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行业资讯网站
用户中心
综合报道 市场动态 食品安全 产业经济 科技动态 经营管理 专业视角 各地动态 企业新闻 财经新闻 健康资讯 养生资讯 饮食资讯 美食资讯 排行 评论 滚动 百度
关键词:
站点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食品安全 > 正文
【设置字号: 【手机阅读】
全面、准确、专业、及时行业新闻资讯

“打假”不能习惯性变成“打某”

时间:2009/2/18 9:18:49 来源:成都晚报

  自来水勾兑成的假“人血白蛋白”;正规医院制售假劣药,让病人在10天内先后被骗去近50万元;利用邮购和快递的渠道兜售价格低廉的假药……2月16日,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了2008年江苏药品医疗器械十大典型违法案件。 

  打击假冒伪劣药品,将制假、贩假、售假者的大名公之于众,让其原形毕露,身败名裂,这对消费者而言,无疑是一件好事。但笔者发现,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这十大案件中,一共出现了5个涉及人名和单位名的“某”字,如“郑某”、“沈某”、“某门诊”、“某商行”等,涉“某”率高达到50%,给人的感觉是,打假又习惯性变成了“打某”。

  事实上,公布打假案件时用“某”字来代替关键性的地名、人名、产品名、企业名的现象,早已屡见不鲜,查看往年各地各部门发布的打假报告,“某”字不时出现。一个“某”字让承载着消费者希望的打假行动黯然失色,我们在一头雾水之中禁不住要问,为什么有的“上榜产品”直曝其名,而有的“上榜产品”则遮遮掩掩,用“某”字来一代了之呢?在这个“某”字的背后,是肮脏的权钱交易;还是有人心存胆怯,怕指名道姓会受到报复?

  答案虽然不得而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打某”式的打假,不仅难以起到应有的惩罚和震慑作用,还会让消费者心中充满疑惑和愤怒,而更为主要的是,公权部门的威信会在这说一半留一半之中,逐渐降低。

  显然,对打假报告中的“某”字进行封杀已是刻不容缓,今年的“3·15”又快要到了,期盼相关部门在公布打假报告时,要铁面无私,毫不畏惧,有一说一,直点其名,绝不用一个“某”字。更期盼立法部门能对相关法规进行修改,明确规定,工商、质检、药监、卫生、消协等部门机构在发布执法新闻及打假报告时,一律不许使用“某”字等模糊性词语,以从法律上将打假报告中的“某”字赶尽杀绝。


相关搜索: 假冒产品
查看版权声明 责任编辑:Techoo-3
文章相关:
提意见或留言(需要审核后显示) 进入论坛交流
表情0 表情1 表情2 表情3 表情4 表情5
表情6 表情7 表情8 表情9 表情10 表情11
您好:网友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热门图片新闻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相关热门新闻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