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行业资讯网站
用户中心
综合报道 市场动态 食品安全 产业经济 科技动态 经营管理 专业视角 各地动态 企业新闻 财经新闻 健康资讯 养生资讯 饮食资讯 美食资讯 排行 评论 滚动 百度
关键词:
站点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综合报道 > 正文
【设置字号: 【手机阅读】
全面、准确、专业、及时行业新闻资讯

海外大恐慌 中国食品吃不得?

时间:2005/2/16 10:33:01 来源:中国食品信息网
    中华美食早已誉满世界,但这丝毫没有降低世界对中国出口食品安全性的怀疑。近期以阜阳劣质奶粉事件为代表的一系列内地食品质量问题的曝光,再度引起国际社会对中国食品尤其是出口食品问题的关注,其实这无疑是一次检验我国出口食品安全性和国家形象的机会。

    中国食品恐惧症蔓延香港

  一位署名陆郎的加拿大人投书澳门媒体,讲述他和家人在加拿大超市的“遭遇”。而他将此遭遇概括为“中国产品恐惧症的条件反射”。

  丑事传千里

  据陆郎介绍,最近数月来,加拿大当地传媒,特别是中文传媒,经常报道中国产品含有毒素的消息,简直是一浪接一浪。首先是有毒龙口粉丝,接着是有毒泡菜,最近是有毒鱼翅,还有假婴儿奶粉等,全部有问题的产品都是中国制造。消息马上给人一个印象,来自中国的产品都不可靠。

  中国人有句俗语,“好事不出门,丑事传千里”,负面新闻散播的速度总比正面新闻快上数十倍。陆郎表示,这些接二连三有毒中国产品的消息,在海外消费者中已经产生了很大的回响,从而形成所谓“中国产品恐惧症”。最近受“中国产品恐惧症”影响,陆夫人到超市购物时,比平时更为小心,当发现货物上印有中国制造的标签时便放下,宁愿挑选别处出产的同类产品。更甚者,在得知“毒粉丝”事件后,其夫人第一时间翻查家中食物柜内的存货,发现尚有数包未食用的龙口粉丝,统统丢进垃圾桶。

  针对加拿大近期出现的“中国产品恐惧症”,加拿大中华总商会会长越棠最近公开表示,其实受怀疑的中国鱼翅并没有出口海外,报章所说的只是海外进口到中国的鱼翅有问题,可是加拿大人也捕风捉影恐惧起来,这其实是庸人自扰。陆郎坦承,在丢掉龙口粉丝后才知道,原来龙口粉丝是一类产品的总称,并非指龙口地方出产的粉丝,中国有很多产地生产这类粉丝。至于出问题的龙口粉丝,也只是中国个别产地,这些产地的龙口粉丝根本在温哥华没有出售。

  但陆郎直言,虽然一时的“中国产品恐惧症”属于非理性冲动,但“一般人的第一印象是很顽固的,在对中国某些产品产生疑虑之后,要改变这个印象恐怕要花一段较长的时间。”

  “问题花生”搅港

  其实,相比于加拿大而言,与内地食品供应联系更为紧密的香港,出现的类似波动更为典型。

  “内地制造的劣质食品陆续杀入香港!”——这是香港一知名报纸近日的标题,其直接诱因是5月底香港食物环境卫生署的一次抽查结果。执法人员发现,在广州生产、被人“走水货”来港的“正金容红泥花生”,含有超标70倍的致癌物质黄曲霉毒素。这种花生每包重100克,售3.5港元一包。

  抽查结果被公布,香港媒体连日追踪报道,称之为“毒花生”事件。“毒花生”被发现后,香港各廉价杂货批发店出售的内地花生食品普遍受到“歧视”,被发现出售“毒花生”的位于港岛北角英皇道的“心记”超市则称正“内部装修”,关闭了出售干货的摊当范围,只售卖新鲜果蔬。

  进一步的调查中,“心记”负责人称“毒花生”由一名前雇员从内地购入后再卖给该店,数量有多少已不记得,也没再售卖;食环署则表示,该署会与内地部门联络,了解及追查生产商是否有毒花生批发来港,而“心记”已违反法例,该署整理证据后将提出检控。

