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行业资讯网站
用户中心
综合报道 市场动态 食品安全 产业经济 科技动态 经营管理 专业视角 各地动态 企业新闻 财经新闻 健康资讯 养生资讯 饮食资讯 美食资讯 排行 评论 滚动 百度
关键词:
站点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产业经济 > 正文
【设置字号: 【手机阅读】
全面、准确、专业、及时行业新闻资讯

巴马油鱼:“水下人参”想吃不易

时间:2009/3/25 15:37:34 来源:南国早报

 “一家煎油鱼,十家闻鱼香。”到巴马游玩,能吃到当地的油鱼,是一种荣幸。巴马油鱼仅产于巴马盘阳河一段10多公里的河段,因味道香嫩甘美而身价颇高。但是有钱就能吃到巴马油鱼吗?不一定。因为这段河流里的巴马油鱼日捕获量不足10公斤

  1

  煎油鱼不用油

  《巴马县志》对巴马油鱼没有记载,但民间认为,巴马油鱼在当地已有很久的历史,是巴马盘阳河里的特殊鱼种。巴马油鱼,学名叫巴马穗唇鲃,生活在巴马瑶族自治县甲篆乡坡月村百魔洞到巴马镇练乡村这一段10多公里的盘阳河流里。巴马油鱼肉味鲜美,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营养价值较高。

  去甲篆一带旅游的客人,都会慕名寻找巴马油鱼品尝,有“不尝巴马油鱼,不算到过甲篆”之说。但在当地能否吃到巴马油鱼,要看自己的运气如何。因为这些年来,从盘阳河里捕捞到的巴马油鱼,每天只有5到10公斤。

  3月22日,记者接连走访了甲篆圩街4家酒楼,只有一家酒楼存有0.6公斤的巴马油鱼,不足两盘菜。而且不是鲜活的,都冻在冰柜里。

  巴马油鱼个头小,一般长10~15厘米,每500克20条左右,但巴马油鱼的食肉率很高。据当地厨师介绍,剖鱼时,只需用刀尖轻轻划破鱼鳃下面的部位,挖出有苦味的鱼胆,无须解剖鱼身,洗净入锅煎熟即可食用。巴马油鱼骨细,所以吃巴马油鱼可以不吐骨头。

  看了煎巴马油鱼的过程,你会明白当地人为何要叫它油鱼。原来,巴马油鱼的脂肪多,所以当地居民在煎油鱼时,根本不添加食用油:油鱼入锅,慢火煎,鱼油就从体内慢慢渗出。煎油鱼也不用放配料,加点食盐即可。虽然工艺简单,但当地人煎油鱼很讲艺术,所煎油鱼要整整齐齐排好队,煎第一面鳞皮至黄色,翻过来煎第二面,油鱼入口,油溢于唇而不腻,鲜嫩甘美,鳞皮醇和,有“水下人参”之称。

  盘阳河的下游——红水河也有油鱼,不过这种油鱼不是巴马油鱼,而是都安、大化一带的油鱼。这一带河流里的油鱼与巴马油鱼在外观上区别不大。巴马油鱼个头小一点,都安、大化的油鱼个头大一点,有的大一倍,身长超过20厘米。在口感方面,巴马油鱼比都安、大化的油鱼更加脆、嫩、鲜。

  2

  消失的捕鱼传统

  巴马油鱼一直处在自然条件下繁殖,产量很低。特别是近些年来,巴马油鱼到了濒临灭绝的境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居民到盘阳河洗脚、洗菜,河里的油鱼就游过来,这一现象如今很难看到。

  甲篆乡62岁的渔民黄学谋,下河打鱼已有50年。50年前,他打一天鱼有七八公斤的收获,这些年打一天鱼有0.5公斤的收获就算不错了。上世纪70年代以前,每公斤巴马油鱼卖8角钱,可以换40个鸡蛋。上世纪80年代以后,巴马油鱼的市场价逐年上升。巴马油鱼身价的变化,促使更多的人捕捞油鱼。

  黄学谋近年仍坚持下河打鱼,但每年的2月1日到4月30日是巴马油鱼的产卵期,巴马盘阳河在这段时间禁止捕鱼。这是巴马水产畜牧兽医局对盘阳河实行的禁渔制度。巴马水产畜牧兽医局还采取分段管理的方法对盘阳河的油鱼进行保护,主要措施是设立专人管理、捕捞,严禁炸鱼、电鱼、毒鱼,捕鱼只能采用撒网的捕捞方式。

  随着河床下降、油鱼数量逐渐减少,当地人捕鱼的传统方式随之消失。

  上世纪80年代以前,黄学谋捕鱼的工具是鱼笼。鱼笼用竹片编织而成,“嘴巴”像个大漏斗,大漏斗的尾部由几片有弹性的竹片交叉形成,油鱼闯入大漏斗,有进无出,掉入大漏斗下面设置的“口袋”——编织密实的竹网。竹网尾部用绳子捆扎,见有鱼来,就可解开绳子“捉拿”。

  巴马油鱼喜欢逆流而行,在急流处,油鱼成排往上飙,发出啪啪的水声,蔚然壮观。因此,鱼笼也得逆流而装。

  现在当地居民改用鱼网捕鱼,网长有几十米甚至上百米,宽度不定,高度有四五米。油鱼走进这样的“大魔掌”之后,几乎跑不了。

  3

  人工繁殖技术数十年未攻破

  6年前,巴马一些部门推出一份投资分析报告:开发巴马油鱼,可以推动当地旅游观光休闲渔业的发展。该报告预测,全县可年产巴马油鱼50吨。按照每公斤60元的市场价格,年产值可达300万元,刨去生产成本33万元、项目总投资40万元、税金24万元,可有203万元的利润。

  一年有几百万元利润!听起来很诱人。当时巴马油鱼的价格是每公斤60元,现在市场价已经提升至每公斤120元。遗憾的是,直到今天,这份投资报告仍属于海市蜃楼。

  1980年,广西科技厅为巴马油鱼设立了科研项目,目的是研究人工繁殖油鱼。当时政府拨款8万元。技术人员经过多番努力,未能获得成功。上世纪90年代,广西水产研究所把巴马油鱼样品拿到农业部进行繁殖试验,也没有成功。

  2004年,广西大学副教授程光平研究巴马油鱼刚好有眉目时,池塘里的巴马油鱼被洪水淹,试验被迫结束。程光平说,目前,在南宁人工养殖巴马油鱼已经成功,人工繁殖巴马油鱼仍未成功,不过有了进展——虽然雄性巴马油鱼的性成熟情况尚未得知,但雌性巴马油鱼的产卵情况已被掌握。


相关搜索: 巴马油鱼
查看版权声明 责任编辑:Techoo-3
文章相关:
提意见或留言(需要审核后显示) 进入论坛交流
表情0 表情1 表情2 表情3 表情4 表情5
表情6 表情7 表情8 表情9 表情10 表情11
您好:网友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热门图片新闻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相关热门新闻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