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行业资讯网站
用户中心
综合报道 市场动态 食品安全 产业经济 科技动态 经营管理 专业视角 各地动态 企业新闻 财经新闻 健康资讯 养生资讯 饮食资讯 美食资讯 排行 评论 滚动 百度
关键词:
站点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产业经济 > 正文
【设置字号: 【手机阅读】
全面、准确、专业、及时行业新闻资讯

专家:应对无抗乳企要两手都要“硬”

时间:2006/8/3 13:53:17 来源:第一财经网

    “当前原料乳的安全是首要问题,解决乳品安全问题已迫在眉睫。”在2006年7月28日刚刚落幕的“中国乳品产业健康发展研讨会”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协调司孙咸泽如是强调。

    据透露,GB6914-86《生鲜牛乳收购标准》修订版已经定稿,新国标将把“抗生素残留”和黄曲霉素M1都列为强制性必备检测项目。

    据透露,我国早在2002年就准备修订GB6914-86《生鲜牛乳收购标准》,2003年因“非典”疫情暂时停顿,2004年又重新启动,经反复讨论数易其稿,今年春节前后由起草机构呈交到国家标准委员会,6月份国标委相关专家委员会通过对修订稿的审核,目前这一修订后的新国标正在排队等候印刷,有望近期正式出台,届时“有抗奶”将被真正叫停。

    所谓“有抗奶”,是指抗生素残留超标的牛奶,与此对应的是,“无抗奶”就是“抗生素残留未检出”的牛奶。长期饮用“有抗奶”相当于经常低剂量服用抗生素,会增加人体内细菌的耐药性,降低免疫力。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协调司信息分析处黄敏在介绍乳品安全动态时也指出,当前抗生素残留、体细胞、黄曲霉素超标和蛋白质造假等现象不容忽视。据一位不愿公开姓名的业内权威人士透露,2006年上半年的一项检测显示,当前我国市场上竟然有50%左右的牛奶存在抗生素残留超标。

    随着乳品安全消费呼声的日益高涨,2001年10月实施的农业部《无公害食品--生鲜牛乳》行业标准,明确规定了“抗生素不得检出”。2002年4月,乳业龙头之一光明率先在业内高举“无抗”大旗与国际标准接轨,此后三元立即响应,“无抗”风暴也迅速波及全国,不少知名乳品企业纷纷跟进。但基于当时奶源建设、检测成本、管理水平等多种条件的限制,当年7月底“无抗奶”就被有关方面叫停,此后不少跟进企业似乎就此“偃旗息鼓”,只有光明等少数企业表示坚持“将无抗进行到底”。

    几经沉浮之后,随着《生鲜牛乳收购标准》修订版的出台在望,“有抗奶”终于行将即木,中国乳业也即将在阳光下迎来“无抗”时代。

    修订版《生鲜牛乳收购标准》新国标出台之后,“无抗”将成为乳品企业的一条新的“生死线”:如果不能按照规定生产“无抗奶”,企业必将受到相应制裁,其产品也将被消费者所摈弃。

    由此看来,中国1500家左右乳品企业将不得不面对“无抗化生存”的挑战。应战“无抗化生存”的必备条件是科学检测。

    据专家介绍,要想辨别原料奶是否存在抗生素残留超标,目前有多种方法可供检测。一是TTC法,但耗时较长且精度无法估计。二是美国Snap检测法,对于青霉素检测精度可达到5ppb,几分钟即可让“有抗奶”现出原形;三是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法。此外,继2002年在业内率先实行“无抗”标准之后,今年光明还在业内率先增加了欧盟ECLIPSE50方法(简称E50方法),对抗生素检测具有广谱性,从而更有效地保证了乳品安全。这些方法均需要配置价格高昂的检测设备和试剂盒,并且要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士操作方可进行。

    但值得关注的是,没有检测是万万不能的,但检测也不是万能的。据业内人士透露,很多不规范的乳品企业的做法是,在对原料奶检测之后,并不是拒绝收购抗生素残留超标的生奶,而是压价收购,用抗残合格的生奶做酸奶,抗残超标的做成常温奶和奶粉。

    专家指出,检测只是实现“无抗”生产的必备手段,要想全面控制抗生素的残留,最终还是只能从管理着手,因为任何设备在应用于市场的时候,实际上已经滞后于市场变化的要求,企业不能指望或依赖某一个设备来解决所有现存的问题,不能产生完全依赖检测设备的心理和操作的控制模式。据悉,“无抗奶”质量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涵盖养殖环境、饲料搭配、疾病防治、正确挤奶、设备清洗维护等各个环节。

    对于企业来说,企业的目的是控制管理,而非是对原奶中的药物残留进行研究分析。相关调查表明,企业在对奶源进行抗生素残留检测控制的初期,超标检出率非常高,而原奶生产供应单位或个人为了逃避检测,避免交送的原奶被降级罚款,曾经使用了很多办法,包括使用各种不同的药物,或是将有抗的原奶掺入无抗的原奶中进行稀释等等,仍然无法解决企业使用检测设备对其质量的控制和要求,不仅使奶牛的饲养的成本有增无减,而且使原奶生产的管理越来越混乱,造成经济上的人为损失。因此,最终绝大多数的原奶生产企业逐步接受了以控制管理为手段,降低奶源饲养生产成本,提高原奶质量的现代化生产管理意识,不仅使生产加工企业的原奶质量有保障,原奶生产供应单位或个人也提高了经济收入,形成长期稳固的良好合作关系。

    专家表示,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际应用,无论是质量管理还是成本控制,企业要完成对奶源的有效管理,实现高质量的产品生产,除了要配备先进的检测设备和技术外,国内国外企业的成功经验只有一条:从奶源质量管理抓起,严格原奶收购检测标准,两手一起抓,两手都要硬。这种管理概念不仅在目前中国奶源不足、饲养分散、管理困难情况下,是最好最有效的管理模式,也是今后中国的奶源实行大规模集中饲养管理的必然趋势和基础。


相关搜索: 乳企
查看版权声明 责任编辑:Techoo-3
文章相关:
提意见或留言(需要审核后显示) 进入论坛交流
表情0 表情1 表情2 表情3 表情4 表情5
表情6 表情7 表情8 表情9 表情10 表情11
您好:网友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热门图片新闻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相关热门新闻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