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行业资讯网站
用户中心
综合报道 市场动态 食品安全 产业经济 科技动态 经营管理 专业视角 各地动态 企业新闻 财经新闻 健康资讯 养生资讯 饮食资讯 美食资讯 排行 评论 滚动 百度
关键词:
站点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综合报道 > 正文
【设置字号: 【手机阅读】
全面、准确、专业、及时行业新闻资讯

卜蜂莲花、王府井洋华堂接连关闭 商超业很“焦虑”

时间:2013/1/16 17:43:35 来源:法制晚报

  在一些人眼中,超市贩卖的不仅是食品、用品,还是生活和幸福。在这个飘着雪的寒冬,贩卖着幸福的超市,却因为各种原因远离了我们生活的圈子。

  近日,因为经营不善、严重亏损,卜蜂莲花草桥店和王府井洋华堂劲松店突然闭店,随之而来的是员工安置问题和经销商租约未到期而引发的货物积压等一系列问题。

  闭店事件并非只是行业个案,它引发了一个行业的忧虑。对于零售业来说,北京两家超市大卖场在十天内纷纷宣告闭店不知道是一个开始还是结束。因为在此前,万宁、物美等均有便利店倒闭或闭店装修。

  同样是一线城市的上海和广州,零售业的闭店潮也已经显现。谁也说不清这股闭店风潮是不是到此为止。

  对于经营者来说,越来越高的商业地产租金、国家打击零售业违规收费、“千店一面”同质化严重、群渠道费用推高商品价格等问题,似乎是积重难返。问题重重,出路又在何方呢?

  卜蜂莲花、王府井洋华堂接连关闭 引发商超零售业经营模式的思考 超市发展自有品牌或者才是出路

  房租涨 利润减 特色少 价格高

  持续了近一个月的低温寒冬,对于商超零售人来讲,已不仅仅是天气的寒冷,大卖场的先后闭店,犹如一盆冷水让寒冷更猛烈地“激”到了众商家。

  2013年,新年伊始,两家已在北京开了数年的超市大卖场先后闭店。分别隶属于泰国正大和日本伊藤洋华堂的卜蜂莲花草桥店和王府井洋华堂劲松店,在本月4日和13日宣布闭店,闭店的原因都是因为亏损严重。

  其实,从2012年开始,超市闭店潮开始在全国蔓延,先是广州出现了大规模的便利店闭店潮,随后这股闭店的风刮到了上海。而就在北京商超庆幸自己躲过一劫的时候,两家大卖场闭店的消息给了大家“当头一击”。

  事件

  黄金地段大卖场相继关门

  卜蜂莲花:开了多年说关就关了

  “已经闭店了,您买东西去六里桥店吧,要不去望京的新店看看也行。”听着卜蜂莲花草桥店接待处工作人员的答复,前来购物的居民看着眼前空荡荡的大楼一脸诧异,已经在草桥开了多年的卜蜂莲花超市竟然就这么关了。

  说起这家卜蜂莲花超市,住在周边的很多市民都很有感情。“这周边起初就它一家,烤鸡肉又便宜又好吃。”市民刘女士回忆说,当时这里居民多,购物只能来这家超市,宽敞的店面让人印象很深。

  不过,好景不长,随后这里被众多商业巨头看上,相继开了家乐福、乐购等近10家超市,卜蜂莲花这家在该区域开拓了市场的超市则由于种种原因客流越来越少。

  王府井洋华堂:关店让消费者措手不及

  如果说卜蜂莲花草桥店的闭店是早晚的事情,而十天后另一家超市的闭店则让经营者和消费者难以接受。

  “好好的,怎么就关门了。”上周六下午,去王府井洋华堂购物的董女士面对几乎被清空的货架,难以相信。“这是附近最方便的超市,洋华堂劲松店的生鲜食品,尤其是蔬菜、冷鲜肉质量很好。”家住附近的董女士告诉记者,由于该店紧挨着地铁10号线劲松站,下班的晚高峰时间段感觉店里人也不少,“怎么就开不下去了呢?”

  这家店的“猝死”不仅让消费者措手不及,也让店内的经销商不能理解。上周末,王府井洋华堂劲松店的三层办公室,部分商户代表一直在与日方管理者谈判,不同意停业。

  一些商户表示,合同尚未到期而提前终止,手中积压的大批货物无法清出,造成了巨大损失。截止到记者发稿时,谈判仍旧没有最终结果透露。

  市场

  经营堪忧 多家超市出现撤店

  对于超市闭店,几乎均由于经营状况堪忧。资料显示,卜蜂莲花草桥店于2005年12月正式营业。据知情人士透露,该卖场开业时的营业楼层为二层和三层。几年后因客流较少,又迫于租金压力,不得不将三层撤掉。

  记者获悉,该店客流稀少、生意冷清的情况已经持续了一两年。甚至位于一层的租户也受到牵累而撤店。为了改变现状,2011年年底该店还曾进行过顾客满意度调查,但最终没能挽回关店的结局。

  而王府井洋华堂成立于2004年10月28日,是由王府井百货和伊藤洋华堂共同投资组建的中日合资商业企业。不过,这家合资企业自从成立开始就不同于其同集团的华堂商场,8年多的时间仅有两家门店,其中一家还是2011年12月才刚刚开业。

  这家开了8年多的超市从未真正盈利过。王府井洋华堂自开业以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2005年净利润为-2100多万元。截至2012年上半年,公司的净利润一直处于负值。

