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行业资讯网站
用户中心
综合报道 市场动态 食品安全 产业经济 科技动态 经营管理 专业视角 各地动态 企业新闻 财经新闻 健康资讯 养生资讯 饮食资讯 美食资讯 排行 评论 滚动 百度
关键词:
站点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产业经济 > 正文
【设置字号: 【手机阅读】
全面、准确、专业、及时行业新闻资讯

分析中国“啤酒”企业的“国际化”风险

时间:2006/4/20 11:09:11 来源:新食品

    随着国际啤酒巨头在中国市场掀起一波又一波的并购高潮,国内啤酒企业开始加速“国际化”,以应对更高层次的竞争。但“国际化”并非坦途,中国啤酒企业需要慎重对待并化解三重风险。

    近些年来,跨国啤酒集团公司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纷纷强势介入中国市场。2004年AB公司投入51亿港元收购哈尔滨啤酒、喜力耗资5.8亿人民币收购深圳金威、英特布鲁投资5320万美元收购浙江石梁;2006年1月,英博集团宣布拿出1.25亿元人民币增资扩股珠江啤酒,并以58.86亿元人民币收购福建雪津啤酒。中国市场已成为国际啤酒巨头跑马圈地的重点区域。

    在这种情势之下,中国啤酒企业面对的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竞争,而要与跨国公司同台竞技,中国啤酒企业只有加速利用全球的资源和市场,参与国际竞争,提高自身的国际化管理水平和经营业绩。

    事实上,无论是青岛啤酒、燕京啤酒,还是金星啤酒等,都将“国际化”作为自身发展战略重要一环,或与跨国公司进行战略合作,或积极将产品打入国际市场,或在海外设立公司、投资建厂。但总体而言,中国啤酒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水平还较低,在国际化道路上不可避免地要遭遇三重风险,而如何有效化解这些风险,则关系到其国际化道路的最终走向。

    ■赢利风险:输血式的国际化不能长久

    在大多数时候,国际化并不能在短时间内赢利。目前,走向国际市场的中国啤酒企业,能够实现赢利的也并不多,它们刚刚开始的国际化正是需要全方位投入的时候,但其投入的很大一部分都是从国内市场赢利得来的,而这种靠输血生存的国际化显然不是长久之计。因此,国际化的资金补充如何保证?如何构建海外市场的自我造血机制?都事关国际化能否实现赢利。 

    以青岛啤酒为例,青岛啤酒现有50家啤酒生产企业,年生产销售啤酒410万千升左右,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利润大约5个亿,每年出口啤酒3万多千升,在泰国成立了青岛啤酒(泰国)营销有限公司,在我国台湾省建有生产基地,应该是国际化运营比较突出的了。但客观来说,整个青岛啤酒在海外投资的规模仍然偏低。如果青岛啤酒现在扩大在海外的投资,就必须依靠国内市场赢利来承担海外市场的亏损风险。而与国际化公司相比,青岛啤酒的国内赢利能力并不算强,在这样的情况下,贸然加速国际化而不考虑企业对海外市场提供持久支持的能力,显然是不行的。

    ■品牌风险:面临两大品牌瓶颈

    品牌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没有品牌支撑的国际化不可能长久。但是,在外国强势品牌已先期进入并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情况下,中国啤酒作为国际化的迟到者,其发展空间是十分有限的。中国啤酒品牌如何在有限的空间下生存发展?无疑是一个严峻考验。

    就品牌而言,中国啤酒企业面临两大品牌瓶颈,一是企业品牌瓶颈,二是国家品牌瓶颈。

    所谓“企业品牌瓶颈”,就是企业自身的品牌形象尚不能对国际化形成有效支持。从全球市场来看,中国啤酒品牌大多数属于“国内品牌”,影响力基本上局限于国内市场,对海外市场还没有多大影响力。所谓“国家品牌形象瓶颈”,也不难理解。尽管近年来我国在世界的政治、经济影响力有很大提升,但是我国出口到海外的产品(包括啤酒在内)大多数是中低端产品,附加值不高,这样的产品结构无疑影响了中国品牌形象的档次。

    为什么绝大多数的中国啤酒产品都只能在国际中低端市场销售?正是因为中国啤酒企业品牌形象和国家品牌形象“双弱”,致使中国啤酒企业开发国际市场十分困难。这也是我国众多啤酒企业产品虽然出口到不少国家和地区,但销量仍然徘徊不前、未取得巨大突破的重要原因。 

    ■策略风险:重经营轻战略的弊端

    目前,中国啤酒企业开发国际市场的策略往往是“营销第一、产品第二”,这样的策略与大多数国际啤酒巨头是不大一致的。

    事实上,在国际化中,无论是中国啤酒还是国际啤酒巨头,都要面临亏损:一种是经营性亏损,即经营不善造成企业亏损;一种是战略性亏损,即亏损在预期之中,战略经营者已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并为亏损准备了代价。中国啤酒企业“营销第一、产品第二”是站在经营层面上考虑问题的,而国际啤酒巨头往往站在战略层面上面对亏损。

    例如,在上世纪90 年代中期,美国百威公司收购原中德武汉长江啤酒有限公司,并成立百威(武汉)国际有限公司后,连续几年陷于亏损,但百威公司仍然信心百倍,为什么?答案很简单:中国是一个大市场,对这个市场的任何投资和努力都是值得的。因此,承受数年亏损而痴心不改,表现出百威作为国际化公司的远见。现在,百威(武汉)国际有限公司已成为百威啤酒在中国市场的桥头堡,其赢利水平令人瞩目。同样,英博集团收购福建雪津啤酒后,承诺“不限制雪津的发展空间”、“不限制雪津品牌的扩张”等,也展现出了其战略“耐心”。 

    如果以同样的道理来审视中国啤酒企业的国际化策略,能否保证企业国际化的持久性,显然是一个问题。 

    但是,我们是不是就可以因此得出“中国啤酒应该退出国际市场”的结论呢?显然不能。因为国际化的旅途注定不会是平坦的。对于中国啤酒企业来说,走出去是成功还是失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战略是否得当,市场战术实施如何,而这并不是短期内能够下定论的。对于国内的优势啤酒企业来说,走国际化道路,仍然是当仁不让的必然选择。


相关搜索: 食品行业
查看版权声明 责任编辑:Techoo-3
文章相关:
提意见或留言(需要审核后显示) 进入论坛交流
表情0 表情1 表情2 表情3 表情4 表情5
表情6 表情7 表情8 表情9 表情10 表情11
您好:网友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热门图片新闻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相关热门新闻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