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行业资讯网站
用户中心
综合报道 市场动态 食品安全 产业经济 科技动态 经营管理 专业视角 各地动态 企业新闻 财经新闻 健康资讯 养生资讯 饮食资讯 美食资讯 排行 评论 滚动 百度
关键词:
站点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综合报道 > 正文
【设置字号: 【手机阅读】
全面、准确、专业、及时行业新闻资讯

全球金融风暴对中国养蜂产业的影响

时间:2009/6/10 9:38:49 来源:三农在线

    中国的养蜂业是农业中最早市场化的产业,蜂产品的商品化率超过95%。随着国民经济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蜂产品的内销比例逐步提升,国内市场销量已超过总商品量60%,但蜂蜜、蜂王浆的外贸出口量仍占30%~35%。这种状态在国际金融风暴中必然会遭受巨大冲击。2009年春季,冲击力初显。

    进口国的市场购买力下降
    数量价格双降

    世界蜂产品的主要进口市场分别是欧盟、美国和日本,其中日本是蜂蜜、蜂王浆的双重进口大国。受金融风暴影响,主要进口国的国内购买力下降,致使进口量减少,影响中国蜂产品的出口。

    进口国的消费购买力还体现在:原来有钱买贵的,现在转向低价,但要求的品质却不降低。其次,国外部分中小型蜂产品进口商因金融危机破产倒闭,使中国出口企业收不回货款,形成坏账、死账且金额不菲,波及部分中国企业的生存。

    据中国土畜食品商会秘书长龙学军报告,中国蜂蜜出口从2008年11月起转为负增长,且情况逐月恶化。到2008年12月,中国出口蜂蜜数量环比下降7.9%,平均单价下降7.3%,出口总金额下降14.6%。

    另据部分蜂王浆出口商告知,春节后的国际蜂王浆市场严重停滞,进口国不下订单或延迟进货,我国蜂王浆出口市场迷雾重重。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抵制进口

    欧盟和美国除对农业产品高额补贴外,还有种种农产品(包括蜂产品)进口的限制法案。十多年来,美国对中国蜂产品进口贸易屡有“反倾销”调查,且多次实施“惩罚性进口关税”。近期美国又抓住少数中国出口公司的蜂蜜从第三国转口输美事件,再次展开反倾销调查,预计后果十分严重。

    人民币升值不利于蜂产品出口

    2007年以来,人民币与美元的比价由7.8∶1升值到6.8∶1,上升约13%;2008年人民币与欧元的比价又由10.4∶1升值到9.2∶1,人民币升值率达11.5%。加上国内运输、原材料收购价上涨等因素,蜂蜜出口成本剧增。出口厂商不得不提高销售报价,或以签约时的人民币汇率计价,结汇时再按升值汇率折合成美元计算,降低了中国蜂产品的价格优势。

    据不完全统计,前7年连续居全国蜂蜜出口首位的湖北省,2008年底积压在出口公司仓库的原料蜂蜜有近8000吨,相当于湖北省一年的蜂蜜产量。严重地影响了湖北蜂业的经济活力,2008年湖北蜂蜜出口量降为第二位。

    据粗略统计,全国出口企业库存蜂王浆约600吨~700吨,超过2008年出口量的40%;蜂王浆主要进口国日本库存超过600吨,占其年进口量的60%。这都极大影响了今年的蜂王浆收购。

    蜂产品药物残留隐患未消

    为了维护蜂产品的质量安全,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颁布实施后,国家相关部门加大了对出口蜂蜜、蜂王浆等产品的兽药、农药残留监控力度。2006年~2008年,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对主要蜂产品的氯霉素、链霉素类、青霉素类、四环素族抗生素、磺胺类、硝基呋喃类、硝基咪唑类、沙星类及拟除虫菊酯类、杀虫脒、双甲脒、有机氯、重金属等共计13大类38种药物残留进行监督检验,均有不同比例的阳性检出率。

    2007年~2008年,欧盟、美国、日本、加拿大、韩国、马来西亚、阿根廷等国也都有从中国进口的蜂蜜、蜂王浆、蜂王浆冻干粉、蜂花粉、蜂王浆冻干粉片中检出违禁药物的通报。

    无论是国内监控或国外通报,都被检出有国家主管部门早于2002年就已禁止生产、禁止销售和“在一切动物饲养中禁止使用”的氯霉素残留报告。表明我国的蜂产品违禁药物的残留确实存在。

