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行业资讯网站
用户中心
综合报道 市场动态 食品安全 产业经济 科技动态 经营管理 专业视角 各地动态 企业新闻 财经新闻 健康资讯 养生资讯 饮食资讯 美食资讯 排行 评论 滚动 百度
关键词:
站点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产业经济 > 正文
【设置字号: 【手机阅读】
全面、准确、专业、及时行业新闻资讯

光明乳业走进“黑暗”乳企要引以为戒

时间:2005/6/24 14:22:56 来源:壹食品中国网
    都说创业难,守业更难。一个名牌的创建可能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但真要垮起来,也就三两天的事。 
    这两天,河南电视台爆出的郑州光明牛奶“回炉再造”成为各媒体焦点。
    暗访中成千箱返厂牛奶在厂区露天散发着恶臭。在没有任何消毒措施下,工人将沾着腐烂物、甚至带着蛆的奶袋逐一划破倒进奶桶。
    由于曝晒、过期一些奶早已变质,甚至成豆腐渣状,桶里更漂着苍蝇尸体。变质奶随后被吸入“回奶罐”,经加工摇身一变成了“崭新”的光明纯牛奶、光明心爽酸酸乳、光明巧克力奶。之后被连夜送往郑州各家配送中心。报道中的画面和整个过程令人触目惊心、作呕不已。
    事件曝光后,令人惊讶的是,光明乳业董事长竟称全国乳品企业都有回奶罐,言下之意回奶是“行规”。而光明在所派调查人员还未抵达郑州前,却声明“郑州光明山盟从来没有做过将变质牛奶返厂加工再销售的行为”。看来董事长不大懂事,越抹越黑。
    记者记录的画面以及工人的谈话内容都是板上钉钉,事实胜于雄辩。而光明高层就真对此“一无所知”,还是“做贼心虚”?而“出事”的郑州光明山盟乳品有限公司也是光明在郑州兼并的唯一子公司,光明占60%股份,董事长也是光明的,光明品牌使用合法性同样勿庸置疑。
    作为国内老牌乳品企业,却发生如此“丑闻”,其影响的恶劣性可想而知。对此,新浪网82000多人的投票示,有80.13%的人表示今后不会再买光明牛奶,留言中的声讨置疑更是不绝于耳。
    表面看来,这次丑闻是光明一家的事。但联想到整个乳品行业近年来的一些举动,问题就不那么简单了。
    首先就是贪大求全,盲目扩张。回想几年前乳品行业最火爆的大发展期,上海的光明、北京的三元均凭借雄厚的实力、较高的知名度在南、北地区大搞兼并,“圈地”扩张。意图都是想雄霸中国乳品业。
    其次是大吹大擂。企业也好,媒体也罢,都把牛奶捧上了天,说它是“自然界最好的钙源”,营养最丰富,还时常搬出老外说事,意思是喝奶量不足人家几十分之一、猛吃钙片国人都应跟上“潮流”,全民喝奶。由于那时奶牛养殖少,奶源供不应求,源奶价格也较高。
    因此,乳品企业、地方都大力鼓动农民养殖奶牛,脱贫致富。奶业的养、产、销也着实经历了一段“黄金时代”。可奶业这块肥肉自然不止内地企业垂涎,蒙牛、伊利这俩草原“黑马”杀将出来。凭借大草原、纯天然、无污染等“概念”,以及“中国航天员专用”、“国家运动员训练专用”等宣传策略,乳品行业迅速进入“四国争霸”。加之还有相当数量地方“小龙头”,乳品业是“群雄逐鹿”。
    但是,市场蛋糕却并未如企业预料那样迅速变大。中国人传统饮食中没有牛奶,习惯不是宣传就能一下改变。其次,牛奶对亚洲人的肠胃吸收同样是一个问题,不少人喝奶会引起不适。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单纯根据欧美人均消耗预计中国奶业发展也极不科学,贫富差距下的人均实际已将中国城市消耗量极大“稀释”。为竞争更为生存,各家企业绞尽脑汁,各种降价促销、品尝、抽奖、买几赠几那叫一火爆,超市奶品推销员的“殷勤”让你不买好像都过意不去。
    而一味压价、竞相促销、不当竞争的后果也开始逐渐显现,奶味淡了,酸奶稀了,果粒越来越少,连容量上都“缩水”。厂家日子不好过,奶农肯定要遭殃,一些农民借巨资、花高价买了奶牛,好容易3-5年后达到产奶高峰,牛奶却卖不上价。厂家原有的订货合同不算数了,中间商以各种“品质”借口压价。而且,牛奶是一种需要高度保鲜的农产品。白花花的牛奶挤出来没人要,几小时后只能是成吨倒掉。这种以前只听说国外才有的现象,如今却在国内呈愈演愈烈态势。奶农们痛心疾首,物力、财力上更是惊人的浪费。
    这回光明事件还闹出个新词——“回奶罐”。按光明董事长说法,所有乳品企业都有这东西。有业内人士也表示,此罐是用来储存收多的原料奶,但像郑州光明用它“回炉”过期奶的情况,其它奶制品企业也同样存在。尤其做成奶粉、奶油,很难判断原料是否变质。企业都在以此减少损失,增加利润。此言一出,三元、伊利等奶业巨头全部矢口否认,称“没听说过回奶罐这概念”。人们不禁要问,这是否又是不经意间揭开了一行业内的公开“秘密”?
    4年前南京冠生园“陈年老馅”已经给老名牌敲响了警钟。当时其负责人同样称这是“行规”。不管你是什么规,你拿消费者健康当儿戏,消费者就不买你的账。
    时至今日,南京冠生园不是仍然咸鱼难“翻”身吗?“回炉”事件的曝光,光明是否会走向“黑暗”,其它乳品企业又能吸取多少教训,消费者都有瞪着眼睛在看。相关部门也必须彻查此事,给公众一个明确交代,否则,消费者怀疑的目光还会扩大。

相关搜索: 乳业
查看版权声明 责任编辑:Techoo-3
文章相关:
提意见或留言(需要审核后显示) 进入论坛交流
表情0 表情1 表情2 表情3 表情4 表情5
表情6 表情7 表情8 表情9 表情10 表情11
您好:网友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热门图片新闻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相关热门新闻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