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行业资讯网站
用户中心
综合报道 市场动态 食品安全 产业经济 科技动态 经营管理 专业视角 各地动态 企业新闻 财经新闻 健康资讯 养生资讯 饮食资讯 美食资讯 排行 评论 滚动 百度
关键词:
站点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综合报道 > 正文
【设置字号: 【手机阅读】
全面、准确、专业、及时行业新闻资讯

谁为频频烂市的水果买单

时间:2004/9/8 8:47:06 来源:新华网.广西频道

      又到了“岭南佳果”荔枝成熟的季节。然而,在主要产地广东、广西,不少人会看到这样的情景:荔枝成了猪食、龙眼成为鱼饲料……近年来,西瓜烂市、芒果烂市、柑桔烂市……曾经被认为地方各级政府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得以之笔”,如今让不少农民苦在嘴里,痛在心里。

     昔日贡品“妃子笑” 如今用作猪饲料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是北宋文豪苏东坡的经典名句。90年代末以来,一些科研院所就把培养出的荔枝品种,根据这一经典古诗命名为“妃子笑”。广东、广西等地的果农在政府部门和农技人员的推广下,纷纷扩大荔枝的种植面积。

 
    荔浦县农民蒙培勇最早采用水果套袋技术,但今年的果市仍然让他担忧。  
 
    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也不能解决市场难题。荔浦县的马蹄销售协会已经成功地把马蹄价格平均提高0.5元/公斤,但丰收之后,今年的销售压力还是很大。 
    然而,今年以来,昔日的贡品成为猪饲料。广东揭西县大溪镇新楼村今年荔枝产量150万斤,在农民眼中属于典型的“大年”。但直到7月中旬,荔枝却只卖出40万斤,约95%的农户只收了两三成。看着荔枝烂在树上,一些果农不得已打下来喂猪,或倒到鱼塘里。广东五华县安流镇不少村民“一颗也卖不出去”,一些农户也将荔枝肉剥出来当成了猪食。

    广东市场尚且如此,毗邻的广西荔枝市场也同样步履艰难。到6月底,广西只有约一半的荔枝销出,还有20多万吨滞销。在北海市合浦县,从4月底荔枝上市时起,记者在乡镇道路旁就看到一个个果摊,摆卖从附近山上摘下的鲜荔枝,价格从最初的“每斤2元”到后来的“1元、8角、6角”,一直跌到“4角”。不少果农说,这个价钱还抵不上从山上采摘、搬运加上运输的人工成本,一些果农干脆让果子烂在树上。

    果农苦不堪言,经营户同样肉痛不已。在广西南宁市琅东六组农贸市场,商户陈晓海告诉记者,他卖的荔枝都是从明阳农场收购,每斤收购价1元,加上运费和其他成本,每斤只赚一两毛,最多不超过3毛。因为利润低,今年很多经营户不愿意下乡收购。

    在南宁市最大的农贸批发市场五里亭市场,不少多年从事水果运输的商户都拒绝下乡收购荔枝外运:“荔枝市场价格那么低,谁敢趟这道浑水?”

    荔枝也曾经有过风光岁月。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广西各地大规模种植荔枝、龙眼最初几年,市场价格走俏。1996年行情最好的时候,每斤荔枝高达28-35元,龙眼更贵,最高卖到每斤40元还供不应求。这种好日子到2001年划上句号,无论大年小年,荔枝、龙眼价格只跌不涨。浦北县果农韦孝第告诉记者,他是在全县发动种植时种上荔枝的,开头几年还赚了不少钱,现在不但不赚钱,还要往里面倒贴。

    “种果找死,不种等死”,种植水果曾是各地政府看好的富农举措,但一再发生的“果丰价贱”伤透了果农的心。

    佳果滞销经数年 宠儿源何成弃儿

    多年从事荔枝运输销售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过去几十年荔枝、龙眼这些地域性很强的“珍稀水果”,无论是丰产的“大年”还 
    荔枝烂市让众多果农苦在嘴里,痛在心里。
是歉收的“小年”,果农们和经营者们从中都能获益。但从2001年以来,荔枝、龙眼却成了“王小二过年”。

    运输不畅或许是一些人眼中荔枝滞销的原因。2004年荔枝之时,恰逢全国范围治理公路运输超载。过去长期“大吨小标”的车辆因害怕超载罚款,不敢上路,造成荔枝收购运输难,田间地头和往来游客成为最大的荔枝购买者。

