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行业资讯网站
用户中心
综合报道 市场动态 食品安全 产业经济 科技动态 经营管理 专业视角 各地动态 企业新闻 财经新闻 健康资讯 养生资讯 饮食资讯 美食资讯 排行 评论 滚动 百度
关键词:
站点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产业经济 > 正文
【设置字号: 【手机阅读】
全面、准确、专业、及时行业新闻资讯

浅析我国豆油进口与大豆进口的相关性

时间:2005/5/9 14:27:12 来源:南京粮网
    据业内人土预计,第二季度我国进口大豆总量将超过700万吨,明显高于去年同期353.62万吨的进口数量,同比增幅接近1倍。由于豆油是大豆压榨的下游产品之一(还有豆粕),而进口毛豆油也是精炼豆油的直接加工原料。因此,掌握豆油进口量与大豆进口量之间的内在关系,以及影响油籽进口的其他相关要素,将有助于我们较为清楚地了解国内豆油的整体供需格局,正确判断后市豆油价格趋势,规避市场中依然存在的逆势震荡风险。 
    尽管我国是世界大豆主产国,但随着日益增长的油、粕需求,仅靠国产豆油供应无法满足快速膨胀的压榨需求,使得进口大豆成为国内豆油供应的重要来源之一 
    我国是世界大豆的起源国,直到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大豆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80%~90%,位居世界第一。但随着近10年内转基因技术的长足发展和广泛应用,世界大豆的单产及其总产量得到迅速提高,我国大豆总产量目前已降至第四位(世界总产量的10%左右),位列美国、巴西和阿根廷之后。自1979年以来,我国30年计划经济体制对粮油工业发展的束缚被打破,尤其是1993年油脂市场全面取消统购统销、定量供应的政策,使得国内油籽加工行业的整体产能大幅增长。据2004年第四季度中国植物油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大豆行业年加工能力高达7010万吨,而在1996年还不到2500万吨。 
    我国抽料市场于1993年开放之后,国内食用油消费容量得以充分释放,其中豆油需求量的增长幅度可谓突出。据历史数据显示,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豆油市场的整体消费需求呈现明显的递增势头,其中1999/2000年度国内豆油消费总量仅为305.1万吨,而到2004/2005年度已达到752万吨。因此,随着近20年来食用油(包括相关粕类产品)价格的持续大幅攀升,尤其是2003年粮油价格的“十月暴涨”行情,大大刺激了国内大豆加工企业的扩建速度。在目前我国的对外贸易中,大豆进口毫无疑问当属大宗农产品贸易之一,尤其是在2002/2003年度,国内大豆进口总量在历史上首次突破2000万吨,(实际到港量为2141.6万吨),而在1993/1994年度进口量仅为5万吨,这充分反映出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豆油消费能力显著提高。 
    尽管近年来国内大豆压榨能力急速扩张,但由于实际供应量增加幅度相对缓慢,使得我国食用袖整体产需缺口一直存在。据行业统计资料显示,1993-1995年,食用油产需缺口为250万吨~300万吨,而1998-2000年缺口增至400万吨。尤其是在我国加入WTO之后3年来,随着植物抽需求量的急剧增加,2003—2004年这一缺口已经达到550万吨左右。 
    与此同时,进入21世纪以来;国产大豆供应量同比持续增长。据预测数据显示,2004/2005年度国内大豆总产量达到1810万吨(超过2003年,再破历史新高纪录),折油为529.7万吨,但仍无法满足庞大的豆油消费量(当年预测值为765万吨)。因此,进口大豆逐渐成为我国豆油市场供应的主要原料来源。 
    由于进口南美毛豆油价格相对低廉,加之国内精炼油厂近年来不断扩建,致使毛豆油和糖炼豆油进口量呈现明显增长的趋势   
    在国内豆油生产领域中,除了将大豆作为其加工的直接原料以外,进口毛豆油也可作为一级豆油(豆色拉油)的加工原料,主要通过“脱胶、脱酸,脱色、脱臭”完成精炼工序,而在少数情况下,国内买家还会直接进口精炼豆油。 
    由于美国(CBOT)是全球大豆的定价中心,其豆油的对华销售价格历来高企,而船运航线相对较远的南美豆油,相比之下其列国内港口的成本比美国豆油还要低廉。一般来说,国产四级豆油与进口毛豆油的平均价差在50~100元/吨之间,一级豆油与其的价差在250~300元/吨之间。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2000年以来国内油籽加工行业步入快速发展阶段。尤其是2003年第三季度粮油产品价格的全面飙升,使得抽厂和贸易商获利颇丰,更被当时业内比喻为中国油脂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以2003年为例,当年油厂实现利润21.89亿元,占粮油工业总值的65.1%。 
    随着前两年油籽加工(主要是大豆压榨)效益的历史性“突破”,使得各地油厂新建、扩建势头强劲,其中具备一定经济实力的精炼油厂数量也不断增多,在很大程度上对豆油进口量带来明显提振。 
    据有关数据显示,2002/2003年度之前,国内年进口豆油总量不到100万吨,其中2000/2001年度进口量仅为6万吨,而2004/2005年度将达到250万吨,近三四年来进口总量翻了几番,反映出国内豆油需求增长与整体供应之间依然存在相对的缺口。 
    作为大豆的下游产品之一,国内买家对进口豆油和进口大豆的采购数量,在多数时间里呈现此消彼涨的相向关系  
    由于豆油是大豆加工的副产品,所以大豆供应量增多,即意味着其折油产量也相应增多;反之,进口豆油数量增多,即相当于进口了一定数量的大豆。由此可见,在国内豆油市场消费增幅相对平缓的时候,豆油进口量与大豆进口量在本质上是增减相向的关系。 
