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行业资讯网站
用户中心
综合报道 市场动态 食品安全 产业经济 科技动态 经营管理 专业视角 各地动态 企业新闻 财经新闻 健康资讯 养生资讯 饮食资讯 美食资讯 排行 评论 滚动 百度
关键词:
站点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综合报道 > 正文
【设置字号: 【手机阅读】
全面、准确、专业、及时行业新闻资讯

低价进口奶冲击国内奶源 散养模式成倒奶“真凶”

时间:2015/1/14 9:26:03 来源:北京日报

   低价进口奶冲击国内奶源 鲜奶收购价不敌瓶装水

   散养模式成倒奶“真凶”

   本报记者 孙超逸

   玩具小炮发射出的小钢球隔着一条“小河”轻轻击倒了第一张竖立的骨牌,而后倾倒效果向后快速传递,不论是“高山”还是“河流”都难以停止骨牌的传导效应……河北行唐县的奶农李娟(化名)从来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也会成为一张倒下的“骨牌”。

   随着国际奶源与国内奶源价格倒挂,包括李娟在内,河北、山东、广东、青海等多地奶农都在这场奶价的多米诺传导效应中“倾覆”,倒奶、杀牛的“卖奶难”现象再次发生。倾覆奶农奶桶的原因何在?记者调查发现,价格只是这场风波的一个诱因,而牛、乳分离的散养供奶奶源模式才是此次倒奶风暴的真凶。

   价格倒挂奶比水贱

   2013年8月,全球最大的原料奶公司恒天然曝出肉毒杆菌事件,虽然最终证明这是一次乌龙事件,却让国际奶粉价格产生了剧烈波动。

   从2013年10月份开始,国际原奶价格一路下行,包括新西兰、欧盟在内,2014年原奶价格跌幅达到30%至40%,而作为生产原料的大包奶粉价格更是急剧下跌。2014年年初,新西兰进口奶粉完税价格在每吨5.5万元左右,而眼下,新西兰进口奶粉完税价格已降到每吨1.8万元,价格不足一年前的三分之一。

   根据行业测算,一吨奶粉经过调配后可以复原成为8至8.5吨纯牛奶,以此计算,其还原的纯奶价格约为每公斤2.1元至2.25元。

   反观国内,生鲜乳价格呈现出了几乎相反的走势。农业部公开数据显示,北方主产区生鲜乳价格,从2011年开始慢慢攀升,2013年价格上涨提速。2013年1月,北方10省份主产区生鲜乳平均价格约为每公斤3.4元,去年2月,生鲜乳价格升到顶点,达到每公斤4.27元。但此后价格直转而下,到2014年最后一天,农业部数据显示,北方10省份主产区生鲜乳平均价格已经降到了每公斤3.75元。

   然而对比进口大包奶粉的价格,国内生鲜乳价格还是太贵了,原料价格倒挂依旧。

   反映在李娟的记账本上,就是自家产的生鲜牛奶价格一路走低。从去年一月初的4元一公斤已经跌到了2.5元。“一瓶500毫升矿泉水,还卖1块2到1块5呢,奶比水贱,怎么不叫人寒心。”李娟一语道出了奶农们的酸楚。然而他们眼下更大的困境不是价格跌了,而是产出的鲜奶没人要了。从2013年下半年时的供不应求,变成了眼下每天有超过3000公斤的鲜奶没人要,只能卖给养猪场,甚至倒掉。

   “为啥2013年年底的时候乳企到家里抢奶,挪过年鲜奶就卖不动了?” 李娟想不明白。

   是市场需求量下降了吗?商务部的数据显示并非如此。2014年1至11月,全国进口奶粉88.4万吨,同比增加20.2%。算下来增量就是17万吨左右,如果这些进口奶粉还原成了牛奶,就是136万吨。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国内乳制品消费市场低迷,增长缓慢。中国乳制品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104年前10月,国内乳制品总产量2198.8万吨,同比下降0.04%;其中液态奶1993.1万吨,同比仅增长0.72%。