    从某种意义上看,中国蜂产品的药物残留是产业发展的内忧,金融风暴仅仅只是“外患”。

    由此,蜂产品出口企业对原料实施的各项残留检测费用(包括报送检验检疫部门的委托检验),又成为一笔巨大开支。据湖北的蜂产品出口企业介绍,对日本出口的蜂蜜,每吨的检验费用,2005年约为300元~400元人民币,2006年为600元,2007年上升到1000多元;近两年仍居高不下。每吨蜂蜜单是药物残留的检验成本就高达150美元左右,这在国际蜂产品贸易中实属特例。

    经受不起冲击的养蜂生产业

    按照经济学的一般规律,当一个产业走下坡路后,随着其对市场投放的产品数量减少,某种产品的价格会不同幅度上升,“价格杠杆”将调节产业上升。养蜂生产业会是这样吗?

    中国的养蜂生产业历经20世纪70年代~80年代的发展,到本世纪初已开始走向衰退。主要表现在养蜂从业人员的年龄结构上。据笔者在湖北调查的数据:1987年,全省23个县市的2071名在第一线从事养蜂生产的养蜂员,平均年龄为35.4岁,其中50岁以上者仅占从业人员的14.6%,30岁以下占从业人员的38.1%;到了2002年~2007年,我们在湖北、湖南、安徽、广东等省调查的数据,第一线养蜂从业人员的平均年龄上升到48.7岁,其中50岁以上人员比例上升到49.2%,30岁以下人员则下降到5.5%。如此的产业基础,一旦受损能否恢复绝不容乐观。

    中国的养蜂业集中在从四川到浙江、江苏的长江中下游流域省市,2008年早春的一场罕见冰雪天气,使这个区域的蜂群损失近1/3。

    大家寄希望于2009年春季。但养蜂生产又同时遭遇天气和市场的双重打击。2009年的早春蜂群繁殖阶段,天气晴好,让养蜂人心中充满希望,但从2月15日直至3月5日阴雨、低温天气持续19天,蜂群少孵化、繁殖整整一代新蜂。至油菜盛花,蜂群采蜜最关键期的3月下旬至4月上旬,阴雨低温交替,其中的3月26日至4月5日,气温在8℃~15℃之间徘徊,最终让今年的春蜜生产泡汤。湖北的产情,强群高产的蜂场单群采蜜约20千克~25千克,大多数蜂场单群产蜜仅10千克~15千克。

    沉重的国内市场

    面对全球金融风暴,外贸依存度高的行业和产品,首要对策都是“扩大内需”。广州进出口交易会也首度正式地对内贸公司打开大门。养蜂产业应不例外。

    早在欧盟禁进中国动物源食品初期,中国已从世界第一蜂蜜出口大国下降,落在阿根廷之后位居第二;近几年的蜂蜜年出口量也从10万吨降到6吨~8万吨,阿根廷则稳超10万吨。

    近年中国蜂产品的消费量跃居全球首位。其中蜂蜜国内销售量从1979年的不足4万吨上升到现在的近20万吨(近几年的统计数据中国蜂蜜年产30万吨左右,出口消耗原料约10万吨),增长率近500%;蜂王浆的内销量保守估计也应超过2000吨;蜂胶、蜂花粉均呈同比例上升。

    在国家强制性执行的《蜂蜜》标准(GB18796-2005)中,列有“真实性要求”条款 ,明确规定蜂蜜中“不得添加或混入任何淀粉类、糖类、代糖物质”、“符合本标准定义的产品方可称为‘蜂蜜’或简称为‘蜜’”。但你若是一位养蜂或蜂产品业内人士,当你走进任意一家食品超市,在数量众多、琳琅满目、价格低下,且都冠之于“××蜜”、“×蜜膏”货架前,对养蜂产业的前景,深感不寒而栗。 ( 作者: 颜志立 陈黎红 张复兴 罗岳雄 ) 


相关搜索: 养蜂产业
查看版权声明 责任编辑:Techoo-3
文章相关:
提意见或留言(需要审核后显示) 进入论坛交流
表情0 表情1 表情2 表情3 表情4 表情5
表情6 表情7 表情8 表情9 表情10 表情11
您好:网友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热门图片新闻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相关热门新闻排名
相关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