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行业资讯网站
用户中心
综合报道 市场动态 食品安全 产业经济 科技动态 经营管理 专业视角 各地动态 企业新闻 财经新闻 健康资讯 养生资讯 饮食资讯 美食资讯 排行 评论 滚动 百度
关键词:
站点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产业经济 > 正文
【设置字号: 【手机阅读】
全面、准确、专业、及时行业新闻资讯

一次性餐具禁而不止 羊城发泡饭盒年消耗百万件

时间:2008/8/26 15:04:58 来源:网友

  9年前,国家经贸委一纸禁令,要求一次性发泡塑料饭盒在21世纪前停止生产与流通。

  9年后,广州全市一次性发泡塑料饭盒的年消耗量经专家估算仍达到过百万件之巨。

  9年中,广州一位环境卫生专家一直在为一次性发泡塑料饭盒的回收再利用奔走,多次说动广州市乃至全国人大代表为此在人代会上提出建议,但至今成效甚微。

  为一次性发泡塑料饭盒的回收再利用奔走的专家名叫吕春元,是广州市环境卫生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绿色包装分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现已退休。

  省物价局局长孙庆奇上月透露,广东正在探索开征一次性塑料饭盒回收处理费,这又让吕春元燃起了希望。“一次性发泡塑料饭盒用堵是治不了的,地方政府应该在组织回收上有所作为。”吕春元对记者说。

  一次性塑料餐具不减反增

  从今年6月1日开始的限塑令,成效显著有目共睹,提着布袋逛超市的市民也越来越多。但是恐怕没有多少广州市民知道,另一种常见塑料产品———白色一次性发泡塑料饭盒,其实早在本世纪前就应该被“消灭”了。

  在1999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经贸委发布了《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俗称“6号令”。在这一文件中,一次性发泡塑料饭盒由于无法降解,被限期在2000年底前淘汰,2001年,国家有关部委又连续三次发出通知封杀发泡塑料餐具。

  “但是除了北京等少数地区外,全国各地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不但没有减少,反而还增多了。广东就是典型。”多年研究垃圾分类与处理技术的吕春元说。

  吕春元告诉记者,根据他今年收集的数据,2000年广东全省有发泡塑料餐具生产企业15家,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年产量大约40亿只;现在已经增加到20家左右,产量达到45亿只以上。“1997年我没有退休的时候,广州垃圾的塑料比重大约是11%到12%,近年曾高达16%,现在仍有13%多。其中饭盒的贡献很大。”吕春元告诉记者,根据他的调查,目前广州除了少数大酒楼、饭店之外,一次性发泡塑料饭盒的市场占有率达到9成以上。而根据从生产企业处获得的信息,每年进入广州市场的一次性塑料餐具大约是150万到200万件左右。这些饭盒的归宿绝大部分都是填埋。

  最常见替代品也不能算“环保”

  为何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屡禁不止?是打击力度太小还是另有隐情?吕春元的回答让记者有些吃惊:“我认为当年的6号令根本就是操之过急,短期内我们还找不到更合适的替代品来取代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

  “现在最常见的替代产品就是纸饭盒或者是加了淀粉的所谓‘可降解’饭盒。”吕春元扳着指头对记者说,“但是它们不但比发泡饭盒要贵几倍,而且并不环保。”

  吕春元解释说,加淀粉的饭盒只能“裂解”而不能降解,淀粉部分降解了,塑料部分仍在,这种餐具只能分裂成小块;纸餐具存在不耐热、易变形、易霉变的问题,何况造纸也是高消耗、高污染行业。

  对于不少报道所指的发泡塑料饭盒65℃高温下会释放致癌物质二恶英的说法,吕春元觉得是无稽之谈。“目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部门公布数据,证实发泡塑料餐具是有毒的。”二恶英产生条件为:含苯环物质和含氯、溴一类物质同时存在;温度200℃以上;有金属催化剂存在,而发泡塑料饭盒生产中既没有用到上述物质,日常使用也决不可能达到200℃以上的高温。

  在吕春元看来,发泡塑料无毒害、耐用性好,其成本低廉也让餐饮企业和市民乐于接受,这才是其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而据记者了解,正是因为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的使用面太广泛,广州有关政府部门近年来已经很少开展对这些餐具的执法行动。有关禁令早已形同虚设。

  广州企业尝试回收遭遇政策“壁垒”

  面对短时期内无法禁绝的现实,吕春元等一批环卫专家的看法是,何不利用循环经济的理念,对这些饭盒进行回收利用?

