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行业资讯网站
用户中心
综合报道 市场动态 食品安全 产业经济 科技动态 经营管理 专业视角 各地动态 企业新闻 财经新闻 健康资讯 养生资讯 饮食资讯 美食资讯 排行 评论 滚动 百度
关键词:
站点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产业经济 > 正文
【设置字号: 【手机阅读】
全面、准确、专业、及时行业新闻资讯

“乳企生死劫”背后那要命的“监管”

时间:2011/2/25 10:23:16 来源:新浪网

 奶制品业在三聚氰胺之后又出现了“皮革奶”。因为审查的严格,青岛部分牛奶企业选择退出市场;因为添加设备,考验了企业的资本是否雄厚。乳品市场正在整合中,小企业的资金链已经相当脆弱,会面临被淘汰或者兼并。(2月24日《解放日报》)

  乳企要经历一场“生死劫”,在去年11月质检总局出台《乳制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与《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审查细则》,要求企业对食品添加剂、三聚氰胺等64项指标进行自检后,就有“风声”递话过来,说“国内的约820家乳制品生产企业里,至少有两成的小企业面临淘汰”。加上3月1日清理大限即将到期,一场浩荡的“奶牌变局”不可避免。

  逻辑上说,乳制品行业的确已经到了一个不得不调整的窗口期,原因有二:一是大头婴儿、结石娃娃等接二连三的锥心之痛,已使消费者对国产乳品质量产生了严重的信任危机;二来洋品牌乳业来势汹涌,奶粉市场占有率上即将超过50%,国内乳制品产业已到了“生死一线牵”的地步。从这个意义上讲,以“提高企业进入乳业的门槛”、“成本压力增加”等方式逼迫“规模小、生产条件差、质量保障能力弱的企业”知趣地走开,不失为明智之举。

  但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我国的牛奶企业之所以有今天“你死我活”的成本拼杀,国内乳制品行业之所以令民众“谈之色变”,根上并不是奶业标准的欠佳、企业检测的不力,而是监管部门的失职,职能机关的阙如,比如有毒奶粉撂倒若干幼儿,民意的喇叭喊得天响了,监管才“后知后觉”;再比如,有毒奶粉卷土重来,职能部门还在以“对未按规定销毁的问题奶粉自查自纠”,和生产商玩“你侬我侬”。

  事实上,不缺标准而缺监管,对自家“一亩三分地”的事没人管或者不好好管,进而企业不老实、不规矩,这并非“奶制品行业”独有的风景。比如,矿难频仍,矿企的安全生产制度三令五申,像“领导下井”类的却只被挂在墙上;再比如,房价高涨,凌厉的宏调举措层层加码,像土地闲置不超两年、取得预售许可证后方可卖房等,却只是说在嘴上——“狼来了”喊多了,那些政策呀、标准呀、规定呀等等,渐渐连吓人的功能都没有了。

  如此语境下,这次所谓的牛奶企业“生死劫”并没有多么吓人,监管阙如最终的结果可能会有三个:一是无钱财无实力的乳企买不起检测设备,转至暗角“偷偷干活”。二是“领了”准生证的乳企挟持“垄断”之道,将检测增加的成本,转嫁到消费者身上,提高卖价。三是,侥幸过了“鬼门关”的企业有恃无恐,不检测或偶尔检测,硬规定被“软执行”。反正“自我检测”也可以等同于“不用检测”。

  市场经济,优胜劣汰是基本的竞争逻辑,这其中,谁进谁退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进一退”之间是否能遏制奶制品行业的乱象丛生;重要的是,监管部门是否还会大撒手不管,将该秉持的公共服务“挥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地抛在脑后。“乳企生死劫”背后是更要命的“监管”,靠企业加严检验固然开对了药方,但真要提高乳品安全,起码要让公众看到监管刚正不阿的力量——对知法犯法者开出了怎样的罚单?对严加防范与高效管理之间的纠结又做出了怎样的程序梳理?(崔中波)


相关搜索: 乳品 企业
查看版权声明 责任编辑:Techoo-3
文章相关:
提意见或留言(需要审核后显示) 进入论坛交流
表情0 表情1 表情2 表情3 表情4 表情5
表情6 表情7 表情8 表情9 表情10 表情11
您好:网友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热门图片新闻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相关热门新闻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