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行业资讯网站
用户中心
综合报道 市场动态 食品安全 产业经济 科技动态 经营管理 专业视角 各地动态 企业新闻 财经新闻 健康资讯 养生资讯 饮食资讯 美食资讯 排行 评论 滚动 百度
关键词:
站点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食品安全 > 正文
【设置字号: 【手机阅读】
全面、准确、专业、及时行业新闻资讯

食品安全法给“地沟油”挠痒痒(2)

时间:2010/3/23 18:08:53 来源:网友

  暴利驱动地下餐厨废油交易

  据调查,巨额利润是导致餐厨废油加工屡打不禁的重要原因。

  从销售餐厨废油的餐馆方来说,宾馆、饭店如把餐厨垃圾交给环卫部门,得向环卫局交纳数额不菲的垃圾处理费,如果卖给私人,每年反而收入几千至上万元。对于餐厨垃圾加工方而言,餐厨废油每吨成本大约1000元,每吨餐厨废油能够提取0.8吨食用油,加工环节的成本仅300多元,而现在市场食用油的价格每吨超过6000元,按市价打对折售出,一吨的利润接近2000元,利润率接近百分之两百。而对于餐馆、街边的饮食店而言,回购“地沟油”当做食用油价格低廉,能降低经营成本,增加利润,在缺乏监管的情况下自然不乏冒险者。

  “在整个餐厨废油地下市场中,多方赢利,输的只有不知情的消费者。这个市场已经形成了一个产业链,有人专门负责收购,有人专门负责加工提炼,还有专门收油方负责将其进入市场销售。”曾炜说。

  资料显示,目前我国餐厨业废弃油脂的处理回收还缺乏系统完善的管理机制。据统计,我国每年消耗油脂约2200万吨,其中15%约330万吨成为废弃油脂。随着2007年到2008年食用油价格的大幅上涨,加工餐厨废弃油脂的净利润也越来越大,大量不法分子介入泔水油的收购牟取暴利。可想而知,如此大量的餐厨废油脂只要有一少部分被简单提炼回流食用油市场,就会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巨大危害。

  【探讨】

  餐厨垃圾长期处于“无政府”状态

  在科研工作者看来,治理地沟油的难点在于,经过洗涤、蒸馏、脱色、脱臭等精炼过程后,单从外观和感官上,很难区分地沟油和普通油。

  何东平教授从事地沟油的研究已有7年,他和他的研究团队当前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找到一种能够检测鉴别地沟油的有效手段。但何东平始终认为,地沟油的治理并非检测手段或制定相关标准所能决定的,关键还在于政府管理。他表示,在餐厨垃圾的处理上,我国长期处在“无政府”状态,这就给某些不法商贩提供了一个规模庞大的“灰色产业”空间。因此他的设想是,“必须由政府集中收购处理餐厨垃圾,从源头上杜绝地沟油”。据这位一辈子都在“搞油”的科学家估计,中国要彻底禁绝地沟油,可能还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

  【声音】

  2010-03-22

  地沟油检测办法正加紧制定中

  专家和业内人士认为,解决餐厨废油回流餐桌,除了要重视出口问题,还得从源头上想办法,否则回流风险仍然存在。

  何东平教授认为,解决地沟油的问题一定要从地沟油的源头——餐厨垃圾的集中回收处理抓起,通过政府引导,将餐厨垃圾变废为宝。与此同时,他提出要寻找一套有效的鉴别监控技术解决地沟油的检测盲区,为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提供技术保障。

  他介绍,全国粮油标准化委员会油料及油脂工作组正在加紧制订地沟油检测办法、散装食用油标识办法、餐厨垃圾中地沟油的管理办法等6项标准,让地沟油无处遁形。

  地沟油

  是商业和监管的道德试纸

  地沟油出现在我们的餐桌上并不奇怪,因为我们这个社会缺乏商业道德,尤其是食品行业,无论是如三鹿这样的大企业,还是像地沟油加工点那样的小作坊,都是为了逐利而不顾消费者死活。在这样一个缺乏商业道德的社会里,商人眼里只有金钱没有生命。这也是我们整个食品安全如此脆弱、如此叫人信心不足的社会性原因。

  更让人愤怒的是,行政监管又无法纠正商业道德的缺失。当道德无法起作用的时候,法律是最后的一道防线。而监管是对法律的执行,食品行业监管也是如此。当商人眼里只有金钱没有生命的时候,需要用强有力的行政监管来保证消费者的安全。可事实是,对食品行业的监管不仅落后于事故行为本身,还落后于媒体报道。很多时候,都是经过媒体集中报道后,方才引起监管部门的重视。而在媒体报道之前,行政监管往往是装聋作哑,或者是失聪失明。

  三鹿奶粉事件如此,如今的地沟油事件又是如此。最新的消息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18日下发严防地沟油流入餐饮服务环节的紧急通知。且不说国家药监局一纸通知根本不可能做到严防地沟油回到餐桌上,但看这一监管机构的反应,也仅仅是“有媒体报道不法分子加工地沟油”。换句话说,如果不是媒体的报道,监管部门面对地沟油这样的食品安全事件,仍将处于失聪失明状态。

  对于地沟油,把问题归咎于监管部门多头管理并不完全准确。事实上,就是将监管职责全部收归一个部门,只要还是被动监管,就永远不可能管好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在我看来,中国需要“食品警察”,或让他们像刑警队员那样,为了破案对一些苗头的食品安全隐患,哪怕只有蛛丝马迹也要揪住不放;或让他们像扒粪记者那样,为了曝光不惜化装深入问题单位搞“卧底”追踪。而要做到这一些,必须抱着生命至上的态度,对于这种态度,不妨就称之为监管道德。可问题是,我们正缺乏这样的监管道德。


相关搜索: 食品安全
查看版权声明 责任编辑:Techoo-3
文章相关:
提意见或留言(需要审核后显示) 进入论坛交流
表情0 表情1 表情2 表情3 表情4 表情5
表情6 表情7 表情8 表情9 表情10 表情11
您好:网友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热门图片新闻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黄金周后省内螃蟹价格不降反升 再等半个月左右 吃蟹性价比最高
  • 160元一公斤!南京“天价”香椿芽抢先上市
  • 番茄比鸡蛋贵!昆明市场上番茄零售价格上涨
  • 火锅里的肉丸子都是肉吗?事实不是你想像的!
  •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 缩略图
相关热门新闻排名