    从历史数据来看,进口美国大豆高峰期在其9月上市之后,可延续至次年的4月份。但春节长假期间进口大豆数量将相对减少,其后南美大豆在4~5月份开始集中供应世界市场,加上国产大豆在10~11月份集中上市,因此,国内进口大豆的全年供应是相对稳定的。    
    对于豆油进口而言,由于精炼油厂基本不受大豆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因此其进口采购主要根据小包装(精炼)豆油销售状况,以及生产和销售利润等现实情况而定,能够较为明显地反映出国内豆油终端需求及其价格行情的现状。 
    去年五一前夕,随着国内“食用油新标准”首次推出,明确规定了对相关产品的等级划分及质量检验标准,使得豆油产品的质量标准也成为厂商之间销售竞争的重要砝码。而“新国标”对大豆原油质检标准(主要是过氧化物值和溶剂油残留量)的大幅提高,使得国内厂商担忧10月1日(“新国标”的正式执行期)之后,低于国家标准的进口毛豆油将被禁止流入国内,造成当年9~10月份进口豆油大量到港,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国产豆油市场的销售压力,对进口大豆数量的同比增长带来了间接压力。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我国共进口豆油252万吨,同比增长33.5%;当年国内进口大豆总量为2022.9915万吨,同比下降5.9%。 
    由上可见,尽管随着国内油料加工能力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进口大豆和豆油到港量均呈现逐年递增的良好趋势,但鉴于去年3月份以来国内粮油价格的全面回落,尤其是小包装(精炼)豆油市场价格的大幅回落,使得豆油进口与大豆进口的“竞争”关系有所显现。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2006年国内进口油脂关税配额制度的全面取消,进口豆油数量仍籽保持目前的较高水平。2005年我国共发放了358万吨进口豆油配额,较上年增加15.12%,反映出国内豆油进口需求依然保持增长势头,但鉴于近两年食用油整体价格水平大幅回落,预计中长期国内豆油进口量增幅将逐渐趋缓。  
    由于豆粕也是大豆压榨利润中的重要一环,所以国内豆粕销售行情的好坏,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进口油、籽的到港数量,其他政策面因素对其产生的影响也是同步的 
    作为大豆“下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豆粕对于大豆的加工利润起着十分重要的平衡作用,其与进口豆油、进口大豆之间,的联系也十分紧密。  
    从2004年国内大豆进口情况可以看出,进口大豆数量与国内豆粕行情息息相关。由于当年国内“禽流感”疫倚突发,对豆粕市场销售带来明显科空影响,加上每年春节之后豆油需求的季节性低迷,造成大豆加工企业的整体利润持续下滑,以及CBOT大豆期价的持续大幅下跌,均促使国内买家大幅减少对进口大豆的采购需求。    
    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2—9月份我国对进口大豆的采购数量均明显低于往年水平,同比降幅在13.2%~44.34%之间;当年5月份仅进口了83.6万吨大豆,创下近几年来的单月进口量新低。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进口豆油可以直接精炼成一级豆油,而且在加工过程中免去了对大豆原料的询盘采购以及豆粕“副产品”生成等环节,这对于具备精炼能力的大型油脂企业而言,具有“调节”豆粕库存积压、规避国产和进口大豆价格波动所带来的成本风险等作用。 
    在去年“食用油新国标”正式执行之前,部分中小厂商也把进口毛豆油作为精炼豆油产品的添加原料来使用。一方面是由于国内对豆油产品的质检标准尚未细分、油脂行业利润严重萎缩等因素影响,所带来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另一方面,当时进口大豆原料供应的相对稀缺,加之国家对油籽加工企业采取银根紧缩的政策,以及豆粕整体价格大幅“跳水”,令不少大豆压榨企业和贸易商的资金周转困难。 
    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1~12月份我国进口豆油总量为252万吨,同比增长33.5%,与当年大豆进口数量的下降形成鲜明对比。    
    2005年以来,国内豆油市场销售困难重重,随着“新国标”的正式执行,以及去年国产大豆产量的创纪录增长,造成豆油市场整体供应相对过剩,更令小包装(精炼)豆油的实际销售日趋清淡。尤其是在今年元旦之前,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若干不合格产品的“黑名单”,一度导致油脂企业之间攀比跌价、强占“两节”,而终端用户对小包装油产品的采购心态也更为理性,造成今年第一季度国内进口豆油数量锐减(同比下降47.58%);而进口大豆到港量同比却基本持平,再度反映出进口豆油与大豆之间互为涨跌的微妙联系。

相关搜索: 大豆
查看版权声明 责任编辑:Techoo-3
文章相关:
提意见或留言(需要审核后显示) 进入论坛交流
表情0 表情1 表情2 表情3 表情4 表情5
表情6 表情7 表情8 表情9 表情10 表情11
您好:网友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热门图片新闻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相关热门新闻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