  港人虚惊

  最近一段时间,内地媒体接连曝光劣质食品,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港人对进口内地食品的担心。不久前,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披露“毒粉丝”,这则消息被香港电视转播后,当地三大超级市场立即宣布停售所有可疑的龙口粉丝。

  时隔不久,港报又援引了有关四川出产的泡菜在生产过程中加入敌敌畏等有毒物质的消息,引起市民高度关注,当地不少出售内地泡菜、腌菜的店铺生意清淡。而且不光来自四川的品牌,其他省区的泡菜也遭到顾客冷落。

  此后,善于捕捉市民感受的香港媒体明显加大了转载内地有关卫生食品问题的报道力度,据不完全统计,大约两个月时间里,香港转引内地揭发假劣食品的事件,已牵涉至少15个省市,食品种类包括零食、副食品,甚至粮食。

  香港一报纸的文章这样说:“内地发现的‘问题食品’林林总总,几乎只要是能吃的都有问题,可说是无物不劣,有害无类,这些劣质食品随时可能对市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危害。”

  在不断蔓延的社会情绪下,香港政府部门加大了对内地进口食品的针对性检查:

  四川“劣质泡菜”事件曝光后,香港食环署执法人员在零售店铺随机抽取两个来自四川的泡菜样本,化验结果显示,其中一个样本的苯甲酸含量超过香港法定标准,但低于内地订定的限制及食品法典委员会建议的水平,而该委员会为制定食品标准的国际权威组织。至于其他化验项目,包括亚硝酸钠及敌敌畏,结果均属满意。

  劣质“龙口粉丝”事件曝光后,食环署执法人员在零售店铺抽取21个粉丝样本,作过氧化苯甲、铵、其他添加剂及污染物测试。化验结果显示,所有抽查的内地进口香港粉丝样本的过氧化苯甲及铵的含量远低于安全限制,不会对人体造成不良的影响。

  香港食品在饮食产品方面严重依赖内地进口,内地出现“问题食品”,香港市民对自身饮食安全的担心并不过分。但当地专家认为,就目前抽查结果而,可以说,内地进口香港的总体上食品仍然非常安全,市民大可不必因噎废食,谈之色变。

  “水货”才是害群之马

  其实多年来,内地输入香港的食品,始终受到两地严格的规范和检查。香港与内地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建立了两地通报机制。内地如发生可能影响供港食物的安全的事故,有关部门会主动通知港方,食环署人员会针对性地加强抽查。进口渠道的联动管制也非常严格,两地多年来达成一致,只有内地获得外销许可证的公司,在获得香港方面批准的条件下,才准许向香港输入食品。这一规定一直得以严格执行。

  因此,专家和香港执法部门认为,通过正规合法渠道输入香港的内地食品,仍然经得起检验,质量令人放心。问题根本出在内地的“水货”食品。

  食环署顾问医生兼署理副署长何玉贤指出,内地和香港经贸日益便利,越来越多内地的内销食品廉价销售香港,其中由于未经国家质检总局检查,食用风险较高。比如发现市面有售、包装上写明“不适用于香港”的饮品,就属于水货食品,不应该在港出售。

  专家指出,内地食品价廉物美,是受港人青睐的根本原因,而同“正货”相比,输入香港的水货,由于“手续简化”,价格更低,部分商铺更以销售这类货品为主要获利渠道,一些市民也禁不住价格“诱惑”,购买这些实质上不合法规的食品。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监管,食品质量难以保证。

  食环署反复向市民强调,购买内地输入制品,不要仅仅贪求便宜,而且要注意食品包装,一旦发现“水货”,应向执法部门举报,将这些“害群之马”剔出市场。

相关搜索:
查看版权声明 责任编辑:Techoo-3
文章相关:
提意见或留言(需要审核后显示) 进入论坛交流
表情0 表情1 表情2 表情3 表情4 表情5
表情6 表情7 表情8 表情9 表情10 表情11
您好:网友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热门图片新闻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相关热门新闻排名
相关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