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行业资讯网站
用户中心
综合报道 市场动态 食品安全 产业经济 科技动态 经营管理 专业视角 各地动态 企业新闻 财经新闻 健康资讯 养生资讯 饮食资讯 美食资讯 排行 评论 滚动 百度
关键词:
站点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财经报道 > 正文
【设置字号: 【手机阅读】
全面、准确、专业、及时行业新闻资讯

山西晋城2011年农业经济呈平稳较快发展态势

时间:2012/3/8 13:58:44 来源:山西统计信息网

  2011年,晋城市委、市政府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重点,继续加大各项支农、惠农、富民工作力度,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强化,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8.4亿斤,再创历史新高;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肉类总产量达11.3万吨,比上年增长13.5%;农林牧渔业实现增加值38.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7.7%。农民人均获得纯收入7043元,增长19.4%,为新世纪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

  一、农业生产实现稳步发展,基础地位得到进一步强化

  在工业化进程加快的同时,农业的基础地位得到进一步强化。2011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3%,较上年提高了0.1个百分点。

  1、粮、菜、果生产全面丰收。2011年,在较为有利的气候条件、各级政府扶持粮食生产政策力度增强和科技支撑力度加大的保障下,晋城市粮食生产在2010年获得历史最好收成的基础上,再次获得丰收,粮食总产量达到18.4亿斤,比2010年增产0.1亿斤,增长0.6%,连续两年超过18亿斤;蔬菜总产量31.9万吨,增长12.5%;水果总产量7.1万吨,增长12.3%。粮、菜、果实现农业增加值17.8亿元,占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45.9%。

  2、特色农业优势初显。2011年,全市在保证传统农业稳定生产的基础上,加大对特色农业的培养、支持力度,特色农业的区位优势、产出优势逐步显现出来。2011年,全市设施蔬菜种植面积近1.0万亩,增长62.0%,产量5.1万吨,增长38.3%;食用菌产量0.5万吨,增长70.3%;蚕茧产量5324.5吨,增长8.1%; 蜂蜜产量1698吨,增长27.1%;药材产量0.5万吨,增长8.4%。特色农业实现增加值近3.0亿元,占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比重为7.7%,较上年提高了1个百分点。

  ——以高平市为主要发展区域的设施蔬菜生产优势初现。2011年,全市以发展万亩设施蔬菜为目标,设施蔬菜基地建设迅速发展,设施农业个数为7569个,比上年增加3223个,增长74.2%;蔬菜种植面积近1.0万亩,比上年增长62.0%;产量5.1万吨,亩产5209公斤,超过全市蔬菜平均亩产1349公斤,产出优势初步显现。其中高平市设施农业个数达到5664个,比上年增加2777个,增长近一倍。种植面积0.7万亩,占全市种植面积的74.4%,产量3.8万吨,亩产达5211公斤。并且随着新建设施蔬菜的正常生产,产量将再跨上新台阶,优势将会更加明显。

  ——以阳城县传统蚕桑产业的生产得到强化。2011年,晋城市继续依托阳城县发展蚕桑产业的传统优势,抓住蚕桑业产出高的优势,壮大全市蚕桑业的发展,全市蚕茧产量达到5324.5吨,比上年增长8.1%,产值达到1.8亿元。其中,阳城县蚕茧产量为3550.6吨,占全市总量的66.7%,部分乡、村蚕桑业已成为“一村一品”的支柱产业。

  ——以扩大种植面积发展的食用菌产业发展迅速。近年来,通过政府指导,部门提供技术扶持,全市食用菌产业迅速发展,2011年全市食用菌产量达到0.5万吨,在2010年增加两倍的基础上又增长70.3%。特别是随着泽州、阳城、高平等地建成的工厂化生产食用菌模式的正常生产,其产出优势将更加明显。

  ——以种植和采集相结合发展的中药材产业逐步壮大。近年来,全市充分利用本地山多坡多,适合药材生长的优势,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和野生药材采集产业,形成了以陵川党参基地为依托,带动柴胡、黄芩、连翘、板兰根,阳城县的山茱萸、金银花、甘草,高平的牡丹、芍药等中药材的种植和采集。2011年,全市中药材产量达0.5万吨,比上年增长8.4%。

  ——以创建本地小杂粮品牌带动生产,发展优势明显。2011年,全市继续以创建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加工,提升带动小杂粮的产出效益,以陵川鸿生淀粉、古陵山淀粉、崇明薯类加工企业为龙头,发展陵川、阳城、高平的马铃薯和红薯种植基地。以五色土、米康尔、丰田等为龙头,发展陵川西河底、泽州大兴无公害优质谷子生产和陵川、泽州、沁水优质豆类小杂粮生产基地;小杂粮的品牌优势、效益优势非常明显。目前晋城市大兴小米、西河底小米、析城山小米、鲁村小米、北义城红薯等杂粮已进入大型超市,发展优势初步显现。

