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行业资讯网站
用户中心
综合报道 市场动态 食品安全 产业经济 科技动态 经营管理 专业视角 各地动态 企业新闻 财经新闻 健康资讯 养生资讯 饮食资讯 美食资讯 排行 评论 滚动 百度
关键词:
站点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专业视角 > 正文
【设置字号: 【手机阅读】
全面、准确、专业、及时行业新闻资讯

国家发改委两天四文稳定物价(3)

时间:2010/11/24 10:43:24 来源:金融界

  涨得快,跌得更快!

  截止到11月22日收盘时,郑州期货交易所期棉主力合约CF1105收盘报在25225元/吨,离11月10日年内最高价33720元/吨跌去25.2%。

  “听说11月初监管部门找到郑州期交所几个做棉花期货的大户去开会谈话了,要求他们得让棉花价格平稳下来。”一家期货公司棉花分析师告诉记者。

  只是,令人没想到的是,在投机资金退潮下,棉花期现价格都难逃一轮快速下跌行情。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一位棉花采购商无奈说,“这轮棉花期价大幅上涨,最早就是现货价格跳涨引发的,现在是由期价大跌终结了棉花现货价格的投机大涨潮。”

  资金吃紧“抛售自救”

  “这在一个月前棉价大涨期间简直不可想象,那时真的是有价无市,出高价都买不到棉花。” 一家棉纺企业负责人刘建军回忆说。然而,当前买方市场悄然变成下游用棉企业。

  随着棉花期价跌幅超过25%,棉花现货价格同步“跳水”, 记者了解到,周一山东部分地区皮棉采购价便比前一个交易日下跌近800元/吨。

  “棉花现货价格一天比一天低,多数用棉企业都在观望,并不急于收棉。”刘建军表示,甚至一家棉花经销商的售价比当日现货价还低300-400元/吨,但他仍没有抄底的打算。

  在中财期货棉花分析师刘淼看来,对于国家监管部门会进一步出台政策控制棉花价格的担心,是导致众多棉花贸易商开始减持棉花库存的主要推动力。

  比上述心理预期更让这些棉花贸易商纠结的,还有棉花现货的供应量正悄然增加。

  自11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等7部委联合通知“要求产棉区政府对棉花领域加强调控”后,多位国内棉花企业负责人透露,新疆棉花已“提前入关”。

  与此同时,进口棉的抛售潮也悄然提速。

  “今年6月底前国家360万吨棉花进口配额许可证已发放完毕,7-8月期间众多国内棉花进口商都在囤积进口棉待涨,现在棉价大幅回落,他们也只能抛售套现。”上述棉花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据海关数据显示,2010年前10个月中国累计进口棉花225万吨,同比增长88%。

  不过,相当部分棉花囤积客已感受到“资金链吃紧”,不得不加紧抛售棉花套现。

  “现在想把棉花卖给我们的,要么是资金链有点吃紧,要么是前期高价收棉的贸易商得赶紧平仓,他们基本都在盈亏临界点了。”刘建军表示。银行方面已悄然收紧贷款门槛。

  11月22日,银监会刊发紧急通知,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农产品(000061)生产加工流通信贷资金支持力度,同时提醒银行加强涉农信贷资金用途管控,从源头上控制信贷资金挪用风险,严肃查处信贷资金挪用于农产品炒作、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违规行为。

  “现在棉花价格大涨大跌,银行方面得考虑棉花相关贷款风险的防范。”一家国有银行信贷部人士透露,他所在的银行已要求一些涉嫌囤棉行为的企业尽快归还贷款,对部分信贷额较高的棉花采购企业加强信贷资金的使用跟踪,防范更多信贷资金用于囤棉。

  这无疑“缩短”了棉花囤积客的投机周期。记者了解到,多数棉花贸易商的收棉资金主要来自银行贷款,具体操作路径是下游用棉企业先申请银行贷款用于收棉,再将资金转交给棉花采购商;其次是部分棉花采购企业或贸易商则通过向银行申请信用证及固定资产抵押贷款形式申请贷款用于收购棉花。

  国际棉商的“新算盘”

