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行业资讯网站
用户中心
综合报道 市场动态 食品安全 产业经济 科技动态 经营管理 专业视角 各地动态 企业新闻 财经新闻 健康资讯 养生资讯 饮食资讯 美食资讯 排行 评论 滚动 百度
关键词:
站点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产业经济 > 正文
【设置字号: 【手机阅读】
全面、准确、专业、及时行业新闻资讯

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加工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时间:2007/8/28 17:02:42 来源:网友
近年来,国内粮食加工产业布局发生微妙变化,主产区加工业发展迅猛,粮食加工重心开始向产区转移。在我国吉林、河南等主产区,粮食加工业的发展给产区带来巨大利益,同时也存在产能相对过剩、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问题。专家认为,粮食加工业向原料产地集中是一大趋势,主产区应充分利用市场化手段,逐步实现加工企业的优胜劣汰,优化产业格局。
  
    --销区粮食加工企业向产区转移
  
    “过去从开封运小麦到江苏,每斤小麦的运输费用大约3到4分钱,加上装卸费用,每斤将近5分钱,每年2000个车皮将近12万吨小麦,光是运输成本费用就大约需要1200万元,不但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还难以得到稳定的原料供应。在开封建厂后,就地收购小麦,不但价格便宜,还节省了运输、储存等中间环节的成本,加工成产品后销往各地,企业效益明显提高。”河南开封江南面粉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富成介绍说。
  
    “由于原料优势突出,近年来外地来河南投资建厂很多,河南粮食加工转化能力发展迅速。”河南省粮食局行业发展处副处长白新平说,从2000年开始,河南省提出要建设优质小麦生产、加工基地,对扩建、改建企业贷款实行政府贴息,吸引了一大批外地企业前来投资建厂。河南省粮食行业协会面粉专业委员会会长马西国估算,目前进驻河南的外地小麦加工企业,整体日处理小麦能力已经达到3万吨以上。
  
    吉林省位于世界三大玉米带上,玉米人均占有量、商品量、出口量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吉林的加工产品逐步由淀粉、酒精等初加工产品向发酵、精细化工产品过渡,加工品种已达到200多种。玉米加工业总产值和利润已分别占全省食品工业40%和63%,以玉米为主的粮食加工业成为吉林经济发展继汽车、化工后又一支柱产业,吉林工业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新格局。
  
    吉林省人大副主任杨庆才介绍说,在过去的20多年里,产区的粮食主要是运到销区加工,原因是产区投入不足,加工业发展缓慢,沿海发达地区资本优势明显,粮食资源到销区配置资本。近几年来,沿海发达地区资本开始向北方转移,产区粮食资源的比较优势得以彰显,配置资本的作用不断加强。江苏、广东、福建等省的玉米加工企业以及中粮、华润等大型企业在吉林的投资不断增加。
  
    --粮食加工业推动产区经济良性循环
  
    粮食加工业的发展推动产区经济步入良性循环轨道。粮食加工业的发展拉动市场价格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高涨,粮食产量提高反过来又促进粮食加工业的发展。吉林省农业委员会主任王守臣说,在粮价走高预期下,吉林农民在市场驱动下进行种植结构调整,玉米种植面积不断增加。吉林省今年粮食播种面积达到6860万亩,比上年增加10万亩,农民积极性也不断提高。玉米播种面积、投入的增加,对玉米产业发展提供了支撑。
  
    “粮食加工业的发展首先破解了粮食主产区卖粮难问题。”王守臣说,2003年以来,粮食生产连续四年大丰收,其中三年连创历史最好水平,没有出现卖粮难问题,吉林省彻底摆脱了粮食卖不了、储不下、运不走、补不起的难题。加工业发展还带动了种粮效益的提高。过去多年粮食主产区增产不增收,甚至增产减收的问题始终得不到有效解决。近年来,在粮食加工业的拉动下,虽然粮食连年丰收,但粮价稳中有升,种粮效益明显提高。2003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7.8%,2004年增长18.6%,2005年增长8.8%,去年增长10%以上。
  