   市场的蛋糕没变大,但进口的大包奶粉数量却急剧上升,在价格倒挂的情形下,国内的生鲜乳被动地呈现出了“产能过剩”。

   摇摆的乳企集团和消费群体

   真的都是进口奶粉惹的祸?在乳业专家王丁棉看来,“人”也是一个很重要原因。

   “其实我国的乳制品加工企业一直是从两个池子里取奶,一个是进口、一个是国内奶源,两个池子是互通的。” 王丁棉说,事实上国内乳企一直在两个池子间左右摇摆。

   2013年恒天然肉毒杆菌乌龙事件曝光,导致新西兰进口奶粉受限,国外原料不足,且安全性受到质疑。这让国内乳企突然感到惊慌,纷纷转向国内奶源市场,一边在内蒙古等省区大肆圈地建设奶源基地,一边进村抢奶。于是,2013年年底的“奶荒”行情让国内原料奶价格不断攀升,甚至带动了终端市场的涨价潮。

   不少消费者都还记得,2013年年底和2014年年初,蒙牛、伊利、三元等企业曾集体调高产品价格,市面上的鲜牛奶产品甚至出现了断货情况。

   然而等到恒天然事件被证实为“乌龙”,情况却发生了逆转,更低价格的进口奶粉一下就挤破了国内奶价的“泡沫”,而这时国内奶农却刚刚购置完新奶牛,扩大了生产规模,乳企在两个“池子”里一摇晃,国内奶农便从云端跌入了深渊。

   摇摆的不只有乳企,还有消费者。

   买国产奶还是进口奶?无所适从的消费者过去1年里也曾改弦更张。“即使都是安全的,我还是会选择进口奶。”因为恒天然事件,白领陈勋在去年喝过一段时间的三元鲜牛奶,但是几个月后,他又换回了以前常买的德国进口奶。

   像陈勋这样的消费者有多少?1号店的数据或许能反映一二。去年3月,1号店52分钟卖出30个集装箱进口牛奶的业绩,被收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在西南民族大学畜牧系教研室主任、西部乳业发展协会执行副会长魏荣禄看来,之所以进口奶粉、牛奶能瞬间顶替国产奶源,除了企业和消费者的摇摆外,“复原乳”大行其道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复原乳是指牛奶浓缩、干燥成为浓缩乳或乳粉,再添加适量水,制成与原乳中水、固体物比例相当的乳液。通俗地讲,复原乳就是用奶粉勾兑还原而成的牛奶,主要用于生产乳制品饮料和部分食品。魏荣禄介绍,我国进口的奶粉大部分都被还原成了复原乳,从而再次售卖。虽然我国法律明文规定,在乳制品饮料中如果使用了复原乳,必须进行标注。但实际上,很少有企业严格执行,消费者也不清楚或不太在意,从而让企业钻了空子,也加剧了国内生鲜乳市场的变动。

   市场万变散养模式难适应

   为何国内奶农竞争不过远在万里之外的国外奶农?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胜利分析,关键在于国内落后的牛、乳分离奶源模式。

   在国外,奶农和乳企是合作关系,一体化经营。以恒天然为例,奶农通过合作社的形式入股,共同开拓市场,利益共享让国外奶农更有积极性,市场上的任何风吹草动也可以最为迅速地反馈到养殖终端。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各环节利润分配较为合理,因此养殖数量和产量也比较稳定。

   而国内的情况则不然,奶农和乳企是博弈关系。李胜利告诉记者,牛怎么样,养多少,奶农说了算,而奶卖多少钱,要多大量,乳企说了算。乳品企业只管加工,掌控生鲜乳的收购权和定价权,奶农只养牛,处于弱势地位,这就形成了奶少时抢奶、奶多时限收拒收,“奶荒”与“过剩”交替发生的怪圈。

   “模式问题才是根本原因。”乳业专家宋亮也持同样观点,要想走出这个怪圈,就必须推进企业和奶农的一体化经营,把分开的牛、乳再次联合到一起。他建议,政府和行业协会要进行引导,将散养变成规模牧场,积极扶持奶牛大户、联户经营、家庭牧场等经营主体,提高奶农组织化程度,并渗入到乳企加速一体化。

   此外,宋亮还建议国内乳企优化产品结构,增加低温奶供给。目前我国液态奶中常温奶约占70%,低温奶仅占30%。而改变这一比例不但可以让消费者获得更多营养价值,也可以压缩进口奶粉和进口牛奶的市场比例。


查看版权声明 责任编辑:Techoo-3
文章相关:
提意见或留言(需要审核后显示) 进入论坛交流
表情0 表情1 表情2 表情3 表情4 表情5
表情6 表情7 表情8 表情9 表情10 表情11
您好:网友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热门图片新闻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相关热门新闻排名
相关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