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行业知识资料网站
用户中心
行业资料 实用资料 质量管理 健康生活 经营管理 最新资料
关键词:
站点位置: 首页 > 知识资料 > 健康生活 > 习俗文化 > 茶文化 > 正文 【设置字号: 【手机阅读】

郑培凯谈中国历代茶文化

时间:2016/12/30 14:41:00 来源:网友

日本保存了很多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但是却往往只保存其中的一支或者一类,而中国的文化是多元多样的。中国的未来应该把自己传统里多元多样的东西都发展起来。

今天来跟大家讨论陆羽和茶道,特别是从唐代开始通过茶所发展出的审美观。

关于茶的历史资料,我是很偶然进入的。我一直在美国教书,1991年回到母校台湾大学教历史,那个时候台湾发展茶室,发展对于品茶方面的欣赏方法或体会中国传统文化。有朋友建议我去找点资料,让大家知道中国历代到底是怎么喝茶的。在他们的激励下,我就去整理了有关茶的历史文化。2006年左右我跟南京农业大学的一位老先生一起做中国历代茶书校注,做了全面的、世界性的普查,知道包括散佚的茶书一共有114种,加上版本的校注,一共做了6年。

将喝茶变成一个精神活动

茶,讲到头来,最了不起的就是在人类历史上开创了茶文化内涵的陆羽先生。他写成《茶经》,说“茶之为用,味至寒,最宜精行俭德之人”。他先讲了茶的药用——从远古到唐朝,在大家的认识里,茶是可以解毒的药物。再下一句,他提出“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就很特别,这完全是价值判断的东西,给茶赋予了道德意义。从此之后,许多喝茶的人都跟陆羽一样,会讨论茶跟人品的关系,这就使得茶不再是简单的饮料,而被赋予很多审美和文化的意义。

陆羽,字鸿渐,名字是他自己起的。陆羽本不姓陆,他是一个弃婴,父母是谁无从知晓。陆羽生下来以后被丢在湖北竟陵龙盖寺的门口,被老和尚收养。他给自己起的名字源自《易经》。《易经》第五十三卦,叫做渐卦,“鸿渐于木”,说的是大鹏鸟降落在陆地上。他就把陆作为姓,羽作为名,字鸿渐。

“茶之为用,味至寒,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茶好到这个地步。醍醐是一个佛家的词,印度浴佛时,佛教徒在佛的头上浇酥油,也就是牛乳打出来奶油,奶油再打出奶霜,这是醍醐的原意。

日本的茶道其实是从中国学来的。日本有学问的茶道大师也会这么说,可是一般的老百姓,尤其是欧美的,说到茶道,就会想到日本。日本学习中国茶道始于唐朝,到宋朝时非常系统地把整个仪式学了过去。茶道在日本有一些独特的发展和特色。可是不能否认,最基本的茶道精神和仪式是陆羽创造的。

陆羽的《茶经》把种茶、制茶、喝茶、茶具、品茶都当作学问,写得清清楚楚,还创造了二十四种茶具跟仪式。从古以来的喝茶,大概可以分为三类。最远古的时候,应该是生煮羹饮——把茶叶摘了煮成汤,喝茶就跟喝菜汤一个道理。古人发现,茶可以提神,喝了之后,人比较舒服,所以茶对当时的人来说是一种苦菜。生煮羹饮这个习惯,到了隋唐时期就慢慢消失了,但很多偏远的地方依然有这个方法。第二种是制团研末,出于保存的目的,茶叶摘下来后被制成茶饼、茶团,有点像今天的普洱茶,而古代茶叶上会糊上米糕,或者用蜡封起来,喝的时候剥掉外层,将茶团研成粉末,或煮、或调了以后打成茶汤。日本茶道的主流就是所谓的制团研末,他们现在已经不制茶了,一开始就研成末,然后打成抹茶。这种喝茶主要喝沫(就是所谓醍醐、精华)的方法大致兴起于魏晋南北朝,隋唐开始大盛,宋朝走到顶端。隋唐时期,日本向中国学习佛法、茶道,这个方法也传到了日本,变成日本喝茶的主流,到今天依然没变。第三种是芽叶冲泡,把茶叶从树上摘下来,杀青或者晒干了,用开水冲泡,这是我们现代中国人最主要的喝茶方法,但其在中国变成主流方法的时间很晚,是在明朝以后。

茶的传播路线

陆羽的《茶经》出现于8世纪,其中划分了茶的史前史和历史。以前没有系统讨论喝茶的书,所有关于喝茶的零散记载,就是所谓的史前史。人们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喝茶的,无人知晓。《茶经》里说,茶由神农发现。神农尝百草,吃到毒草,后来喝了茶叶,就解了毒,这些都没有历史证据。茶的原产地在哪里?古生物学家可以给出答案,他们研究发现,在中国云南与缅甸边境,以及孟加拉国的东北角有野生的古茶树。考古学家在浙江也发现有种植物很像茶,会不会浙江也很早就有茶了呢?现在尚在讨论这种可能性,但就算这种考古发现的植物跟茶一类,也不见得就是人工栽培的茶。因为野生的茶树跟喝的茶是两回事,重要的是人怎么发现,怎么种植、栽培这种植物。人工栽培茶的最早原产地,很可能是在巴蜀。

有很多历史和考古资料都可以让我们了解茶是怎么开始的。在长沙马王堆、西汉的竹简墓就发现了茶,证明墓主人是会喝茶的。我们发现,直到魏晋南北朝,北方人还不喝茶。茶后来从巴蜀,一直沿着长江下来,到了太湖流域。往南是茶生长得比较好的地方。