  中国棉花价格的大幅下跌,同样“牵动”太平洋(601099)彼岸所有棉花投资商的思绪。

  截止到22日17点,受到中国货币紧缩政策及棉花价格受调控而下跌影响,ICE棉花3月合约价格收在114.68美分/磅,离11月10日150年以来的最高点151.95美分/磅跌去近24.5%。

  只是,美国棉花现货出口商似乎却“躲过一劫”。

  “月初举行的美国棉花高峰论坛里,有一个来自新兴市场的买家一口气订购数万吨美国棉花,把美国棉花出口商给乐坏了。”一位国内棉纺企业高管表示,“现在美国很多产棉区的明年产量都基本被预订了,价格基本接近棉花最高价区间。”

  “尽管现在美国棉花期价也出现大幅下跌,但相比期价的快速涨跌,棉花现货价格波动则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东证期货一位分析师解释说。

  记者了解到,在印度棉花出口禁令解除后,首批12月份交货的印度棉花已开始装船运往中国,签约价格约在1.30-1.35美元/磅,比当前ICE12月合约价格117.91美分/磅更高。

  印度棉花出口商Bhadresh高管表示,“在印度棉花重新出口的前三个星期,大部分货物都将运往中国,中国买家出价每磅在1.25美元以上。即使较早时间签订的棉花采购合同价格也在0.9-1.25美元/磅。”

  然而,如此众多的高价棉花采购签约合同能否最终执行,在全球棉花价格短期骤跌近25%后,却成为一个未知数。

  海关最新数据显示,随着棉花价格上涨,10月份我国进口棉花9.6万吨,较9月减少10万吨且环比减幅52%。

  “如果棉价持续下跌,部分棉花进口企业可能会考虑放弃原先的高价采购合同,并转而购买船期(远期船货)合约及点价形式,锁定棉花的采购成本。”刘建军表示。

  记者了解到,原先一度火热的棉花进口配额转卖潮同样随着棉价回落而迅速降温。此前随着全球棉花价格持续上涨,部分没有棉花进口配额许可的用棉企业开始悄然抢购“进口配额”,而众多棉花投机客也迅速加入抢购囤货队伍。

  “抢购最高峰期间,一吨棉花的进口配额转让价可能达到40-50元/吨,但具体价格都是双方私下协定,主要和进口量高低有关。”一位棉花进口商表示,“但现在棉花价格大幅回落后,企业购买棉花进口配额的热情下降了。且目前国外棉花到港价格与国内棉花现货报价相差不多,进口棉花基本也很难获利。”

  据悉,今年中国共累计发放关税内和滑准税棉花进口配额360万吨。海关数据则显示,2010年前10个月中国累计进口棉花225万吨,还留有135万吨进口配额尚未使用。

  然而,“中国棉花需求”概念,依然吸引境外棉花贸易商逆势囤积棉花。

  在美国西南部产棉地区,部分棉花出口商对棉花收购的报价依然比美国市场价高出0.5-1美分/磅。

  “主要的棉花收购者包括路易达孚、威尔兄弟、伊卡姆、奥兰、嘉吉等国际大型棉花经纪商。而他们主要出口对象就是中国企业。”表示。

  只是,在棉价持续下跌期间,他们也不会做亏本买卖。

  记者了解到,这些大型棉花经纪商通过向美国、巴西与印度产棉区棉户提供“廉价”肥料,以此锁定上述棉户的棉花收购价格与棉花产量,一旦棉花到他们手里,由棉价进一步上涨带来的超额收益,则基本被他们收入囊中。

  “这些棉花经纪商看好的,是全球棉花消费库存比将持续降低所引发的棉花库存紧缺问题,可能引起ICE棉价进一步反弹上涨。”上述美国期货经纪商表示,“这些经纪商同样善于放大不同季节的棉花库存增减效应,间接操纵棉花价格走势,以此实现期货投资与现货抛售的双赢。”

  与此同时,美国农业部也坚定地"站到"上述棉花大型经纪商战线。11月18日,美国农业部再度将2009/2010年度中国期末棉花库存减少300万包(480磅为1包),2010/2011年度中国棉花产量预期比上个月则减少150万包,预期中国本年度进口量将增加200万包。