    然而,今年7月1日,广西对鲜活农产品运输“不罚款,不卸载,不收费”这一“绿色通道”的开通,却没有使荔枝市场价格明显反弹。

    福建厦门大学经济与社会学博士生何海龙认为,当哈尔滨、北京每斤荔枝零售只卖三四元时,福建荔枝价格不过2-3元/斤时,运输显然不能再成为滞销的主要借口。

    市场信息“瓶颈”也一度被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是鲜活农产品滞销的原因。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灵山、浦北、兴安等广西荔枝、龙眼、葡萄生产的大县,网上订货、网络销售、农产品行业协会促销……已经成为销售的主要渠道,经济学意义上的“信息不对称”,看来也不是荔枝龙眼滞销的障碍。

    “品种滞后”造成荔枝龙眼成熟期高度集中上市,供大于求的价格规律造成水果持续下跌。广西号称“水果大省”,有诸如“芒果之乡”、“龙眼之乡”、“荔枝之乡”等多种种植基地,但不少基地水果品种单一,退化严重。以荔枝为例,广西“前中迟”熟比例为“2:7:1”,绝大部分为中熟品种,成熟期集中在6-8月间,3-4月间早熟和11-次年1月间晚熟的品种不是难以引进,就是没有大面积推广。

    然而,不少专家在目睹多年水果“丰年歉收”的现实后,自己也对单纯调整品种结构产生了怀疑。他们认为:“市场和消费者决定农产品的最终价格,仅靠农产品种植品种的增多、产量的扩张,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对于鲜活农产品尤其是季节性极强的水果而言,通过科技手段延长其上市时间,变集中销售为分散供应,才能保持生产和市场的‘供求适度’,确保其价格的实现。”

    在广西荔枝一片滞销的惨淡中,记者发现一个难得的亮点:产地之一北流市产销两旺。北流市今年荔枝产量达5万吨,却不愁销路,市里4家罐头厂将源源不断上市的荔枝“吃掉”,变成糖水罐头和荔枝汁产品,全市还有6000多座家庭作坊式的烤炉,将不易保鲜的荔枝变成了荔枝干。这两项加工业,消化的鲜荔枝超过3万吨。

    尽管北流市的荔枝加工属于简单和浅层次的,但已显示了它对农民增收的保障作用:北流市的的荔枝收购价格稳定在每公斤1.2—1.4元。“北流做法”受到了广西有关部门的重视,作为经验在全广西推广。

    “龙头”欲飞振翅难 信用“透支”酿恶果

    如果说荔枝滞销,是因为缺乏作为“龙头”的加工业,但广西北海市95%以上产品出口的“果香园”公司,却苦于没有原料基地,不仅难以展翅高飞,而且面临着“断炊”的困窘。

    “果香园”公司董事长黄辛介绍,菠萝浓缩汁是果汁中为数不多的产能严重不足的品种。“果香园”95%的产品出口,订单包括百事可乐、麦当劳、雀巢、箭牌口香糖、佳美等著名品牌企业,但它只能满足4%左右的需求。

     
 北海果香园公司为解决菠萝原料不足的问题,转而加工芒果、木瓜、西番莲、香蕉等水果,但需要的原料还是不能满足生产需要。
 
供不应求是因为原料不足,原料不足则是因为当地农民意识相对落后。广西的气候、土壤、温度等条件适宜,当地也一直有种菠萝的历史。黄辛以为建一个几万亩的菠萝基地不成问题。为了建立原料基地,公司农村部人员挨家挨户做工作,邀请村干部、种植大户到厂里考察,还组织前往广东有“菠萝的海”之称的徐闻参观;公司与农民签约以保护价收购,在市场价高于保护价时,允许农民自行出售;为鼓励村干部积极性,每推广1亩,奖励村委会40元,这意味着种上500亩,村委会就有可保障基本运转的2万元经费。然而,两年下来,除了“果香园”自己租地搞的1000来亩示范基地,农民推广种植的不到3000亩,这4000亩地所产菠萝只够榨30天!

