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行业资讯网站
用户中心
综合报道 市场动态 食品安全 产业经济 科技动态 经营管理 专业视角 各地动态 企业新闻 财经新闻 健康资讯 养生资讯 饮食资讯 美食资讯 排行 评论 滚动 百度
关键词:
站点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经营管理 > 正文
【设置字号: 【手机阅读】
全面、准确、专业、及时行业新闻资讯

难挡外资急流 民族品牌的救赎在何方?

时间:2009/7/22 13:37:21 来源:慧聪网

   当即将被并购的民族企业和企业家成为众矢之的,我不禁想问,让几个本土企业和少数企业家去扛起“民族品牌”的大旗,且不说这是否有些不公?只问他们真的背负得起吗?能够扛起这杆大旗的不应是某一个企业或个人,而应是——民族!

    并购之后路在何处?

    从乐百氏被达能公司并购后在乳品市场份额的锐减,到近日与雀巢传出并购绯闻的太子奶,不难看出,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当企业面临生存困境,无论变卖与否,日子都不太好过。

    当一个个民族品牌,甚至是让国人引以为豪的大品牌,不可逆转地被洋品牌“吃掉”,国人在感情上确实难以接受。但如果并购之后,新东家能够在资金、技术、历史、品牌、营销等各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和扶持,使得昔日的民族品牌能够再铸辉煌,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只是,绝大多数的民族品牌没有这样的命运……

    其实,无论是并购企业,还是通过收购股权来变相并购,外资企业的目的似乎只有一个——进驻中国市场,策略简单而直接“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买,买了之后就束之高阁”。那些被外资公司“相中”的民族品牌,已在逐步成为跨国公司的“盘中餐”,当中国市场上刮起“外资并购本土品牌或变相并购本土品牌”的龙卷风,中国品牌已站到了悬崖边缘。

    民族品牌淡出=软实力被剥削?

    十多年前,可口可乐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势如破竹。其在中国市场的飞速扩张,更是让各个民族品牌无可企及,唯有望其项背,是什么原因使得中国品牌在本土市场倍受挤压?

    民族品牌被“消灭”的背后,是软实力的削弱。如今的90后恐怕再也不知道“北冰洋”为何物?当他们已分不清“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哪个是中国品牌时,我们如何去谈“保护民族品牌”?

    在全世界消费者心目中,汽车一定是德国的好、葡萄酒一定是法国的好、电子产品的性价比一定是日韩最好……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在某个领域有多个强势的“国家性”品牌,就构成了该产业的“国家性背书优势”,就形成了所谓的“品牌环境”。国家性的“品牌环境”形成“簇群”,这种群落形成无与伦比的区位优势和综合性优势,建立难以复制的地区品牌。

    价格战的饮鸩止渴、概念战遭遇信任危机、服务战难有深层创新、产品与营销模式的严重同质化更使众多中国企业遭遇前所未有的成长瓶颈。或许只有“品牌”才是中国企业发展的救命稻草。但一直以来,中国企业都缺乏品牌概念,欠缺品质意识。面对危机,只有建立起属于中国的“簇群”优势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品牌崛起。

    谁能成为民族企业的救赎?

    当雀巢收购太子奶的风波渐起,太子奶创始人、目前太子奶集团最大股东李途纯高喊“如果雀巢来收购太子奶,100%就是我讲的这一句:消灭太子奶。”从这一句,我们能够看出他的担忧,但又是谁在一场对赌中被高盛、摩根、英联三家外资公司踢出了局?是谁让太子奶落至今日之困境?

    据悉,雀巢曾在2006年就与太子奶集团接触,表示要收购太子奶集团51%的股份,或者各占一半的份额,但遭到拒绝。接触多次未成功后,雀巢终于在太子奶深陷对赌风波和资金链断裂传言之时抓住了机会。

    由此看来,我们似乎应该将一切罪责归于这些民族企业家们,是他们经营不善才让企业落得被并购的下场?但真正抛弃了民族品牌的,不是他们,而是我们!

    当众人口口声声喊着“反对外资并购民族企业”、“不能让民族品牌消失殆尽”,是否依然手里握着可口可乐?是否依然从货架上拿起雀巢奶粉?是否依然停留在一个个洋快餐店里?如果是这样,又凭什么要求民族企业家以一人之力去扛起“民族品牌”的大旗?在商业领域,任何人都不能要求别人为了“民族”而牺牲巨大的个人利益,且不说是否公平,只因他们真的承受不起。

    商品品牌,从这个词问世那天起,就注定属于市场、属于消费者。离开市场的品牌是不存在的,也是树不起来的。商品品牌可能会产生在某个国家;在品牌形成过程中,当地政府也可能会给予这样或那样的扶持,但不能代替消费者对品牌的自主选择。比如,三鹿奶粉曾是石家庄乃至河北扶持的一个著名品牌,三鹿在一段时间内也确实风行一时,是因为它得到消费者的认可,而其后来被消费者抛弃,原因也是众所周知的。因此,检验商品品牌优劣的最终决定者是市场,而不是“民族”。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民族企业”与“民族品牌”本身是一个动态互联的概念,随着市场的走势而起落升降。固执地认为死守几个品牌就是保住了“民族”的面子,是有违经济学规律的,真正的保护不是在舆论上施以重压,而是在市场上给予更实际的认可。只有经过合理的商业竞争、经过市场的洗礼,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民族品牌,成为能站在国际市场的中国品牌。(清咖)


相关搜索: 外资 民族品牌
查看版权声明 责任编辑:Techoo-3
文章相关:
提意见或留言(需要审核后显示) 进入论坛交流
表情0 表情1 表情2 表情3 表情4 表情5
表情6 表情7 表情8 表情9 表情10 表情11
您好:网友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热门图片新闻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相关热门新闻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