  3、畜牧业生产实现较快增长。2011年,畜牧业生产在稳定的规模生产和物价高位运行的带动下,实现较快增长。全市猪、牛、羊、家禽存栏分别达到90.0万头、2.4万头、49.3万只和580.2万只;猪、牛、羊、家禽出栏分别为144.4万头、1.6万头、30.7万只和338.8万只;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11.3万吨、6.5万吨和0.3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3.5%、84.2%和2.3%。畜牧业实现增加值18.1亿元,占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46.6%,较上年提高8.4个百分点,已成为农林牧渔业稳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4、农产品价格高位运行。2011年,主要农畜产品价格一路走高,三季度后虽然有些回落,但仍处于高位运行。小麦收购价格全年均保持在1元/斤以上,年底达到1.09元/斤;玉米价格保持0.9元/斤以上,9月底达到最高的1.16元/斤,年底价格仍保持在1元/斤以上;生猪收购价格高位运行,由年初的6.9元/斤一路走高到7月初的9.7元/斤,年底维持在8.5元/斤左右;鸡蛋批发价格在3.5元-4.79元/斤之间,9月初达到最高的4.79元/斤,后期有所回落,年底在3.6-3.7元/斤之间。农产品价格的高位运行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二、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生活水平有了新的提升

  2011年,晋城市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加1145元,增量分别超过全国、全省87元和280元;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289元,比上年增加1436元,增长37.3%。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生活水平有了新的提升。

  1、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农村住户抽样调查显示,2011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7043元,比上年增加1144元,增长19.4%,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5和1.1个百分点。良好的就业环境推动工资性收入实现快速增长。连续几年最低工资标准上调政策的实施,提高了农民务工报酬水平,推动了工资性收入的快速增长。2011年,全市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4007元,比上年增加822元,增长25.8%,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6.9%。其中在本乡地域内务工得到的收入为2887元,占到工资性收入的72.0%,比上年增加411元,增长16.6%.农业生产丰收和畜牧业生产的稳定发展拉动了家庭经营收入的平稳增长。2011年,全市农民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2258元,比上年增加11元,增长0.5%。其中农业丰收和畜牧业稳定发展,农畜产品价格的高位运行保障了农民在第一产业人均获得家庭经营收入1218元,比上年增加133元,增长12.3%。资源整合导致财产性收入下降。受资源整合,集体分红减少等因素影响,2011年,晋城市农民人均获得财产性收入为130元,比上年减少22元,下降14.3%。支农惠农富民工作力度的加大保证了转移性收入大幅增长。随着农村各类补贴政策和保障政策力度的加大,特别是今年全省推出的“从今年起连续五年向低收入农户每户供应一吨冬季取暖用煤”的特色惠民政策的落实,直接拉动农民转移性收入的大幅增长。2011年,农民人均获得转移性收入649元,比上年增加333元,增长1.1倍。

  2、农民生活水平有了新提升。2011年,全市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289元,比上年增加1436元,增长37.3%。在保证吃、穿、住、行等基本生活消费支出的同时,对饮食的健康、营养,衣着的舒适、品质,住房设施的完善有了新追求,农民生活水平有了新提升。2011年,农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1902元,比上年增加409元,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较上年下降2.8个百分点;衣着消费由单纯的耐穿向追求舒适、品质等方面转变;人均居住面积36.4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5平方米。居住消费支出662元,比上年增加203元,增长44.2%,明显快于生活消费支出的增长,居住条件达到改善;用于文化教育、娱乐消费支出为501元,比上年增加139元,增长38.4%,快于生活消费支出1.1个百分点;每百户拥有耐用消费品洗衣机、电冰箱、家用电脑和汽车分别为95台、38台、42台和11台,分别比上年增加6台、8台、29台和8台。

  三、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建设,加快城乡统筹,确保农村经济稳定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发展农业产业化、提升农业生产规模水平,充分发挥农业生产的区域优势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确保农业稳定发展的基础。2011年,全市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种植面积97.9万亩,其中泽州县占48.5%;全市玉米种植面积为129.0万亩,其中高平、阳城和陵川三县种植面积占全市的73.1%;谷子种植面积11.9万亩,其中泽州、陵川、阳城、沁水部分乡镇种植面积占到70.0%以上;全市发展设施农业7569个,其中高平市拥有5664个,占全市总量的74.8%;主要畜禽产品,生猪存栏90.0万头,其中高平、泽州两市县占71.8%;全市羊存栏49.3万只,其中沁水、泽州两县占64.2%;禽存栏580.2万只,其中阳城、泽州两县占62.6%。如何利用明显的区位种植、养殖优势,在有条件的区域推进土地的规模经营、集中经营、特色经营,充分发挥农业加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加工转化的水平,加大农产品的特色化、商品化水平,是增强晋城市农业发展后劲,做大做强晋城市农业产业非常现实的课题。在有条件的区域,加快土地流转,让有限的土地发挥出更大的经济效益,不仅可提高晋城市农业生产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而且也确保了晋城市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加大对发展大县城、特色小城镇等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支持力度,让更多的农民离开有限的土地,在二、三产业就业,拓宽农民的务工渠道和经营空间,保证农民稳定增收;同时加快农村保障体系建设步伐,在实现转型发展、跨越发展中提升农村经济发展的水平,在规划本地经济发展中,应优先考虑当地农民的就业问题,让广大农民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受益,从而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增加。


相关搜索: 蔬菜 粮食
查看版权声明 责任编辑:Techoo-3
文章相关:
提意见或留言(需要审核后显示) 进入论坛交流
表情0 表情1 表情2 表情3 表情4 表情5
表情6 表情7 表情8 表情9 表情10 表情11
您好:网友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热门图片新闻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相关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