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行业资讯网站
用户中心
综合报道 市场动态 食品安全 产业经济 科技动态 经营管理 专业视角 各地动态 企业新闻 财经新闻 健康资讯 养生资讯 饮食资讯 美食资讯 排行 评论 滚动 百度
关键词:
站点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产业经济 > 正文
【设置字号: 【手机阅读】
全面、准确、专业、及时行业新闻资讯

中药材乱象调查:药渣遍市 药材跟烂木头没什么两样

时间:2013/10/13 9:26:20 来源:新民周刊

原标题:中药材乱象:“药渣”遍市

“价格涨得那么厉害,假冒伪劣又空前严重,从来没有见过中药材质量像今天这么差。”

记者|应琛 实习生|范子萌

10月13日讯 据新民周刊报道,中药产业正陷入一场关于信任的尴尬。

是药三分毒,但公众很难接受中药里包含的农药之毒:6月底,某国际环保组织在京发布中药材农药污染调查报告,指出包括同仁堂、云南白药、胡庆余堂等全国九大中药品牌被抽检的产品中,超过七成含有多种农药残留。

而让公众更难接受的是假中药之毒:7月初,亳州中药材市场用硫黄熏制、增重染色中药材等违法行为被曝光。

2011年,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场司司长骆诗文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曾直言:“医药不分家。现在传统中医药中的药已经不复存在,医也完了!”

时隔两年,当记者见到这位学徒出身、从事中药工作53年的退休老人时,他坦言:“现在中药不灵了。价格涨得那么厉害,假冒伪劣又空前严重,从来没有见过中药材质量像今天这么差。”

据骆诗文透露,全国中药材市场中至少有三成药材存在不同程度的掺假情况。

无商不逐利,混乱的利益格局使得中药产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源头之祸:有名无实,跟烂木头没什么两样

藏红花、淮山药、四川的贝母(川贝)、昭通的天麻、陇西的当归……“道地”历来是中药材的灵魂,是品质的象征。一些老中医处方时,喜欢在药名前标“川”、“云”、“广”等产地,以此来显示自己对道地药材的信任。

于是,业内一直存在这样一种观点:中药材以及后续饮片质量均与药材产地密切相关,如地黄中的梓醇含量,河南武陟产的含量为0.81%,浙江仙居产的为0.001%,两者差距达800倍,如不严格标注产地,会让中药材市场鱼目混珠。

但随着业内对药材产地的争论越来越多,另一种观点也随之出现:自古以来,中药材道地产区就是变化的。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大量中药材可人工培植,进而催生很多新产区。有的原道地药材产区因各种原因逐渐衰退而被新产区所替代。像定西的党参、巨鹿的金银花、新疆的枸杞以及阿坝的瓦布贝母等,虽然不是传统道地,但在业内很有名气。

这种观点的支持者认为,如果过于苛求产地标志,不利于中药材行业发展。

但在骆诗文看来,“道地药材”是五千年来通过实践摸索出的规律,“大量验证表明,一旦改变了环境,药效往往就不行了”。

按照骆诗文的说法,“文革”之前,中药如果需要异地种植,必须经过三代种植试验,考察是不是有疗效。用第一代的种子种第二代,第二代的种子再种第三代,直到三代药材的疗效和原产地药材一致,才允许移植。“但现在则随心所欲了,想去哪里种就去哪里种。”

产地从中医处方上淡出的背后,是道地药材质量不断下降的事实。中药材的生产包括栽培、管理、防病虫害等环节,各环节技术性都很强,哪一个环节操作不当,都会影响中药材质量。

首先是品种退化问题。据骆诗文介绍,在中药材田间管理过程中,一些药农为追求高产,经常大剂量施用无机肥或植物生长剂,促使其生长速度加快,扰乱了其自有的生物学特性,从而使品种退化,药性降低。

“麦冬使用壮根灵后,单产可以从300公斤增加到1000多公斤。党参使用激素农药后,单产量也可增加一倍。但药效可想而知。”骆诗文表示。

农药残留和化学污染则是另一个“公害”问题。新华网的一期节目曾对安徽亳州市郊的一处药材种植地做过调查。镜头里,药农们顶着烈日在田地里为白芍除草和喷洒农药。

一位药农对着镜头表示,与农作物相比,这些药材苗显得娇气,拿种植白芍来说,它喜旱不喜水,田地里不能有杂草,病虫害比较多,农药基本上伴随整个生长过程。芍药开花前,要喷洒50%的多菌灵800-1000倍液,每10天左右喷药1次,共喷3次,而在成长期中多是多种农药混合喷洒,喷一段时间后虫有了抗药性,就要换其他的农药。

药农们普遍认为,为了防止病虫害,在种植中药材时需要多次使用农药,有的中药品种,甚至在没种下地之前,就先要在田地里撒上农药除虫,从出苗到成熟收获期间,也有多次喷洒农药,一般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打什么药、打多少、何时打,随意性很大。

另外,盲目种植也是当前中药材生产面临的突出问题。骆诗文告诉记者,中药市场放开以后,药材变成了“农副产品”,没人指导农民种药了。现在种药主要靠价格调节,哪个上涨种哪个,哪种方法长得最大最快就用哪种。

所谓“少了是宝,多了是草”,价格波动的另一面则会影响药农种植,如此形成恶性循环。

此外,药王孙思邈早在一千多年前就指出,不按时节采摘的中药材,有名无实,跟烂木头没有什么两样。但实际上,为了尽早上市,桔梗本应生长两三年才能达标,现在人工种植一年就可以收获了。黄芩五寸长才能用,现在才长到一寸长就被挖出来了。甘草、大黄三年以上的才能达标,可农民一旦遇到价好的年份,就会提前采收。

骆诗文补充道:“还有药用价值极高的五味子,更是提前3个月采收。采回来的果都还是青的,之后再喷上药水焐红。”



相关搜索: 中药 药材
查看版权声明 责任编辑:Techoo-3
文章相关:
提意见或留言(需要审核后显示) 进入论坛交流
表情0 表情1 表情2 表情3 表情4 表情5
表情6 表情7 表情8 表情9 表情10 表情11
您好:网友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热门图片新闻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相关热门新闻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