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行业资讯网站
用户中心
综合报道 市场动态 食品安全 产业经济 科技动态 经营管理 专业视角 各地动态 企业新闻 财经新闻 健康资讯 养生资讯 饮食资讯 美食资讯 排行 评论 滚动 百度
关键词:
站点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食品安全 > 正文
【设置字号: 【手机阅读】
全面、准确、专业、及时行业新闻资讯

“毒食品”的互动链条(2)

时间:2010/5/10 13:39:15 来源:中国经济网

  慢性“投毒”

  这样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毒豇豆”事件只不过是拉响国内农产品及食品安全隐患警钟的一条导引线,从常规角度去看,事故源于有关政府部门的监控不力,但在陈平看来,更深的根源是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发展过程中,过分依赖化肥、农药,使整个自然生态及生产模式进入恶性循环。难听点说,一味追求亩产和外观的现代农业种植过程,本质就是一个慢性“投毒”的过程。

  “只要是大规模种植的蔬菜——尤其是反季节蔬菜就躲不开化肥和农药。”在广东韶关新丰县一个小镇上,已经“洗脚上田”的当地村民继东对记者说。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他就专事种植反季节大棚蔬菜,听闻海南和广西的毒菜事件,他丝毫不感意外。

  3、4月的粤北天气已渐回暖,进入春种之期,豌豆和苦荬菜正当时令,随处可见。但几年前,继东在村里承包土地,搭大棚,这个时节种得最多的却是本应冬种春收的圆椒。这种蔬菜如果在秋天播种,幼苗长出来后天气已经转凉,害虫和病菌大量减少,几乎不需要打农药。但要追求反季节效应,则需在春夏之交播种,同时采用遮阳网搭棚育苗移栽,来对抗粤北地区夏季的高温、暴雨和光照。由于违反时令节气,反季节圆椒接近收获时,正赶上盛夏酷暑,虫害和病菌特别严重。“枯萎病、炭疽病;蚜虫、红蜘蛛、钻心虫……层出不穷。如不频繁使用农药杀虫抗菌,未到收获就被害虫吃得精光。”

  据继东回忆,当地人种圆椒时最常打的药是“百菌清”,平均两三天打一次。记者在一家农药店找到这种杀菌剂,瓶上虽有“低毒”标识,但说明书指其两次使用时间间隔应为7~10天,当地农民的用药频率比安全方式高出了2~3倍。

  “7天一次效力不够。”继东说,“良心好的农民,顶多是收获前7天尽量不打,但多数人在收获前3天左右依然打药。因为越临近收获,病虫害往往越厉害,别人都打药,你家不打,虫子都跑过来了,蔬菜被啃得千疮百孔,哪里还能卖出去?有时刚刚打完药,碰巧批发商来收菜,那也得卖。”

  这就是现代农业的规律:一有虫就打药,农药消灭害虫的同时,往往也消灭了害虫在自然界的天敌,并使害虫产生抗药性;失去天敌并具有耐药性的害虫更为猖獗,就必须加大农药使用频率,或者使用毒性更高的农药。

  在继东看来,农民并不了解哪些是国家禁用的农药,有熟人介绍药效好,大家就会跟着用——海南高毒农药事件,也许是个别现象,却也是一种必然。即使不使用高毒农药,普通农药的频繁过量使用,结果又有多大差别?

  自然规律

  不过,尽管农民只是化肥、农药的使用者,对其成分不甚了了,但他们起码比城市人更坚持一点:不管什么检测标准,绝不吃这些以农药伴随生长的作物。

  “城市人也许没见过喷农药的阵象。我们老家种植水稻,到春天插秧的时候,人根本不敢出门,全是农药的味道。你可以说这是‘低毒’农药,反正我不敢吃。”来自江苏农村的学生子强对记者说。

