经济 > 正文
【设置字号: 【手机阅读】
全面、准确、专业、及时行业新闻资讯

“错位 知识产权保护不利 进口酒市场亟待培育与呵护

时间:2011/6/17 15:24:34 来源:华夏酒报

    近年来,我国进口酒市场快速增长,特别是在广东等消费前沿地区,进口酒已成为酒类市场主流,显现出强大的市场潜力。与此同时,进口酒市场的规范与管理问题也日益突出,种种不规范现象已然影响到行业的健康发展。出于打造进口酒品牌的社会影响力、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等目的,当前进口酒市场需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培育呵护。

    质量等级制度“错位”进口酒很受伤

    根据法国波尔多葡萄酒行业协会公布的统计数据:2010年,中国首度取代英国和德国,成为波尔多葡萄酒出口额最高的市场,总额已达900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7.7亿元),这标志着中国已成为国际酒类消费的核心市场,中国酒类市场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

    但同时,我国进口酒市场尚不成熟,要达到规范、理性的完善阶段,尚需要时间累积和一系列基础工作。

    以广东省为例,广东省酒类专卖管理局副局长、广东省酒类行业协会会长朱思旭对《华夏酒报》记者表示,作为中国酒类消费第一大省,2010年广东省的酒类产品总销售额高达360亿元,占据了全国酒类销售总额3800亿元的9.5%,其中,进口酒在广东实现销售总额110亿元,占广东省酒类消费总额的近1/3,占全国进口酒销售总额218亿元的50.5%,进口葡萄酒销售以年均50%以上的速度增长。

    “消费者对进口酒的接受度很高,在很多政务、商务场合,进口酒已经取代了传统白酒成为酒饮首选,消费者的理性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对品牌、品质都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朱思旭表示,即便从全球市场格局来看,广东省也算得上酒类商品的重要集散地和成熟市场。

    但是,类似于价格虚高、品牌良莠不一、产品宣传模糊虚假等现象仍客观存在,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原因就是国内产品质量等级制度无法与国际接轨,缺乏完善的相互认证体系,导致进口酒产品的质量分级在国内无法可依、难以落地,加之某些商家不负责任的虚假炒作,给进口酒的消费者造成了极大误导。

    众所周知,国外酒类生产通常有一套完整的质量等级划分制度,根据原产地控制、原材料品种、种植数量、酿造过程等各方面加以评定,从而起到明确有效的品质“标识”作用。但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起与之对应的认证制度,既无法将之引入国内进行消费指导,也无法对进口酒品质等级标注的不规范行为做出有效监管。

    “国内缺少标准化的产品等级划分制度,而进口酒原有的质量等级划分制度又难以接轨应用,这就导致进口酒在进入中国市场的过程中,其质量评价缺乏完整性和延续性,固有价值无形流失。对于消费者而言也是一种遗憾与损失。”朱思旭表示,目前在国内市场上常见的质量等级划分标准,大多是企业自行建立的,不具有全面性和代表性,而且主要集中在葡萄酒方面。相应地,消费者更多是依靠对国产品牌的感性认识对其做出质量评判。而对于葡萄酒、烈性酒等不同类型的进口酒产品,在对其品牌了解相对有限的情况下,消费者很难做出有效的品质判断。

    针对这一情况,广东省酒类专卖管理局经国家商务部批准,正在积极筹划建立国家白兰地、威士忌、伏特加与葡萄酒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顾名思义,这个中心主要是针对洋酒产品,其职能分为监督和检验两方面,不仅开展产品质量、理化指标的检验,还担负着监督市场、规范流通的职责。”朱思旭介绍说,以此为基础,根据广东市场的消费特点,规范引导酒类经销企业的宣传、营销。“我们不应该只看到进口酒的强势,更要思考如何对进口酒市场加以保护,这是行业健康发展的必要保障,也是对消费者的利益负责。”朱思旭说道。

