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行业资讯网站
用户中心
综合报道 市场动态 食品安全 产业经济 科技动态 经营管理 专业视角 各地动态 企业新闻 财经新闻 健康资讯 养生资讯 饮食资讯 美食资讯 排行 评论 滚动 百度
关键词:
站点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食品安全 > 正文
【设置字号: 【手机阅读】
全面、准确、专业、及时行业新闻资讯

“减量不减价”,“瘦身”饮料企业该不该罚?

时间:2011/5/20 11:53:42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5月20日电(记者欧甸丘、张遥、周蕊)进入5月份,天气越来越热,饮料销售旺季到来。最近不少消费者发现,很多款饮料的包装变了,变得更好看,更时髦了,但随之而来的,却是悄悄减肥瘦身了。记者调查发现,康师傅、伊利、两大可乐公司等饮料企业近日相继调整了部分产品的包装,容量跟以前相比有所减少,但是价格并未相应降低。

    在当前CPI走高,公众对“涨价”信息敏感的情况下,饮料企业“减量不减价”,是否该罚?

    从日化“明涨”到饮料“暗涨”

    今年3月份,有消息传出,占据八成以上市场份额的四大日化巨头联合利华、宝洁、纳爱斯、立白拟对洗涤类日化用品全线提价,涨幅为5%-15%。CPI持续保持高位,该消息引起不小的反响,随后发改委约谈了相关企业,“明涨”告一段落,但记者近日采访发现,部分饮料企业的“暗涨”却在悄悄进行。

    记者在上海沃尔玛、家乐福等多个超市见到,康师傅每日C系列产品橙汁、红葡萄、水晶葡萄等更换了新包装。换装之后,每瓶容量由原来的500毫升减为450毫升,“减量不减价”,价格仍维持在原来的水平。百事可乐从600毫升减到500毫升的新包装也面市了,价格从原来的2.7元减到了2.6元。

    与此类似,伊利冰工厂的两款产品在没有变动价格的情况下,分量比去年有所缩水,“山楂爽”为75克,比去年少了6克;“冰片蜜桃”为80克,比去年少了13克。

    在家乐福杭州涌金广场店,存放可乐的货架已经贴上了500ML的标识。据销售人员介绍,“老包装的库存销售完了,马上要上新包装,价格没变,分量少了。”站在一旁的康师傅系列饮料销售业务员小郑说:“康师傅每日C系列从4月份开始就全部上了新包装产品,瓶口明显变细了,但企业明码标价并没有欺瞒消费者。”

    是营销策略改变,还是变相涨价?

    相关企业否认“减量不减价”的做法是变相涨价行为,但都承认生产成本上升是企业改变产品包装的因素之一。

    可口可乐中国公司公共事务及传讯高级经理王雷18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包装的更换是基于多种因素的综合考量下决定的,环保低碳理念、消费者饮用习惯、生产成本的上涨等都是原因。百事可乐方面给出的解释则是为了顺应饮料行业包装的流行趋势。

    “饮料瓶的原材料主要是石油,油价上涨,还有糖也涨价,成本因素肯定是换包装的原因之一。”康师傅相关负责人说,他们把饮料归为一种年轻、时尚的产品,为了保证康师傅的饮料能带给消费者这种时尚的感觉,经常会对饮料的包装、瓶型进行变更。

    该负责人说:“今年2月,对康师傅每日C果汁产品进行了包装和瓶型的更新,开发新瓶型需要投入额外成本,新品推广也需不少费用,因此并不存在变相涨价的问题。”

    即便如此,社会公众的感受却更多倾向于饮料变相涨价。记者随机采访的市民表示,几乎不会去看食品的包装规格,对“暗涨”的感觉很不好。“差了一点也掂量不出来。”

    上海商业经济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齐晓斋表示,在充分竞争的行业里,企业一般不会率先涨价,但“减量不减价”的方式比较隐蔽,也不会影响到市场占有率。

    “减量不减价”,饮料企业是否该罚?

    “减量不减价”是否合法?价格上涨压力如何面对?广东中圳律师事务所律师刘子孺说,饮料属于完全市场定价的产品,当前的调查并未显示企业之间有联合涨价协议,或者滥用垄断地位抬高价格,因此大都只能认定是正常的企业涨价行为,饮料企业的原材料主要是石油和糖,现在这二者都在涨价,这就为企业涨价提供了理由。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消费者协会副会长刘俊海认为,饮料“减量不减价”打了一个“擦边球”,利用普通消费者容易忽略饮料容量变化的习惯,让消费者在误以为没有涨价的前提下,购买了该饮料,有侵犯消费者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的嫌疑。

    南京市物价局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近期他们也接到很多关于饮料公司饮料容量变小,价格不变的问题,“就目前来看,饮料公司此举,并不违反《价格法》的规定。”这位工作人员表示,虽然饮料公司近期推出的饮料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容量变少了,但是饮料公司只要在这些饮料瓶身上明确标注饮料的容量,就不违反价格法的规定。而至于是否涉及变相涨价,目前还不好裁定。

    刘俊海表示,从长远来看,应当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立足改善民生,准确评估通胀给老百姓生活带来的影响,理顺各类生产要素、生产者与终端消费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合理控制部分生产要素价格,比如油价,减少产生成本传导效应。

    中国饮料工业协会日前发出倡议,要求企业应首先从精细化管理、分析成本构成要素入手,降低原辅料消耗、包装物料消耗及能耗,优化产品组合,降低成本、抵消部分涨价因素;在确定成本与价格关系时,要兼顾消费者利益、员工利益、上下游企业利益及企业的承受力,科学合理地为产品定价,适当让利于消费者,尽量避免饮料价格的大起大落,不盲目跟风涨价,不囤积居奇,保持市场的平稳。


相关搜索: 涨价 瘦身
查看版权声明 责任编辑:Techoo-3
文章相关:
提意见或留言(需要审核后显示) 进入论坛交流
表情0 表情1 表情2 表情3 表情4 表情5
表情6 表情7 表情8 表情9 表情10 表情11
您好:网友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热门图片新闻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相关热门新闻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