  继东也不例外,大棚蔬菜产量最高的时候,他也只吃母亲刘老太在自家几亩薄田里种的稻米和蔬菜。

  68岁的老太太带记者看她的作物:两三亩花生,一片当季的豌豆和苦荬菜;入冬,花生地会改种稻米,适合冬季生长的蔬菜也会取代豌豆种植。她的老屋里找不到一瓶农药和除草剂,因用人畜粪便作基肥,花生麸追肥,每天清晨5点多就起床下田,灌溉、除草,忙个不停。

  “自家田里不用化肥和除草剂,它们会破坏土质,化肥催生的作物虽然高产,但对健康不好。需要依照时令节气进行轮耕,春天种生菜、苦荬菜,入秋再种菜心、稻米,可使土壤适时休养生息。种植时令蔬菜病虫害少,土法治虫就够了,不需打农药。”走在田梗上,老太太循循诱导。“大自然有自己一套规律,蔬菜长在土地上,虫子肯定要吃,虫眼是正常的。你看村旁边这条小河,以前水量很充足,虽然偶有泛滥,冲毁耕地,但泥地变成沙土地后,用来种别的作物,质量更胜从前。自从建了水坝和水力发电站,河水不泛滥了,但过了两年就渐渐干涸,雨水少的时候变成了一条泥沟,农作物的灌溉都成问题。”

  山区的老农都是这样的,没读过书,不懂得现代科学,但与土地相处了一辈子,生命早已和自然界的规律融为一体。

  城市只相信“标准”

  不过,大城市不管这些。

  “很多农业专家是不折不扣的化肥农药倡导者。”陈平说,10年前,他曾向几位农科院专家描述过打造有机农场的理想,然而引来的却是否定和嘲笑:“不用化肥和除虫剂?不可能,也没这个必要。”

  就在“毒菜”事件使举国上下对当下农业种植中化肥、农药安全使用提出严重质疑之际,3月16日,德高望重的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在携手中化化肥的合作仪式上亲自为化肥正名:“过去有一种观点认为化肥施多了对土壤有破坏作用,这个观点现在看来是不正确的……单纯的有机肥由于营养不足不能实现高产,必须要用化肥。”

  但各国科学家的众多研究报告表明,大量使用化肥将使成熟蔬菜所含的硝酸盐明显高于传统栽培方式,并导致硝酸盐在土壤中沉积,进一步污染地下水源。而硝酸盐的过量摄入,不但会增加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人的风险,并有可能引发肾病甚至癌症。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规定,一个人每天的硝酸盐摄取量最高值为300毫克,而如今人们仅食用100克化肥种植的绿叶蔬菜,就已达到这一标准。

  然而,在一个追求高产高效,快速发展的社会里,这些都被轻描淡写地抹过,代之以一条条人为划定的“标准”,以“达标”或“超标”的简单概念来模糊各种化学残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农药残留检测达标,并不代表该批蔬果上没有毒性残留,只是各项毒性成分不超过国家划定的标准,保证不会发生急性中毒事件。”李淼表示,“真正的有机菜和无公害蔬菜,与普通蔬菜相比,农药残留量差异很大,但从达标与否来看,它们都是合格的。”

  也许,农民在蔬菜上超量喷洒农药的行为与心态很难用纯粹的道德去划判,因为社会的现实和大趋势是如此,“农民要是真的全凭良心老实种田,永远赚不到钱。”继东略带嘲讽地说,“把真正的有机农家菜拿到城市去卖,满是虫眼,瘦瘦小小,卖得出吗?”对他们来说,这些蔬菜只是用以销售的商品,城市人热衷违反自然规律的追求,后果只能由自己来承受。

  3月22日是这个小镇的墟日,在大城市正被毒蔬菜阴霾所笼罩之际,这里的农产品交易却异常活跃。那些根须齐全的芽菜,纤细的莲藕,如果摆在城市的肉菜市场上,根本无人问津,在这里却广受欢迎。


相关搜索: 毒食品
查看版权声明 责任编辑:Techoo-3
文章相关:
提意见或留言(需要审核后显示) 进入论坛交流
表情0 表情1 表情2 表情3 表情4 表情5
表情6 表情7 表情8 表情9 表情10 表情11
您好:网友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热门图片新闻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相关热门新闻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