  国家发改委等多部门已开始采取行动,力保物价稳定。然而,值得关注的是,这轮农产品(000061)价格上升有其生产成本增加的原因,而且供需缺口在长期内存在的现实,使得农产品价格在中长期内仍看涨。

  在证券时报记者近日多方采访中,不少业内人士表示,如果短期限制农产品涨价,那将会损害农产品生产积极性,从长期看,更不利于物价稳定。从投资角度看,场外资金正在为这个短期的市场下跌带来了重新买入风险资产的机会而欢呼。

  信达证券分析师康敬东指出,当把农产品当作CPI上涨的原凶时,却忽视了化肥、农药、柴油等生产和生活资料高得多的涨幅。粮食和房价的比价关系决定了农产品的价格走向,耕地的稀缺性和成本的推动决定了农产品的价格中枢仍将上行。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即便过去长期国内供应相对过剩的农产品,未来也不得不面对高速增长的需求下供需缺口不断扩大的现状,这正是投资界正密切关注的一个重点。典型的例子就是玉米市场。中国银监会11月19日发文表示中国玉米供给缺口较大,这是中国官方首次透露今年国内玉米供需出现问题。

  回顾玉米涨价的历程,正是宏观政策不断加强调控的过程。今年3月以来,三大主粮中的玉米价格最先领涨,4月价格增长加速惊动了国家发改委、国家粮食局等相关部门。为了平抑价格,自4月13日起,国家启动了2010年度临储玉米竞价交易。但每周一次的临储拍卖不仅都100%成交,而且价格也出现越抛越高的反常状况。

  进入5月下旬,国家发改委、国家粮食局等一方面修改临储玉米竞价交易规则,继续投放国家储备玉米,一方面以打击游资炒作和企业囤粮为由,对玉米市场进行严格整顿,多部委平抑粮价的“组合拳”直指当前的玉米收购主体。而对于敏感的国家玉米库存数据,官员们在多种场合都坚称玉米库存充裕,不存在供需出现缺口的问题。

  中国银监会此次跟进在11月21日国务院发布平抑物价16项措施之后,次日就公开《关于加大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信贷资金支持力度的紧急通知》,而且是以“紧急通知”来下发,又特别强调“玉米”等农产品,足可见官方对玉米供需缺口已经非常重视。

  当前,国内玉米市场正由前期大量出口,完全转向全面进口。据中国海关公布10月进出口数据,中国10月进口玉米25.19万吨,同比增长1239.01%;1-10月累计进口玉米147.88万吨,同比增长4402.09%。

  无疑,玉米市场正是处于这样一个由国内供应过剩,到国内供需平衡,再到净进口的演变当中。这样的故事,在大豆上已经发生过了,在煤炭上发生过了,玉米市场正在发生。下一个会是哪个农产品呢?

  中信证券(600030)分析师毛长青认为,国家调控的意图更多的是通过稳定市场情绪以控制价格上涨的速度而非方向。综合粮食成本、下游需求以及国家政策,年内粮食价格仍将保持温和上涨的行情,而白糖、棉花供需紧张格局尚未改善,仍有可能震荡上行。

  在近期连续释放稳定物价信心后,国家发改委昨日再次表态称,要继续把加强通胀预期管理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把保障群众基本生活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此外,当天发改委发布的《二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精神》中强调,在法律手段上,要抓紧修订出台《政府制定价格成本监审条例》、《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等法规,加强市场价格监管,依法查处价格违法行为;在行政手段上,必要时依法启动价格临时干预措施。

  昨日,发改委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价格主管部门配合有关机构降低农产品(000061)流通成本、稳定煤炭价格、继续降低部分偏高的药品价格,立即着手开展规范和降低集贸市场摊位费、超市进场费等相关收费工作。

  通知指出,立即组织开展市场价格检查,重点查处经营者在生产自用外,超出正常的存储数量或者存储周期,大量囤积市场供应紧张、价格发生异常波动的商品等恶意囤积、哄抬价格行为,以及其他变相涨价、串通涨价、牟取暴利的行为。

