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行业资讯网站
用户中心
综合报道 市场动态 食品安全 产业经济 科技动态 经营管理 专业视角 各地动态 企业新闻 财经新闻 健康资讯 养生资讯 饮食资讯 美食资讯 排行 评论 滚动 百度
关键词:
站点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产业经济 > 正文
【设置字号: 【手机阅读】
全面、准确、专业、及时行业新闻资讯

记者调查“过度包装”背后的畸形产业链

时间:2009/3/16 13:19:16 来源:新华网

  近年来,有关部门针对过度包装的管理力度可谓越来越大。然而,在强制标准下,过度包装现象还是屡禁不止,一些行业的过度包装现象还愈演愈烈,甚至用“变本加厉”来形容都不为过。

    表面看,过度包装源自“有需求就有市场”,但深入研究就不难发现,过度包装愈演愈烈的“过”字,是生产企业和商家不择手段追逐利润的恶果,它不仅让消费者花了许多冤枉钱,提高了消费成本,更严重的是浪费了资源、破坏了环境。近日,本报记者顺着一些商品从生产到销售再到回收的整个链条进行调查,发现生命力顽强的“过度包装”有着丰厚的生存土壤,其背后有着来自各方的助力。

  荒唐现象

    两瓶“钙片”包成“稀世珍宝”

    老爸的“海豹油”吃完了,小米像平常那样去超市专柜买。付好款,小米狠狠扯掉外面那个花里胡哨的大盒子,将里面的两小瓶海豹油扔进背包,无视柜台后面对她翻白眼的售货员。“我又不是送礼,要那么大的包装根本没用。”小米愤愤地说,“两三个月就得买一次,盒子全扔了,厂家也不嫌浪费!”

    这还是“小儿科”。前不久,小米的妈妈献宝一样把一个比最大号购物袋还大的盒子抱回家,兴冲冲要给全家人“补补”。打开盒子却发现里面是两瓶很“袖珍”各48片装的补钙产品。“俩小瓶跟稀世珍宝一样被镶嵌在金黄锦缎中,还附赠一本印刷精美的说明书。”小米全家人大呼上当,连那盒保健品也不敢吃了。

    记者走访哈市各大超市、商场和烟酒专卖店时发现,小米遇到的情况十分普遍:只要是价位稍高的商品,其包装大多繁复。包装材料从纸壳、绸缎到实木、真皮,应有尽有。

    在哈尔滨市一家大型超市的东北特产货架前,一位游客打开一款标价580元、包装精美的东北特产礼盒,只见那里面被纸盒层层隔开,并用黄色布料填充,四小盒木耳、猴头菇只占到一半空间。另外一盒是半斤装木耳,在大纸盒内还另装有10个小包装盒;在一家烟酒专卖店,原价380元一条的香烟,加上一个牛皮纸包装盒、一个仿古打火机和“水晶”烟灰缸就卖到了730元;在超市酒类专柜标价为65元一瓶的干红葡萄酒,因装入了精致的木制盒内,并标注“珍藏版”,售价就升至388元……

    两重罪:浪费和欺诈

    “别看好多商品包装得就像艺术品一样,可越是这样的包装越让人伤脑筋——留着吧,不实用不说,还占地方;卖给废品收购站吧,一打听,人家根本不收,最后只好扔掉。”春节过后,曾收到很多亲朋好友礼品的李教授和老伴眼睁睁地看着高档包装变成“高档垃圾”,很是心疼。

    跟李教授有着同样困扰的市民显然不少。在哈双公路7公里的垃圾填埋场,记者在堆积如山的垃圾中很容易就看到了一些保健品的礼盒,还有废弃的花篮、果篮等。在香坊区朝阳乡红旗农场附近垃圾场,塑料、藤编的水果篮子比比皆是。据了解,“限塑令”实施后,“白色垃圾”已不再是垃圾场的主角,而塑料、纸浆、藤木、金属等各种礼品包装却多了起来。

    今年“3·15”的主题是“消费与发展”。市消协有关负责人解释,这一主题旨在“构建消费和谐,促进经济发展”。然而,过度包装行为直接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据介绍,现在市场上有些商品的包装成本已占到产品总成本的70%,这样做已是舍本逐末,椟贵于珠,更有个别不法商家趁机搭售其他商品,甚至假冒伪劣产品。消费者以高价购得普通甚至劣质商品,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更加蔓延了商业的欺诈之风。

    事实上,过度包装的危害还远不只这些。记者从市容环卫办了解到,哈尔滨市每年处理垃圾的费用高达5475万元。而据保守估计,包装垃圾已占到市民生活垃圾的20%以上,处理1吨垃圾约需50元费用。如此计算,哈尔滨市1天为处理包装垃圾消耗3万元,1年就有约1095万元消耗在包装垃圾上。

    翻开《哈尔滨市回收网络体系实施方案》,2005年1年,哈尔滨市仅废纸就产生约10万吨,其中可回收并重复利用的废纸制品约8万吨。在剩余近两万吨不可回收的垃圾中,绝大多数都是过度包装商品所产生的包装垃圾。市发改委再生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那时还不算多,近几年的包装垃圾正在成倍增长。”

    过度包装往往要一次性耗费大量不可再生的原材料,浪费了原本就稀缺的资源。有关专家给记者算了一笔环保账:1吨纸张的产出需要消耗3吨木材,10年生大树平均出材0.11吨。依此推算,10吨废纸就折合木材30吨,约为273棵大树的木材量。

    “经济危机是可逆的,并不可怕;而资源危机、环境危机则是不可逆转的,这才是真正可怕的。”采访中,一些环保专家、经济专家对过度包装表示了深层次的担忧。

    追根溯源

    商品包装产业链“跑偏”

