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行业资讯网站
用户中心
综合报道 市场动态 食品安全 产业经济 科技动态 经营管理 专业视角 各地动态 企业新闻 财经新闻 健康资讯 养生资讯 饮食资讯 美食资讯 排行 评论 滚动 百度
关键词:
站点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产业经济 > 正文
【设置字号: 【手机阅读】
全面、准确、专业、及时行业新闻资讯

粮价上涨、粮食安全与通货膨胀之关系(3)

时间:2009/5/18 10:33:39 来源:学习时报网

    新一轮国际粮价急剧增长在国际援助、能源政策、贸易规则等全球治理领域提出了一系列新问题。现在看来,如果全球宏观和金融形势没有新的剧烈变动,这一轮相对粮价调整可能已经大部完成。粮食相对紧缺形势还会维持一段时期,然而目前较高价位有望刺激粮食主产国增加生产,逐步推动粮食供求回到大体均衡状态。据报道,澳大利亚因为“厄尔尼诺”效应发生的持续多年旱情近来出现缓和迹象,农民可望“拉尼娜”带来豪雨驱走百年大旱。但愿这一变动能够成为国际粮食供求调整的先兆。

 

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内涵

早已发生实质性转变

    在目前粮食供求相对紧缺阶段,理性评估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内涵的实质性转变具有积极意义。与历史时期粮食绝对紧缺匮乏如同高悬头顶的达摩棱斯克之剑危及国民基本食物安全不同,目前我国从总量供给角度保障粮食安全并不存在实质性困难,我国粮食安全基本内涵实际早已发生实质转变。过去三十年我国粮食生产持续趋势性增长,总产从1978年3.05亿吨增加到2007年5.02亿吨,增幅为64.5%,年均增长1.74%。由于相对价格回升激励,加上政府财政扶持政策鼓励,2004-2007四年粮食产量快速增长,增幅达16.4%。

    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大量传统农业资源持续向非农部门转移背景下,我国粮食生产实现持续增长的基本前提条件,在于农业科技和现代投入进步对农业的“反哺”贡献。化肥、电力等常规工业投入利用规模扩大,生物杂交育种技术和现代转基因技术等耕地替代农业科技的商业推广,为提高单位土地粮食和农产品产量提供了源泉。我国是塑料薄膜覆盖技术利用规模最大国家,这项看起来简单的农业技术增加了上亿亩耕地利用面积,几近抵消城市化对耕地的消耗规模。过去20多年我国农业机械化空前普及以及晚近时期  农村基础设施历史性改进,则为劳动力转移背景下农业生产持续发展提供了支持。

    现代技术和工业发展,通过提升饲料业效率和改进饲养管理方式,提升了动物产品如肉、蛋等传统动物产品生产效率,并促进与粮食生产资源投入竞争性较小动物产品生产。我国水产品人均产量从1980年4.6公斤,2006年增长到40.4公斤,是改革初期10倍之巨。2006年我国人均牛奶产量为24.4公斤,是十年前5.4公斤的4.5倍。这类食物产品在消费方面对粮食具有较高替代性,然而在生产上  与粮食具有较弱竞争性,在改善我国国民膳食结构同时,也对缓解粮食供求关系做出贡献。

    需要强调的是,我国实行市场化取向改革方针和政策,调动农民和相关企业生产积极性,使他们对现代农业科技进步提供的盈利机遇做出分散反应,是我们根本解决传统粮食安全的供给面基本条件之一。没有适当的体制保证,现代技术不会自动转变为生产力。在这个意义上,传统粮食安全问题实质性解决,是30年前开始的改革开放体制选择实践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最大实惠。这一成就的历史意义无论如何估计也不会过高。

    传统粮食安全得到解决的需求面基本原因,在于人口增长速度放慢和收入增长与粮食消费联系弱化,导致粮食趋势增长显著低于此前预测水平。收入和人口增长是推动粮食消费需求增加的两个基本变量。由于居民消费结构变动,粮食消费需求随收入上升而增长的势头比较早时期预测结果显著减弱。例如我国过去20多年间人均收入水平增加了八、九倍,然而人均粮食消费量仅增加了13%。计算结果显示,粮食消费近似收入弹性趋势值从上世纪80年代前期0.3上下持续下降,到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已接近于零,近年进入负值范围。

    从人口增长角度看,人口专家估计我国人口达到峰值时可能是14.5-15.0亿,比目前13.1亿人口增加约10-15%,显著低于较早时期预测的16亿甚至更多人口数。从人口结构角度看,我国人口快速老龄化趋势会对粮食需求产生抑制作用。如果对粮食非食物用途需求不至于大幅增长,我国未来粮食消费需求总量趋势值大概会见顶于5.5-5.8亿吨,上限很难超过6.0亿吨。上世纪90年代有关我国未来粮食供求关系提出各种预测,认为我国到2030年预测粮食需求总量少则6亿多吨,多则9亿多吨。结合考察最新经验证据,我国未来粮食需求峰值可能显著低于十多年前绝大部分预测结果。