陆羽生活的时代,喝茶已很普遍。有几个迹象,也跟陆羽写《茶经》有关:第一,唐朝时,南方喝的茶传到了塞外,北方人开始喝茶;唐朝跟青藏高原的吐蕃人有许多来往,我们发现吐蕃人也喝茶。换句话说,唐朝时,喝茶的范围已经扩展到塞外。再继续下去,就是茶马贸易——中国不太产马,马都产自塞外,人们就用茶来换马。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是,佛教在中国发展出禅宗,禅宗在唐朝大兴,到唐中叶时已经遍布全国。禅宗打坐,最重要的是灵台空明,但不想事情,很容易睡着,为了提神,禅宗寺庙一律喝茶,并发展出一些寺院的仪式。禅宗的传播,使得饮茶在全国传播。北方寺庙喝茶,对北方喝茶习惯的养成影响很大。茶叶这时变成经济贸易大宗,唐朝有茶政管理茶、收茶税,这意味着茶已经成为贸易和政府收支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茶经》就诞生于此时,陆羽总结了一切喝茶的经验和过去喝茶的规矩。

陆羽晚年作自传,提及不喜欢读佛经,“吾性喜儒典”,我认为儒,不是“儒家”,而是跟佛家对立的东西。陆羽读的东西非常多,他的作品里儒释道都有。他在寺院里长大,却不喜欢读佛经,就跟老和尚有很多冲突,导致他逃家,流浪天涯。陆羽有艺术天份,他浪迹天涯时参加了一个戏班子,后来做了伶正,也就是导演,带着戏班子到处跑,终于被一位郡守发现挽留,有了机会深造、读书,开始有了所谓高雅的追求。陆羽的学问很好,但是没有功名。唐朝这个社会,不但讲功名,还讲出身,直到安史之乱之后,世家的力量才慢慢削弱,科举的力量才慢慢起来。我们研究唐文化的时候就知道,唐朝本是一个贵族化社会,要到后来科举进来的地主阶级的孩子们影响才越来越大,到了宋朝,科举制度变成了主流。唐朝世族力量非常大,陆羽出身很低,全靠自己,因此受到很多人钦佩。他交的朋友也很有学问,比如颜真卿就留下了很多唱和的诗歌。陆羽的著作基本上散失了,可是留了一部《茶经》,而且是完整留存下来的。换句话说,这部书在当时就被认为了不起,无论是上层人士还是一般百姓都觉得陆羽很厉害。唐朝晚期,已经有人称他为茶神、茶圣,茶馆、旅社设茶室,都要做一个陆羽的像——大家已经把茶这个行业跟陆羽联系起来了。生意好或是不好,每天都要用茶水浇在他的头上,就是茶界的“醍醐灌顶”。

茶具与审美

写《茶经》时,陆羽很清楚地要把儒释道的精神都融合进去。陆羽是很有艺术细胞的,对审美的体会非常高:他设计了一个风炉,就要跟自然合拍,上面一定要有五行八卦;他强调的一些东西,跟儒释道的精神很接近,例如对中庸、超越的追求。陆羽的《茶经》并不长,一共十节,先讲茶的性质,这是植物学;然后讲采茶的方法,怎么辨别茶树的好坏;再列举烹茶、喝茶的器具;再告诉人们怎么制茶、烤茶、研末。他还提出了茶和水的关系,写过《水品》,但这本书已经散佚;讲到饮茶的精粗之道,古书里面能看到的关于茶的资料,他都列举下来;还说到各地的茶产。

陆羽也提到了对环境的要求。他说,茶室本身要置于田园里,茶室里要挂一幅画,或者一幅字讲茶的道理——现在到日本茶道大师的茶室,还会看到这样的布置。

陆羽关于喝茶的观点可以归纳成四点:一是审美感觉的整体性与统一性。他最具体讲的是茶碗,也就是喝茶的器具,然后延伸到其他环节。他说喝茶要用瓷器,茶碗的审美要配合饮茶。他讲的并非不同瓷器的本质区别,而是讲在喝茶时,用哪一种瓷更好,这影响了中国对瓷器的品鉴。第二,他讲到了择水与用火,讲求“活水”与“活火”。第三,他还强调了茶的本色,即茶本身不要乱加东西。一直到宋朝、明朝,一大群文人雅士都是遵循茶有本色。不过,老百姓喝茶喜欢在里面放各种东西。我们现在也发展出各种各样的喝茶方法,可是中国传统审美主流里面,茶本身的真香、真味、本色非常重要。第四,“茶性俭”,强调俭朴之美,发展出简约哲学。唐后期直到宋元明,都讨论茶跟酒的差别。敦煌的资料里有《茶酒论》,将茶、酒拟人化,各自阐述所长:茶就跟陆羽讲的一样,是精行俭德的;而喝酒的人说,我酒肉朋友多,大家热闹,我很开心。在整个通俗文学里面,元代的小说、明代的白话小说以及戏曲里讲到茶跟酒,都是这样。陆羽的重要性就在于,之后所有茶道的演变,都万变不离其宗,不管是宋代宫廷里、士大夫点茶、庙里面的饮茶法,还是明清文人的清雅茶具,又或者日本茶会,都是从陆羽这一系沿承下来的。

我要特别讲审美的统一性,及它跟瓷器的关系。唐朝时,有名的瓷器,一是越窑,出产于今天浙东、慈溪、宁波的西边一带,其中最重要的是上林湖区


相关搜索: 茶文化
查看版权声明 责任编辑:Techoo-5
文章相关:
提意见或留言(需要审核后显示) 查看 进入论坛交流
表情0 表情1 表情2 表情3 表情4 表情5
表情6 表情7 表情8 表情9 表情10 表情11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热门图片新闻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