  部委间的联动也在密集推进。

  商务部23日发布的商务预报监测显示,上周(11月15日至21日)商务部重点监测的食用农产品价格涨幅继续缩小,生产资料价格小幅回落。

  据新华社报道,民政部副部长罗平飞昨日要求,尽快制定价格临时补贴方案,保障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罗平飞指出,各地要抓紧建立健全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长效机制。当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连续上涨超过一定幅度时,应及时为困难群众发放价格临时补贴;当价格临时补贴连续发放超过一个时期后,应及时启动低保标准测算调整程序,按规定调整、执行新的低保标准。

  “目前物价上涨主要是由于上半年天气因素影响到食品的供给而推高了价格,并不是直接由货币发行过多引发的,所以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通货膨胀。”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王国刚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他认为,只有通过政府监控、管理等行政手段,才能对物价平抑起到真正的作用。

  民生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郝大明对记者表示,从一般经验来看,一旦物价进入上涨通道,可能会有上涨惯性。他认为年底至明年一季度,物价可能会保持在3%左右的水平运行。

  重庆市政府11月22日出台8项措施稳定当地消费价格,并通过提升低收入人群的补贴来保障这些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

  低保人群获补贴

  该市拟“保障低收入群众生活,在今年10月全市城市低保人口每人每月提高30元、农村低保人口每人每年提高200元的基础上,元旦、春节期间,再对‘五保’和城乡低保对象给予物价补贴每人30元,按在校学生每人45元标准一次性给予学生食堂补助,安排1.01亿元冬令春荒资金给予特困群众生活补助,年底适当提高基本养老金、失业保险金和最低工资标准”。

  同时,该市还计划建立完善低保标准正常调整机制,并根据基本生活费用价格指数变动情况,建立和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失业保险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使当地政府给予低收入人群的补贴制度化和常态化。

  此外,该市还计划从2011年1月1日起,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方案,每月增加190元,其中该市主城10区的最低工资标准由原来的680元/月调整为870元/月。

  但由于在该市主城区以个体方式提供劳力服务的“棒棒”(重庆挑夫的一种俗称)户口不在主城区,也不属于农村低保户,因此暂时难以享受上述政策性福利。

  八管齐下稳物价

  重庆市政府第86次常务会议认为,当前该市消费品价格的总体情况是:“产品是丰富的,储备是充足的,价格涨幅是较低的,供给是有保障的。”国家有关统计数据显示,10月份,全国36个大中城市居民蔬菜价格同比涨幅和累计涨幅中,重庆均位列第33位。

  该市决定通过8个途径来稳定该市的蔬菜价格及其他食物性消费品的价格。

  首先是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确保供应。该市政府计划每年安排1亿元蔬菜发展基金、整合2亿元建蔬菜基地,并力争通过各种措施保障市场肉类供应。今年7月,重庆市曾提出拟在今年内投入1.8亿元,建1000万亩蔬菜基地的计划。目前重庆市主城区的蔬菜来源有40%~60%来自市外,加大本地蔬菜供应比例有利于稳定菜价。

  如果有“欺行霸市、强买强卖、囤积居奇、串通涨价等扰乱市场秩序的不法行为”,该市的态度是,坚决打击。

  重庆市还计划采用一些行政措施,使国有流通企业所属各大超市、农贸市场对摊位费、进场费等相关收费降低30%。并增加对农贸市场的建设投入,对406个农产品(000061)进行整治提升,给予每个市场30万元补助。

  保障油、电、煤、气、运等保障工作也是当地稳定消费品价格的一个着力点。

  该市还计划自2010年12月1日起,所有收费公路对整车合法装载鲜活农产品的车辆免收通行费,以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


相关搜索: 物价
查看版权声明 责任编辑:Techoo-3
文章相关:
提意见或留言(需要审核后显示) 进入论坛交流
表情0 表情1 表情2 表情3 表情4 表情5
表情6 表情7 表情8 表情9 表情10 表情11
您好:网友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热门图片新闻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相关热门新闻排名
相关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