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行业资讯网站
用户中心
综合报道 市场动态 食品安全 产业经济 科技动态 经营管理 专业视角 各地动态 企业新闻 财经新闻 健康资讯 养生资讯 饮食资讯 美食资讯 排行 评论 滚动 百度
关键词:
站点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市场动态 > 正文
【设置字号: 【手机阅读】
全面、准确、专业、及时行业新闻资讯

沧州小枣的忧伤:每斤一毛 种枣不如拣枣

时间:2011/11/30 13:19:26 来源:燕赵都市报

新闻图片


  沧州小枣的忧伤

  “我是搞科研的,我现在都不吃小枣,不是那个味儿了。”一位专家痛心地说。   

    石家庄一家农产品超市,最好的金丝小枣每斤只卖15元,一般的5元,同样摆放在柜台的新疆枣,动辄每斤过百元。曾经的妙品,如今只卖“白菜价”。   

    在小枣喜获丰收的沧州,烂枣堆积如山,许多枣农都在为卖枣发愁。缺少科技扶持,盲目追求产量,枣农正在咽下粗放式发展带来的苦果。身陷尴尬的百万枣农该如何走出困境?面对很受伤的枣农,政府应该如何作为?     

    种枣不如拣枣

  “我这枣多少钱一斤?”一辆满载小枣的农用三轮车缓缓驶入路边的一个收购点,驾驶员理了理被狂风吹散的头发,急切地问。“一毛。”女老板头也没抬,只顾拨弄手中的计算器。“加点吧,一毛五怎么样?一毛连运费都不够哩。”年青的枣农带着哀求的口吻说。“不低了,你到哪里都是这个价。”女老板用脚拨拉了漏在地上的枣,便走开了。

  年青的枣农憋紫了脸,恨恨地低声叫骂着,极不情愿地把车开到了过秤台上。在他的附近,有两辆小货车正往地上卸枣。货主低声说,这都是他家今年种的枣,70%的枣都浆烂了,只能低价卖到这里做饲料。

  这是献县尚庄。在这个半开敞的收购点,膝盖深的小枣随意堆放着,红彤彤的小枣烂在地上,枣农的泪流在心里。

  出沧州市区,沿着307国道往西,路边随处散落着这样的收购加工点。那些大地上裸露的枣红,隐藏着枣农不为人知的哀伤。“丰收成灾了!枣难卖,卖不上价钱。”在崔尔庄红枣交易市场和枣区踏访,时常听到商户和枣农这样的抱怨。价格一再触底,来此贩运小枣的大货司机仍有怨言:“枣运到广州,每斤下来装箱和运输的成本在6角,难赚钱!”

  沧县郑尔庄枣农刘汝广家有200多棵枣树,去年收成2900斤,收入15000元,今年收了6000斤枣,收入10000元。“幸好我在外面经销过枣,预感到形势不妙,枣一打下来就卖了,要不然,枣价越来越贱,浆烂的枣更多。”刘汝广谈及今年的举动,一脸庆幸。

  范执臣在崔尔庄红枣交易市场经营着一家纸箱门市,纸箱上印着令人眼熟的“沧州金丝小枣”,但他对枣却有一肚子伤心。他家中有600多棵枣树。“一年忙活到头,收的枣钱抵不上打药和追肥的钱,我的枣树都免费交给别人去种了。”老范谈及自己不种枣的原因时说。

  在他所在的村庄,枣农们一般以每棵树每年5元的价格出租给他人管理,就是这个价格,愿意接手的人也越来越少。“种枣的不如拣枣的。”这是枣乡妇孺皆知的道理。在收枣的时节,临工每天的报酬在150元左右。收枣过后,妇女们在枣加工企业分拣红枣,每天也有60-80元不等的报酬。对一些家庭来说,在周边短短一两个月的劳动,比辛苦种枣一年的收入还高。

  在一些传统的种枣村,枣树是刨是留?枣农们正在为此纠结:留着还不如种粮食,刨了行情变好了咋办?枣树从栽种到挂果一般要七、八年时间,谁也参不透未来会咋样。

  一些枣农已经开始刨树,枣区的乡村公路和地里不时能见到一车车的枣树。孙进跃是献县学礼村的种枣能手,与枣树打了30多年交道,看着周边的乡亲们不断地刨枣树,老孙心痛不已,那可都是生长了几十年、上百年的老树啊。

  心痛没有办法,生活是现实的,人有着趋利避害的本能。今年枣乡的槐树交易比哪一年都兴盛,很多人刨掉枣树,正是为了栽种效益更好的国槐。

    泛滥的专家,混乱的农资
  华北平原的沧州地区,有一片巨大的人工森林,这片枣树的海洋可能是世界上现存面积最大的枣园。它维系着园区百万人的生计,枣区的很多地方,枣农80%以上的收入都源于枣树。

  金丝小枣一度是沧州一张鲜亮的名片,那些压满枝头的硕果,曾经给枣农们带来过稳定丰厚的收益,现在却成了一些农民的伤心树。近些年来,随着枣树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歉收、浆烂、裂枣、价格如同过山车……各种不利条件刺激着枣农敏感脆弱的神经。“我种了30年枣树,现在越来越怵头了,怵的是不好管理。”说这话的是崔尔庄镇郑尔庄农民李炳财。李炳财曾被镇里评为“十佳农技科技能手”。

  1982年,村里搞联产承包,李炳财分到了60多棵枣树。一开始,李炳财在自家责任田上种瓜种菜,并成了村里最早的万元户。慢慢地,李炳财发现间插在瓜菜地里的枣树效益更好,于是开始专事枣树。