  据记者了解,废旧发泡塑料的确可用来做再生塑料,但是饭盒质量轻,而且沾上油污后很难清洗,因此一般的废品收购站并不愿回收饭盒,只能填埋成为不可降解的垃圾。因此,政府补贴回收的“上海3分钱经验”成为吕春元等专家津津乐道的样板。

  2000年,上海出台规定,要求市内所有生产一次性塑料餐具盒的企业,每生产一件产品就要向政府缴纳3分钱,政府进行再分配:1.5分支付给回收单位,0.5分补贴处置单位,0.5分支付给管理和执行单位;0.5分用于运输费。由于回收利用变成了有利可图的事情,一次性塑料餐具的回收和再利用成为市民和企业的主动行为。根据上海市市容环卫管理局的估算,目前上海一次性塑料饭盒的回收率已经达到80%。

  吕春元透露,广州也曾有企业想复制上海的成功经验。2002年4月,曾有民间资本在广州建设了一条发泡塑料回收生产线,每天能回收约2吨废旧一次性餐盒,制成量尺、笔筒等再生塑料产品,再利用率可以达到70%。但这条生产线仅仅运作了一年,就因为遭到有关部门干预而关闭。“有官员认为,既然已经禁止生产使用发泡塑料餐具,回收发泡餐具也是与‘6号令’精神不符的。”

  为什么上海可以而广州不行?“上海在文字上多了个心眼。”吕春元说,“上海规定写的是一次性塑料饭盒,不是一次性发泡塑料饭盒,其实一次性饭盒大部分都是发泡塑料的。”

  多位人大代表提议未见成效

  这次尝试的失败,让吕春元认识到,必须在立法层面找到突破口。

  在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广州三元里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国强的书桌上,摆放着一个绿色的笔筒,上面印着一行小字:“这是用30个塑料饭盒回收生产出来的”。2006年,李国强在经过一番调研后被吕春元说服,在当年的全国人大会议上提出了“实施回收利用、治理白色污染”的建议。“这个笔筒就是广州当年那条回收生产线生产的。”李国强对记者说。

  在李国强看来,6号令虽然出发点是环保,但对于一个涉及千万老百姓生活的日用品完全封杀,显然有些仓促。“单纯禁止一次性饭盒并不能有效治理白色污染,也不能节约资源,善用资源。6号令禁而不止,也阻碍了新的替代品的研究开发。”李国强说。

  当年6月,国家经贸委在建议回复中一方面坚持认为彻底淘汰发泡塑料餐具是治理白色污染的最有效措施,另一方面也承认“上海经验”取得了成效,对塑料餐具进行回收也是一个好做法。回复还透露,商务部正在24个城市启动再生资源回收试点。

  李国强当时对这个答复比较满意,但是时隔3年,政府依然没有落实举措的迹象,这又让他颇为失望。在他看来,回收利用与直接禁止比起来,政府要做更多工作,难度也更大。但此举能真正有效治理污染,政府不能因为麻烦就不去做。

  在李国强之后,十二届广州市人大代表梁小明又在市人大会议上提出建议:“开禁发泡塑料餐具,推广回收利用。”此后,在市长张广宁的要求下,广州市有关部门专门赴上海考察。在对梁小明的答复中,有关部门一方面表示广州正在建设包括塑料餐具在内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另一方面也承认,目前广州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管理上存在立法空白。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则透露,在6号令没有取消的前提下,作为地方政府,广州难有动作。

  “政府的答复很漂亮,但是实际动作我看不到。”梁小明说。他和李国强在接受采访时都表示,虽然6号令尚未取消,但广东省和广州市不能坐等国家政策变化,而应该学习上海,主动作为。

  吕春元说,他已经说服全国、省、市、区各级人大代表为发泡塑料餐具回收提交了近20件建议或议案。虽然至今还没看到显著效果,但他还会继续呼吁下去。

  实地走访

  记者日前连接走访了部分餐饮企业和批发市场,发现广州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使用的确仍十分普遍,而且数量巨大。

  大酒楼:一个月要用掉5000个

  在海珠区康乐村内有很多小型快餐店,记者看到,这里的快餐店毫无例外地全部使用发泡饭盒。记者走进一家甜品美食店,店里甚至没有准备碗盘等餐具,凡是来吃饭的都用饭盒装。老板介绍说,他们的饭盒都是打电话订,由别人送上门的。老板指着桌上堆着的一次性发泡饭盒说,这种饭盒一毛钱左右,那种环保的要三毛多。一天下来,他们使用的饭盒达100多个。

  而广州大道上的某大型海鲜酒家的负责人则告诉记者,该酒家平均每月要使用大约5000个一次性发泡塑料饭盒,他还告诉记者,大型酒家一般都不需要自己采购饭盒,会有销售员上门联系出售。“如果没有特殊要求,卖的都是这种白色的一次性饭盒。” 


相关搜索: 餐具
查看版权声明 责任编辑:Techoo-3
文章相关:
提意见或留言(需要审核后显示) 进入论坛交流
表情0 表情1 表情2 表情3 表情4 表情5
表情6 表情7 表情8 表情9 表情10 表情11
您好:网友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热门图片新闻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相关热门新闻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