  草桥和劲松,分别位于北京的南三环和东三环,小区密集、交通便利,一直以来是北京南部和东部的商业黄金地段。而就在这样的地段上,两家大卖场的关门不得不引发人们的关注。

  其实,从2012年以来,北京商超零售的处境比起两年前来可谓天壤之别。闭店的也并非只是卜蜂莲花的王府井洋华堂。此前,日化用品便利店万宁在十里堡、崇文门的门店已经撤店。物美便利店一些门店2013年也开始闭店,虽然写明闭店原因是为了重新装修,但是门口的牌子已换成了别家。

  分析

  虽然闭店是由于经营不好,连连亏损导致。但是,对于商超人来说,如今经营一家超市远没有十几年前那么容易。

  相对于十五年前,商业地产租金几何倍数增长。国家严查零售业向供应商乱收费,大卖场千店一面等诸多问题集中显现。

  房租成本大涨 成了布局最大门槛

  由于很多外资超市都是于上个世纪90年代末进入的北京市场,一般商业地产十五年的租用期眼看就要到期,他们面临的将是相对于15年价格几何倍数的房租暴涨。

  据中国商业联合会的数据显示,续租物业将面临巨幅租金上涨的成本压力。近五年来广州商铺租金平均上涨了2倍左右。上海连锁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12年大批便利店在租约到期后,租金从每年15万元猛增到40万元至45万元。位于上海徐家汇的一家便利店年租金竟然高达120万元。

  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中国便利店行业平均租金占总经营成本的比例已高达57%,大部分单店已很难盈利。2012年,沃尔玛因租约与大连万国购物广场产生纠纷,TESCO乐购在浙江绍兴市唯一的店铺租约到期,而新的租金之高大大超出预算,只得将店铺关闭。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郭戈平说:“房租成本大幅上涨,已经成为零售企业布设网点最大的门槛,很多企业还面临门店的更新改造,零售业微薄利润正在受到蚕食。”

  清查乱收费 卖场利润缩减

  房租上涨,这是很多超市要面临的问题之一,而更多的问题还存在于超市的内部。从2011年12月开始,由商务部等五部门实施的清理整顿大型零售企业向供应商违规收费工作在全国展开。根据官方公布的信息,截至2012年9月,纳入清查范围的数十家大型零售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发现了违规收费问题,总额高达2.8亿元。

  超市已经不能再像以往那样,凭借着“二房东”的身份坐收利润。对于超市来说,国家清理违规收费是让经销商拿回原本属于他们的利润,而这部分利润恰巧是很多超市多年以来利润的“灰色地带”。

  据中商联相关人士分析,事实上,虽然国家清理整顿严格禁止六类收费,但政府并没有简单地叫停所有的“通道费”,也没有禁止一般的“扣点返利”,至于“账期”结算方式甚至都未予提及。分析人士说,看来政府十分清楚,只要供应商和零售商实行“非买断经销”的经营模式,上述三类现象就无法消除。政府职责的边界只能是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制止任何企业滥用市场优势地位。也就是说,国家仍旧对超市网开一面,挤压的也完全是不合理的利润。

  “千店一面”难拢人流

  在“灰色收入”被叫停后,越来越多的零售企业开始反思自身的经营模式,与以往对这类模式感觉良好迥然不同的是,这一次负面影响被更多的考虑:越收越多的“通道费”和“扣点返利”使供应商的供货价格也愈涨愈高,导致一些大型连锁零售企业原有的价格优势不断削弱,甚至成为同类产品的价格“高地”。

  而新兴的网购市场和电商由于部分还没有开始收取各种“手续费”,使得同样的商品在电商处销售价格更低、利润却比在超市卖场销售更高。

  被称为“二房东”、“食利型”的经营模式,不仅导致某些“中国制造”在国外比在中国的零售商场中价格更低,加剧了购买力外流。

  近年来,许多国内购物中心在招商时拒绝大型百货店入驻,原因之一是百货店占据着购物中心最好的位置,却不做自营、千店一面,已失去作为主力店吸引客流的能力。

  出路:自有商品或成超市自救法宝

  现在零售业可谓内忧外困,中商联的专家认为,除了开发自身特点外,加大超市本身对商品价格的话语权也很重要。

  据中商联介绍,目前,中国本土零售企业拥有商业自有品牌的比重甚低,平均不超过全部销售额的2%,大型零售企业亦平均不超过5%。而发达国家的零售企业无论是百货店还是超市商业自有品牌商品占销售额的平均比重约为30%到40%。

  自有品牌除了贡献很高的毛利率,成为零售企业重要的利润来源外,也有利于通过差异化的商标凸显出不同特色,减少商品与同行的重合率,从而留住顾客的信任。

  专家认为,中国本土零售企业在发展商业自有品牌上大有潜力可挖。种种迹象表明,2013年这类开发活动会明显升温,而本土零售商开展这项工作的条件得天独厚:一是有历史传统的积淀。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的批发和大型零售企业就开展过商业自有品牌的开发经营。

  二是有现实成例的诱导。从一些本土大型连锁零售企业的实践效果看,商业自有品牌的毛利率很高、质量也好,可以在零售价保持足够竞争力的同时,取得丰厚的利润。

  三是有“中国制造”的本土地缘优势。如果再考虑到国内消费品厂商众多和产能过剩的环境,寻找到理想的代工厂商也有着充分的选择余地。文/记者 张鑫


相关搜索: 商超 卜蜂莲花
查看版权声明 责任编辑:Techoo-3
文章相关:
提意见或留言(需要审核后显示) 进入论坛交流
表情0 表情1 表情2 表情3 表情4 表情5
表情6 表情7 表情8 表情9 表情10 表情11
您好:网友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热门图片新闻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相关热门新闻排名
相关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