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行业资讯网站
用户中心
综合报道 市场动态 食品安全 产业经济 科技动态 经营管理 专业视角 各地动态 企业新闻 财经新闻 健康资讯 养生资讯 饮食资讯 美食资讯 排行 评论 滚动 百度
关键词:
站点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综合报道 > 正文
【设置字号: 【手机阅读】
全面、准确、专业、及时行业新闻资讯

两难的选择?是喝三聚氰胺还是低标准奶

时间:2011/6/27 17:09:07 来源:南方周末

    6月25日,卫生部官网刊发了两位专家解读《生乳》安全标准制定过程和有关指标的文章,对近日"全球最差乳业标准"的说法答疑。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上海)教授级高工孟瑾透露称,农业部正制订生乳分级标准,引导乳企按照生乳等级生产差异化乳品。而与此同时,内蒙古奶业协会常务理事金海与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的观点碰撞愈加激烈。前者指出三聚氰胺事件的内在原因是标准过高导致非法添加,让人人喝上牛奶比标准更重要,而后者则炮轰喝低标准牛奶还不如喝白开水。

    专家解答

    据《新京报》6月26日报道,乳品安全标准工作专家组成员、教授级高工孟瑾强调,生乳作为原料乳,消费者不会直接饮用,生产企业使用其生产产品时要经过杀菌等工艺,达到乳制品产品国家标准规定后方可上市销售。

    他解释,《生乳》中设置菌落总数指标主要是为了反映奶牛健康状况、牧场卫生状况和冷链运输质量控制情况。1986年,农业部门制定的《生鲜乳收购标准》(GB/T6914-86)将生乳中菌落总数分为四个等级,Ⅰ级低于50万CFU(菌落形成单位)/毫升,Ⅱ级低于100万CFU/毫升,Ⅲ级低于200万CFU/毫升,Ⅳ级低于400万CFU/毫升,按照该标准,菌落总数小于等于400万CFU/毫升的生乳都符合收购要求。新公布的《生乳》标准在总结该收购标准实施多年经验的基础上,将生乳中菌落总数指标从400万CFU/毫升调整为200万CFU/毫升,提高了生乳门槛,应该说是要求更加严格了。

    对于蛋白质含量指标下调,孟瑾高工特别提示,《生乳》标准中蛋白质含量指标是生乳收购的最低要求,乳品企业根据优质优价的原则收购牛乳,将不同蛋白质含量的生乳用于不同类型乳制品产品的生产,其产品必须达到相应乳制品产品国家标准中蛋白质含量规定后方可出厂上市销售,例如《巴氏杀菌乳》、《灭菌乳》等标准中蛋白质含量都不得低于2.9克/100克。

    金海:让人人喝上牛奶比标准更重要

    作为新国标的力挺派,内蒙古奶协常务理事金海在接受《京华时报》的采访时再次强调检测标准一定要符合中国国情。他认为,我国目前的奶牛养殖业,小规模散养户比例较高,超过70%.小规模散养不是标准化养殖,经常是自家种什么,就给奶牛吃什么,牛奶的蛋白质含量受限于牧草质量、品种改良等因素,并不稳定。如果按照修改之前的蛋白质标准,绝大多数达不到。现在牛奶的蛋白质从原来的每百克含2.95克降到2.8克,标准稍低了一点,但总比没奶喝要强吧。事实上,我们需要的营养不是光靠牛奶获得的,我们每天还要吃很多种食物。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内在原因就在于我们牛奶检测标准中的蛋白质含量定得太高,导致农户为达标而千方百计提高蛋白质含量,由此导致了三聚氰胺等物品的添加。我国有13亿人要喝奶,也不可能都进口--就算把澳大利亚、新西兰的奶牛全都买回来,也满足不了我们的需求。为防止国产奶中被添入各种物质,那就得降低标准。"

    金海认为降低标准是对消费者与奶农有好处,奶牛质量不如西方,牧场卫生环境不达标,奶农知识水平不行等原因是我国的现实国情,转变需要一个过程。

    但不少养殖户、奶业专家,甚至包括部分生产加工企业,并不认同这一说法。合肥市一家奶牛养殖场负责人坦言,宣称降低质量标准是为保护小型奶农利益,这是一个借口,牛奶挤下时微生物含量很少,只是后面收集、保管、运输中才呈几何数增长。如果采取分散养殖、集中挤奶等方法,加上后续的冷链运输,这个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有关部门和一些大型加工企业不想解决问题,而是以此为借口,迁就降低奶业质量标准。这是不负责任的。"

    "企业不愿做、养殖户做不了、政府推动又不够,这是一个尴尬局面。"西部乳业发展协作会执行副会长魏荣禄说,最终只能迁就降低质量标准。

    王丁棉:喝低标准牛奶还不如喝白开水

    中国奶业第一炮筒王丁棉认为标准高与低,直接影响消费者的权益。蛋白质虽比原来标准只少了1.5%,但营养其实少了很多,满足不了消费者的需求。而细菌数越高,致病菌的分泌产物保留在牛奶里面的就越多,这对人体健康是有害的。很少的蛋白质,那么高的细菌,还不如喝白开水。消费者钱花了,得不到应有的营养回报,还损害健康。

    对于金海的低标准说是三聚氰胺事件的内因,王丁棉觉得他不了解情况,冤枉奶农。三聚氰胺的使用,是因为部分收奶站和个别奶农人为造假,在牛奶里加了水使指标都降低了,这才去使用三聚氰胺,并不是农民本身养的奶牛产奶达不到标准。还有一个原因是抢奶源,在市场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一部分人突破法律和道德底线去造假。

    利益先行,难为了消费者

    此次激辩有网友说,中国乳业标准江河日下的罪魁祸首,一个叫"利益驱动",一个叫"责任缺失",一个叫"监管不力".《人民日报》评论道尽管话说有点绝对,但不能否认,在权衡"公众健康"和"经济发展"问题上,有些人容易把屁股做偏,忽视公众的健康。

    食品安全标准是行业最高的标准,关系到每个人的健康,不容许有半点含糊。无论是拿国情做说辞,还是拿牛情做开托,都不能用人的健康为经济利益让步。生命重要还是经济利益重要,这应当成为制定各种标准首先要权衡的问题。


相关搜索: 三聚氰胺 低标准奶
查看版权声明 责任编辑:Techoo-3
文章相关:
提意见或留言(需要审核后显示) 进入论坛交流
表情0 表情1 表情2 表情3 表情4 表情5
表情6 表情7 表情8 表情9 表情10 表情11
您好:网友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热门图片新闻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相关热门新闻排名
相关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