    知识产权保护是基础

    2011年3月27日,央视《焦点访谈》节目曝光了假冒拉菲傍上糖酒会,难于计数的“拉菲”正在堂而皇之地走向市场,而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没有注册或已经申请注册但被驳回的假商标。2011年5月,国内媒体又直指国内最大的供应链服务提供商深圳怡亚通涉嫌“拉菲”造假,并联合多家葡萄酒企业进行销售。

    为什么“拉菲”这样一个基因优秀的品牌在中国却路途坎坷?进口酒品牌的知识产权保护不利正是其症结所在,这一现状已经严重妨碍了其市场健康发展,必须通过具体的配套保护措施化解这一隐忧,为进口酒乃至整个中国酒类消费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护航。

    品牌与文化相辅相成,进而形成消费拉动力,这是衡量酒类市场成熟度的重要标志之一,但也恰恰是国内进口酒市场普遍存在的一个“软肋”,即消费者对进口酒品牌缺乏深入了解,品牌运营商只注重市场自然拉动下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对进口酒文化底蕴与品牌价值的传播,两者相叠加,就造成国内进口酒消费市场理性化程度不高、产品价格体系缺乏依据、消费者品牌忠诚度不高等现象,最终造成进口酒品牌的知识产权遭受严重损害。

    诚然,广东消费者对进口酒品牌的认知能力相对较强,理性化程度较高,但在相关知识产权保护措施缺失的情况下,消费者往往只能选择自己较为熟悉的渠道和品牌,因此错过了体验更丰富进口酒产品的机会。“为了一棵树木而失去整片森林”,这种无奈的自我保护行为,非常不利于进口酒文化的传播和市场拓展。

    骏德(福建)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朱俊彦向《华夏酒报》记者表示,进口酒是一种生命力很强的产品,在国内市场将有广阔发展前景,就其当前的迅猛发展势头来看,可能会改变整个酒类市场的销售格局,甚至改变中国人的饮酒习惯,而这种改变必然是以文化传播为主导的。所以,酒类经销商应该用足够长远的眼光来看待市场现状。

    “尽管每一家进口酒经销商都有各自的定位与模式,但是这些并不存在冲突和矛盾,而是相互补充的,我觉得在市场出现乱象时,大家除了加强自律外,更应该携起手来。针对基础的东西做一些规范,提高受众的辨别认知能力,给这个市场设置一些门槛。”朱俊彦如是说,比如统一葡萄的翻译等,都能对进口酒知识产权保护起到积极作用。在他看来,进口酒市场的有序发展应该从细节方面着手,逐步建立起整个市场的秩序体系,品牌知识产权的保护和文化传播将水到渠成。

    对此,朱思旭表示,进口酒的知识产权保护应该被提到与质量监督检测同等重要的地位,“无论从意识上还是具体措施上,进口酒的知识产权保护都有待进一步加强,当前国内市场汇聚了来自全球各地的酒类品牌,其中不乏打擦边球、傍名牌者,这是对知识产权的严重侵犯,但由于监督管理制度的不完善,这种侵权行为仍缺乏有效控制。”他认为,品牌保护、质量监督检测是一个互为补充的整体,以此为基础,建立起长期、稳定、系统的有效管理机制,引导消费者认知品牌,使假冒劣质产品无法立足于市场,确保酒类食品安全。“近期我们将举行广东省放心酒工程之酒类防伪溯源技术应用新闻发布会,将先进的技术应用于流通行业的管理,其实也是对品牌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对于进口酒的文化传播,这是积极有利的具体措施。”

    可见,知识产权保护、文化传播、市场的规范与管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各个环节缺一不可,只有这样,进口酒市场才能在有效的培育呵护下健康成长。


相关搜索: 白酒
查看版权声明 责任编辑:Techoo-3
文章相关:
提意见或留言(需要审核后显示) 进入论坛交流
表情0 表情1 表情2 表情3 表情4 表情5
表情6 表情7 表情8 表情9 表情10 表情11
您好:网友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热门图片新闻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相关热门新闻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