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行业知识资料网站
用户中心
行业资料 实用资料 质量管理 健康生活 经营管理 最新资料
关键词:
站点位置: 首页 > 知识资料 > 经营管理 > 创业宝典 > 创业误区 > 正文 【设置字号: 【手机阅读】

新常态下如何引导大众创业

时间:2015/8/6 13:19:00 来源:网友

近年来,创新工场、车库咖啡、创客空间、天使会等一批新型创业服务机构已经成为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力量。今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中13处谈及“创业”,并表示要继续简政放权,为创业提供便利。由此可见,“新常态”下的“草根”创业迎来了空前机遇,新的创业浪潮即将涌现。

近期,“因为有你”创新创业大赛顾问——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劳动和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张车伟,中国政法大学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中心的主任解廷民与东北亚开发研究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李继凯共同探讨“新常态”下的创业就业问题:

张车伟:让就业释放经济增长动力

从近一年来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可以看出,国家在不遗余力地营造好的创业环境,例如在企业登记制度上拆除一些门槛,在资金和税收制度上出台一些利好政策。尤其是近段时间,国家针对科研院所和大学专业人员创业出台了一系列特殊优惠政策,首先因为这部分人可能有专利技术或本身有很强的技术优势,其次这些人也从工作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再次这些人因为工作过,可能在资金上也有一些积累。因此,如果这些人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同时政策上给予配套的话,创业的成功率相对会更大一些。

不过即使这样,创业的风险还是非常大的。数据显示100个人创业可能只有一个人成功,因此很多人了解到创业的风险,就会缺乏创业勇气。所以大多数人在选择就业还是创业时,基本上会选择就业。现在我们国家出台的鼓励政策,首先是有针对性的对于有可能成功的人,主要作用是消除或者是降低创业风险,体制内人员可以离岗创业,在3年内保留人事关系,如果没有这个政策,创业3年没有成功,工作也没了。这样一来最有可能创业成功的人群就不去创业了,即使有50%成功的可能性。现在出台了这项政策,可能有30%成功的可能性,也会有一部分人愿意去试一试,因为不成功还可以回去继续工作,所以这样的优惠政策还是比较实际的。

我认为对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解,首先要从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推动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的角度来看,而并不单单是从解决就业的角度。

从现在劳动力市场的研究情况来看,目前就业形势相对比较平稳,而且经济下行并没有导致就业形势非常不好,从收支上来看也是比较漂亮的。现阶段结构的调整,创业的环境转变都与就业形势稳定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要从致力于注入国家今后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成为经济持久增长的动力的角度来看。

现在我国大学毕业生数量越来越大,过去很多人对于大学扩招有很多意见,认为大学生出来找工作难,而农民工短缺,劳动者短缺。之前看这是弊端,而在目前众创热潮下来看,这会慢慢转化为国家发展的优势。因为在受到大学教育以后才会、才有可能捕捉到新的创业和就业空间,如果没有受到大学的训练,在眼界和知识储备上都是不够创业的。所以过去大学教育投入非常多,扩招非常厉害,会有一段就业难的时期,但是在今后可能会转化为创新创业的动力。

李继凯:通过多种形式创业

我从“互联网+”的角度来谈一谈。在“互联网+”的背景下能解决科技创业方面的几个问题。第一个是解决科技成果转化的问题。第二个是解决研发人才方面的问题。这次国家提出鼓励科研人员进行创业,至少能解决现在科研人员和产业、市场无法对接的问题。

一直以来,我们国家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因为科技研究和市场中间的经济纽带脱节。现在提出的在“互联网+”下的创业在这方面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但是通过调研来看,有一部分企业的创始人是科研人员,那么这存在什么问题呢?就是科研人员在技术方面很精通,但是不了解市场,不知道怎么做市场推广、怎么调配人力物力等,导致手里有好的产品但是却没有人知道。

所以,针对科研人员创业要多做一些考虑。也就是说要鼓励科研人员创业,鼓励他们多和市场去接轨,把自己的技术进行产业化。

既然不是所有的科研人员都适合去做企业、去创业,那是否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呢?比如可以在技术研发上多下功夫、可以采取股份制、采取中间经济人的方式,把技术通过合作方的渠道、方式推向市场。这样多种多样的方式解决了科研人员不了解市场、不懂运营,欠缺对资本的调控能力等各个方面的制约,用这些方式促进技术转化是相对可行的。

近期,国家下发的一些相关文件里面特别提到鼓励科研人员通过参股等各种形式进行创业,可以看出创业这个词要把它更广泛地去理解,而不要理解为科研人员有一项技术,就一定要自己去找资金、去做企业才算做是创业。一定要把自己的优势体现出来,把自己的优势作为资源链条中间的一环,把其他相关联的点聚起来,这样才真正能实现创业的目标和效果。

解廷民:走出创业观念的误区

从近一年的媒体报道来看,很多都在强调史上最难就业季,但其实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是相对的,即便每年就业再难,也会有一部分就业状况非常好。甚至有的同学会同时通过几个公司的面试,从中选择一家。而有的毕业生想去的单位、地域和社会实际需求的领域不一致,从而产生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这也是导致就业形势紧张的原因。因此,不同层次、不同地域的高校面临就业问题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对于更多的同学来讲可能确实存在供大于求,包括毕业生就业和社会需求,同学们想去的单位、地域跟社会实际需求的单位领域不一样,两者之间存在矛盾、错位。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可能需要双方面的引导。首先,学校加强教育引导,让学生转变就业观念,也包括家长对于子女择业的观念转变。其次,一些地区的单位也同样需要调整招聘思路,避免出现在北大清华这样的学校招不到人,而一些其他层次学校的学生却得不到机会。因此,解决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的错位,需要多方面进行反思。

目前,从国家政策来看,很多是为了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包括就业的一些政策,这得到了非常多的赞同。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可能会存在两个误区。

一个误区就是这两年的媒体报道中都出现了这样一种观点,因为就业形势差,所以都去创业了。但其实不是这样的。不能简单把创业看作是因就业形势不好才推出来以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手段,而应该从国家经济建设、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一批高素质人才的角度来看待创业。其实创业对有些同学来讲是一种高层次、高质量的就业,而且一些同学通过组建创业团队,也确实提供了工作岗位,带动了就业,同时,还能够组织本校周边的其他团队,结合不同的优势,综合互补,把事业做得有声有色。


第二个误区可能是从学校方面来讲,有些学校对创业存在一定误区。有些院校有自己的学科优势,如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占有先天优势。但对于文科院校的一些基础学科,这些专业的同学怎么去创业,做什么行业,都需要综合考虑的,所以这可能导致有些老师会说创业不是文科类的院校所要做的。其实不然,因为一些文科院校也有一些同学在创业,做的行业也许跟自己所学专业不相关,但从专业、就业、包括创业相关度来讲,他们并没有拘泥于狭义的专业对口。因为,据统计,劳动职业有2000多个细类,也就是2000多个职业,而本科专业只有几百个,专业和就业职位本来就不是一一对应关系。所以,在这个方面,通过在学校的通识教育提升自己的知识,通过学校对学生创业团队的培养,会在创新创业中取得不小的成绩。要让社会各界认识到大家常说的专业不对口其实是不合适的,从而有助于扭转这个误区。


相关搜索: 创业 误区
查看版权声明 责任编辑:Techoo-5
文章相关:
提意见或留言(需要审核后显示) 查看 进入论坛交流
表情0 表情1 表情2 表情3 表情4 表情5
表情6 表情7 表情8 表情9 表情10 表情11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热门图片新闻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