    前进包装厂是哈尔滨市创建较早的包装厂家,早年间多靠印刷品和简单的包装纸盒赚钱。2004年,正是“过度包装”之风愈演愈烈时,该厂下大力气上了一条十分先进的木盒生产线。该厂一负责人不无骄傲地说:“我们是全省第一家引进这条生产线的包装厂。有了它,我们可以给越来越多的企业‘配套’了,这也算是延伸产业链了。”有人听后苦笑:“现在讲究延长产业链,但这么个延长法,实在有些误入歧途。”

    对于“过度包装”一说,这位负责人不觉得跟自己关系很大。他说:“我们也是听客户的,有需求我们才会生产嘛。厂里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听取客户意见,根据客户的要求,我们不断改进工艺并改变生产方向。”

    在采访过程中,一位不愿透露名字的哈尔滨市某知名食品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前几年到广州定制产品包装,哈市的包装厂工艺相对落后,制作成本也比广州高。最近这些年,他们也转为在哈市定制,因为哈市与南方包装产品的质量和价格差距越来越小了。不过遇到需要“精美”包装的产品时,他们仍然会选择“出去做”。“货卖一张皮,包装不好看,就卖不上价。”这位负责人说。

    “卖实物与外表不成比例的商品,我们也觉得心虚,怕消费者有上当受骗的感觉,更怕影响到自身信誉。”一家商场负责人告诉记者,“商场之所以要进那些华而不实的商品,主要是因为这样的商品利润大,况且这类商品还是有市场的。”

  “华丽外衣”迎合“送礼风”

    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送礼风”是人们购买豪华包装的最主要原因。

    王女士很无奈,她给自己和家人买东西时从来都不会太关注商品的外包装,但这次为了给客户送礼,她还是买了件“包装比较像样”的礼品。为了让礼物“更上档次”,她还在商场的礼品部打了个华丽的包装。

    市商务局商品消费处高处长告诉记者,在过去的检查中他发现,过度包装商品大多是礼品。其实很多商品是同时有高、中、低档包装在卖,明明有低价位、包装简单的商品可以选择,但包装精美的商品依然有市场。省社科院社会科学研究所王爱丽认为,这跟很多人的消费心理有关,买东西送给他人,就务求包装精美。礼品体现的是交际功能,而不都是实用价值。

    “商家重利不假,但过度包装背后如果没有不正之风这个无形的‘起搏器’在助推,也不会有市场。”一位社会学者更尖锐地指出,“过度包装”的土壤正是暗藏的奢侈腐败行为。正因如此,天价月饼、天价洋酒、天价保健品等才会顺势而出。

    商家和消费者的角力

    哈尔滨市一家食品厂的员工赵水光说,有的企业因为领导的亲戚在开包装厂,于是变本加厉将自己的商品裹上几层,钱都进了自家人的腰包。

    哈工大经济学者李东认为,在“过度包装”问题上,企业、商家和消费者,没有一个是清白的。正因为有了包装的需求,厂家才会推出包装更加精美的产品。在买卖双方的角力中,“包装”不断升级,最终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消费者再想说“不”已经很难。

    于是,“过度包装”从最初泛滥成灾的月饼、保健品,扩散到了各个领域。包裹三四层的化妆品,用电脑大小盒子包装的U盘,每一朵都要再包一层塑料纸的花束……不一而足。最终,得利的是企业、商家,可能还有一些“中间人”———如公款采购者,利用过度包装商品的高额差价赚取“灰色收入”。受损的却是那些“不求包装但求质量”的消费者和生态环境,还造就了跟“过度包装”一样华而不实的社会风气。

    解决之道

    过度包装有“法”治

    目前,《限制商品过度包装条例》已经到了立法听证阶段。按照征求意见稿的规定,判定是否过度包装有三个标准:一是除初始包装外,商品包装层数不得多于三层;二是商品包装空隙率不得大于55%;三是除初始包装成本之外,商品包装成本不得超过商品销售价的15%。

    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刚告诉记者,其实《限制商品过度包装条例》是去年通过的《限制商品过度包装通则》的“升级版”。不过其将范围扩大到所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销售的商品和设计、制造、使用的商品包装,并且在具体标准有所放松的前提下,把标准上升为法规。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韩孟曾表示,可以通过对过度包装的企业征收资源保护税、高额所得税,对奢侈消费征收高额消费税等,从生产和消费两个环节同时入手,可以有效控制过度包装的蔓延。

    据了解,世界各国对过度包装利用税收手段调节,已成为流行趋势。比如在美国,若企业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全部使用可再循环的包装材料,则可以免税;若产品包装部分使用了可再循环材料,则征收较低的税;若产品包装全部使用不可再利用或再循环的材料,则征收较高的税费。在丹麦,对过度包装的税额是包装价格的3倍,但自1994年开征包装税以后,仅纸张和塑料袋的消费就下降了66%。

    在管住“源头”的同时,还要消灭“土壤”。专家们认为,与过度包装宣战离不开正确消费观念的倡导。“从某种意义上讲,过度包装已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而且是一种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省社科院社会科学研究所王爱丽说,只有消费者真正树立起健康、理性的消费观,拒绝奢华、抵制浪费,过度包装才会彻底丧失生命力。(记者 张寒冰 节永志)(编辑:李建平)


相关搜索: 食品 过度包装 产业链
查看版权声明 责任编辑:Techoo-3
文章相关:
提意见或留言(需要审核后显示) 进入论坛交流
表情0 表情1 表情2 表情3 表情4 表情5
表情6 表情7 表情8 表情9 表情10 表情11
您好:网友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热门图片新闻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相关热门新闻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