    种菠萝的效益显而易见:每吨菠萝600元,每亩产量4吨,亩产值2400元,出售种苗还可收入700元;而每亩成本只有第一茬400元种苗费、犁地和种植人工100元,肥料、除草剂170——180元。种1亩菠萝可稳赚1800元,是目前种植木薯甘蔗的4——8倍,但记者在北海市福成镇看到,许多农民偏偏抱着没有“甜头”的甘蔗不放。

    卡住菠萝基地“脖子”的,恰恰是近年来频频出现的水果烂市,以及政府前几年片面追求大面积推广,只问种植不管市场销路的做法。不少群众对“官方”项目抱有本能的冷淡和抵触。一位农民尖锐地对记者说:“政府只管种,不管销,谁还敢种?政府叫向东,你向西走不会有错。”

    发动难,黄辛想租地自己种,北海市地处沿海,土地一马平川,租地还可以搞“集约经营”。但黄辛找遍各乡镇,几乎找不到一块面积超过500亩的空地,原因是这些地都分到农民手里,表面上完整一片,实际上是“支离破碎”各有其主。土地承包后分田分地到户的现状,使得土地很难整合进行规模生产。

    记者在“果香园”看到,公司生产的浓缩汁,除了菠萝,还有木瓜、西番莲、番石榴、芒果、香蕉、杨桃等,但由于原料数量有限,未能正常生产。浓缩果汁分两类,一类为只有果糖没有果肉的清汁,一类为以果肉含量为标准的浊汁,完全保持原料水果的风味,它们是世界饮料行业供不应求的原料。这种浊汁是真正的深加工。

    黄辛说,广西过去农民卖姜难,生姜每公斤不到两毛钱,去年我们生产生姜汁,市场生姜升到每公斤10元以上。“农产品一定要与有市场的深加工相结合。但这样一个富民项目,却被原料基地卡住脖子!”黄辛说。

    “生命”延续靠产业 三方协调破难题

    荔枝有种植基地,没有加工龙头;菠萝有加工龙头,却建不起基地,这看似矛盾的现象,折射出农业产业化的尴尬局面。一方面果农的“市场眼光”停留在鲜果上,另一方面,龙头企业的市场出发点在于深加工产品;而本应居间促成两者结合的政府,由于“丰产歉收”带来的“信用缺失”,缺乏号召和组织力,成为纠缠农业产业化的难题。

    一些人士指出,水果种植的根本出路在于深加工,只有深加工才能提升产业层次,构建新的需求市场。可以想象,海南如果没有椰奶,遍地的椰子可能一文不值;还有新疆的番茄酱生产,山东发达的苹果汁加工业,浙江众多的罐头企业,正是它们作为当地的产业化龙头,托起了农产品从种植伊始的产业长链条。

    不少专家指出,农业产业化中的“龙头企业”,就其本质而言,应该是能够延长农产品销售生命力的企业。菠萝浓缩生产、柑桔橙汁生产、鲜活对虾冷冻……能把季节性明显的农产品转变为常年供应的最终消费品,这样的企业应该大力扶持。

    我国已经是世界著名的水果生产大国,但目前大部分水果加工停留在低水平,真正能加工为浓缩果汁和保健食品的产业少得可怜。统计表明,全国水果加工能力仅为10%左右,而在巴西和美国等水果产业发达的国家,加工比例通常达到60%——80%。

    以深加工为特征的产业化,要与原料生产的规模化、企业经营的集约化挂钩。市场越来越趋于一体化,对分散、粗放的农业经营形成了新的挑战,把农民组织起来,把农业生产的要素整合起来,实现经营的规模化、集约化,既是农业产业化的要求,也是在入世后参与国际竞争的选择。承包后的土地资源整合,已越来越成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关键,成为农业产业化的“卡脖子工程”。

    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农业产业化需要企业、政府的共同努力。企业着眼市场引导,政府注重政策和服务配套。特别是在农业产业化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上,如信息、运输、示范、病虫害防治、服务机构的建立、企业与农民的合作、小额贷款扶持、农业保险等,企业往往无能为力,而主要依赖政府的协调、扶持、引导和组织。各级政府一方面要改变过去行政命令的习惯,另一方面要有所作为,切实从增加农民收入出发,探索形成保障农民利益的机制,打消他们在土地资源整合、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顾虑,使他们作为主体积极参与到这一进程中。只有这样,水果种植业才能走上良性循环之路,不断给农民带来创伤的“伤心果”、“亏本果”才能真正成为“开心果”、“富农果”。


相关搜索: 水果
查看版权声明 责任编辑:Techoo-3
文章相关:
提意见或留言(需要审核后显示) 进入论坛交流
表情0 表情1 表情2 表情3 表情4 表情5
表情6 表情7 表情8 表情9 表情10 表情11
您好:网友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热门图片新闻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相关热门新闻排名
相关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