  如今李炳财所在的村庄已是成片郁郁葱葱的枣树,树林密不透风,这里很难找到庄稼或菜地。当年的荣光只能在回味中寻找了。李炳财有400多棵枣树,每年他把全部的心思都花在枣树上。今年,枣又出现了大面积的浆烂现象,李炳财的烂果率在20%,相对于别的农户50%左右的烂果率,他的收成在村里属于顶尖行列。

  改品种、加大田间管理力度,对于越来越大的管理难度,李炳财感到有些力不从心。光是农药一项,就让他很挠头,“病菌太多,每年要打十几遍农药,还不管用。”老李蹙眉道。

  老李花费了很大气力到处找药,“就怕买到假药劣药,打坏一次耽误一年收成。”

  这也是其他枣农忧心的事,如今,各个农技推广站大都成了农药化肥销售站,农民们遇到难题,苦于找不到身边的技术人员。平日里,枣树怎么管护,全听卖药的人怎么说。也有很多“专家”下乡讲课,但专家们也是鱼龙混杂,很多“专家”边讲课边售药。

  5年前,李炳财被镇里聘为农技信息员,负责去听专家讲课,然后回村将内容传授给大家。做了3年,李炳财发现村民投来的是将信将疑的目光,“是专家讲错了,还是老百姓买到了假药劣药?什么时候农药能减少流通环节?厂家能不能直接在村里驻点?”这是李炳财的一连串疑问。“专家”泛滥,农资市场混乱,也让学礼村的孙进跃有切肤之痛,他认为,这是影响枣农收益的两大顽疾。高峰时期,学礼村有20个摊点卖农资,现在还有10余家。在林业局做过大田试验,又在老家多年悉心观察研究枣树的孙进跃,把自己的研究写成了厚厚几大本资料。孙进跃对各类伪专家很不屑,曾多次公开发出挑战书,要和专家比试实际种枣。“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发生烂枣,到90年代中期大面积蔓延,这几年一年比一年严重,这么长时间,没有找到解决的办法,迫切需要政府牵头成立一个专业的枣研究中心,攻克这一技术难题。”孙进跃忧心忡忡地对记者表示。“浆烂已成为困扰枣农的一大问题,现在管得好的烂40%,严重的烂80%。”沧州市农林科学院前院长张立震说。不过,张立震认为,解决浆烂这一技术难题并不能完全解决枣区百万枣农的出路问题。

    产业振业要摒弃大路货
  “最近几年,沧州小枣价格只有落,没有起,这是长期片面追求产量,红枣品质降低结下的苦果。”张立震说。

  他记得,1983年国家在沧州组织一次65科技攻关论证会,许多外地的枣科研专家都带来了家乡的优质枣。“当时,我让我驻点的那个村村民随便摘了一些枣带到会上,外地专家一看我们的枣,立刻把带来的枣收走了,因为品质没法和沧州金丝小枣比。”

  沧州金丝小枣曾经享誉东南亚乃至世界。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沧州金丝小枣的出口量占全国的一半以上,每年枣熟,东南亚华侨争相购买。随着产业的扩张,大而不强始终困扰着这一产业。原料枣品质提不上去,使金丝小枣沦为同类市场的廉价货、大路货。“单果重、糖分等指标和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相比都有明显下降。”

  30年前,沧州枣树还是一片片、一行行,中间有许多天然的隔离带,有利于阻断病菌传播,病害较少,而今变成了整片森林。小枣从过去的年产4000万斤,增长到现在的10亿斤。“大面积密植,长期过量使用氮肥、激素,枣树营养失调,生长发育紊乱,抗病性降低,单纯地靠杀菌剂和农药已经不能解决问题。”张立震解释说。

  从1976年开始研究枣树,张立震就和枣树结下了深厚感情。临近退休,使命感越强,他想在退休前找到一条枣树浆烂病的综合解决之道。“与其多而差,不如少而精。”他的试验包括让农民使用有机肥料,通过间伐等措施来增加枣树的通风光照等。

  不过,枣树们休养生息后,如何让少而精的产品得到社会认同,卖个好价钱,仍需政府大力引导。

  刘汝广介绍说,前两年,上面曾经鼓励过他们搞无公害种植。“间作,施有机肥,打药后第几天必须喷水去掉农药残留,比平常的管理费很多事,增加不少成本。可等成熟了,你的无公害枣和人家的枣放在一起没多大区别,也没有专业的机构给做个鉴定,你说无公害谁信你?结果,一斤枣只比别人多卖几分钱,枣农连呼上当,现在都不搞了。”

  进难,退亦难。以前,种红枣是种粮食收益的4倍左右;而今,粮食年年看涨,枣价却一路下挫,种枣在农药、化肥等农资方面的花销还翻了一倍多。

  业内人士指出,通过公司加农户的办法,双方约定协议,风险共担,引导枣农开展无公害种植,提升金丝小枣品质,使小枣价格回归到合理水平,是沧州金丝小枣摆脱当前困境的一种途径。

  然而,这也是枣区相对短腿的地方。近些年,枣加工产业在沧州有了长足发展,但小而散的状况仍然存在。“本地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少,知名品牌少,因为缺少大型龙头企业,产量高,收益低,竞争力弱。”当地一位不愿具名的枣加工企业负责人说。

  当地枣业人士对这一延续了千年的产业并不灰心。“经历了阵痛,才能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发展,前几年泊头鸭梨也经历了类似的挫折,经过多年调整,鸭梨在国际市场上重塑了形象。当务之急,需要政府将这涉及百万枣农生计的大事切实摆到议事日程上来。”


相关搜索: 小枣 价格
查看版权声明 责任编辑:Techoo-3
文章相关:
提意见或留言(需要审核后显示) 进入论坛交流
表情0 表情1 表情2 表情3 表情4 表情5
表情6 表情7 表情8 表情9 表情10 表情11
您好:网友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热门图片新闻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相关热门新闻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