    虽然我国传统粮食安全问题早已解决,新一代粮食和食物安全问题仍然尖锐、紧迫并具有挑战性,并需要新组合政策加以应对。要重视粮食生产科技投入,在积极推进界定农地产交易权以建立城市化背景下土地资源市场配置机制同时,重视保护基本农田资源和提升粮食增产能力。要积极应对粮食生产化肥投入以及水产品养殖对环境污染压力,应对饲养业集约化转型中对防治疫情等公共品服务投入新需求。要重新审视新环境下政府参与粮食流通的职能定位,在国家保持足够安全储备同时,鼓励企业更多参与粮食批发和库存的商业运作。还可以在双边、区域、多边贸易制度建设场合积极推进粮食贸易自由化,通过建立国际新规则规范各国粮食贸易政策以提升国际市场稳定度。

 

新一轮通胀根源

及其与粮价互动关系

    通货膨胀结构论与总量论各有其逻辑依据和不同政策含义,需要结合经济运行实际情况具体考察评估。研究有关经验证据可以发现,虽然结构性根源说具有一定解释功能,新一轮通胀主要原因在于过去一段时期总需求较快增长以及货币扩张过多。从政策角度看,需要是在坚持市场化取向改革立场前提下,主要通过采用货币控制等总量性手段,辅之以财政政策和其他结构性调整政策,以求达到切实有效治理之成效。

    结构性解释观点强调猪肉涨价、雪灾冲击以及国际粮价和资源品价格上升影响。受到2006年蓝耳病疫情爆发并未能得到有效控制等方面原因,我国猪肉价格2007年夏季前后大幅飙升,全年猪肉价格涨幅近一半。由于很多商品劳务短期通常不同程度存在名义价格下调阻力,猪肉价格飙升冲击显著提升一般物价。考虑居民消费支出中猪肉所占比重,这一因素大概能解释1.5个百分点CPI上涨。2008年初雪灾仅限南方局部且时间较短,成本推动通胀效果应较小。

    国际粮食和大宗资源品涨价输入通胀观点需要进一步探讨。前面提到由于周期性因素并叠加替代能源等多方面特殊因素影响,近来国际粮价上升成为引人注目问题。中国在不同粮食品种上贸易地位差异决定国际粮价对国内影响。中国作为最重要大豆净进口国,国际大豆价格飙升对国内影响较大。然而中国是小麦、玉米、大米等谷物净出口国,由于净出口量增长比较有限,国际价格飙升影响较小。

    目前讨论粮价未来走势还需要关注的是,无论从学理还是和已有经验看,农产品价格上涨确会推动通货膨胀,另外宏观失衡通货膨胀也可能刺激粮食等农产品价格上涨甚至超调。对这一点在我国农业政策史上有过教训。忽视通胀环境可能反转刺激提升粮价作用,是我国上世纪90年代中期粮食政策偏颇并导致几千亿元巨额财务窟窿的认识根源之一。如果宏观总量性紧缩政策执行不到位,通货膨胀持续加重并显著改变农民对未来价格预期,农民存粮调节行为改变有可能导致短期粮食供求极大变化并推高市场粮价。

    主要由于需求增加等原因,过去一段时期国际大宗资源商品价格飙升2-3倍。推论国际价格飙升是中国通胀根源,实际采用国际经济学中所谓“小国模型”分析思路,假设国外价格变动与中国无关,即中国是价格接受者。评估输入通胀观点,需要结合相关经验证据考察上述假设是否符合实际。为此笔者测算中国石油、铁矿石、铜、原铝等四种资源需求增量在全球相对比重,发现过去五年中国对上述四种矿产品全球需求增量贡献率分别为34%、51%、56%、85%,四项贡献率的简单平均值为56.5%,可见我国在这类市场是价格接受者的假设并不成立。

    需要说明的是,中国作为快速成长经济体,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特定阶段对资源性投入大规模和密集型增长是不可避免的,也完全具有经济合理性。中国需求增长会显著提升全球需求,并对全球资源供应国以及全球经济增长做出积极贡献;另一方面,由于这类产品短期供给弹性较小,我们需求增长也会通过“巨型经济体”效应在不同程度显著拉高国际价格。“巨型经济体”现实条件对观察我国贸易条件变动等诸多对外经济关系问题具有重要认识意义,同时提示简单把国外价格上升作为中国通胀根源存在偏颇。至少就上述几种大宗商品而言,与其说是“外部输入通胀”,还不如说“通胀出口转内销”。


查看版权声明 责任编辑:Techoo-3
文章相关:
提意见或留言(需要审核后显示) 进入论坛交流
表情0 表情1 表情2 表情3 表情4 表情5
表情6 表情7 表情8 表情9 表情10 表情11
您好:网友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热门图片新闻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相关热门新闻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