    粮食加工业的发展拓宽了农民转移就业的空间。吉林德大有限公司通过发展养殖业和加工业,直接和间接吸纳农村劳动力15万人,同时还壮大了地方经济总量和财政实力。公主岭、德惠等产粮大县县级财政的50%-70%来自玉米加工业,“农业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的面貌得到有效改观。
  
    --产能相对过剩及低水平重复建设矛盾凸显
  
    粮食加工业的发展给产区经济带来一系列新气象,同时也衍生出不少问题。在市场利益驱动下,加工企业纷纷上马导致产能相对过剩,低水平重复建设导致资源浪费等问题已经不同程度显现。
  
    河南省粮食行业协会面粉专业委员会会长马西国说,前些年国家实行托市收购政策前,河南省小麦很便宜,原料成本低,不少销区省份的企业都纷纷把生产阵地转移到河南,那段时间河南省粮食加工企业发展很快,加工能力迅速提升,但多数都是一些规模小、产业链条短、生产初加工产品的企业。由于小企业缺乏对市场宏观形势的掌握,在市场近乎饱和的情况下盲目上马,政府很难在宏观上进行掌控,确实存在一些重复建设导致的资源浪费。
  
    吉林省在发展玉米加工业过程中,也不同程度出现了类似现象。来自吉林省农业委员会的统计数字显示,2006年吉林粮食加工能力已经达到175亿公斤,包括口粮、饲料粮加工在内的实际加工量为130亿公斤,达产率为74.3%。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于德运说,整体来看,吉林省玉米产品精深加工的程度低,增值幅度小,加工规模小,市场竞争力不强,虽然初步形成了以长春大成公司、公主岭黄龙食品工业公司等为代表的玉米加工龙头型企业群,但数量仍然偏少,多数还是市场竞争力不强的中小型企业。
  
    --利用市场竞争驱动产业格局优化升级
  
    基层干部认为,产区发展粮食加工业,应该充分依靠市场化的手段,实现加工企业的优胜劣汰,同时仍然需要国家在相关政策上继续给予支持。
  
    对于粮食加工业的发展,产区省份的共同方针就是集中力量把大企业做优做强,在精深加工、高新技术上做文章,集中扶持一批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的大企业。王守臣说,粮食加工业不能盲目发展,不能齐头并进大帮哄,吉林打算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马西国则表示,国家对小麦实行托市收购后,中间环节增多,小麦价格提升,加工企业生产成本增加,这两年不少小型加工企业已经纷纷破产,粮食加工产业格局正在不断优化。
  
    对于今后的发展,于德运建议,政府部门应加强对粮食加工产业发展的宏观调控,提升产业的整体水平,建议国家抓紧建立粮食影响评价制度,对加工项目消耗粮食、占用土地情况进行评审,制定合理的粮食加工生产政策;通过取消补贴、限制市场销路等方法限制生物质能源企业发展,同时制定严格的行业准入门槛,努力发展具有市场前瞻性的高科技产品,淘汰亏损严重的小企业,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业雷同。
  
    按照“大规模、高水平、长链节、外向型”的目标,培育、扶持一批具有竞争优势、带动力强的集团性加工企业。于德运说,产区应着重培养这样一批重点骨干企业,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产品,逐步形成产业集群优势,提高企业规模化生产经营水平。所以对于产区的一些有竞争力的大项目,建议国家继续给予支持,实行“有保有压”的政策,不仅符合产区开展粮食加工业的实际情况,也有助于推动产区粮食加工产业布局的优化调整。

相关搜索: 粮食
查看版权声明 责任编辑:Techoo-3
文章相关:
提意见或留言(需要审核后显示) 进入论坛交流
表情0 表情1 表情2 表情3 表情4 表情5
表情6 表情7 表情8 表情9 表情10 表情11
您好:网友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热门图片新闻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相关热门新闻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