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行业资讯网站
用户中心
综合报道 市场动态 食品安全 产业经济 科技动态 经营管理 专业视角 各地动态 企业新闻 财经新闻 健康资讯 养生资讯 饮食资讯 美食资讯 排行 评论 滚动 百度
关键词:
站点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综合报道 > 正文
【设置字号: 【手机阅读】
全面、准确、专业、及时行业新闻资讯

金浩茶油事件祸及新生茶油产业(2)

时间:2010/9/8 8:56:24 来源:中国食用油信息网

    浸出的茶油,含糊的“国标”

  企业检测和政府抽检中忽视了“国标”现有规定,极有可能是导致出现此次问题产品的罪魁祸首

  在农户和原料问题被基本排除后,苯并芘超标的原因聚焦在浸出的生产工艺和机器上。严格来说,浸出油的生产工艺流程如下:

  枯饼---烘干打碎---炒料---浸出---精炼去杂质(脱胶脱色等)---与压榨油混合--- 装瓶上市

  湖南省质监局认为,浸出法的发展历程在我国只有十多年,提纯工艺在技术上不是十分成熟。而金浩公司副董事长周逸平告诉南都,去年11月祁阳工厂引进了一条新的生产线,由于调试过程中没有掌握生产要点,导致了苯并芘超标。

  但据南都记者了解,浸出法工艺自上世纪50年代引进中国后,大规模使用在菜籽油等植物食用油生产中,各种提纯工艺都已发展成熟。“如果非要说不成熟,只能说是没有专门针对茶油的机器和溶剂,这些都是以前为菜籽油设计的,至于是否适用于茶油,至今还没有检讨过。”陈永忠表示,茶油浸出工艺使用了10年,浸出的时间、油量、方式等都没有具体规定。

  此外,也有认为金浩在精炼去杂质的过程中溶剂残留率过高、白土(用于脱色)清理不彻底。一位食用油加工技术专家表示,现有精炼技术手段完全可以减少苯并芘的含量水平,达到国家安全标准,甚至达到几乎没有苯并芘的水平。如果检测超标,很可能是有关企业加工不完全的结果。

  金浩公司副总裁周逸平对南都记者表示,此前对苯并芘没有了解,也没想到过检测。而董事长刘翔浩也在道歉信中说,检测油茶籽的“国标”中并没有苯并芘含量的指标。

  刘翔浩的说法明显忽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油茶籽油标准》(G B11765-2003)中这一句:“卫生指标按G B2716、G B2760和国家有关标准、规定执行”.G B2716指的就是上述《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里面提到食用油中苯并芘的安全含量。


  换言之,企业检测和政府抽检中忽视了“国标”现有规定,没有常设苯并芘指标,极有可能是导致出现此次9批次问题产品的罪魁祸首。

  “国标”将茶油分为六级,两级压榨油和四级浸出油。陈、钟两位专家都认为这个国标已经不适用于现有产业情况。陈永忠指出,国外对油类分类更为精细,以欧洲的橄榄油为例,可划分为9-13级,且浸出油不能食用。而钟海雁则表示,此“国标”基本是照搬别的食用油,没进行过风险评估,对于茶油的生产流程和G M P 规范等都没有细化。

  今年,中国有机会对茶油“国标”进行检讨。上月,国家粮食局召集全国专家在江西开会,商议修订2003年发布的“国标”.但原计划今年出台的新“国标”目前仍未见踪影。

  弱势的“东方橄榄油”

  “这次金浩出事,给弱势的茶油产业带来了很难消除的负面影响”

  油茶属山茶科山茶属植物,与油橄榄、油棕、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起源于中国,在我国已经有2000多年的栽培和利用历史,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14个省(区、市),有“东方橄榄油”的称号。和橄榄油近年来被塑造成高档健康食油一样,茶油目前在中国市场也正在尝试此路线,但其形象和市场销量往往比不上进口的洋橄榄油。

  根据国家林业局去年制订的《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年)》指出,油茶籽油的化学组成、脂肪酸比例与橄榄油相似,一些指标还要高于橄榄油。然而,人们对橄榄油特性的认识却远远高于对茶油的认识,一般认为橄榄油是高品质油,而对茶油的认识和了解甚少,只是在油茶主产区人们才对其有一定的了解,我国北方和西部大多数地区对茶油基本处于陌生状态。

  陈永忠介绍,目前我国年产茶油为26.65万吨,年人均占有量仅0.2公斤,远低于发达国家年人均占有橄榄油20公斤的水平。“如果真的要把茶油发展成中国的橄榄油,那么要达到国人年人均茶油占有量2公斤的标准,全国茶油产量需增加10倍,年缺口达250万吨左右。”现在茶油只占中国食用油产量的1%-2%,但按照国务院和国家林业局的规划,最终能上升至15%-20%.

  由于油茶树种植于高山,能减少对耕地的刚性需求,再加上近年来中国的植物食用油缺口不断增大,进口外国植物油的数额一直在上升。在此背景下,茶油行业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迅速发展,金浩公司就是此间的先行者。金浩公司创办于1993年,是国内首批自创品牌的茶油企业之一,其产品先后被评为国家免检产品、全国油茶籽油知名品牌、放心粮油、安全食品等,且于2009年获国家工商总局颁发“中国驰名商标”称号,茶油产销量居全国第一。

  “这次金浩出事,给弱势的茶油产业带来了很难消除的负面影响”,一位油脂行业经济分析师表示,茶油本来就不是大多数消费者食用油的首选,加上还可能有质量问题,想和进口的橄榄油竞争“为时尚早”.9月6日,金浩公司董事长刘翔浩在其公司官方网站发表的致歉信中也承认了此事对产业的危害:“问题产品仅限于9个批次,影响的却是我公司的全部产品和整个茶油行业的信誉。”

  虽然金浩承诺对流入消费者手中的9个批次的问题产品,将按国家最高赔付标准退换,赔付;对确因食用其问题产品给消费者造成身体疾患的按国家标准赔偿。但茶油产业恢复元气需要多长的时间,仍是未知之数。


相关搜索: 金浩茶油
查看版权声明 责任编辑:Techoo-3
文章相关:
提意见或留言(需要审核后显示) 进入论坛交流
表情0 表情1 表情2 表情3 表情4 表情5
表情6 表情7 表情8 表情9 表情10 表情11
您好:网友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热门图片新闻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相关热门新闻排名
相关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